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神仙表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称为 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 | 顺风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电母(金光圣母) |
风伯 | 雨师 |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脚大仙 |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吴刚 | 天蓬元帅 |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游神 | 太阴星君 |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 巨灵神 |
月老 |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萨真人 |
紫阳真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聋 | 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
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关元帅 关羽。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五岳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
儿子。) 及 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东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玉女 | 丁卯神司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 丁丑神赵子玉 |
六甲为阳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长 |
甲午神卫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
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
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 | 木星 | 水星 | 火星 | 土星 |
罗睺(蚀星) | 计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多了去了。
不说别的,我光给你数数西游记里面的吧。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称为 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 | 顺风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电母(金光圣母) |
风伯 | 雨师 |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脚大仙 |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吴刚 | 天蓬元帅 |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游神 | 太阴星君 |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 巨灵神 |
月老 |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萨真人 |
紫阳真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聋 | 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
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关元帅 关羽。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五岳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
儿子。) 及 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东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玉女 | 丁卯神司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 丁丑神赵子玉 |
六甲为阳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长 |
甲午神卫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
刘jun、荀雷吉、庞煜、毕宗远;
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 | 木星 | 水星 | 火星 | 土星 |
罗睺(蚀星) | 计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十二元辰
子丑寅卯等
二十八星宿
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
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
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三十六天将
蒋光 | 钟英 | 金游 | 殷郊 | 庞煜 | 刘吉 | 关羽 |
马胜 | 温琼 | 王善 | 康应 | 朱彦 | 吕魁
方角 | 耿通 | 邓伯温 | 辛汉臣 | 张元伯 | 陶元信 |
荀雷吉 | 毕宗远 | 赵公明 | 吴明远 | 李青天 | 梅天顺 |
熊光显 | 石远信 | 孔雷结 | 陈元远 | 林大华 | 周青远 |
纪雷刚 | 崔志旭 | 江飞捷 | 贺天祥 | 高克
