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淮南象牙塔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佛法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谁(什么)在那里为万物算账并安排生生世世的轮回呢?

佛法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谁(什么)在那里为万物算账并安排生生世世的轮回呢?

作者:淮南象牙塔
日期:2022-05-29 10:51:51
阅读:

内容导航:
  •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解释一下~~!
  •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 人真的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吗?
  • 因果轮回的意思?
  • 一、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解释一下~~!

    阿弥陀佛!

    三世因果指的是,人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在造因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这样的因果报应是一丝一毫都不能错过的。短期的是现世现报或当时就报长的要追到三世或多世也要报。(一生一死算一世)谁也跑不了。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不是单指三生三世

    也正因为这样的果报,才决定了你的来世投身那一道,这样的轮回共有六道,三善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三恶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统称六道轮回。善报多,来生就去三善道,最好的是天道,福报很大很大。恶报多,来生就投身三恶道。最坏的是地狱道,遭受无尽的罪业,“求出无期”!

    学佛,就是广集善报,断除一切恶念、恶言、恶行。超脱六道轮回,得身心安稳,得大自在。

    南无阿弥陀佛!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

    三世因果(佛教名词)

    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立因果业感之理。盖以过去之业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由现在之业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此即迷界流转之相状。说一切有部更以三世两重之因果说解释十二因缘,即以‘无明、行’为过去之因,招感‘识、名色、六处、触、受’等现在之五果;复以‘爱、取、有’为现在之三因,招感‘生、老死’等未来之两果。对其他宗教只论现在一世或现在、未来二世,此三世因果实为佛教教理之一大特色。


    六道轮回

    轮回理论是古印度文化的基本理论之一,其本源来自婆罗门教。后来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欲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六道”。

    六道轮回图

    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间道;三、 修罗道;四、 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传说,当最高灵魂醒着时,世界是活动的;当他躺下时,世界就平静下来;当他要睡时,万物就消失融化于最高灵魂之中。最高灵魂就是通过睡和醒,永无休止的让万物生生灭灭。

    佛教传入后认为地狱是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的,民间认识的“重狱”便是“十八层地狱”,

    所谓六道轮回: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道教的神仙以及佛菩萨、罗汉 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

    因果报应

    婆罗门教称因果报应:善业是清净法,不善业是染污法。以善恶诸业为因,能招致善恶不同的果报,是为业果。作为业果的表现形式,世俗世界的一切万法,都是依于善恶二业而显现出来的,依业而生,依业流转。所以,众生行善则得善报,行恶则得恶报。而得到了善恶果报的众生,又会在新的生命活动中造作新的身、语、意业,招致新的果报,故使凡未解脱的一切众生,都会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循环往复,这就是婆罗门教所说的轮回。



    二、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一般而言,因果轮回在佛教中特指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

    1、三世因果之“三世”是指“过去、现在与未来”,“过去”包含了无始劫数以来,而“未来”也包含了以后的无尽岁月,因果的循环,在三世之中,一波接一波,连绵延伸。

    2、三世因果也正是佛教因果论不同于外道的一世因果论的地方。佛教在因果系统中增加了轮回这个“变量”,如此一来就完美的诠释了因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的来源,以及这种来源的不可知性。

    3、而“六道轮回”的轮回,用人话来说,就是“生命的循环”。只要我们还是凡夫,就会不自主的被囚禁在这生死的循环——也就是轮回之中。

    4、虽然我们现在还以人的面目活在世上,但总有一天这一期生命将会灭谢。而那时我们的心念——更正确说是“心识能量的相续”,肯定会无可选择的被“业风”吹至另一个生命里面,而且那个生命的形态还不一定是人。


    扩展资料:

    佛教的因果论通途来说,有”六因,五果“,一果可以有多因,一因也可以结多果。经论中常拿帝释天的因陀罗网来比喻这种复杂的因果关系——因陀罗网上有一千颗珠子,每一颗珠子,有自身的影相,同时也含藏着其他999颗珠子所投射过来的影相,影相间互相含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牵一发而动全网,难分彼此。这就是因陀罗网的的譬喻。

    同理而言,宇宙万法的因果关系一如因陀罗网中的影相,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因此ㄧ法动,遍法界动。由此可见佛教的因果观是一种全方位,全视角的全息系统视角,这种视角认为;决定事物发生发展的是一个系统,抛开整个系统去纠结线性的单因果是无法正确认知事物的。


    参考资料:佛教:众生轮回 因果循环-凤凰网

    三、人真的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吗?

