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7、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做事先做人,这是处事原则;立业先立德,这是做人原则。做事不做人,永远做不成事;做人不立德,永远做不成人!
●做人处事六原则:一要守本分。二要守规矩。三要守时限。四要守承诺。五要重方法。六要重效果!
●做事宁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错误;做人宁可笨些,不要太巧而败事。做事可失败,做人不能失败;过去可失败,未来不能失败!
●做人的属下要如土,能谦卑低下;做人的主管要如海,能不拣粗细。与朋友相交要如林,善含藏万象;与大众相处要如水,能屈伸自如。
●做人要讲是非,但不要太计较利害;做事要讲利害,但不要太害怕是非。对人,要往好处想,往长处看;对事,要往远处想,往大处看。
●做人:一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二要谦和为美,多让少争。三要与人为善,切忌骄横。四要仗义疏财,扶危济贫。五要诚信待人,远离是非。
●做人要内外一如,处事要知行合一;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老少无欺。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自《后汉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现考证,东隅为郑州,桑榆为开封。东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黄昏。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上一篇:为什么叫班戟
- 下一篇:为什么江州司马青衫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