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寿 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七十九岁过八十大寿,俗称整寿。
祝寿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辈至亲,近邻厚友也多临识贺。整寿礼有寿幛、寿人(糕点)、寿桃(面蒸)等;一般过寿只有寿人、寿桃。 古人对生辰甚为重视。一般民间做寿七十岁为「大寿」八十为「上寿」九十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都盛大祝贺。亲朋好友送来贺礼,并演戏一面喝酒一面看戏,戏的内容以富贵长寿为主。
寿宴中,一定要有「猪脚面线」这一道菜。寿星还要盛装,坐在正厅接受子孙拜寿。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师「铁口直断」,某些年岁不敢作寿,以免被黑白无常带走。 做寿老人(50岁以上)诞辰日的庆祝活动,逢十称大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 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作大寿前要向至亲好友发请柬,发放日期一般在作寿的前三日,否则为失礼。民谚日:“三日为请,二日为叫,当天为提来。”亲友接到请柬,便准备寿礼届时前往,俗称“拜寿”。主人还要大摆寿宴,宾客痛饮,有的还请来堂会,增加喜庆气氛。拜寿也称“祝寿”。老人作寿时,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礼物多为寿桃、寿面、布匹及带寿字的糕点。布匹俗称“寿帐”,均挂在院中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寿帐上写些吉祥语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给男子常用“仁者有寿”、“贵寿无极”,送女子则用“蓬岛春蔼”、“寿域开祥”等。 寿堂一般设在堂屋,正面挂寿帘,两旁配有对联书些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古语。八仙桌上摆有香炉、蜡千、寿蜡、“本命延年寿星君”神码儿,以及黄钱、纸元宝、千张,使之下垂供案两旁。条案上摆寿桃、寿面等寓意长寿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地上放置一块红垫子,供拜寿者跪拜时用,平辈以上者拱手,以下者叩头。 送灯花儿灯花用彩色灯花纸捻成花形,蘸上香油,灯花的数目比作寿者的岁数要多两个,一个为“本命年”,一个为“增寿年”。
晚间由作寿者上香点燃,由其子女每人托一灯盘,列队至大门外与神码、敬神钱等共焚之。 坎儿年人到年老时寿命上的关口,北京有句老话:“三十三大拐转,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又“人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33、55、66、73、84都为坎儿年。人们认为,人活到这个岁数如果度得好便能长寿,否则,便可夭折。人们为了长寿,所以在坎儿年倍加小心,并想办法“破解”以图长寿。常用的办法是系红布腰带,传说红色可以避邪消灾。老北京还有在本命年和60岁以后系红布腰带的习俗。
祝寿主持词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大家中午好: 又是一个万物争荣的盛夏,也到了五月花季盛开的时候,在公元2006年月日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为老寿星举行八十大寿仪式。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老寿星及其家属,向在座的各位至以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掌声) 今天我受老人儿子的委托,做此次寿宴的主持人。说句实在话,我并没有播音员那磁性的嗓音,但为了表达我对老人的一片祝福心情,我满脸微笑地登上这主持的舞台,还希望大家能给我以掌声鼓励。(谢谢) 在这里我谨代表所有的嘉宾,祝愿老人家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 诸位朋友、各位来宾,今天真是群贤毕至,鼓舞欢欣。前来祝贺的有老朋友、老乡亲,还有不少放下农忙赶来的亲属们,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赴宴、祝福。这正是:亲朋共享天伦乐,欢声笑语寿满堂。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老寿星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寿”字,寓意就是福寿满堂、欢乐远长。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老寿星寿比南山 、天伦永享。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八十年的风雨中老人家寒心茹苦地将子女扶养成人。