    三世因果主要有以下两个含义:

    1、三世因果是一个佛教术语。

    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在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迁流中,为一因果的连锁。过去者为因,现在者为果;现在者为因,未来者为果,此称为三世因果。

    佛教理论,有情的生命流转,以过去的业力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以现在的业力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这就是迷界有情生死流转的因果。

    2、三世因果是陈星演唱的一首歌曲。

    2010年05月08日 广州三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广东松竹梅国际唱片发行陈星佛歌专辑《三世因果》。

    扩展资料:

    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立因果业感之理。盖以过去之业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由现在之业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此即迷界流转之相状。

    说一切有部更以三世两重之因果说解释十二因缘,即以‘无明、行’为过去之因,招感‘识、名色、六处、触、受’等现在之五果;复以‘爱、取、有’为现在之三因,招感‘生、老死’等未来之两果。对其他宗教只论现在一世或现在、未来二世,此三世因果实为宗教教理之一大特色。

    现在流行的三世因果经主要有三个版本:一是道教《吕祖说三世因果经》,二是《太上因果经》,三是佛教假经《三世因果经》,四是〈三世因果真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世因果



    四、因果轮回的意思?

    因果的规律及其运用方法

      (转至地藏论坛)

      因缘果报(1)什么是因缘果报

      在佛法中有很多概念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如果搞不清楚一些基本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佛法的道理利益自己和他人。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因缘果报、因果的概念。说到因果,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大都知道一二。同时社会中认识的因果和佛法却并不一样。普通人没有学习过佛法经典,因果的概念都是通过书籍的转述,他人的灌输这种途径得来。但这些见解鲜有真正依据佛法经典而来的。都是大家认为因果是怎么回事,是大家的依靠自己的认知来推测出的。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误解。

      普通人对于因果的概念多数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如果相信来世的则会认为这个结果可以到下一世才出现。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是不是?

      其实佛法讲的因缘果报、因果定律并非如此,严格说来和此完全不同。我们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因果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这世间的万事万物究竟遵循着一种什么规律、我们又如何利用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

      (1)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因果业力的作用是如同种子在适合的条件下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一样。

      因就是种子。我们从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想过的内容都会成为种子,业因。

      比如我今天想了,我想赚点钱、或者我要去某个地方玩。这都是因。我们说的话、做的每件事情,都会成为种子。

      一颗种子,要有适合的土壤、阳光、水分才会成长、结果。在各种条件的配合下,种子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这个过程就仿佛我们造作的业因,聚集各种助缘,最后得到结果。

      什么是缘呢?同样是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做得事、说的话、思想的内容。这些不仅仅是种子,同时还是其它种子的缘、助力。

      比如一个人想去某地游玩,这是个想法,正好他有钱、有福报、有时间、天气、环境都合适,这些是缘,于是就去了。没想到他从前欠了别人的赌债,结果在玩地方遇到债主了。被打了一顿。于是去游玩这件事情,虽然是他当初想法的果,这个果是各种条件聚集而形成,同时又成了他被打的缘,另一个果报的一个助力。

      因果就是如此运行,每个因都在适合的条件下发展,同时又对其它的因的发展起着作用,相互缠绕、相互影响。非常复杂。复杂到我们普通人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非要用比喻来讲:每个人的因果都如同一片没有尽头的森林,无数的种子、无数的发芽、开花成长、无数的果实。而果实则继续变成种子。不同的植物之间又相互缠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或者也可以比喻成一张没有边际的大网、上面纵横交错着种种因、种种缘、而这些条件聚集在一起就是一个交汇点:果报,无数的果报又继续和其它的因缘相交汇,层层叠叠无有穷尽。

