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城迁移的趋势: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势: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其间,在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汉族政权的都城又出现由北向南迁移的倾向。具体说来,从夏朝到北宋,都城一般都建立在中原地区,都城的迁移呈现出由西向东的趋势:西安——洛阳——开封。从南宋到清朝,都城完全离开中原移到临海地区,都城的迁移出现由北向南,而后又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杭州——南京——北京。
2、都城迁移的一般原因:
(1)黄河流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是根本原因。
(2)经济中心的东移或南移是直接原因。
(3)军事、政治斗争中心的东移或南移是重要原因。
3、几点认识:
(1)考察中国古代都城的迁移,不难看出其蕴涵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特点。因为都城是一定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
(2)古代都城一般都会迁到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地区,以便取得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
(3)在中国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形下,政治、经济、军事(国防)是决定都城迁移的首要因素。后期,随着运输系统的改善,经济的因素则退居次席。
推荐资料:http:///ls/wh010/10。html统一王朝都城转移的原因
中国古代都城由西向东迁移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的不断东移以及交通的变迁。
1。气候和地域影响是主因,三国时代中原是富庶地带,所谓得中原者的天下。而如今我们叫着开发大西北。
2。与统一的中华政权的版图有关,比较历史各朝代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华版图实质上在渐渐向东缩减,丝绸之路的关闭,西域的放弃都导致管理重心向东迁移
3。游牧民族的活动有关,按照历史来看,游牧民族的侵扰重点在东移,唐朝和明朝的对比很明显。
4。经济中心的偏移,假如不考虑历史上几次游牧民族入侵导致历史倒车的情况,中国文化经济中心向东向南移动的迹象很明显。
古代都城东移存在不同的原因,也并非定律,以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为例。
依据五大古都变迁的轨迹,可以看到,西安、洛阳、开封三个古都成横线排列在我国中部,恰好都在渭河一黄河南岸,是古代中原的腹心地区,而北京、南京两个古都则成纵线,排列在我国东部,位于古代中原的边缘。如果以时代加以区分,位于中原腹心的三个古都建都时间在北宋以前,相当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前期,位于中原边缘的北京、南京建都在元明清,恰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
统一王朝都城自长安、洛阳东移开封,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是隋唐以来天子离开长安到洛阳就食的继续和发展,着眼点都是为了比较方便地取得漕粮和消费物资。如果从政治上看,都城东迁也有重大的意义。自唐后期五代起,南方成为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在不断上升。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四分五裂。但稍加分析,便可以看出,北方为五代,虽然朝代更换频繁,仍大体上统一在一个皇帝的旗帜下;十国中,九国位于南方,只有一国(北汉)在北方的今山西省境内。因此,所谓分裂局面,主要是指南方地区实行割据。将首都放在靠近江淮的开封,也便于控制作为国家经济重心所在又容易闹分裂的南方地区。
元朝以后,北京代替开封担任统一王朝的首都,可以说主要是在民族斗争的背景下产生的。
元朝和清朝都是我国边疆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建立的朝代,元朝是来自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创建,清朝建立者是来自东北白山黑水的半狩猎半农耕的女真族。它们原先生活的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社会发展程度低,主要是受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才步步南下入主中原的。因此,当他们占领人口稠密、物产丰饶的华北平原以后,自然要着力经营,将其建成进一步南下的基地。另一方面,清初的首都沈阳、元朝原先的都城上都开平府,离中原地区都差不多有千里之遥,并且交通不便,不利于就近统治汉族地区。北京是他们在汉族地区夺取的第一座最重要的城市,又是华北平原北部重镇,将北京作为首都,便于控制华北并夺取全中国。历史上,元、清二朝都是先取北京,再取华北,在定都北京以后统一全中国的。
- 上一篇:中国古代神话中地府中十殿阎王是哪十位?
- 下一篇:中国哲学里的合同异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