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至宋代(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雷公炮炙学》,作者:雷敩,南北朝,刘宋时期;载药300种,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特点和贡献:(1)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2)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的作用(3)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二、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形成时期):《炮炙大法》,作者:缪希雍,明代,载药439种,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特点和贡献:(1)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2)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
三、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修事指南》,作者:张仲岩,清代,载药:232种。第三部炮制专著。 特点和贡献:(1)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2)进一步深化炮炙理论 四、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中对药物提出“细切”的要求,唾壶并指出炮制能影响疗效,如:“……旧方皆云畋咀者,谓秤毕捣之如大豆,又使吹去细末,此于事殊不允。药有易碎难碎,多末少末,秤两则不复均,今皆细切之,较略今如咀者,差得无末而粒片调于药力同出,无生熟也。”“凡汤就膏中,用诸石皆洗捣之……”等。该书记述的净选、切制、干燥、炮炙等方法众多,且均举例说明,如黄连去须毛、石韦刮去毛、羚羊角镑刮作屑用、阿胶炙使通体沸起内容很丰富。
唐代《新修本草》在炮制方面收载了很多炮制方法,除有煨、煅、燔、炒、煮、蒸等外,还有作檗、作曲、作豉、作大豆黄卷、芒硝提净等,如芒硝提净云:“以朴硝作芒硝者,但以暖汤淋朴硝取汁,清澄煮之减半,出着木盆中,经宿即成,状如白石英。”该书对玉石、玉屑、丹砂、云母、石钟乳、矾石、硝石等矿物药的炮制方法均有记载。辅料用酒明确指出“唯米酒入药”,炮制内容比前一时期丰富。
炮制技术的形成——宋朝
宋代炮制方法有很大改进,炮制目的也多样化了,开始从减少副作用而进入增加和改变疗效,从汤剂饮片的炮制而同时重视制备成药饮片炮制的崭新阶段。《证类本草》,为唐慎微所编撰,该书广泛辑录了宋以前的有关药学方面的文献,部分保存了现今已失传的医药书籍的内容,如《雷公炮制论》等。在《本草纲目》刊行前,一直作为研究本草学的范本。每种药物之后附有炮制方法,为后世制药业提供了药物炮制资料,后世某些炮制专书,便是辑录本书的炮制部分而写成的。宋代大观年间,陈师文等编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并特设“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专章讨论炮制技朱,收录了185种中药的炮制方法和要求,逐渐注意到药物经炮制后性味功效的改变,如蒲黄“破血消肿即生使,补血、止血即炒用”,成为国家法定制药技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药品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该书筛选了当时通用的方剂及炮制方法,实践性强,现代应用的许多方法,特别是配制成药的方法,很多都与该书所列的方法相似。
总之,在宋以前,炮制的原则、方法,适用品种已初具规模,是炮制技术的形成时期。
- 上一篇:中国历朝历代收多少税
- 下一篇:中考古诗文默写 各位大侠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