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白居易815年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故文中的江州指的就是现在的九江。以下是出处:
一、原文:唐白居易《琵琶行》节选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二、译文:
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是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为七言古诗。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二、赏析
白居易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指的就是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青衫是他官服的颜色。
前句为“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到江州的第二年作的,诗人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遇,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
表现了诗人凄楚、感伤、失意、怅惘得多重感情交织的复杂情绪,即使对琵琶女的同情,也是对自己的遭遇的感慨。青衫,是唐代八、九品官员的装扮(依散官品级而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琵琶行
联系下背景应该很明显了。 当时白居易是左迁也就是被贬江州司马 这其实是个很闲散的官职 而白居易在听了歌女琵琶演奏之后 生出一种同病相怜进而感慨自己身世悲凉的愤懑之情~~~~~
这是白居易
琵琶
行中的最后一句,当时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白居易送客于浔阳江,闻舟中夜弹琵琶者,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是说:曲罢,下面的听众全部被琵琶女的身世及表演所打动,因感动而流泪,尤其是作者通过听琵琶女的弹唱,联想到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使得诗人也流下眼泪,”下面坐着的听众都感动的流泪了,其中谁的泪水更多,谁最动情呢?是诗人自己,衣服都被眼泪浸湿了"江州司马就是诗人自己。
- 上一篇:为人处世的道理有哪些
- 下一篇:为什么南方人比北方人长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