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叶题诗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孟棨的《本事诗》。
书中说大诗人顾况与三位诗友在洛阳行宫的上阳宫边的皇家花园中游春,在流经宫中的溪流御沟里捡到了一片大梧桐叶,上面有诗一首:“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诗的意思是:一旦入了皇家深宫中,年年都看不到春天的风情,权且借这片红叶上题写一首诗,借流水寄送与哪位有缘的人。
顾况第二天也在梧桐叶上题了一首诗,并走到上游放入溪水中,其诗云:“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意思是:鲜花般的人锁在深宫中连莺鸟也悲鸣,正是上阳宫宫女断肠之时。帝城虽严谨却禁不住流水有情,红叶题诗的人到底想寄给谁呢。
十几天后,在花园里寻春的人又在溪水中得到了诗叶,便将诗拿给顾况看:“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本事诗》的记载到此戛然而止。
2、这是一个以红叶为媒介,被锁禁深宫的寂寞宫女和宫外诗人才子借流水进行诗歌唱和的故事。描述了帝城森严,多少青春少女在宫中白白浪费光阴,只好借流水寄情真实性无法考证。有记载,清代的四库馆臣认为此则故事荒诞不经,不足为信。
3、唐人范摅的《云溪友议》也记载了这个故事,与《本事诗》大题相同,也是宫女题诗、顾况和诗,不过还没等宫女再和诗,故事就有了结局:玄宗知道了这件事,于是这位爱好诗歌的皇帝便将许多宫女遣散出宫。而关于那位题诗的宫女,《云溪友议》没有提及,想必也应在释放之列。
上阳宫是一处大型建筑群,除地形地势占据优势外,这里的宫殿建筑还以繁华著称。宫殿建筑达数十处之多,宫之正殿名观风殿,武则天还政以后即居此殿。仙居殿,武后崩于此殿。除宫殿建筑外,门阙、台阁、亭观极尽豪奢,韦机建成后,曾因太过华丽,受到弹劾免职。
唐代吟诵上阳宫的诗词不胜枚举,白居易作《白发上阳人》,元稹亦写有《上阳白发人》。王建《上阳宫》诗去: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从这些描述不难看出上阳宫的美,武则天留恋此宫,终老于此。
上阳宫高宗时建于洛阳 。《新唐书·地理志二》:“ 上阳宫在禁苑之东,东接皇城之西南隅, 上元中置,高宗之季常居以听政。” 唐王建《行宫词》:“ 上阳宫到蓬莱殿 ,行宫巖巖遥相见。”
武则天迁都洛阳后,曾居于此。
唐玄宗李隆基的梅妃被迫迁入上阳东宫,终日过着冷宫般寂寞单调的生活。 上阳宫是高宗时期修建的毗连于洛阳宫城西的大型宫苑。《通鉴》“唐纪”,高宗调露元年:“司农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制度壮丽。上阳宫临洛水,为长廊亘一里。宫城,上徙御之。”①胡三省注:“《统纪》云:驾幸东都,韦弘机所造宿羽、高山等宫,乘高临深,有登眺之美,乃敕弘机造高馆,及成,临幸,即上阳宫也。”②
《唐六典》载:“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苑之东垂也。南临洛水,西拒谷水(今涧河),东面即是皇城右掖门之南 。上元中(674~676)营造,高宗晚年常居此听政焉。东面二门,南曰提象门(即正衙门),北曰星躔门。提象门内曰观风门,南曰浴日楼,北曰七宝阁,其内曰观风殿。殿东面其内又有丽春台、曜掌亭、九洲亭。其西则有西上阳宫。两宫夹谷水虹桥,以通往来。北曰化成院,西南曰甘露殿,东曰双曜亭。又西曰麟趾殿,东曰神和亭、西曰洞元堂。观风殿之西曰芙蓉亭,又西曰宜男亭。北曰芬芳门,其内曰芬芳殿,又有露菊亭,宜春、妃嫔、仙杼、冰井等院,散布其内。宫之南面曰仙洛门,又西曰通仙门。并在其中、其内曰甘汤院。次北东上曰玉京门,门内北曰金阙门,南曰泰初门。玉京之西曰客省院、荫殿、翰林院。又西曰上阳宫,宫西曰含露门。玉京西北出曰仙桃门,又西曰寿昌门,门北出曰元(玄)武门。门内之东曰龙飞厩。”③
清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中关于上阳宫的记载是根据《唐六典》、《元河南志》及明《永乐大典》中的图综合考察的。又言,其图为《元河南志》中图,可能出自唐人手。《唐六典》是其时作,因此《六典》文及图是可根据的。只是《六典》中有的记载,如玉京门、金阙门、泰初门、含露门、仙桃门、寿昌门、元武门、客省院、荫殿、翰林院、飞龙厩和上清殿等,《六典》所说文句,难以确定相对位置。《城坊考》亦言“不知其处”。
但依据如上文献,可大体了解上阳宫苑范围,即今洛河以北,涧河以东,纱厂路以南,西工金谷园路以西,约8平方公里范围内。