(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地上天仙表
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莱三仙:
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
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黎山老母、镇元子
龙王:东海龙王敖广 | 南海龙王敖钦 | 西海龙王敖闰 | 北海龙王敖顺 | 井海王
神霄派诸神
紫微北极大帝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
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雷霆泰sheng、雷霆玄sheng、雷霆都sheng
北极四圣:
天蓬元帅(猪八戒) 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
雷使者等。
天佑(猷)元帅
翊圣元帅
玄武元帅 真武大帝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
阴曹地府
北阴酆都大帝
五方鬼帝: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
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罗浮山;
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罗酆六天:(以下为宫名,六天为守宫神)
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
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
地藏菩萨
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
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其这将、臣:
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
上古神话诸神
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
而生。
创世神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
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
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
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
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炎帝的女儿
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颛顼的后代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
天上妻子:羲和、常羲
人间妻子(省略)
女丑、羿
鲧 妻:女喜。
尧 又名:放勋, 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五帝:
通常指 黄帝 | 颛顼 | 帝俊 | 尧 | 舜
其它--后天著名仙真表
房中之祖--彭祖 | 纵横始祖--鬼谷子 | 文始真人--尹喜 | 南华真人--庄子
求仙使者--徐福 | 茅山仙祖--三茅真君 | 万古丹王--魏伯阳 | 太极真人--刘安
诙谐岁星--东方朔 | 太平教主--于吉 | 役使鬼神--费长房 | 竹林狂士--嵇康
水府仙伯--郭璞 | 净明教主--许逊 | 蓬莱(都)水监--陶弘景 | 天师--寇谦之
情仙--裴航 | 扶摇子--陈抟 | 显化真人--张三丰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
清净散人孙不二、长生子刘处玄、长真子谭处端、丹阳子马钰)
其它--民间神灵不完全列表
天妃娘娘 | 城隍 | 土地神 | 门神 秦叔宝、尉迟敬德
床神(又分床公床母,前者又称\“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后者又称\“九天卫房圣母天君\”)
喜神 | 厕神紫姑 | 石敢当 | 小儿神项橐 | 朱天大帝崇帧 | 茶神陆羽 |
花神 | 染织二圣梅、葛 | 酒神杜康 | 土工祖师神鲁班 | 纺织神黄道婆 |
蚕神马头娘(山海经载为西陵氏,嫘祖) | 狱神皋陶 | 梨园神唐明皇
马神 | 青蛙神白玉蟾 | 驱蝗神刘猛(取猛将军之意) | 蛇王施相公(施全) |
痘神张帅 | 农神后稷
瘟神:又称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间又有称五瘟,其中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
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窑神太上老君 | 贼神时迁 | 穷神 | **神管仲 | 武穆王岳飞 | 周公、桃花女 |
欢喜神和合二仙寒山、拾得
纯本书虚构主要仙魔表
太古猿君 | 魔佛老人 | 千面天妖 | 地心古龙 | 圣手仙王 | 圣手文王 |
天罗王(道教中为三清的一种化身)
乾坤大仙 | 颠倒老祖 | 穹天老祖 | 先天老祖 | 无极老祖 | 无为老祖 |
霹雳老祖 | 藤祖 | 幻仙子 | 清弥天诸神 | 阴阳法王
毒龙山千毒沼沼底---蟒神(有双翼)| 南海深处一千里以下的---海皇(章鱼怪);
兽帝(九蛇头加龟背)(九婴与相柳借天地交合之气所造怪物)
霸王(长白山天池的箭恐龙) | 天子梼杌(颛顼之子,住在北方玄冰宫)|
不坏林王狻猊(住在南方热带密林中,身坚胜铁,刀枪不入)
平天大圣牛魔王 | 覆海大圣蛟魔王 | 移山大圣狮驼王 | 驱神大圣野象王 |
浑天大圣鹏魔王 | 通风大圣弥猴王 | 齐天大圣美猴王
西天灵山仙佛表
三世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 注: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竖三世佛:
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
世的弥勒佛
