“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意思是,脑力劳动的人统治人,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统治。
出自:《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 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那么治理国家就偏偏可以一边耕种一边治理了吗?官吏有官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况且,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都 要靠各种工匠的产品才能齐备,如果都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成才能使用,那就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脑力劳动, 有的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作者:孟子及其学生
创作年代:战国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一章文字很长,内容却并不算太复杂。既可以把它看作是孟子对当时流行的农家学说的无力批驳,又可以把它看作是孟子对于社会分工问题的系统论述。
社会分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文明的表现。从理论上说,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分工,这是不可阻档的历史趋势;社会分工又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 也是必然的结果。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原始社会中出现了农业和 畜牧业的分离,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原始社会末期,又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更进一步,随着人类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分工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而这种分工的出现,就必然导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甚至,压迫者与被压迫者 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言以蔽之,也就走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的出现。这种分工和矛盾对立的出现,从人类发展的总体上来看。’是不可转移的必然趋势,但从局部的阶段性的角度来看一 是充满了尖锐斗争,充满了暴力和邪恶。正是面对这种令人困惑的复杂情况,思想家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意思是: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
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 人”论断是讲的如何区分社会工作的伦理问题。统治者,被统治者,食人,食于人。
孟子进行借用以外。创造性的发明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借以区别劳心者统治劳力者。而在“或劳心,或劳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著名“公式”。依此作为中国东方封建政治的理想范式。后世由于这个论断,而演化出学习治天下的体制
扩展资料: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上》包含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句子: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 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劳心者就是指领导者,劳力者指的是被管理者了。
有的人脑力劳动, 有的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 人”论断是讲的如何区分社会工作的伦理问题。统治者,被统治者,食人,食于人。 《 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借君子统治与小人被统治。 孟子进行借用以外。创造性的发明了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借以区别劳心者统治劳力者。而在“或劳心,或劳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著名“公式”。依此作为中国东方封建政治的理想范式。后世由于这个论断,而演化出学习治天下的体制
- 上一篇:“十年”方面成语有哪些?_1
- 下一篇:“各自为伴”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