涧河以西,今七里河及其以东为西上阳宫,合起来的总范围可能就是隋西苑十六苑的宫苑园林部分。 1、上阳宫的建筑布局
上阳宫的宫苑建筑功能,是供唐王朝宫室后妃居住和朝廷及宫室人游赏、离居的地方,高宗和武则天晚年在此处理朝政。因此,上阳宫的建筑,根据其功能要求,采取了组团式布局。根据《唐六典》记载,对照《永乐大典》中的上阳宫图,其各建筑组团,没有像朝宫那样,对称、行列布置,而是采用自由的、集锦式组团的布局,散置在上阳宫的园林空间之中。
从规划角度分析,分为六大组团。
(1)观风殿组团。(高宗居此听政,武则天还政后居此)包括观风门、浴日楼、丽景台、七宝阁、九洲亭和曜掌亭等。这组建筑,在皇城提象门外,距皇城最近,面东。其位置大体在西工八一路一带。
(2)化成院组团。包括仙居殿(武则天于神龙元年(705)十一月崩于上阳宫此殿,年八十三)、甘露殿双曜亭等。大体在今金谷园路以西,唐宫路以北,手表厂以东的方形地段内。
(3)麟趾殿组团。包括神和亭、洞之堂和××亭等,据《永乐大典》上阳宫图示(下同),大约在今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带。
(4)本院组团。包括丽春殿、含莲亭、芙蓉亭、宜男亭。据图示,大体在今西工613研究所一带,南去洛河,风景佳丽,临河有一里长的长廊。
(5)芬芳殿组团。在上阳宫西北的芬芳门内。包括宜春院、仙妤院、妃嫔院、冰井院、露菊亭和上清观等。按图示,大体在今西工西小屯村以北地段。
(6)上阳宫组团。据图,上阳宫西部有一方形宫园(小上阳宫)。《唐六典》关于上阳宫最后一段说得不清楚,《城坊考》也说“不知其处”,永乐图未标的一组建筑,可能指此小上阳宫内的组团建筑。玉京门为其东门(符合《六典》说的通仙门之“东北”),若此,小上阳宫内就有客省院、荫殿、翰林院、飞龙厩等建筑组团。大体在今王城公园、六建公司一带。
通仙门内的甘汤院也是一个组团。上述各殿、院应是一个建筑组团的主体建筑,相应还有附体建筑,方能满足嫔妃居住或游赏或朝廷离居生活之功能。这种组团式自由布局的离宫建设,既有着前朝隋十六院的遗风的继承,也有根据其时其地的条件重新规划,阐发着其时人的创造才能。隋十六院“永乐”图示,还呈现着行列的简单化迹象,而上阳宫的“永乐”图示,则完全是自由布局。自由布局所显示的自然性更强,择地更得体于自然。
2、上阳宫的建筑
从上阳宫的建筑命名:宫、院、殿、堂、亭、台、观、厩(马厩)等来看,是离宫园林属性。对于建筑形制,史料缺乏记载,考古发现的上阳石蟾蜍水口、琉璃瓦当等,反映着其建筑的雕饰精丽,其雕梁画栋之精丽,无疑比水口瓦当更显重要。而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则描写了其景象的华贵。这里附上相关的精彩片段。
白居易《洛川晴望赋》:
“……三川浩浩以奔流,双阙峨峨而屹立。飞梁径度,讶残红之示消;翠瓦光凝,惊宿雨之犹湿。……山水隐映,花气氲冥。瞻上阳之宫阙兮,胜仙家之福庭。……”
贾登《上阳宫赋》:“天子卜,惟洛食受于河图,开上阳别馆。取大壮之规模,尔其则以三象;启云构而承天,擎露盘而洗日。俯驰道而将半,临御沟而对出。凝海上之仙家,似河边之织室。……既其避暑,亦以迎春。……闭门户而藏春,掩金台而罢曙。见芳草之空积,看桂花之独著。……”
李赓《东都赋》:
“……上阳别宫,丹粉多状,鸯瓦鳞翠,虹梁叠状。横延百堵,高量十丈。出地标图,临流写障。霄倚霞连,屹屹言言。翼太和而耸观,侧宾曜而疏轩。”从诗赋的拂光掠影描写,知道上阳宫的建筑高大宏丽,“启云构而承天”,“屹楼台而镇空”主要建筑是绿瓦红柱,“翠瓦光凝”“鸯瓦鳞翠”“丹粉多状”琉璃瓦,红油漆殿柱。
唐李昭道的《洛阳楼》图和唐佚名画的洛阳《宫苑图》横幅,其中有亭、廊、折线形桥。楼阁多为两层,重檐,八角或六角平面,彼此相接,纵横交错,自由布局。又有高台重楼,建筑屋顶形式有歇山、悬山、攒尖,亭也多重檐。这些唐画应是唐上阳宫建筑的艺术反映。
3、上阳宫的水系
唐·王建诗: “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萧金管路人愁。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说明上阳宫是水景园,依地势应是涧水引入宫中,再出宫入洛河。“宫苑图”画亦水流环绕。
4、上阳宫的花木配置
“上阳花木不曾秋”说明上阳宫内常青的松柏多,又有南方的桂、橙之类阔叶长青树。《元河南志》说北亭院“内有竹木森翠” ,元稹《上阳白发人》中说:“上阳花草青营地”,“秋池暗度风和气”,以及唐人“宫苑图”画,均苍松满苑。