横三世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因都有如来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这个名词。西游原著里,提
及了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本书中称之为三世佛。)
四大金刚: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
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
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
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五方佛:
东方不动(身)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八菩萨: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
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 | 目犍连神通第一 | 阿难陀多闻第一 | 优波离持戒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 大迦叶头陀第一 | 富楼那说法第一 | 迦旃延论议第一
罗睺罗密行第一 | 须菩提解空第一
十八罗汉:
托塔罗汉 | 探手罗汉 | 过江罗汉 | 芭蕉罗汉 | 静座罗汉 |
骑象罗汉 | 看门罗汉 | 降龙罗汉 | 举钵罗汉 | 布袋罗汉 |
长眉罗汉 | 开心罗汉 | 喜庆罗汉 | 挖耳罗汉 | 笑狮罗汉 |
伏虎罗汉 | 沉思罗汉 | 骑鹿罗汉 |
十八伽蓝
美音 | 梵音 | 天鼓 | 叹妙 | 叹美 | 摩妙 | 雷音 | 师子 | 妙叹
梵响 | 人音 | 佛奴 | 颂德 | 广目 | 妙眼 | 彻听 | 彻视 | 遍视
二十诸天:
日天(又名日宫天子)| 大梵天 | 多闻天 | 金刚密迹 | 鬼子母神;
月天 (又名月宫天子) | 帝释天 | 持国天 | 大自在天 | 摩利支天;
(大)辩才天 | (大)功德天 | 增长天 | 散脂大将 | 婆竭龙王;
韦驮天(战神塞犍陀) | 坚牢地神 | 广目天 | 菩提树神 | 阎摩罗王。
其它:
金顶大仙、阿傩、伽叶。
婆罗门教诸神
佛祖摩诃婆罗佛与婆罗三世佛(此四佛全部为虚构、以下人名为与如来有关的仙、人)
频婆娑、阿罗蓝、郁陀、提婆达多
主要大神:大梵天、湿婆楼陀罗、雪山女神杜尔迦、群主
婆罗八部(婆罗门天龙八部)-(婆罗八部为虚构,以下诸神为印度创世诸神)
水神伐楼那 | 土神陀湿多 | 风神伐由 | 日神苏里耶 | 天帝因陀罗
道神普善 | 保护神毗湿奴 | 阿修罗:底提耶与檀那婆 | 火神婆由。
先声明,都是CV来的,楼主可舍长就短的看下就行了
一角兽:
传说中的神兽名。麒麟类,为瑞祥之物,天下一统则至。
《文选·刘琨<进劝表>》:“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徵者,盖有百数。”李善注:“《春秋感精符》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王者不剐胎,不剖卵,则出于郊。”
人面鸮:
传说中怪鸟名。其形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现尾旱灾之兆。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名自号,见则其邑大旱。”
人马:
传说中异鱼名,状似鱼而具人之手足耳目鼻。其说始见于晋。一作“马人”。
晋·崔豹《古今注·鱼虫》:“人马,有鳞甲,如大鲤鱼,但手足耳目鼻与人不邑耳。见人良久乃入水中。”
人蛇:
传说中异蛇名。状似蛇耳具人手足,食人,能直立行走。
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十九引《蛇谱》:“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人手人足,长三尺。人立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而已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
九耳犬:
传说中的猎犬。有九耳,其耳动则主人猎有所获。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神语·雷神》:“陈时,雷州人陈鉷无子,其业捕猎,家有九耳犬,身灵。凡将猎,卜诸犬耳,一耳动则猎一首,动多则三四耳,少则一二耳。一日出猎,而九耳俱动。鉷大喜,以为必多得兽矣,有荆棘一区,九耳犬围绕不去。异之,得一巨卵,径尺,携以归,雷雨暴作。卵开,乃一男子,其手有文,左曰雷,右曰州。”
九尾狐: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白虎通》:“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九尾蛇:
传说中异蛇名。形体巨大,有九尾。
清·袁枚《续子不语·九尾蛇》:“茅八者,少曾贩纸入江西。其地深山多纸厂,厂中人日将落即键户,戒勿他出,曰山中多异物,不特虎狼也,一夕月皎甚,茅不能寐,思一启户玩月,瑟缩再四,自恃武勇尚可任,乃启开而出。行不数十步,忽见群猴数十,奔泣而来,择一大树而上,茅亦上远窥。旋见一蛇,从林际出,身入栱柱,两目灼灼,体甲皆如鱼鳞而硬,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有声如铁甲。然至树下,乃植其尾,旋转作舞状。每尾有小窍,窍中出涎如弹射树上。猴有中者,者叫号堕地,腹裂而死。乃徐啖三猴,曳尾而去。茅惧,归,自是昏夜不敢出。”
九尾龟:
传说中的神龟。径尺余,有九尾。
明·陆粲《庚编·九尾龟》:“海宁百姓王屠与其子出行,遇渔父持巨龟,径可尺余,买归,击著柱下,将羹之,邻居有江右商人见之,告邸翁,欲以钱赎焉。商曰:‘此九尾龟,神物也。’皆验之,商因踏龟背,其尾两旁露出小尾各四。便持钱乞王,王不肯,遂烹作羹,父子共啖。是夕,大水自海中来,平地三尺,逮水退,翁往视王某,但见衣衾再床,父子皆不知去向。人咸云:为水府摄去杀却也。”
九婴:
传说中怪兽名。能喷水吐火,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
《淮南子·本径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三足乌:
