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个人的助力我是达不到如今的地位的。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慈;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是不勇武的
在秦国撤兵的情况下比较乱,晋国盲目进攻,军队散乱,不如以前合理,整齐,因而是不明智的选择。
因①人之力而敝②之③,不仁;失其所与④,不知⑤;以⑥乱易⑦整,不武
【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后人加注的题目为《烛之武退秦师》
【翻译】: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损害人家,(这是)不仁慈;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这是)不勇武的
【注释】
①因:依靠,借助
②弊:损害
③之,代词。这里指盟国
④所与:友好,这里指交好的盟国
⑤知:通智。智慧,明智
⑥ 以:用
⑦易:代替
作者简介:
左丘明姓氏、名字问题颇为复杂。一说复姓左丘,名明;又一说左氏,字丘,名明;一说原为姜姓,出自太公少子,初为丘氏,后改左氏。其中,复姓之说无据,难以成立;“丘”、“明”于义不相应,颇难合为名字;按新发现《左传精舍志》及近来学者研究,当以原为姜姓,出自太公少子,初为丘氏,后改左氏,名明近是。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后说近是。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官方的说法也是不一致的。这暴露出当前语文学科治学风气不严谨!
人教社高中课标版教科书《语文·必修1》的注释是:“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乱,指打完仗后军队散乱。易,替代。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却翻译为:“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后人在翻译古人文献时,不能脱离历史背景,那样就陷入咬文嚼字的泥潭了。
个人认为晋文公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是:依靠人家(秦穆公曾资助晋文公夺权)的力量却有损于人,这不仁义;失去自己的盟友,这不聪明;用一场混战代替原计划的阵容严整的协同作战,这是不符合用兵之道的。
最后一个理由是重中之重,讨伐郑国仅仅是战术层面,还可以进一步引申到战略层面:
晋文公称霸不久,霸业尚未稳定,秦晋如果内乱,则晋文公旗下的“小北约”就可能瓦解,楚国就会趁机崛起;以乱易整,是眼前的战场形势不允许的,也与长远的政治利益不符。足见晋文公权谋明显高于属下的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