八十年风风雨雨,八十载生活苍桑。岁月的泪痕消消地爬上了他的额头,将老人家的双鬓染成白霜。大千世界里,孩子们把心中的话语都洒向老人那宽厚慈爱的胸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真工作,发奋图强”简单的话语,让儿女镌刻在心,永记不忘。老人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在他的教育下,子女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为老人赢得了无尚的荣光。现如今老寿星一家是五世同堂,正可为儿子孝,儿媳能,女儿贤,女婿强。就连在校学习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们也是聪明伶俐,成绩优异,捷报平传,后继有人。(掌声) 让我们一起恭祝老寿星,福如东海,日月昌明。松鹤长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欢乐远长。同时也祝愿在场嘉宾的每一位来宾都幸福安康!最后祝各位来嘉宾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让我们共同渡过这美好的时光,下面我宣布寿庆正式开始。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老寿星的家人把老寿星扶上寿堂。(请放鞭炮) 下面举行拜寿仪式。 首先请老寿星的儿子辈代表献祝寿词。 请老寿星的孙子代表辈献祝寿词。
1、请老寿星的儿子、儿媳上堂拜寿 一拜,祝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二拜,祝老寿星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三拜,祝老寿星笑口常开、天伦永享。 (请老寿星的儿子、儿媳们献寿词) 请老寿星为儿子、儿媳们回赠祝愿词 。
2、请老寿星的女儿、女婿上堂拜寿 一拜,祝老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二拜,祝老寿星万事如意、晚年幸福; 三拜,祝老寿星生日快乐、后福无疆。 (请老寿星的女儿、女婿们献寿词) 请老寿星为女儿、女婿们回赠祝愿词 。
3、请老寿星的孙子、孙女上堂拜寿 一拜,祝老寿星吉祥如意、富贵安康; 二拜,祝老寿星事事顺心、幸福长伴; 三拜,祝老寿星笑口常开、身体安康。 (请老寿星的孙子、孙女们献寿词) 请老寿星为孙子、孙女们回赠祝愿词 。
4、请老寿星的外孙子、外孙女上堂 一拜,祝老寿星寿比天高、福比海深; 二拜,祝老寿星日月同辉、春秋不老; 三拜,祝老寿星生日快乐、福星高照。 (请老寿星的外孙子、外孙们献寿词) 请老寿星为外孙子、外孙回赠祝愿词 这正是喜看儿女站堂前,只愿家风代代传。让我们一起点燃生日蜡烛,唱起生日歌,共同祝愿老寿星增富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共创美好未来。 请摄像师为老寿星全家照张全家福。(照完后) 现在有请老寿星吹灭生日蜡烛,分享生日蛋糕。(奏生日快乐)
①报喜
孩子的诞生,对家庭来说是一桩大喜事。因此,当婴儿一降生,家人就到亲戚、朋友、邻家以及宗祠去报喜,报喜也就成为婴儿出生时的一项礼仪活动。在中国的传统民俗中有许多报喜的礼俗。早在先秦时代,生男孩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叫“弄瓦”之喜。璋是美玉,是朝臣佩带的玉,瓦是纺织机上的东西,以此表达对生男生女的祝愿。在湘西地区提鸡报喜,孕妇生头胎的当天,夫家就要备上酒、肉、糖、鸡到岳父家报喜。如果提公鸡,表示生男;提母鸡表示生女;双鸡则表示双胞胎。
生孩子除报喜之外,还要在自家门口挂出生子的标志,表示产妇和新生儿的住所,提示人们注意。《礼记·内则》上说:“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悦于门右。”弧指弓,悦是佩戴在身上的帕。弓箭是武士的象征,表示男性;手帕表示女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各地区都形成了各自的诞生标志礼俗。在晋北地区,生男孩在门外贴一对红纸剪的葫芦,生女则贴一对梅花剪纸。东北满族人家生子后,生男在门口悬挂小弓和箭,祝孩子长大精于骑射;生女挂红布条,象征吉祥。由东北迁徙至西北的锡伯族人则挂一副小弓箭表示生男,挂红头绳表示生女。
婴儿出生后三天还要举行“三朝”礼俗。在这一天,生子之家要摆宴席,招待亲朋邻里,届时举行象征性的开奶、开荤仪式。在许多地方,女方娘家还要在这天送来小孩周岁以内所需的东西。最后由接生婆为婴儿施行洗礼,叫做“洗三”。
②满月
婴儿出生一个月后,要为婴儿举行满月礼,又叫弥月礼。生子满月,值得庆贺;产妇出月,也是应该纪念的。这样一来,满月礼也就颇为郑重和热闹。在民间,满月礼多有馈赠,一般是婴儿女性长辈送礼,并多是小孩的礼物。在清代的宫廷和民间曾有礼仪叫“添盆”,到满月的时候,亲戚和宾客盛集,在盆中烧了香汤,撒钱于汤水,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馈赠礼仪。在绍兴一带,外婆家送的礼物中必有圆镜、关刀和长命锁。圆镜照妖,关刀驱魔,长命锁锁命。