1。 亦称“踆乌”、“阳乌”。神话传说中神鸟名。居于日中,有三足。其说始见于汉。《玄中记》:“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
2。 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洞冥记》卷四:“(汉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 ’”
3。 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有三,即青鸟。《河图括地图》:“昆仑在若水中,非乘龙不能至。有三足神鸟,为西王母取食。”
4。 省称“三足”,亦称“三趾”。传说中祥瑞之鸟。国有道则现。其说始见于汉。《东观汉记·章帝纪》:“三足乌集沛国,白鹿、白兔、九尾狐见。”
三足鳖:
亦称“三足能(nai,音同“奈”)”。传说中的异鳖,三足。其说始见于先秦。又传人食之则体化而亡。
《庚巳集》:“太仓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发耳。邻人疑其妇谋害,讼之官。时知县黄廷宣鞠问不决,乃取三足鳖,令妇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狱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狱。”
三角兽:
传说中瑞祥之兽名。头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则此物至。帝王仪卫有绘其像之旗。
《元史·舆服志二》:“三角兽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其首类白泽,绿发,三角,青质,白腹,跋尾绿色。”
大风:
传说中一种凶恶得鸷鸟。尧时为害于民,被羿射杀于青丘之泽。因其大,振翼则起风,故又说为风伯。其说始见于汉。
山hui(右为“反犬”,左为“军”,音同“灰”):
亦称“hui子”。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犬而人面,见人则笑,其行如风。其现为大风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山膏:
传说中怪兽名。其状如猪,好骂人。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山中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骂。”
王母使者:
省称“王母”。传说中鸟名。为西王母所使,在齐郡函山守护药函。其说始见于唐。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
王馀鱼:
亦称“吴馀脍”、“吴王脍馀”、“脍残”。传说中鱼名。其形如常鱼身之一面。相传越王勾践(或云吴王阖闾,又传吴王孙樌)脍鱼未尽,弃其残半于水中,遂为此鱼。
《异闻记》:“东城池有王馀鱼,池决,鱼不得去,将死。或以镜照之,鱼看影,谓其有双,于是比目而去。”
天狗:
传说中神兽名。可禁凶害。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凶。”
天狐:
传说中有通天之术的仙狐。
《玄中记·说狐》:“狐,五十岁,能变化谓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
天鹿:
一说“天禄”。传说中奇异之兽名。其形似鹿而一角。为祥瑞之物。汉代有石雕像。
《宋书·符瑞志下》:“天鹿者,纯灵之兽也。无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备则至。”
天鸡: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南桃都山大桃树上,又传居东海岱舆山扶桑树上,率天下之鸡报晓。汉代陶器已有其像。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夫诸: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敖岸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元仙:
传说中异兽名。形似鹿而五、六头。
明·邝露《赤雅》卷下:“荼首,出羁縻州,似鹿而两头,食香草。其行如飞……亦有五、六头者,是名元仙,敬之终吉,射之悔亡。”
木客鸟:
传说中鸟名。状如鹊。俗云木客所化。其说始见于汉。
《异物志》:“木客鸟,大如鹊,数千百头为群,飞集有度,不与众鸟相厕,人俗云‘木客’。”
五足兽: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狮,有五足,为解形民之手所化。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因樨国献五足兽,状如狮子;玉钱千緍,其形如环,环重十两,上有‘天寿永吉’之字。问其使者五足兽是何变化,对曰:东方有解形之民,使头飞于南海,左手飞于东山,右手飞于西泽,自脐以下,两足孤立。至暮,头还于肩上,两手遇疾风飘于海外,落玄州上,化为五足兽,则一指为一足也。”
日及:
传说中异牛名。生于西域大月氏国,其肉割掉而复生。其说始见于晋。
《玄中记》:“大月氏有牛,名曰日及,割取肉一、二斤,明日疮愈。汉人入国,示之以为异珍。”
毛龙:
传说中龙之一种。大禹治水,曾乘之。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虞舜》:“南浔之国,有洞穴阴源,其下通地脉。中有毛龙、毛鱼,时蜕骨于旷泽之中。龙、鱼同穴而处。其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故置牶龙之官;至夏代养龙不绝,因以命族。至禹导川,乘此龙。及四海攸同,乃放河纳。”
王母使者:
省称“王母”。传说中鸟名。为西王母所使,在齐郡函山守护药函。其说始见于唐。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
~~~~~~~~~~~~~~~~~~~~~~~
这个好像就是传说中的青鸟吧?王母的使者
化蛇:
传说中异蛇名。人面、豺身、鸟翼。其现为大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丹鱼:
传说中的神鱼。出入又赤光环绕。以其血涂脚可步行水上。其说始见于北魏,后又传为祥瑞之物。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水(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不行水上。长居渊中。”