      佛在《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讲:

      假使经百劫 不坏诸业因
      因缘和合时 有情随受果

      就是说我们造作的业因,种种因,哪怕是过了很久很久的世间,依然不会损坏,无论我们做得是善因、还是恶因。都会成为一颗种子,一旦和其配合的条件具备,那么就会有果报出现。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现在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有苦有乐,都是各种缘聚合在一起产生的。这些缘如果没有了,则不会再有这种结果。

      而这些业力都是随你的心聚集的。不会有一点的误差。

      《华严经》讲:于一业分别知无量诸业种种缘造。如一业。一切诸业亦复如是。

      就是说,从单单一个业力来认识,就可以知道我们大家的无量业报、果报,都是由种种缘的聚合而成。就和这一个业力一样。我们自身的一切业力、果报都是如此的。

      佛法讲的因果,并不是简单的欠债还钱、杀人偿命那样。佛法讲的因果,是指出我们自身所遇到的一切事情是怎么运行的,都是因为有因、有种种缘的配合,最后形成的果报。

      有人会说这似乎没什么,挺简单啊。是挺简单的,我们后面还得深入介绍,因果的特性,它有什么特点。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因果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

      因缘果报(2)因果的特性之一

      前面说了因果的运行。那么按照这个因果运行的模式,我们还需要了解因果的几个特点:

      1 因果是自作自受的

      因果的作用永远是自作自受,绝没有你造作的业果,导致别人承受的。或者别人造作什么业力,而你得到果报的。

      <般泥洹经>讲:‘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哪怕是父子至亲,其造作的业因也不会因为亲缘关系而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父亲造作了什么罪过,结果牵连到一家人都受到打击。于是很多人就误以为业力是可以传递的。甚至于发展出世俗中自己造福儿孙享用的观念。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

      一个人犯罪,全家受到牵连,依然是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有这样的因,故此会有果报。而不是因为某个人的所作所为,其它人得到果报

      我们也同样看到,一样有很好的父亲却生出一个不幸的儿子,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的亲属竟然很好。用业力可以传递、可以代受的理论是解释不同的。

      一个国王的儿子成为王子,并不是因为国王的原因,而是因为这个儿子一定造作了与此有关的业力。国王不过是助缘之一。

      在经典中还有不少这样的叙述:

      《佛说无上依经》:如来知见自业自受。无有自作他受果者。

      《诸法集要经》:

      诸愚夫异生 由因缘和合
      流转三界中 皆随于自业
      非自作他受 非他作我受

      2 因果各业不同

      《大庄严论经》讲:
      复次我昔曾闻。有一国中王嗣欲绝。时有王种先入山林学道求仙。即强将来立以为王。从敷卧具人索于衣服及以饮食。时敷卧具人而白王言。各有所典。王于今者不应事事尽随我索。我唯知敷卧具事。洗浴衣食。悉更有人。非我所当。以此喻可知一切诸业。如王敷卧具人各有所典。业亦如是。各各不同色无病者财物可爱。智等诸业各各别异。有业得无病。有业能得端正色力。如彼仙人从敷卧具人索种种物终不可得。若生上族不必财富。诸业受报各各差别。不以一业。得种种报。若作端正业。则得端正色力。财富应从余业索。是故智者应当修习种种净业得种种报。

      这里说曾经有一个国王,没有儿子,于是入山学道求仙,希望将来有个继承人。于是向跟随他的负责卧具的仆人要衣服和饮食。这个仆人就说,大家各有分工。大王不该什么事情都和我来要,我只知道卧具的相关事情。而衣服饮食则有其他人。不是我来负责的。