唐上阳宫比隋西苑十六苑规模略小,仍是水域丰盈的水景园,建筑比隋西苑豪华,高宗、武则天居之观风殿、仙居殿等规制等级更高,绿化尤好,常青之松、柏、竹尤多。 封建王朝的皇帝实行多妃制,唐王朝的皇帝妻妾之多,亦为登峰造极。史书记载,后宫人数最多的是风流天子唐玄宗。白居易《长恨歌》中说他“后宫佳丽三千人”。杜甫在《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中说:“先帝侍女八千人”。《旧唐书》中的宦官传中说:开元、天宝时期,长安、洛阳各地的宫人总数超过了四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世界史上也难有与比。北宋陶谷《清异录》中说:“开元中,后宫繁多,侍御寝者难于取舍,为彩局儿而定之。”即太监“集宫嫔用骰子掷,最胜一人乃得专夜。”这只是近侍者所有的待遇,而行宫中的绝大多数宫女,却只能“一生遂向空房宿。”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直到玄宗死去,一生处于“寥落古行宫”,“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洛阳上阳宫是皇帝东都第二大皇宫,其实际的社会功能是皇帝的“美女库”。
封建社会中正直的儒家士大夫们,如白居易和元稹,曾就宫女的社会问题上疏“请放宫女”,他们并以文学形式揭露这一不平的社会现象。元稹《上阳白发人》中说:
“……御马南奔胡马蹙,宫女三千合宫弃。宫门一闭不复开,上阳花草青苔地。月夜闲闻洛水声,秋池暗度风荷气。日日常看提象门,终身不见门前事。近年又送数人来,自言兴庆南宫至。我悲此曲将彻骨,更想深冤复酸鼻。……”
《乐府诗集》卷九六白居易《上阳白发人》题解曰:“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无复进幸。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这里把上阳宫作为“美人库”的功能亦说的明白。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说的更凄惨:“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族亲,扶入车中不叫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妮遥侧目。?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灯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凄老休?。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由此可见,上阳宫是唐王朝宫女的“幽禁所”。故发生了上阳宫女用题诗红叶,抛于宫中流水,寄怀幽情的故事。这里附上一些唐代的红叶诗。诗人徐凝写《上阳红叶》:
“洛下三分红叶秋,二分翻作上阳愁。千声万片御沟上,一片出宫何处流。”
《全唐诗》十一函十册收录上阳宫天宝宫人《题洛苑梧叶上》诗,题解:“天宝末,洛苑宫娥题诗梧叶,随御沟流出。顾况见之,亦题诗叶上,泛于波中。后十余日,于叶上又得诗一首。后闻于朝,遂得遣出。”其诗为: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人。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又题》: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风取次行。”
又德宗宫人凤儿《题花叶诗》:
“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
又宣宗时宫人韩氏《题红叶》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1989 -1993 年间,为配合洛阳市西工区支建街住宅小区基建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在此进行考古发掘, 清理了一处保存较好的唐代园林遗址,发掘工作分两次进行,历时15 天,共开探方1 3个, 发掘总面积16 4 8 。6 平方米。
遗址发掘中暂没发现有关建筑物名称及年代的文字资料。这次清理的园林遗址位居隋唐洛阳城皇城西南, 北距皇城南墙40米,东距皇城右掖门约250米, 南临古洛河, 与文献中唐东都上阳宫的地望基本相符。据《大唐六典》卷之七“尚书工部”载:“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 苑之东垂也, 南临洛水, 西拒谷水, 东面即皇城右掖门之南”。《元河南志》等文献亦有类似的记载。由此可见, 该园林遗址应属唐东都上阳宫内的一处建筑。
上阳宫始建于唐高宗上元二年, 由司农卿韦弘机监造, 是高宗、武则天时期重要的宫廷政治活动场所, 高宗晚年长居此宫听政。神龙元年, 武则天被迫还政于唐中宗后, 迁居于上阳宫, 最后崩于上阳宫仙居殿。