丹雀:
传说中的神鸟。神农曾得其所衔九穗禾。
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丹虾:
传说中的巨虾。身长十丈,须长八尺。其说始见于汉。
《洞冥记》:“有丹虾,长十丈,须长八尺,有两翅,其鼻如锯,戴紫桂之林,以须缠身急流,以为栖身之处。马丹尝折虾须为杖,后弃杖而飞,须化为丹,亦在海傍。”
文文: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蜂,尾分叉,反舌,好呼。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放皋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六足兽: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生六足。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期。
《宋书·符瑞志中》:“六足兽,王者谋及众庶则至。”
火光兽:
亦称“火鼠”。传说中兽名。生于南方,或云生于西域,其毛可织火浣布。其说多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著作中。
《海内十洲记·炎洲》:“炎洲,在南海中……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许,晦夜即见此山林,乃是此兽光照,状如火光相似。取其兽毛,时人号为火浣布,此是也。”
比肩兽: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
《宋书·符瑞志中》:“比肩兽,王者德给矜寡则至。”
巴蛇:
传说中的巨蛇。吞象,三年出其骨。其说始于先秦。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玉鸡:
世乐:
传说中鸟名。为祥瑞之无,王者有道则出。
《骈雅·释鸟》:“重精、世乐,皆灵鸟也。”
石鸡: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方扶桑山上,引天下之鸡报晓。
《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
冉遗鱼:
亦作“髯遗鱼”。传说中异鱼名。鱼身而蛇首,六足。食之可禁凶,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西山经》:“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可以禁凶。”
白泽:
传说中神兽名。能人言,知万物之精。为祥瑞之物。黄帝巡狩东至海,此兽出,言天下鬼神之事。其说始见于晋。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昔黄帝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涉王屋而授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省攻占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记白泽之辞,相地则书青鸟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袐要,穷道尽真。”
犰狳:
传说中异兽名。其现为蝗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东山经》:“又南三百八十里,曰馀峩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鸷目而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纠,见则蝀蝗为败。”
玄鱼:
传说中的神鱼。为鲧所化。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夏禹》:“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扬振须鳞,横修波之上,见者谓为河精。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鲧之灵化,其事互说,神变犹一,而色状不同。玄鱼黄能,四音相乱,传写流文,‘鲧’字或‘鱼’旁‘玄’字也。”
耳鼠:
传说中异兽名。如鼠,兔头,能以尾飞。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吉光:
传说中异兽名。出于西域。毛皮制裘,不惧水火。
《海内十洲记·凰麟洲》:“武帝(汉武帝)天汉三年,帝幸北海,祠恒山。四月,西国王使至,献此胶(续弦胶)四两、吉光毛裘……吉光毛裘黄色,盖神马之类也。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
老蹇:
传说中恶龙名。常为害,被蜀守李冰所降。
王十朋集注《神异记》:“蜀守李冰降毒龙蹇氏,锁之于江上,水害遂息。”
地狼:
亦称“贾(gu)”。传说中居于地中的狗。其说始见于先秦。
《尸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
朱厌:
传说中异兽名。其现为战争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西山经》:“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朱獳:
传说中怪兽名。如狐有鱼翼。其出现为国家发生使人畏惧之事的征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东山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獳,其鸣自纠,见则国有恐。”