      这个故事比喻的是一切诸业,如同仆人各有分工一样。各个不同。健康、财富、容貌、智慧这些业力都各个不同。

      有的业因可以得到无病的果报,有的则得到容貌端正。如同那个国王一样向负责卧具的人索要其它的东西是得不到的。

      如果生为皇族或许便无须财富,各种业力的受报是不同的。不会因为一种业因得到各种果报。如果你做了容貌端正的业因,那么就会得到这个果报。而财富则应该从其它的业因得到。

      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造作各种善因、善业得到各种不同的果报。

      这个故事讲的非常形象。

      所以大家以后不用问,我放生了怎么夫妻还是老吵架、我都布施了怎么还得病、我已经不邪淫了怎么老是发不了财?

      这就和国王向管卧具的仆人要饮食一样。业力各有各的果报。

      因缘果报因果的特性之二

      一业多果,多业一果.

      在佛法中讲述的因果业报都提到过,一种因会得到不同的果报。但这些果报都是与此业因属于同类的。

      比如不邪淫的果报,经中讲:邪淫有十恶事。何等十。常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败躯身。不检其妻。不守财贿。常为人疑。宗亲不信。种业如是。门不贞洁。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女非独一主。设得为男驰骋邪淫。自失其妻。是十恶事。

      所以种下一因,得到的可能是多种果报,这和我们自然界的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一样,果实总是比种子大,而且还不止一个果实。

      再比如说杀生得到的果报,决不仅仅是被人杀这么简单。一命抵一命的说法在因果理论中是不现实的。

      不要认为因果就是欠债还钱、杀人偿命那么简单。问题其实非常多。

      在《鬼问目连经》就叙述了非常多的业力果报的例子,例如:

      一鬼问言。我一生以来。恒患头痛。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好以杖打众生头。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顽无所知。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强劝人酒。令其颠倒。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这里说的花报,就如同种子开花一样刚刚显示出样子来,真正的果实还没来到。

      这些鬼问目连尊者(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痛苦,目连就告诉他们从前他们做过什么业因导致的,而这个业因并未完全成熟,刚刚才显现出效果。将来的果报是在地狱。

      这里的鬼的痛苦之处,也并非是什么怨亲债主跟着它、陷害它、它已经是鬼了。而是果报如此。

      从这里我们了解我们遇到的事情,有的未必是真正的果报,真正的问题恐怕在现世还未到来。

      那么什么是多业一果呢?

      这个很好理解了。那就是最终的果报是多种业力的集合。比如上面《鬼问目连》中说的一样,这个鬼为什么经常头痛呢?因为曾经喜欢用棍棒打别人的脑袋。它肯定打了不是一次,这些业力集合在一起导致了地狱的果报。如果它仅仅偶尔打过一次别人,果报则肯定不是这么严重。

      如果你造作的同类业力特别多,结果也一定很大。就是这个道理。

      4 因缘果报的运行由心调控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现在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有苦有乐,都是各种缘聚合在一起产生的。这些缘如果没有了,则不会再有这种结果。

      而这些业力都是随你的心聚集的。不会有一点的误差。

      大家注意这句业集随心。业力的聚集是跟随什么呢?是心在控制。

      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还讲过:起妄想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

      就是说起妄想心,执著我、和我所有的这种心念,导致造作聚集各种业力,受生死轮回。

      因缘果报的运行是跟随心的操纵。而我们只要明白这个关键,就可以运用它转变我们的因果运行。让它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进。而不是被业力推动。

      因缘果报

      如何运用因果

      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有什么用呢?佛法叙述的道理其实在现实中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因为因果的道理是叙述世间运作的真正规律,所以我们能利用这个规律给自己造福,为自己带来无穷的利益。

      大家学习佛法,并非有很多人一开始就是为了求得无上智慧,或者求得解脱轮回,并不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大部分人是为了现生、甚至来生得到一些现实的福报、利益。仅此而已。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