上阳宫在当时以建筑华丽著称, 唐人诗赋多有咏及。从这次发掘的情况来看, 该园林遗址布局谨严, 构思精巧, 廊房水榭, 错落有致, 山石池水, 自然成趣, 充分体现了唐代高超的造园艺术。遗址出土的大量黄、绿琉璃瓦和精巧玲珑的铜制建筑构件,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上阳宫建筑是何等奢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池淤土中出土的一件璃首,用整块青石精雕而成, 龙首形神兼备, 栩栩如生, 可谓唐代石雕中的精品。
此次发掘的园林遗址仅是唐东都上阳宫内一个极小的局部。由于遗址周围已被现代建筑覆盖, 发掘面积极其有限, 所以该园林遗址究竟属于上阳宫内哪座建筑, 它的全貌如何, 尚待以后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来解决。 武周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公元690年(天授元年)九月九日,武则天降李旦为皇嗣,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将东都改为神都。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让位,恢复国号唐。武则天执政 50 年,在皇帝位15年,以洛阳为首都。
武则天一生荣辱与我们古都息息相关,可以说洛阳成就了武则天的帝业,武则天创造了洛阳近半个世纪的辉煌,那么武则天为何长居洛阳近50年?
其一,洛阳是其入宫的地方,她认为洛阳是其最初的发迹地;
其二,长安是李家王朝的中心,皇族势力和门阀影响过于强大,武则天要想成就自已的帝业,,必须远离这两股守旧势力,另外培育和建立自已的政治力量;
其三,她残忍害死萧淑妃和王皇后以后,恶梦困扰,长期失眠,萧淑妃被废遭到囚禁之后,曾经大骂武则天:“愿阿武为老鼠,我作猫,生生扼住她的喉咙!武则天知道后,大怒,有意远离皇宫中、摆脱恶梦。
其四,以佛抗道,李唐建国经后,一直把老子李耳奉为自已的先祖,把老子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把道教奉为国教,甚至将“道德经”大量地印成小册子,发给所有的成年百姓。武则天想登上皇位主掌朝政,必须利用其它宗教来排斥道教。洛阳恰是佛教的首传之地,佛教极为盛行,佛教圣地理所当然地成为武则天的首选。
其五,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因此,武则天来到洛阳以后就声言:“永居洛阳,不回长安!” 龙门石窟与武则天也有不解之缘。龙门石窟中雕琢比较精美的一些洞窟,都是武则天当上皇帝期间建造的,尤其是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的造像,她一次就赞助了脂粉钱两万贯,奠定了龙门石窟一千多年的辉煌。
据说是顾况和一个宫女的故事。
“一旦进了这个庭院深深的皇宫里,就连出去看一眼春光也找不到理由。只好写一首诗题在这片叶子上,寄给小河那头接受这段流缘的人。”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九十八
唐顾况在洛,乘间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流水上得大梧叶,上题诗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明日于上游,亦题叶上,泛于波中。诗曰:“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后十日余,有客来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一诗,故以示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愁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风取次行。”(出《本事诗》)
又,《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卢渥于京师御沟拾得一红叶,上有题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其后竟与题诗的宫人成婚。
- 上一篇:x之xx成语都有哪些_1
- 下一篇:xx满x的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