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1。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应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3。古代指地位高的人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4。对别人的尊称,犹言先生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旧时妻对夫之称。
《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注:“君子,谓夫也。”
6。指春秋越国的君子军。
《国语·吴语》:“﹝越王﹞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吴所谓贤良,齐所谓士。”
7。美酒。
《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
8。竹之雅号。
宋 苏辙《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君子竹”。
1、君子
君子是一个道德价值的概念,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当然最早的君子,君之子,就是国君的儿子。这当然是指男人,也和小人相对,是指身居高位的人。这是从社会阶层上来分的。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赋予了君子以全新的含义,在孔子的眼里,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是君子,君子是那些拥有美好的德性的人。
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就是把自己修养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而我们道德修养的目标,就是君子,所以君子人格是中国文化中的理想人格。
2、小人
小人言行不一,他们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跟你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也就是你看到的和听到的,往往是不一致的,你感觉到的,和小人给你留下来的,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小人的第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小人都是唯利是图的,涉及到利益上的问题,他们都会拼了命的给你使坏,你可以有仁慈之心,但是他们没有,所以不要让自己的善良用错了地方,对于小人不能够纵容和姑息,一定要拿出自己坚定的态度。
扩展资料:
小人的类型:
小人有多种,如“市井小人”与“卑鄙小人”是不同的,小人有好的有坏的,市井小人就是民众是好的。有些人会用心计表面上做好事,即暗地里做起伤天害理的事,假装什么事都不知道,内心高兴的很,这种是卑鄙的小人是坏的。
恶奴型小人
本来,为人奴仆也是一种社会构成,并没有可羞耻或可炫耀之处。但其中有些人,成了奴仆便依仗主子的声名欺侮别人,主子失势后却对主子本人恶眼相报,甚至平日在对主子低眉顺眼之时也不断窥测着掀翻和吞没主子的各种可能,这便是恶奴了,而恶奴则是很典型的一种小人。
乞丐型小人
因一时的灾荒行乞求生是值得同情的,但当行乞成为一种习惯性职业,进而滋生出一种群体性的心理文化方式,则必然成为社会公害,没有丝毫积极意义可言了。乞丐心理的基点,在于以自秽、自弱为手段,点滴而快速地完成着对他人财物的占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君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人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俗称君主。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根据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国君之子(嫡长子)从小就要进行理想和人格的规范教育,所以自然成为个人修养上的楷模。后来,君子一词便被引申到所有道德、学问修养极高之人的统称。
- 上一篇:什么如洗四字成语
- 下一篇:什么成语意思是说话带有另外一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