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王建,在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新嫁娘词》中,就对过三朝作了生动描写: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古时候,新娘嫁到婆家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zhāo招)”。按照习俗,新娘要在这日下厨房作菜肴。一则表示新媳妇从今往后要谨事公婆,另一方面也是新家庭对她料理家务能力的一次测验。对于新娘来说,此事非同小可,办好确是不易,这不光是“众口难调”,更主要是不容易通过婆婆这一关。俗话说“多年媳妇熬成婆”,既然做了婆婆,在新媳妇面前摆摆资格,也是自然不过的事。对媳妇首次所作的菜,不免要挑剔一番,以显示自己经验的丰富。再说,当时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媳妇对于婆婆的性情爱好乃至口味,是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的。因此,过三朝简直成了不少新娘的精神负担。
唐代著名诗人王建,在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新嫁娘词》中,就对过三朝作了生动描写: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诗中的这位女主人公,郑重其事地洗净双手,下厨房制作五味调和的浓汤。因为不谙(ān安,熟悉的意思)姑(指婆婆)的口味,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先请小姑尝尝味道,以便根据她的意思作些调整。不言而喻,这位新娘是很聪明的。她抓住了两个关节:一是婆婆,因为这个家庭长期以来是由婆婆操持家务的,全家都吃她煮的饭菜,在这方面,只要她满意了,其他人也就没有异议了。再一是小姑,这固然是因为小姑对于妈妈的口味最熟悉,同时还应看到,新娘除了丈夫以外,与新家庭中其他成员最有可能首先亲近起来的,就是小姑,因为小姑迟早也要出嫁,她心理上也很想从嫂嫂身上来体会察看一下做新娘的种种有益的经验。
这首小诗,采用白描手法,不着一字议论,十分简洁明快。虽只寥寥二十个字,所写的又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却形象地勾画了新娘小心唯谨的神情,展现了她那机敏丰富的内心活动。当然,透过这首诗,我们还可以看到事情的另一方面,那就是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原本就低,新媳妇无疑更处于怯弱谨畏的精神状态之中。
因为新娘刚刚嫁入此人家,对他们家的生活不是很了解。
同时她希望能给婆婆一个好印象,所以让小姑子来尝一尝。
小姑子长期生活在家庭里,对个人喜好基本上一清二楚,女人与女人之间也较好说话。
不光如此,如果这个新娘有心机,会借此讨好小姑子,能在婆婆面前说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