      对的,严格来说学习佛法本质就是如此,就是为了令自己更幸福、更有福报、更有智慧。虽然有人的目的有些局限,但本质是一样的。

      《大般涅盘经》讲: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故。

      什么意思呢?所有学习佛法的人,有成就的人,他们为什么修习佛法?是为了能让从前的恶业减轻,定业减轻,轻微的业力不再受报。

      我们大家从前都曾经在身语意上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业力,这些业力有善有恶。这些业力都会导致相应的果报。而果报就是我们现在现实中所体现出来的贫富、贵贱、吉凶、平安或灾祸、健康和疾病等等情况。这就是果报。

      我们学佛就是为了改变这种果报,让坏的果报不再出现,让比较严重的恶果,变的轻微。这就是目的。

      所以我们不必以为自己学佛的目的是为了现实中能得到什么利益而觉得忐忑不安,相反这恰恰是我们学习佛法的原因。当然我们得按照佛法中叙述的来做。不能道听途说,仅靠自己从社会上听闻来的一知半解来指导自己。真正的佛法是在释迦牟尼佛讲述的经典当中。

      果报有好有坏,我们怎么样能够让坏的果报不再出现呢?

      前面我们说了因果的运作就如同种子遇到了适合的土壤、水分、阳光后发芽、成长、结果一样。

      我们从前作的业力、曾经做过的身语意恶业,是无法消除的。已经做了的不可能让它消失。如同种子已经种下,如果不想让它发芽、成长、结果,该怎么办?

      很简单,不给它水、阳光、适合的土壤,这种子自然就不会发芽、不会成长。不会结果。

      于是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一再宣说,如何灭除恶果:《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

      说的再清楚不过了。一切我们的各种境遇,无不是各种缘的聚合。这些缘、条件相互聚集才会形成果报。如果没有了适合的缘、条件那么自然就没有了这些果报。

      所以想要没有不好的果报、消除各种灾难、贫穷、疾病等等不如意的事情。该怎么做?消除导致这些果报的条件就可以了。没有这些条件,自然就不会再有这些结果了。

      比如你现在的财富很少,这是因为你从前造作的业力、各种缘的作用,肯定是贫穷的因、贫穷的缘聚集在一起导致的,而且从前也没有多少富有的因缘。故此有这个果报。现在怎么办?断除各种贫穷的恶业,就是减少贫穷的条件、因缘。造作各种富有的因缘,这样才会改变。

      释迦牟尼佛用了更多的比喻来和我们谈这个问题:

      《大般涅盘经》讲:

      善男子。譬如二人于王有罪。眷属多者其罪则轻。眷属少者应轻更重。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智者善业多故重则轻受。愚者善业少故轻则重受。

      比如有两个人犯了王法,那么一个眷属众多,来帮助他开脱,可能就会得到更轻的判决。比如现在如果你有钱可以请个好律师,那么打官司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而有智慧的人,因为善业多,就和眷属众多一样,可以得到比较轻的果报。而愚痴的人,因为造作的善业少,就和眷属少一样,造作的恶业可能会收到比较严重的果报。

      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假如一个人从前做过很多善业,得到各种福报,那么哪怕从前造作了一些恶业,其果报并不严重,甚至可以承受。试想一个人有很好的福报,果报是亿万富翁,那么从前他造作的些许财富损失的恶因,不会导致很大的影响。体现的并不明显。

      善男子。譬如二人一则肥壮一则羸瘦。俱没深泥肥壮能出羸者则没。

      又如,一个人强壮有利,身体壮实,那么他要是落到沟壑泥潭当中可能就能生还,而瘦弱多病的人可能就会丧生了。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服毒。一有咒力及阿伽陀。一者无有赖咒药者毒不能伤。其无咒药服时即死。

      又如,两个人都服了毒药,一个人会各种咒术,有各种药物,一个没有,那么没有的人可能马上就死了。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多饮浆。一火力势盛一则微弱。火势多者则能消化。火势弱者则为其患。

