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淮南象牙塔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谁有《说木叶》和《谈中国诗》这两片课文 我要全文 一字不漏的 分不是问题 只求速度

谁有《说木叶》和《谈中国诗》这两片课文 我要全文 一字不漏的 分不是问题 只求速度

作者:淮南象牙塔
日期:2022-10-15 18:30:20
阅读:

内容导航:
  • 流毒无穷 解释
  • 请问哥哥姐姐帮帮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呗!!!(仅余我与暮色平分...
  •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英文原文?
  • 谈中国诗 课文每一段讲的什么内容
  • 一、流毒无穷 解释

    流毒无穷
    1,毒害流传:~四方ㄧ~无穷。
    2,流传的毒害:肃清~ㄧ封建礼教的~,
    千百年来不知戕害了多少青年男女。

    二、请问哥哥姐姐帮帮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呗!!!(仅余我与暮色平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三、“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英文原文?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作者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西诗歌的交融性。

    四、谈中国诗 课文每一段讲的什么内容

    《说木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 ” 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 “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 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 ( 周邦彦《满庭芳》 ) 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曹植《美女篇》 ) 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 吴均《青溪小姑歌》 ) 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谈中国诗》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投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贵国爱伦·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
      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
      够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
      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
      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啥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叉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 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
      晚钟送终了这一天,
      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农夫倦步长道回家,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
      微风收木末,
      群动息山头。
      鸟眠静不噪,
      我亦欲归休。
      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相关推荐

    • 谁有《说木叶》和《谈中国诗》这两片课文 我要全文 一字不漏的 分不是问题 只求速度

      内容导航: 流毒无穷 解释 请问哥哥姐姐帮帮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呗!!!(仅余我与暮色平分...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英文原文? 谈中国诗 课文每一段讲的什么内容 一、 流毒无穷

      成语造句
    • 古代玉佩又有那些称呼

      内容导航: 古代玉佩名称 古代对玉的称呼有哪些? 玉及玉器的称呼有那些 古代美玉都有哪些称呼 ? 一、 古代玉佩名称 黄龙玉 高古玉 冰花芙蓉玉 和田玉 缅甸翡翠 梅花玉 水苍玉 玉璧 和田

      成语故事
    • 形容来势汹汹的诗句

      内容导航: 表示骤雨来势汹汹的诗句 形容有大事发生,用雨形容的诗,好多小说里面有那句诗 关于骤雨的古诗 旺旺的类似词语 一、 表示骤雨来势汹汹的诗句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成语大全
    • 刚刚买了一个顺元天宝,背面怎么是左月右千,是假的么?

      内容导航: 关于生活中的购物常识 钻石戒指在家里弄丢了怎么能找到 屁股后面有一个大M标志的那个牌子的牛仔裤中文怎么说!?英文全... 喝红茶会反胃吗 一、 关于生活中的购物常识 A 二、

      成语造句
    • 渔能组什么四字词语和成语

      内容导航: 渔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渔能组什么词? 鱼组成四字词语 什么泽渔 四字成语 一、 渔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竭泽而渔 渔人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坐收渔利 从中渔利 东猎西渔 焚林而田

      成语故事
    • 来势汹汹什么词语

      内容导航: 比喻来势汹汹的成语 成语 来势汹汹 意思? 来势汹汹是成语还是词语 来势汹汹这类的词语 一、 比喻来势汹汹的成语 【成语】: 势不可挡 【拼音】: shì bù kě dǎng 【解释】:

      成语大全
    • 符文工房3冬之迷宫怎么到BOSS那里啊,在仰天大进不去!一进去就说被奇怪的力量推出来了。怎么回事啊?

      内容导航: 牧场物语符文工房3冬之迷宫,在仰天大道进不去该清的怪也清了... 符文工房3的冬季迷宫,都打完了,就是到尽头的时候,它说:“被... 符文工房3冬之迷宫如何见BOSS 符文工房3冬

      成语造句
    • 单双伤六月寒,索性二六比二四

      内容导航: 单双伤人六月寒,索性二六比二四是什么生肖 单双伤人六月寒,索性二六比二四什么生肖或数字? 单双伤人六月寒索性二六比二四是什么生肖 单双伤人六月寒索性二六比二四是什么

      成语故事
    • 引狼入室的原因是什么?

      内容导航: 引狼入室是什么意思 引狼入室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1995年“引狼入室”计划有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啥? 成语故事 引狼入室 一、 引狼入室是什么意思 意思:把狼引到室内。比喻自

      成语大全
    • 晚上睡觉多梦,睡不踏实,怎么办

      内容导航: 晚上睡觉总是睡不踏实翻来覆去的,心烦多梦是怎么回事 晚上睡觉睡不踏实,多梦,怎么办? 晚上多梦,睡不踏实,怎么回事? 晚上做事多梦,睡觉不踏实怎么办? 一、 晚上睡

      成语造句
    聚合标签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什... 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的成语有哪些? 梦幻西游安徽一区紫蓬山可以用别的区的号转过去么? 带胸 的成语有哪些 “淡泊宁静”是什么意思? 飞扬跋扈为谁雄说的是谁? 描写高兴 相能组什么成语呢 关于诚信的历史事件 用俩字怎么组词 写几个aabb式的词语 带灯的成语有哪些 李世民为什么逼李渊退位﹖ 成语大全 什么什么不动 柳永的品质 是(巍然不动)还是(岿然不动)??????? 摸组词有哪些 求三国杀所有武将台词(标准,风火山林,一将成名,SP,神) “婉转悠扬”的“悠”是什么意思? 表示很香的四字成语 瞎灯黑火打一种动物 以腾字开头的成语 “㭴” 这个字怎么念?什么意思? 水什么山什么词语 带有“天,地”两字的成语有哪些? 无()无()成语至少5个 烦恼->家庭关系 死气白咧有啥近义词 带痛和捅字的成语有哪些 黑道、红道、白道分别指什么? 寓言故事都有哪些 颇能组什么词 “小姑未嫁身如寄,莲子心多苦自知.”是什么意思 指没有成就的成语有哪些 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的成语 死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倜傥 ” 这个词怎么读的,发拼音 下无立锥之地.腰肩挂个葫芦.只知阴阳之理打一... 有关理想奋斗的成语与名言 跟人有关的成语 “梭”的读音是什么?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 望天空云卷云舒 什么意思 形容心神不定的词语 什么山什么水的成语,越多越好 气滞血瘀,阴阳失调,女士要怎么调理 和悦之象此卦的意思如何解释? 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恬淡简朴是什么意思? 烧可以组什么词语 说短不短怎么翻译成英文 卧的成语有哪些 死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什么意... 太行山的地质地貌双什么地质时期形成的 形容项目的成语 主角牛比的都市小说,主角一出来就无敌,要有自己的势力(可以是... 婉约派比较有名的诗词? 文言文旧唐书的翻译 老人常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究竟有什么道理? “好”的读音是什么? 上上卦是什么意思 《教学相长》文言文翻译 修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已经被架空了,他的退休生活是什么样的? 风字组词(两字)比较霸气的… 莲动,叶生波后面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