中国民间有“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说法。说是一位龙母,生了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脾气和爱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龙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而演化为龙。然而并非所有的怪异兽像都百川归海,纳入了龙像之中,在与龙形象形成、发展的同时,一些怪异兽象也在发展,并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龙的某一种形象特征。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但是九子为何物,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这一公案却由于“真龙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结果。据说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几名同僚询问,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
1。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方扶桑山上,率天下之鸡报晓。其说始见于汉。《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
2。 传说中的神鸡。又传为祥瑞之鸡,王者至孝则至。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宋书·符瑞志上》:“(汉高帝)母名含始,始为昭灵后。昭灵后游于洛池,有玉鸡衔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昭灵后取而吞之。又寝于大泽,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上皇视之,见蛟龙在其上,遂有身而生季,是为高帝。”
汉·刘向《列仙传·琴高》:“(琴高)后如涿水中取龙子,为诸弟子期曰:‘皆洁,齐待于水傍,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
赤鱬(ru音“如”):
传说中异鱼名。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却火雀:
传说中异鸟名。其状如燕,能灭火。其说始见于唐。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顺宗皇帝即位岁,拘弭国贡却火雀(一雌一雄)、履水珠、常坚冰、变书草。其却火雀纯黑,大小似燕,其声清亮,殆不类寻常禽。鸟置于火中,火自散云。上嘉其异,遂盛水精笼,悬于寝殿,夜则宫人持烛炬以烧之,终不能损其毛羽。”
却尘犀:
亦称“辟尘犀”。传说中海兽名。状如犀牛,其角可以避却尘埃。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却尘犀,海兽也,然其角辟尘,致之于座,尘埃不入。”
何罗鱼:
传说中异鱼名。一首而十身。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扈。”
希有:
传说中异鸟名。形体巨大。其说始见于汉。
《神异经·中荒经》:“昆仑之山……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
含利:
传说中异兽名。能吐金。此称始见于汉。
《文选·张衡<西京赋>》:“含利颬颬,北为仙车,骊驾四鹿,芝盖九葩。”薛综注:“含利,兽名,性吐金,故曰含利。”
角端: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
《宋书·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角龙:
传说中的有角之龙,为龙之年过五百者。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水虫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犼:
本北方食人之兽,状如犬,传为海中神兽,状如马而有鳞,口中喷火,骘猛异常,食龙脑。其说多见于宋以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菱角》:“有童子以骑授母……瞬息至湖上。马踏水奔腾,蹄下不波。无何,扶下……母将启谢,四视其马,化为金毛犼,高丈余,童子超乘而去。”
沉石明鸡:
传说中的瑞鸟。状如燕,生于地下,天下太平则出。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魏》:“建安三年,胥徒国献沉石明鸡,色如丹,大如燕,常在地下,应时而明,声能远彻。”
冶鸟:
传说中的鸟名。生南方山林中。状如鸠,能变化人形。其说始见于晋。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越地深山中,有鸟大如鸠,青色,名曰冶鸟。穿大树作巢,如五六升斗器,户口径数寸,周饰以土垩,赤白相分,状如射侯。伐木者见此树,即避之去……此鸟白日见其形,是鸟也;夜听其鸣,亦鸟也;时有观乐者,便作人形,长三尺,至涧中取石蟹,就人炙之,人不可犯也。越人谓此鸟是越祝之祖也。”
长右:
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猴而四耳。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南山经》:“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称为 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 | 顺风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电母(金光圣母) |
风伯 | 雨师 |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脚大仙 |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吴刚 | 天蓬元帅 |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游神 | 太阴星君 |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 巨灵神 |
月老 |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萨真人 |
真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聋 | 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