      又如,两个人都饱食,一个因为年轻气盛可能就完全消化了。一个则恐怕年老体衰会因为一顿饱饭而得病。

      善男子。譬如二人为王所系。一有智慧一则愚痴。其有智者则能得脱。愚痴之人无有脱期。

      又比如,两个人被国王抓住,有智慧的人可能会想办法逃脱,而愚痴的人可能就没有逃脱的时候了。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涉险路。一则有目一则盲瞽。有目之人直过无患。盲者坠落堕深坑险。

      又比如,两个人都路过危险的道路,眼力好的人可能过去没什么事,平安度过,而另一个眼力不好,则可能坠落悬崖。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饮酒。一则多食一则少食。其多食者饮则无患。其少食者饮则成患。

      又比如:两个一起饮酒,一个吃了些东西,一个没吃多少食物,前者可能喝酒没事,后者可能胃出血。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敌怨阵。一则铠仗具足庄严一则白身。其有仗者能破怨敌。其自身者不能自勉。

      又比如:两个人在战场杀敌,一个人有一副结实的铠甲,一个人一身布衣。前者可能战胜对手。后者可能被杀。

      复有二人粪秽污衣。一觉寻浣一觉不浣。其寻浣者衣则净洁。其不浣者垢秽日增。

      又比如:两个人被粪便污秽了一副,一个人去清洗,一个人不去清洗,那么不清洗的则污垢会越来越多,而清洗的,衣服会十分干净。哪怕从前曾有污染。

      复有二人俱共乘车。一有副轴一无副轴。有副轴者随意而去。无副轴者则不移处。

      又比如:两个人都乘车,一个人乘的车有轴有轮,自然随意来往。一个则无轴无轮,根本不会移动。

      复有二人俱行旷路。一有资粮一则空往。有资粮者则得度险。其空往者则不能过。

      又比如:两个人都履行,一个带有足够的干粮、一个则空手前往。那么前者可能遇到危险平安度过,后者恐怕无法坚持。

      复有二人为贼所劫。一有宝藏一则无藏。有宝藏者心无忧戚。其无藏者心则愁恼。

      又比如:两个人都被盗贼劫夺,一个人另有宝藏,一个没有。那么前者不会担忧,后者则被洗劫一空,十分忧愁懊恼。

      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有善藏者重业轻受。无善藏者轻业重受

      有智慧的人,有善业如同宝藏,即便有恶业,受报也会轻。没有善业的人如同没有宝藏,一旦受报会果报严重。

      这么多的比喻,其实就讲了一件事,我们现在果报如何,就看我们的各种缘的作用,如果善业多,善果多,则果报好,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种方面好的境况,如果没有善业,只有恶业、或者恶业多,则现在的果报就有些惨了。

      故此,佛法讲:诸恶莫做、诸善奉行。

      这是我们改变果报的不二法门。不再造作恶业,减少恶果的缘,造作各种善业,添加善报的缘,那么我们现实生活就会逐步好转,恶果消失、善果日增。因缘果报(4)运用因果的诀窍!{不看可后悔}

      我们如果了解了改变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逐步改善目前我们所处的境遇,让自己的果报越来越好。

      当然改变因果还是有诀窍的,如果我们不知道怎样巧妙地改善因果,那么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前面说了改变因果,就是增加善缘、善因。造作善业。减少恶缘、恶因,这样可以消除恶果形成的各种条件,从而使它不在出现,或者即便出现也较原来大大缩小。

      但是这个因缘聚合的过程是怎么运行的呢?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缘合故有,缘尽则灭,这个我们清楚了,就是讲我们所遇到的种种境况,都是各种条件聚集起来的。这些条件如果没有那么果报也就没有了。

      那么这些条件是怎么聚集起来的呢?我们看到后面的说明:业集随心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我们的业力怎么运作是跟随我们的心来的,是由我们的心来调控的,是我们的心来指挥的。

      所以如果想要改善目前的境遇,抓住诀窍的话,就得知道这一点,从这一点着手,就会事半功倍,甚至无本万利。

      那么我们看看世尊对于业力的聚集是怎么说的:

