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夜光杯是采用了祁连山的老山玉、新山玉、河流玉等优质名玉雕琢而成,造型多样,小巧玲珑、晶莹剔透。
夜光杯的特点是:抗高温,耐严寒,盛烫酒不炸,斟冷酒不裂,碰击不碎。
但这种玉石本身不会发光,只有在夜晚时,对着皎洁月光,把酒倒入杯中,杯体才会顿时生辉,光彩熠熠。这类本身不会发光的真正夜光杯没有辐射,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
甘肃丝路名城嘉峪关借旅游资源做活“石文化”
中新网嘉峪关12月12日电(记者 赵昕 丁思)拥有“天下第一雄关”美誉的甘肃嘉峪关市一直以来都是丝绸之路旅游线路上的重要站点。由于此地地处祁连山下,拥有大量“石资源”,近年当地不少民间艺人将旅游资源与石资源结合,做活了当地的石文化。
记者12日在嘉峪关城楼附近的嘉峪关市新艺大自然旅游纪念品厂看到,该厂的艺人巧妙地将祁连山玉石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相融合,设计出了上百种工艺品,其中既有丝绸之路上传统的手工艺品夜光杯、嘉峪关石砚、祁连玉雕等,同时也有近年来新开发的发光夜光杯、驼绒画、风雨雕等。 嘉峪石砚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古石砚之一,为古代十大名砚之一,其制作工艺在2011年被列入甘肃省第三批“非遗”名录 。该公司负责人刘宗学介绍,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嘉峪石砚了,现在工匠通过现代工艺重新恢复了嘉峪石砚的神韵。 记者采访看到,很多石砚都以嘉峪关题材为砚面,如《双龙驿使砚》、《丝路瑰宝》、《雄关魂砚》等。刘宗学说,此批嘉峪石砚雕刻内容古朴生动、刀法纯熟精细,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购买。 夜光杯是丝绸之路上很多城市的名片,刘宗学说,嘉峪关的艺人们并未满足做传统夜光杯,研发的天域发光夜光杯比传统夜光杯更具传奇色彩,该夜光杯在经过定形、打磨、抛光等30多道手工工艺后,能够吸收阳光、灯光等外来光源,存储后发光成为真正的“夜光杯”。 除结合丝绸之路文化外,当地工匠们也在挖掘嘉峪关特有的石文化,“风雨雕”即是他们的奇思妙想。记者看到此种用祁连山天然石片石块拼接雕刻出的工艺品立体感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石块经匠人妙手巧思,或为仕女、或为关城、或为飞禽走兽,别具特色。 刘宗学告诉记者,嘉峪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驿使、独角兽等造型图案深入人心,而嘉峪关紧靠祁连山,有着丰富的玉石资源,特别是今年11月,总投资20.3亿元的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这为嘉峪关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我国许多古籍中,常常提到一些夜间发光的珠宝璧玉。如晋王嘉《拾遗记》载:“有曾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战国策?楚一》:“乃遣使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怀。……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这些奇珍异宝究竟是神话虚构还是真其物呢?
古人曾传说夜明珠就是鲸鱼目。梁任防《述异记》卷上:“南海有明珠,即鲸鱼目瞳。鲸鱼死而目皆无精,可以鉴,谓之夜光。”
近代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它们可能是几种特殊的宝石矿物。据地质学家研究,自然界确有少数几种矿物,如某些含杂质的金刚石、磷灰石、重晶石、萤石、白钨矿、错石和水晶等,在受到外界能量刺激,如加热、摩擦、通电,以及紫外线、X射线或阴极射线等短波光的照射,会产生发光现象。
1916年,日本宝石学家铃木敏在所著《宝石志》中写道,日本的夜明珠是一种特殊的红色水晶,被封为“神圣的宝石”。英国当代学者李约瑟认为夜光璧就是萤石。我国也有人推测,某些宝石白天接受阳光曝晒,至夜间即能放光。古人可能把这些东西加工成圆珠形或其他状,这就是古今中外传说或史书载的夜光璧或夜明珠。
据1984年《河北科技报》报道,我国在广东某矿山带上发现一种浅棕色的萤石,证实了史书记述的夜明珠确实存在,我国并有蕴藏。但是,这些放光的矿物都需要事先接受外界的能量刺激,这与古书所述又不尽相同。有没有无须光照也能放光的珠宝呢?据传慈禧太后死后嘴里就曾含着那样的一颗夜明珠。
唐《凉州词》中:“葡葡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多少年来广为传颂。夜光杯最早出于何时何地,已无从考证。近年属凉州故地的甘肃酒泉也出产夜光杯,原料采自祁连山上的祁连玉,也有人称其为夜光石。不过这种祁连玉属于阳岩玉类,根本不会夜间发光。有人指出,今之夜光杯非古之夜光杯。但也有人认为,古之夜光杯本身也不能发光。那么它为什么被叫做夜光杯呢?解释不一,有的人说,夜光杯璧薄,斟满后对月映照,月影倒入杯中,月光透过杯壁,与酒色相辉映,而呈异样的光彩,故称夜光杯或夜光常满杯。
鉴于考古工作者至今没有在地下发掘到真正的夜明珠、夜光璧、夜光杯等文物,在自然界也没有见到类似的矿物,关于它们有无奇异的性质,目前仍是一个谜。
- 上一篇:什么夭夭的四字词语
- 下一篇:什么如什么什么的四字成语有哪些_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