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关元帅 关羽。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五岳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
儿子。) 及 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东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玉女 | 丁卯神司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 丁丑神赵子玉 |
六甲为阳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长 |
甲午神卫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
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
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 | 木星 | 水星 | 火星 | 土星 |
罗睺(蚀星) | 计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十二元辰
子丑寅卯等
二十八星宿
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
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
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三十六天将
蒋光 | 钟英 | 金游 | 殷郊 | 庞煜 | 刘吉 | 关羽 |
马胜 | 温琼 | 王善 | 康应 | 朱彦 | 吕魁
方角 | 耿通 | 邓伯温 | 辛汉臣 | 张元伯 | 陶元信 |
荀雷吉 | 毕宗远 | 赵公明 | 吴明远 | 李青天 | 梅天顺 |
熊光显 | 石远信 | 孔雷结 | 陈元远 | 林大华 | 周青远 |
纪雷刚 | 崔志旭 | 江飞捷 | 贺天祥 | 高克
(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地上天仙表
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莱三仙:
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
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黎山老母、镇元子
龙王:东海龙王敖广 | 南海龙王敖钦 | 西海龙王敖闰 | 北海龙王敖顺 | 井海王
神霄派诸神
紫微北极大帝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
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北极四圣:
天蓬元帅(猪八戒) 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
雷使者等。
天佑(猷)元帅
翊圣元帅
玄武元帅 真武大帝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
阴曹地府
北阴酆都大帝
五方鬼帝: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
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罗浮山;
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罗酆六天以下为宫名,六天为守宫神)
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
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
地藏菩萨
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
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其这将、臣:
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
上古神话诸神
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
而生。
创世神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
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
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
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
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炎帝的女儿
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颛顼的后代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
天上妻子:羲和、常羲
人间妻子(省略)
女丑、羿
鲧 妻:女喜。
尧 又名:放勋, 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五帝:
通常指 黄帝 | 颛顼 | 帝俊 | 尧 | 舜
其它--后天著名仙真表
房中之祖--彭祖 | 纵横始祖--鬼谷子 | 文始真人--尹喜 | 南华真人--庄子
求仙使者--徐福 | 茅山仙祖--三茅真君 | 万古丹王--魏伯阳 | 太极真人--刘安
诙谐岁星--东方朔 | 太平教主--于吉 | 役使鬼神--费长房 | 竹林狂士--嵇康
水府仙伯--郭璞 | 净明教主--许逊 | 蓬莱(都)水监--陶弘景 | 天师--寇谦之
情仙--裴航 | 扶摇子--陈抟 | 显化真人--张三丰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
清净散人孙不二、长生子刘处玄、长真子谭处端、丹阳子马钰)
其它--民间神灵不完全列表