      《业报差别经》讲了四种情况:

      复有业作而不集。若有众生。身口意等。造诸恶业。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

      有人造作了恶业,但却没有聚集,不形成果报,因为他造恶之后,害怕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懊悔,认为这是不应该,而且不再造作这样的恶业。这种情况下虽然造作了恶业,但却不会聚集成果报。

      复有业集而不作。若有众生。自不作业。以恶心故。劝人行恶。是名集而不作。

      有人虽然自己不造作恶业,但却会有恶业聚集,有恶报。这样的人是虽然自己不造作,却以恶心、劝他人造作。这样的行为,即便自己不造作恶业,但仍然有恶业聚集。仍然会有恶果。

      复有业亦作亦集。若有众生。造诸业已。心无改悔。而复数造。亦劝他人。是名亦作亦集。

      那么即造作恶业,也不改悔、还继续坚持,甚至还劝他人,这样的情况是即造作,也聚集,恶报来的就快了

      复有业不作不集。若有众生。自不造业。亦不教他。无记业等。是名不作不集

      那么自己不造作,也不教导他人造作恶业,或者是无记业(就是不算善、也不算恶的业力)都是不作不集。

      这四种情况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我们业力运行的种类。同时也指出了我们想要改变因果的的方法。

      从前我们都造作过恶业,那么想要它不形成果报,该怎么做呢?

      那就是: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

      这样就对了。这样就可以令自己的境遇逐步好转。这里并不牵扯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样的精力、财力、仅仅是心念的转变。就可以了。

      那么这也是我们改变因果的诀窍。业集随心,改变我们的心,就能改变业力聚集的方向。

      在《骂意经》中讲过: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你做什么样的功德,修福造寺、甚至救人放生,都不如什么?守意一日,让自己保持善意,没有恶意来的更有价值,更有福报。

      这更注解了我们所说的这个改变因果的诀窍,以心为主,以调整我们自己的心念为主。抓住这个就是抓住了诀窍。

      否则你天天去放生布施、天天去造寺搞慈善,未必这个业力很快就聚集变成果报。就是可能出现作而不集的现象。

      这是很多佛弟子长期迷惑的事情,我做了那么多善事、布施了那么多钱、放生多少多少。为什么现在生活不好呢?这也叫作而不集!就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作而不集?因为我们的心没调整好,我们平素的念头有太多的缺陷,有不少的嫉妒、嗔恚、骄慢、邪见等等,这些会聚集什么?聚集恶业。

      哪怕你做了不少的好事情,但善业没聚集起来,形不成果报,也就反应不到你的生活中。

      这一点大家一定注意。很多人不重视这个,却认为自己行善没有好报,是不了解因果的运行所致。

    相关推荐

    • 佛法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谁(什么)在那里为万物算账并安排生生世世的轮回呢?

      内容导航: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解释一下~~!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人真的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吗? 因果轮回的意思? 一、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什么意思???请详

      成语造句
    • 彝海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内容导航: 一、 请通过脑筋急转弯,写出各条成语 答案是成语的脑筋急转弯 ()浑奇()成语 自学两个字的上部是什么成语 一、 一、 请通过脑筋急转弯,写出各条成语 1、最爱学习的人(孜孜不

      成语故事
    • 大浪淘沙是什么意思

      内容导航: 大浪淘沙什么意思 大浪淘沙,洗尽铅华无数什么意思 大浪淘沙 乘风而上是什么意思 大浪淘沙的意思是什么 一、 大浪淘沙什么意思 意思:淘:用水冲洗。去掉杂质。在大浪中洗净

      成语大全
    • 波斯三使再加上玄冥二老,斗得过少林三渡吗?

