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
何来“东西”一词
中国古代的术数用金、木、水、火、土,推算相互生克的道理和运势,这“五行”又和东西南北这“五方”相配,测出古今变革,人生命理、万事冲撞及依附的关系。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好学多问,有次他在巷子里碰到精通五行的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幽默的回答:“去街门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东西”一说法。朱熹不解地问:“买‘东西’?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并没有直接解答,他笑着回敬说:“真不明白?你这位大学问家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了。”朱熹独自思付,“东”即“木”,“西”为“金”,“南”属“火”,“北”乃“水”……突然他如梦初醒,原来盛温和是用了诙谐的语言说,“上街去买金木之类,可装入篮子的物品”!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和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为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当然这个只是古人的迷信之说,可做参考。
不过,“买东西”一词,自古就有。在东汉时朝,洛阳和长安是两座商业繁华的城市,洛阳被称为“东京”,长安被称为“西京”民间有人到东京、西京购货,及称“买东”“买西”。久而久之,“东西”便成了货物的代名词,于是买“东西”一词就流传开来了!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建立到结束,历时300年左右,也算是中国较长的朝代之一,先后经历了十二位帝王。然而要说清朝里这十二位帝王中谁的逸闻趣事和八卦最多,首屈一指当属乾隆皇帝。
为什么是这个老小子(乾隆)八卦多呢?
因为乾隆皇帝太能活了,在位时间还长,论起来执政时间超过他的爷爷康熙帝。这个老小子自己退位都当太上皇了,还愣是不放下手中的军政大权,据说在位60年退位是因为自己承诺,自己在位时间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可怜的嘉庆皇帝,明明进入了自己的纪元(年号),自己却不能当家做主,愣是当了五年儿皇帝才把乾隆熬死,才真正上位。
乾隆在位时,不得不说是清朝最好的时期,算是一个盛世皇帝,总体来讲皇帝当得也算合格,更重要是自己太能活89岁才死,皇帝中少有的高寿之人,可谓是享尽天下之福的人。而乾隆皇帝的八卦也多来自于“乾隆南巡”,这才有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乾隆南下寻母”等离奇曲折的故事。
这次故事也是发生在乾隆出巡江南:
乾隆皇帝南下江南,一起随行的人员众多,其中就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人,这个人就是纪晓岚。对!就是《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经常整权臣兼史上巨贪和?的那个纪晓岚。纪晓岚在当时的清朝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大才子,不然也不会被乾隆皇帝任命编纂《四库全书》,这次跟随乾隆皇帝下江南,估计是给乾隆当导游解说,毕竟纪晓岚博学多才,通晓古今。
一天,乾隆皇帝与纪晓岚等人微服私访,一行人员走在江南小镇古道上,乾隆在路旁看到女子摆摊买竹篮,
乾隆皇帝指着竹篮问纪晓岚,道:“这是什么?”
纪晓岚回答:“竹篮子。”
乾隆皇帝又问:“竹篮子是做什么用的?”
纪晓岚再次回答:“盛东西用的。”、
乾隆皇帝兴致来了,开始考一考纪晓岚才学,一次问道:“为什么只能盛东西,而不能盛南北?”
纪晓岚答:“东方甲乙木,属木;西方庚辛金,属金。金和木都可以装入篮中,所以叫盛东西;而南方丙丁火,属火;北方壬癸水,属水;篮子盛火则被烧,篮子盛水则漏,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因而不能盛南北。”
纪晓岚用玄学方式来解释乾隆的疑问,乾隆皇帝对纪晓岚的回答很是满意,嗯了一声,点点头。之后又带着一行人到其他处观赏江南的美景去了。
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说是南宋的时候朱熹看见自己的朋友提着竹篮上街买东西。朱熹就问他:“你提着竹篮去干吗呀?”朋友回答:“我上街去买东西!”朱熹是一很爱思考的人物,听说后立刻问道:“为什么你说去买东西,而不是去买南北呢?”
朱熹的这个朋友也是一个聪明人,不假思索的说道:“在五行中,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北方属水,南方属火,中间属土。我的竹篮装火会被烧,装水会漏,装土又装不了,所以只能装木和金了,所以就叫装东西!”
上面的知识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其实“东西”这一说法的来源还是有很多的猜测的。清代时候的学者龚玮认为,早在汉朝的时候,商贩们大都聚集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做“买东”就是到东京洛阳去购买东西,“买西”就是到西京长安去买东西,久而久之就被称为“买东西”了!
其实中国人在造词上面还是很有天赋的,就连骂人都有“你不是一个东西”这样的说法,为什么呢?如果别人骂你不是东西,那你就是南北了,从朱熹和朋友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南北代表的水和火,而在文言文中“水火”代指的是“大小便”,这样绕了一个大圈子,骂你是大小便!不得不说中国人还是很聪明的!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习惯问题,没有必要追究的那么清楚。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些语言中看见我们祖先对于造词的智慧!
我们往往把一切物体统称为“东西”。但为什么称“东西”。
1。五行说
原来我国古代把木、金、火、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对应起来,组成”五方“,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
从上面可以看出,东方属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西方属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等;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北方属水,中方属土,由于水、土和火是最常见的物质或现象,以致被古人忽视。而木(植物)和金(金属矿物)最受人们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质。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向联在一起,组成一个词——”东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体。
一是说宋朝着名的理学家朱熹,一天在路上碰见他的朋友盛温如提着篮子上街。朱熹问:「你上哪儿?」盛温如回答说:「上街买东西。」朱熹又问:「难道不能买南北?」盛温如回答说:「当然不能。」接着,他根据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东、西、南、北、中相配的道理解释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木类,篮子装得了;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火之类篮子是装不得的,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
2。史遗说
根据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学者龚伟考证:东汉时,商人大都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俗语有「买东」或「买西」,即到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购货,所以「东西」成为货物的代称。
《南齐书·豫章王嶷传》:“上谓嶷曰:‘百年亦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于事亦得。’”似当时已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正犹史记四时而约言春秋耳。
3。节用说
当代着名学者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所做的解释。他认为「东西」是借代修辞格,是以部份代替全体。物产来自东西南北中,如果把物产称为「东西南北中」,显然过于累赘,自此以「东西」来借代。陈望道先生还引用梁章钜《浪迹续谈》卷七的一段话作为佐证:「通行之语,……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后举东西,犹史记四时而后举春秋耳。」
4。形声说
据今文字学家考据“东”字本义为“橐”,义为“两头开口,需以绳系扎的口袋。”
而今或有人说“东(橐)以绳系之乃纳百物”故“橐系”久而久之流为“东系”,音变为“东西”。
实其说确有所本,考虑古义需综合多方材料,不能仅以文字学释说,在上古音研究理论中有“阴阳对转”一说,而“橐”在上古为入声韵,属于阴声。“东”字为阳声韵,二者发音部位相同,提供了通转的可能性。
再论“系-西”二者韵摄相同,主元音一致。中古同为去声,上古应属平声,故也存在转化的基础。
因而归纳为“形声通转说”,以飨读者参考、修正。
拓展资料:
东西
1。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东部与西部等。
2。 从东到西。
3。 近旁,旁侧。
4。 犹四方。
5。 指七、八十岁。
6。 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
7。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人、事、物。
8。 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
参考资料:东西 (汉语词语)-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