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周人和秦人都发源于陕西啊。
之前,夏商的核心可是在中原的。
周之后,文明的进程大致就是,从西向东、从北向南了。
据说,这跟气候变化是有关系的,中原古代的气候比如进更加温暖湿润~~河南的简称豫,意思就是一个牵着大象的人。后来,渐渐变冷变干了,再也供养不起这般庞大的人口,只能渐渐向东南转移了。
再一个,八大古都可不是严格按顺序排过来的,他们的分布其实更多的还是源于大运河的兴衰,沿河分布的。
古代都城东移存在不同的原因,也并非定律,以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为例。
依据五大古都变迁的轨迹,可以看到,西安、洛阳、开封三个古都成横线排列在我国中部,恰好都在渭河一黄河南岸,是古代中原的腹心地区,而北京、南京两个古都则成纵线,排列在我国东部,位于古代中原的边缘。如果以时代加以区分,位于中原腹心的三个古都建都时间在北宋以前,相当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前期,位于中原边缘的北京、南京建都在元明清,恰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
统一王朝都城自长安、洛阳东移开封,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是隋唐以来天子离开长安到洛阳就食的继续和发展,着眼点都是为了比较方便地取得漕粮和消费物资。如果从政治上看,都城东迁也有重大的意义。自唐后期五代起,南方成为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在不断上升。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四分五裂。但稍加分析,便可以看出,北方为五代,虽然朝代更换频繁,仍大体上统一在一个皇帝的旗帜下;十国中,九国位于南方,只有一国(北汉)在北方的今山西省境内。因此,所谓分裂局面,主要是指南方地区实行割据。将首都放在靠近江淮的开封,也便于控制作为国家经济重心所在又容易闹分裂的南方地区。
元朝以后,北京代替开封担任统一王朝的首都,可以说主要是在民族斗争的背景下产生的。
元朝和清朝都是我国边疆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建立的朝代,元朝是来自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创建,清朝建立者是来自东北白山黑水的半狩猎半农耕的女真族。它们原先生活的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社会发展程度低,主要是受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才步步南下入主中原的。因此,当他们占领人口稠密、物产丰饶的华北平原以后,自然要着力经营,将其建成进一步南下的基地。另一方面,清初的首都沈阳、元朝原先的都城上都开平府,离中原地区都差不多有千里之遥,并且交通不便,不利于就近统治汉族地区。北京是他们在汉族地区夺取的第一座最重要的城市,又是华北平原北部重镇,将北京作为首都,便于控制华北并夺取全中国。历史上,元、清二朝都是先取北京,再取华北,在定都北京以后统一全中国的。
我国古代王朝的都城地理位置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过程。影响我国古代都城选择的因素主要有:战乱、少数民族的威胁、地理因素、边疆问题、经济中心的转移等。一般来讲,中国古代都城的政治功能大于经济功能。
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发展演变唐及唐之前是封闭式棋盘型,宋及宋之后是开放式的。
在夏商时期主要建在黄河支流,如商朝的殷(河南的安阳)位于黄河的支流洹水之滨。西周的镐京,地处沣水和渭水的交汇之处。这里是关中平原中央,是关中平原最为开阔的地带,享有水上交通的便利,可以与诸侯国进行便利的经济文化往来。
大约从西周末年开始到唐末,都城逐渐由西向东迁移,形成东西两京制度与东西文化轴心带。如镐京、咸阳、 长安、洛阳。这局面前后经历了2000多年。这一经济文化轴心带的建立,也完成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两件大事:一是中央集权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二是诸夏的融合与汉族的形成。
中国古代都城由西向东迁移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的不断东移以及交通的变迁。
- 上一篇:中带有而的成语有哪些_30
- 下一篇: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方式、标准、影响是什么-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