      内容导航: 波斯三使和少林三渡谁的功夫好??? 玄冥二老的人物武功 鹿杖客鹤笔翁的问题 请问,倚天屠龙记中,波斯风云三使VS少林三渡 谁的武功... 一、 波斯三使和少林三渡谁的功夫好

      成语造句
    • 有燕的成语。

      内容导航: 燕成语有哪些 带有“燕”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燕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燕的成语有哪些 一、 燕成语有哪些 1、莺歌燕舞 [ yīng gē yàn wǔ ] 黄莺歌唱,燕子飞舞,形容大好春光或比喻大

      成语故事
    • 知书达理的意思是什么

      内容导航: 知书达理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 知书达理 具体指什么意思 知书达理的意思 知书达理的含义? 一、 知书达理是什么意思 知书达礼 ▲释义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成语大全
    • 依次写出一、二、三......九、十、百、千、万的成语

      内容导航: 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开头的吉祥语 一定要成语,是含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 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各写二个四字词语.一必须在前

      成语造句
    • 有人说取其上,得其中。所以一定要把目标定得高。但是有的时候,目标定的高,结果就会一无所有。

      内容导航: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如何理解 有一句话,说的是目标定高一点就取中,定在中等呢就取低具体是... 有句古话,目标定高,只能实现中,目标定中,只能实现低,原话怎... 心理学的十大

      成语故事
    • 打泰拳主要基本动作

      内容导航: 泰拳主要攻击部位和动作要领 泰拳由哪几部分动作组成? 泰拳训练方法,泰拳的基础? 泰拳动作解释 一、 泰拳主要攻击部位和动作要领 泰拳是一项著名的搏击运动,在格斗中允

      成语解释
    • 蒿字组词是什么 我必釆

      内容导航: 采的组词有哪些的 采怎么组词 蒿字和犄字怎么组词 釆组词”有那些 一、 采的组词有哪些的 拼音:cǎi cài 解释: [cǎi ]1.摘取:~撷。~花。~摘。~制。 2.开采:~煤。~矿。

      成语造句
    聚合标签
    田忌赛马的忌字怎么组词 带珠的四字成语 铁字旁加强念什么?什么意思 带胸 的成语有哪些 淡是什么意思 带灯字的成语有哪些 扫清六合席卷八荒太祖武皇帝是谁 接龙 惊弓之鸟的含义是什么 形容知识渊博的成语有哪些? 偎红倚翠是什么意思 天然心动是四字成语吗? 然后有千里马” 形容飞黄腾达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灯”字的四字词语 最重青梅竹马出自哪首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什么意思? 死字开头,求四字成语 形容“飞黄腾达”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变得快用什么成语 吓得什么成语 ()()不动成语 请教一下这一首诗的意思 例如像叽叽喳喳这样的AABB的形式词语还有哪些? “坍落度”的“坍”怎么读? 四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 成语填空天什么地什么 飞黄腾达是什么意思? 名句精华 为山九仞 拷贝不走样 成语题目 混黑道和白道会有什么区别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后面... 太行山行的读音 带有臂的成语有哪些 需关于美术关于绘画的小说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出自哪里 “飞黄腾达指日可待”是什么意思? 我男20岁!没文化,没技术,人又懒,朋友也没几个,感觉日子越...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中的“天”是指( ) 求回南雀的(陈伤)全文加番外txt百度云 一本伪叔侄的宠文 以羊易牛是何意?出自于哪? 通字开头成语大全 曹操外简内明 袁绍外宽内忌 为什么这么说?请举例子说明下、 三皇五帝分别指谁 爱的教育第三章的好词好句好段 胸的成语有哪些 生蚝已经开口还能吃吗 唐与梁师都一役在何处 关于母爱的优美句子大全 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的生活如何?他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 颇怎么读 请你谈谈对经典诗词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理解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但是三年还是没让我忘记一个人 翻... 谁知道《飞黄腾达 学徒》中女考官的名字和资料?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还是1921年7... 形容声音绵长悠扬的成语 臂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花什么锦什么成语 完美有哪些网络游戏 歌词 袁绍为什么终究会输给曹操? 陈靖姑的介绍 形容人性情淡薄的成语 描写亲热的成语有哪些 寓意飞黄腾达的词语有哪些 “喜”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