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纵奇才,领悟力极高,张良到处和别人说自己的谋略,其他人都听不懂,而没怎么受过教育的刘邦一听就懂,所以此人是个天才。
2。善于分析当时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并且顺着别人的想法以利诱之,所以大批的人追随着他,正所谓知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3。谦虚会用人,帐下之人能人尽其才,是一个成功的BOSS。
4。善于总结当时社会的弊病,总结秦亡国的教训,给汉朝定下了一个大致的政治格局。
5。缺点:喜好美色,对亲人比较无情,没办法,自古王者皆无情。还有卑鄙、无赖就是他。
马建忠认为“字无定义,故无定类”(《文通》第24页,1983年新1版),主张“依义定类”、“随义转类”,他这是从意义出发的。到了黎锦熙先生,他说得更明确:“国语的词类,在词的本身上(即字的形体上)无从分别;必须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职务,才能认定这一个词是何种词类……国语的九种词类,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或职务而变更,没有严格的分业。”(《新著国语文法》第6页,1951年版)他强调:“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同上)两个人虽然出发点不同,但结论都是一个--“词无定类”。这个观点无疑是不符合汉语实际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后来语法学者的责难。
(1)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
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3)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1)所写的一首小诗《夏日绝句》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唐代诗人杜牧(803~852)《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5)毛泽东同志则批评项羽沽名钓誉,他在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说我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所以汉高祖刘邦从家乡愤发而起,而成为天下的雄主,哪能说“没有封地便不能当帝王”呢?
该句出处是《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原文: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钜豪桀,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整段译文:
秦始皇称帝之后,担心兵乱不止,以为是有诸侯的缘故,因此对功臣亲族没有尺寸土地的封赏,毁坏有名的城池,销镕武器,铲除豪杰,希图帝业能保全万世。但是,新的帝王事业却兴起在那平常的巷陌之中。天下豪杰联合攻秦,其迅猛的声势超过了夏、商、周时期。过去秦朝废除封建等种种禁令,恰恰帮助了贤能的人,为他们铲除了障碍。所以汉高祖刘邦从家乡愤发而起,而成为天下的雄主,哪能说“没有封地便不能当帝王”呢?这便是帝王之位应当传给人们所说的大圣贤罢。这难道不是天意!这难道不是天意!不是大圣贤,谁能担当得起所承受的天命,而成为帝王呢?
- 上一篇:什么手什么脚,用数字填
- 下一篇:什么成语后面有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