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旷神怡
【近义】赏心悦目、悠然自得
【反义】心烦意乱、心如火焚
【释义】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用例】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畅神论是由宗炳、王微提出的。
魏晋刘宋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把孔子儒家的绘画社会功能论提升到“畅神”、“媚道”的高度。
绘画不仅仅具有社会功能,它也是画家个体在绘画实践中,用毛笔“写”出“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之画之情也。用毛笔“写”出“峰岫峣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从而实现画家个体及其鉴赏者的“畅神”。
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一文中开篇便说,山水之游为“仁智之乐”。仁者借山水之游,“穷神变,测幽微”、“澄怀味像”,达到“卧游”之效果,甚至是领悟天地之道,进而完成其人格之修养。在这里,中国的山水画已不单是技巧、功力,构图、色彩,而是人与自然的契和。“中国画家徜徉于山水之间”,受儒道哲学点化,最能参化生命玄机,同自然客体浑然合一。
宗炳主张“神畅”之说,强调山水画创作是画 家借助自然形象,以抒写意境的一个过程,使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王微的山水画与宗炳相近,放情丘壑。亦有画论,意远迹高,与宗炳均为文人画之先驱。他提出 画画应“以神明降之”,并以整炼的语言说:“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均是讲画山水画不是自然主观的死板摹画,而是应抒写自己的感情,才具有生命力。
感觉很棒。
畅神说
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畅神说”即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 上一篇:什么的什么的逢什么的成语
- 下一篇:什么是鬼旺身衰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