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的“典”的意思:典籍。
引经据典:yǐn jīng jù diǎn
1、【释义】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或故事作为论据。
2、【出自】《后汉书·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意思:荀爽都引经据典申明大义,用经典来纠正。)
3、【示例】吃到这些臭东西,还要替他考证,你也忒爱引经据典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二回
在句子中的应用:
1、他在文章中引经据典,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2、参加辩论的两组同学引经据典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3、小李时常引经据典来说明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令人不禁佩服他知识的广博。
扩展资料:
近反义词辨析
近义词:旁征博引:páng zhēng bó yǐn
1、【释义】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2、【出自】宝钗妙玉则从徐说,旁征博引,用罚甚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人情小说》
3、【示例】在学术报告会上,他旁征博引,博得了听众们的好评。
4、【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或写文章。
反义词: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
1、【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2、【出自】:《论语·先进》:“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意思:是因为用心险恶佞邪的人抹黑子路的话,这不是子路的本意,但道理受屈没有文字能去解释,只能口头解释来让人们听明白。)
3、【示例】:并不等候答复,而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理屈词穷的专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 沙汀《呼嚎》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即以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作为依据来标注律法方面的问题。
唐律实行“微言大义” 的方针,体现了封建伦理的基本精神,即完全以儒家礼教纲常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定罪量刑的理论依据。纲常礼教与封建法律的结合,自汉代开始以来,历经数百年的演化渗透和融合过程,至唐代臻于完善,使唐律成为封建纲常法典化的典型代表,从而实现了“礼”与“法”的合一、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统一。唐律的“微言大义”,是中华法系与其他法系相区别的主要特点。
引经据典:
“典”字在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五】【亓部】典,五帝之书也。从册在亓上,尊阁之也。典,大册也。
新华字典解释为可以做为标准、典范的书籍。如词典、法典、古典、字典、典籍。
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法律注释的依据。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据《晋书·刑法志》统计,当时郑玄等诸儒引经注律的文字达7,732,200字,“凡断罪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儒家学者的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制度进行儒家化的改造过程。
希望对你有帮助
- 上一篇:什么叫历史?_9
- 下一篇:什么叫“化实为虚”的写作手法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