满月除了亲朋送礼贺喜和主家设宴款待客人以外,还有剃胎发和出门游走等习俗。
剃发也叫“铰头”、“落胎发”。剃头也有一定的规矩,在许多地区,满月剃头需舅舅来参加,舅舅没来,需以一个蒜臼表示。这种习俗是母系社会的遗俗。在山东郯城,婴儿剃头是请邻家三个年轻姑娘手持剪刀在小孩头上比划三下,然后由小孩的母亲铰发。一些地区有时要在婴儿的额顶留发,叫“聪明发”,脑后要蓄“长根发”。婴儿的胎发又称“血发”,受之父母,除了要留一些表示对父母的孝敬外,有的地区将胎发用红布包好,缝在小孩枕头上,有的则把胎发搓成团,用彩线缠好,挂在床头辟邪。
③“过百岁”
婴孩出生一百天,要做百日礼。宋代的《东京梦华录》就说:“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醉。”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说:“一百日,曰婴儿百岁。”至今西北、中原一些地区称百日礼为“过百岁”,而在北京城则称之为“百禄”。
举行百日礼在设宴请客方面与过满月基本是一样的,不过最有特点的是“百家衣”和“百家锁”。百家衣是集各种颜色的碎布头连缀而成的,百家锁是金或银、镀银或镀金的佩带物,上面有文字或图案,文字多是“长命富贵”一类祝吉的词语。和百家衣一样,百家锁是集百家金银打造或是由许多人家集体送的,都是祝福婴孩长命百岁的象征物。
④抓周
抓周也叫“拈周”、“试周”。其方法是在小孩周岁这天,摆好各种象征物品,随其抓取,以此来试验小儿将来的志趣、喜好等。
抓周的仪俗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南朝颜之推著《颜氏家训》中记述了江南的这一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洗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物及珍宝服琬,置之儿前,观其任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到了宋代,这种习俗已十分普及。《中华全国风俗学》对北京的习俗这样记载道:“至周岁,于小儿生日,将士农工商所用之器具置于桌上。小儿梳洗毕,穿新衣,抱至桌前,任其随意抓取。若所取者为笔,将来必为文人;若所取者为算盘,必为商人,诸如此类,名曰抓周。”
抓周具有兆验的特点,以象征物来测卜孩子的志趣、前途和将来的事业。其实,小孩子抓取了什么,都未必有多大关系,但注重这种传统的父母家人,还是比较介意的。
抓周是周岁礼的主要内容,在一些其他地区还要在孩子周岁时祭祀祖先和神灵,亲戚朋友送礼。因为孩子已能蹒跚行走,鞋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于是有试鞋的习俗。旧时比较流行的是送虎头鞋,鞋头绣一虎头,虎额绣“王”字,小儿穿虎头鞋以壮胆辟邪,安全成长。
寿诞礼仪是人们在生日时举行的人生礼仪,这些生日举行的礼仪因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别。一般小时候的诞礼俗称“过生日”。习惯上认为,小孩子、年轻人做寿是不妥的,只有到一定年龄才能举行寿礼。
寿宴先招待鸡蛋、茶点、长寿面。有不少地方,请全村、全族吃寿面,未到的还送上门。吃寿酒,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找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者作陪,在里屋另开一席。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寿之兆。
寿宴过后,寿翁本人或由儿孙代表,向年高辈尊的亲族贺客登门致谢,俗称“回拜”。富有人家还于晚上请戏班坐棚清唱(不化妆、不表演、不登台)。但有鼓乐伴奏。大多唱喜庆戏文,如《打金枝》、《九锡宫》等。
扩展资料
西式会场主要以白色、金色为主色调。白色显示纯洁;金色代表雍容华贵。金色的围布,白色的台面,台面上点缀透明玻璃花瓶的花插,花瓶以小的圆形状为主,花以长寿花、龟背竹、南天竹为主。“寿”字蜡烛点燃点点星光,使会场气氛典雅不失浪漫色调。鲜花作为搭配,烘托美好的气氛。建议:可以搭配一些彩色的气球,利用静电粘帖在柱子或者房屋顶上,显示放飞希望、放飞美好的寓意。也可以租泡泡机制造泡泡营造欢乐的气氛。
仪式开始前,由主持人宣布寿星的儿孙给寿星点了一首钢琴曲,曲目是《给母亲的信》、或者贝多芬热情洋溢的《F大调奏鸣曲》(op。 24)第五首《春天》。西式拜寿要求来宾着正装出席,显得庄重、重视。西式拜寿走的是感觉,侍者端着酒杯服务的感觉。至于仪式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寿宴 (生日宴席)