天妃娘娘 | 城隍 | 土地神 | 门神 秦叔宝、尉迟敬德
床神(又分床公床母,前者又称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后者又称九天卫房圣母天君)
喜神 | 厕神紫姑 | 石敢当 | 小儿神项橐 | 朱天大帝崇帧 | 茶神陆羽 |
花神 | 染织二圣梅、葛 | 酒神杜康 | 土工祖师神鲁班 | 纺织神黄道婆 |
蚕神马头娘(山海经载为西陵氏,嫘祖) | 狱神皋陶 | 梨园神唐明皇
马神 | 青蛙神白玉蟾 | 驱蝗神刘猛(取猛将军之意) | 蛇王施相公(施全) |
痘神张帅 | 农神后稷
瘟神:又称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间又有称五瘟,其中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
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窑神太上老君 | 贼神时迁 | 穷神 | **神管仲 | 武穆王岳飞 | 周公、桃花女 |
欢喜神和合二仙寒山、拾得
纯本书虚构主要仙魔表
太古猿君 | 魔佛老人 | 千面天妖 | 地心古龙 | 圣手仙王 | 圣手文王 |
天罗王(道教中为三清的一种化身)
乾坤大仙 | 颠倒老祖 | 穹天老祖 | 先天老祖 | 无极老祖 | 无为老祖 |
霹雳老祖 | 藤祖 | 幻仙子 | 清弥天诸神 | 阴阳法王
毒龙山千毒沼沼底---蟒神(有双翼)| 南海深处一千里以下的---海皇(章鱼怪);
兽帝(九蛇头加龟背)(九婴与相柳借天地交合之气所造怪物)
霸王(长白山天池的箭恐龙) | 天子梼杌(颛顼之子,住在北方玄冰宫)|
不坏林王狻猊(住在南方热带密林中,身坚胜铁,刀枪不入)
平天大圣牛魔王 | 覆海大圣蛟魔王 | 移山大圣狮驼王 | 驱神大圣野象王 |
浑天大圣鹏魔王 | 通风大圣弥猴王 | 齐天大圣美猴王
西天灵山仙佛表
三世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 注: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竖三世佛:
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
世的弥勒佛
横三世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因都有如来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这个名词。西游原著里,提
及了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本书中称之为三世佛。)
四大金刚: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
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
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
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五方佛:
东方不动(身)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八菩萨: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
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 | 目犍连神通第一 | 阿难陀多闻第一 | 优波离持戒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 大迦叶头陀第一 | 富楼那说法第一 | 迦旃延论议第一
罗睺罗密行第一 | 须菩提解空第一
十八罗汉:
托塔罗汉 | 探手罗汉 | 过江罗汉 | 芭蕉罗汉 | 静座罗汉 |
骑象罗汉 | 看门罗汉 | 降龙罗汉 | 举钵罗汉 | 布袋罗汉 |
长眉罗汉 | 开心罗汉 | 喜庆罗汉 | 挖耳罗汉 | 笑狮罗汉 |
伏虎罗汉 | 沉思罗汉 | 骑鹿罗汉 |
十八伽蓝
美音 | 梵音 | 天鼓 | 叹妙 | 叹美 | 摩妙 | 雷音 | 师子 | 妙叹
梵响 | 人音 | 佛奴 | 颂德 | 广目 | 妙眼 | 彻听 | 彻视 | 遍视
二十诸天:
日天(又名日宫天子)| 大梵天 | 多闻天 | 金刚密迹 | 鬼子母神;
月天 (又名月宫天子) | 帝释天 | 持国天 | 大自在天 | 摩利支天;
(大)辩才天 | (大)功德天 | 增长天 | 散脂大将 | 婆竭龙王;
韦驮天(战神塞犍陀) | 坚牢地神 | 广目天 | 菩提树神 | 阎摩罗王。
《封神演义》五教主
a。老子
即太上老君。他是鸿钧老祖的大弟子,掌管人教。曾三次下山帮助阐教力退截教众仙。也曾一气化三清,战败过通天教主。《西游记》中,他住在离恨天中,是三清教教主之一的太清圣地混元教祖——太上道祖,也称太上老君。
b。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是鸿钧老祖的二徒弟,掌管阐教。他的弟子很多,其中不乏有名之士。像佛教中的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以及“过去七佛”中的惧留孙佛都曾是他的门人弟子。而杨戬、哪吒、李靖等人都是他的徒孙。后来他成为三清教的主管——《西游记》中的玉清圣地先天教祖。
c。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的三徒弟,掌管截教。他的门人弟子最多,但大多都是在滥竽充数。不过他也为上天做了不少的贡献。像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普天星相几乎都是他的门人。通天教主听信众弟子的谗言,摆了下“诛仙”、“万仙”二阵,堵住了姜子牙的去路。后来多亏四大教主同心协力才破得此阵。他就是三清教的另一位教主——上清圣地通天教祖灵宝天尊。
d。接引道人
接引道人是西方教教主,住在西方极乐之乡。此人身高丈六,面皮黄色。长年累月不曾离得清净之所。后来受人之约,三颗舍利取下戮仙门,与老子、元始共破通天恶阵。
e。准提道人
准提道人是西方教二教主。曾多次来到东土度化有缘人。他比接引更开明,也多次帮助阐教解危难。可以说是二道皆通。他手里的加持神杵和七宝妙树真可谓是法力无边。通天教主曾两次败在准提之手。
- 上一篇:中国古代经典戏剧有哪些?
- 下一篇:中带有而的成语有哪些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