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出自鲁迅的《故乡》。
既然世上本没有路,那又何来的捷径呢?可从古至今追求捷径的情况却是屡见不鲜。
先说说古代吧,“揠苗助长”就是一个典型的追求捷径的例子,讲的是宋国的一个农夫,嫌自家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开始苦心思索,终于想出了个拔苗的“好办法”,于是就把田里的禾苗都拔了个遍,但是禾苗很快就都枯萎而死了。农夫急于求成反而弄巧成挫,得到的“回报”便是颗粒无收。
再说说股市吧,在牛市的时候,一些本不懂股票的人看到很多的股民因为炒股赚了大把的money,感觉炒股赚钱太容易了。于是拿出家里的积蓄跟风去炒股,因为是牛市,没多久股票就涨了很多,一下子自我感觉那个叫好啊,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追加投入,有的是拿出了全部的积蓄,有的甚至借钱去炒股,全然不知股市的风险。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牛市已接近尾声,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泡沫。大部分的股票都开始下跌,而新入场的股民没有风险意识,不仅将原来赚到的钱赔了进去,到最后是倒赔了好多,严重的亏损都达到了50%以上,损失十分惨重,可以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是想赚大钱“走捷径”的真实案例,我们称之为投机。回报与风险一定是同时存在的,一般来说是高风险高回报,而投机的风险更高。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学习,社会上就存在着很多为学习找捷径的情况。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寄希望于临时抱佛脚,临近考试了来个“加班加点”,结果可想而知。殊不知如果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怎么可能学有所成呢?其实古人早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教诲。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劝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乐府诗集长歌行》)。这些古语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万丈高楼平地起,凡事不能好高骛远,不要相信虚无的空中楼阁,一定要脚踏实地,点滴积累,打牢基础才能拔地而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这让我联想到了“毛竹效应”。毛竹在栽种后的最初三五年中,你根本看不到它的生长。可是,三五年之后它就像被施了魔法,在半年时间里就会蹿到30多米。长得快的时候,一天可以长半米多。夜深人静之时,偶尔还能听到它拔节的声音。竹子之所以有三五年不长,是因为那三五年间,它的根部在地底下疯长——长得既深又广。“深”指的是根部越扎越深,如果遇到石头,毛竹的根部还会穿进石缝,并在生长过程中把石头撑爆;“广”是指根系可以铺开方圆好几平方公里,轻而易举地获取自己想要的营养和雨水。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很少见到枯死的竹子,原因就在这里。
事物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自然界的万物是如此,当然人类也不例外,我们要想成功,就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走捷径”就是有违规律的,所以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通过勤学苦练,以苦为乐才能学有所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到自然成。
如果您喜欢此文,请关注、点赞并转发(o)哦!
赠去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唐末范摅所撰笔记《云溪友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效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去婢》。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 这首诗的内容写的是自己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但由于诗人的高度概括,便使它突破了个人悲欢离合的局限,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由于门第悬殊所造成的爱情悲剧。诗的寓意颇深,表现手法却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上句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即通过对“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描写突出女子的美貌;下句以“垂泪滴罗巾”的细节表现出女子深沉的痛苦。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侯门”指权豪势要之家。“萧郎”是诗词中习用语,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此处是崔郊自谓。这两句没有将矛头明显指向造成他们分离隔绝的“侯门”,倒好象是说女子一进侯门便视自己为陌路之人了。但有了上联的铺垫,作者真正的讽意当然不难明白,之所以要这样写,一则切合“赠婢”的口吻,便于表达诗人哀怨痛苦的心情,更可以使全诗风格保持和谐一致,突出它含蓄蕴藉的特点。诗人从侯门“深如海”的形象比喻,从“一入”、“从此”两个关联词语所表达的语气中透露出来的深沉的绝望,比那种直露的抒情更哀感动人,也更能激起读者的同情。 这首诗用词极为准确,在封建社会里,造成这类人间悲剧的,上自皇帝,下至权豪势要,用“侯门”概括他们,实在恰当不过。正因为如此,“侯门”一词便成为权势之家的代词;“侯门似海”也因其比喻的生动形象,形成成语,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 参考飞扬在线中唐诗鉴赏
希望采纳
此去一别无绝期,从此天涯陌路人
侯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即是相逢亦不识,从此天涯是路人
不知道有没有你要的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赠婢》唐·崔郊〗
关于这首诗,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来婢女被卖给显贵于。崔郊念念不忘 ,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婢》。想必那于也是性情中人,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于是传为诗坛佳话。
诗中最后两句很是经典,但崔郊何以自谓“萧郎”?若翻看《全唐诗》,便会发现,许多爱情诗中的女主人公所思慕的恋人都叫“萧郎”,唐以后的宋、清也都有这种用法,而唐以前则未见这种用法。那么,“萧郎”一词缘何被当作“情郎”来用?
一种说法缘于汉代刘向《列仙传》讲述的故事:“萧史者,秦穆公(嬴姓)时人也,善吹箫,能致白孔雀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日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后遂用“弄玉”泛指美女或仙女;用“萧史”借指情郎或佳偶,又称“萧郎”。
一种说法是,“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梁书·武帝纪上》:迁卫将军王检东阁祭酒,俭一见(萧衍),深相器异,谓卢江何宪曰:“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这个萧郎,就是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风流多才,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后多以“萧郎”指代女子所爱恋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