我国古代有所谓“五福”之说,即福、禄、寿、喜、财。《尚书·洪苑》说:“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更是把寿摆在第一位,并且阐述了寿与其他四福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古人解释考终命为“皆生姣好以至老也”,说明考终命与寿有一定的关系。可见人的一生,寿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上述原因,我国自古便对延寿和寿诞庆祝十分重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上层统治集团中就已经出现了“献酒上寿”原始形态的祝寿活动。《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再有《诗经·小雅·天保》记载:“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上述诗句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欢乐、喜庆的场合中,出现了地位较低的人举起酒杯祈祝地位较高的人“寿运永继、长生不老”的祝寿行为。但是,这种“献酒上寿”并不是在诞生的纪念日里举行,或为了娱乐,或带有政治目的。它应该算是祝寿礼俗的雏形。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祝寿礼俗是从南北朝开始,当时主要是给小孩子做生日,至于成人,若父母在世也可以做生日,但是父母去世就不能做了;到了唐代,唐明皇将自己的生日作为“圣寿节”,开了全国为皇帝庆寿的先例,自他之后的历代皇帝都有了自己的“圣寿节”;到了明清时期,不管是做寿的范围(以前只局限于王公贵族、富人做寿,到了清代,贫民也能做寿)还是规模,都有了空前的扩大。
民间为生日举行的寿诞庆祝仪式,俗称“做寿”“做生日”,一般指十年一次的大生日。孩子10岁生日叫做“长尾巴”,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米粉和衣物鞋帽以示庆贺。中、青年生日,一般都不请客庆贺。俗谚“不三不四”,讲的就是20、30、40不庆寿,逢这样的年庚,吃饭时只增加一些荤菜而已。40岁不做寿,还因“四”与“死”谐音,做寿不吉利。寿庆通常是从50岁开始,50岁为“大庆”,60岁以上为“上寿”,两老同寿为“双寿”。在寿辰日儿女要给父母做寿。所以谚云:“三十、四十无人得知,五十、六十打锣通知。”又有“做七不做八”之说,因此,80岁寿辰多延至下年补办,俗称“补寿”“添寿”,也有一些地方提前一年庆寿;旧俗还因百岁嫌满,满易招损,故不贺百岁寿。旧时,凡大办寿庆,多是富室且有社会地位之家,贫穷人家一般不做寿。
寿诞礼是每当生日时举行的人生礼仪,人的一生要重复好多次,故又根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只有到了一定年龄,一般是到了50岁,才能称为“做寿”。但如果父母在世,即使年过半百也不能“做寿”,因为“尊亲在不敢言老。”男女寿诞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男称椿寿,女称萱寿。此外,“悬弧之辰”也指男子生日,“悬诞之辰”则指女子生日。
诞辰日(一般是50岁以上)的庆祝活动,逢十称大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十,而多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做大寿前一般要向至亲好友发寿柬。寿柬是专门用来邀请亲友前来参加自己长辈寿辰的请帖,通常都是由子孙或亲友具名,寿星自己不具名。寿柬的格式与写法除了遵循请帖的要求外,还有一些固定的用语,如父亲称“家严”,母亲称“家慈”。一般是在做寿的前三日发送请柬,否则就被视为失礼。故民谚曰:“三日为请,二日为叫,当天为提来。”亲友接到请柬,便准备寿礼,届时前往拜寿。主人则要大摆寿宴,款待宾客。
庆寿之家,先期为寿星蒸制米粉或面粉做的“寿桃”(寿越高,桃越大),分送亲族好友,并告知为家中老人几十寿庆之喜,祝寿一般以女婿女儿为主,儿子媳妇是陪衬。与此同时布置寿堂。寿堂一般设在堂屋,堂前正中挂金色“寿”字,或“百寿图”,两边挂贺联,诸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八仙桌上摆有香炉、蜡千、寿蜡、“本命延年寿星君”神码儿,以及黄钱、纸元宝、千张,并使之下垂于供案两旁。条案上则摆放寿桃、寿面等寓意长寿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的地上放置一块红垫子,供拜寿者跪拜时用。前来祝寿的,平辈以上者做拱手礼,以下者行叩头礼。
寿辰前一天晚上,红烛高照,寿星先焚香拜告天地祖先,之后端坐上座,受子孙和幼辈的叩拜礼,俗称“拜寿”。寿诞日为正日,清晨,鸣放鞭炮,亲族好友登门祝贺,俗称“拜生日”。此时,寿星回避,堂上虚设空座,贺客向虚座行礼,儿孙侍立一旁答礼。
寿宴上,先招待来宾以鸡蛋、茶点、长寿面。有不少地方,请全村、全族吃寿面,未到的还送上门。吃寿酒时,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在里屋另开一席,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者作陪。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寿之兆。寿宴过后,寿星本人或由儿孙代表,登门向年高辈长的亲族贺客致谢,俗称“回拜”。富有人家还于晚上请戏班坐棚清唱,所谓的坐棚清唱即不化妆、不表演、不登台,但有鼓乐伴奏。大多唱的都是喜庆戏文,如《打金枝》《九锡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