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自西周时期,相继出现了不同的政权,能够被历史记载下来有: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马韩、辰韩、牟韩、新罗、百济、高丽王朝、朝鲜王朝等这些国家。
其中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高句丽的势力范围在朝鲜半岛北部,马韩、辰韩、牟韩、新罗、百济范围在朝鲜半岛南部,而高丽王朝、朝鲜王朝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其势力在鸭绿江以南。
历史上除汉四郡是直接受中国古代汉朝控制之外,其他时期都没有被中原王朝直接统治。不过自唐朝灭了高句丽之后,新罗跟唐朝闹掰,和唐朝瓜分了高句丽的地盘,新罗从此完全统治了朝鲜半岛地区,之后出现的高丽王朝、朝鲜王朝都对中原称臣,但其国王依旧拥有朝鲜半岛的生杀大权,虽然是附属国,除了例行一些礼节外,政权却是独立的。
针对这一点,一些韩网民却说:中国古代兵力太弱,不能直接出兵灭了朝鲜半岛政权,并收归成自己领土。还有一些韩网民吐槽:对中原王朝称臣,只是不想引发战火,为了治下的百姓才做出的牺牲等等。
商朝末期,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因政见不合,带领5000余人出走,成为了继微子启后的一大反对派势力,其势力范围在现在的长白山一带。
早在周朝,朝鲜半岛就是中国领土,分封土地时是萁子的领地。西汉时,前109年汉武帝在那里设置玄菟、乐浪、真番、临屯四郡。东汉时迫于灭貊、马韩的压力,放弃了玄菟郡的全部和乐浪郡的一部分,辖境内缩。东汉末公孙氏占据乐浪郡,向南发展并设置了带方郡(治今朝鲜黄海北道沙里院之南)。公孙氏和后来的曹魏、西晋还基本上控制了今朝鲜北部北大峰山脉以东地区。不久,高句丽崛起,日益强大,到西晋末年完全占据了乐浪郡,同时南方的马韩政权也吞并了带方郡。
随着强横的唐朝建立,中国转而册封了新罗,并且灭掉了有威胁的高句丽和百济,唐帝国恢复了对半岛大部分地区的直接统治,新罗不开心了,在公元671年攻下了安东都护府,并且称霸全朝鲜。不过唐王朝此时正是强盛之时,要是说收复半岛也完全可以做到,不过唐王朝明显对半岛提不起兴趣,在《房玄龄传》中就可以窥见唐王朝对半岛的态度“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可见在李唐眼中半岛就是一个累赘,关于出征高丽时“臣以为征之不如不征,灭之不如不灭。”于是最强横的李唐王朝放弃了半岛的统治权。
9世纪,农民起义,在朝鲜半岛上相继又建立了后百济和高丽王朝,史称后三国时代。926年,高丽统一朝鲜半岛。此后,高丽相继被契丹和女真人击败,成为了辽和金的属国。1280年,高丽被元朝所灭,成为元朝的一个省。
很多人在学历史的时候不免发出一个疑问,朝鲜半岛离中国的中央王朝那么近,中国又不是没有实力统一朝鲜半岛,为什么就没有把朝鲜半岛给打下来呢?
有人说朝鲜半岛资源匮乏,不值得中央王朝纳入版图,是的,朝鲜半岛在古代的确不像今天的韩国那么精致,但是也不是资源匮乏,朝鲜半岛的北部跟今天的辽东半岛的气候差不多,南部和今天山东半岛的气候差不多,你能说它资源匮乏吗?比朝鲜半岛气候更恶劣的新疆地区,早在汉代就已经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了,清朝最终在1884年把新疆设为行省,但是朝鲜半岛在大部分历史时期是藩属国的地位。
那么到底是什么致使朝鲜一直没能被纳入中华版图呢?
其中一个原因还要从朱元璋说起。朱元璋赶走蒙古人后建立了明帝国,他结合自己对皇朝兴替的看法编撰了《皇明祖训》,希望通过对子孙的训戒来巩固朱家的王朝。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分别为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腊国、西洋国、瓜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朱元璋的意图很明显,他认为明朝的疆域已经很大了,管理这么庞大的明朝都非常困难,而自己后世的子孙生长在深宫,才能肯定比不上自己,能守住江山就不错了(朱元璋好自恋啊)。朱元璋的这样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当时明朝的人口和土地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还有大片的荒地可以耕种,假如明朝内部不出乱子,那么没有任何外敌可以灭亡明朝,最后明也是先亡于农民起义。在一个就是防止继位的皇帝以开疆扩土的名义劳民伤财,比如像隋炀帝那样来个三征高丽,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可能大好的江山,就这样给作没了。
第二个原因便是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明清统治者都认为这些藩属国都是一道道屏障,就像周朝的周天子一样,诸侯守在天子四周,保卫着天子。而朝鲜,越南这些国家正是在中国的四周。比如日本要攻中国,就是需要朝鲜这个跳板,所以要进攻中国,必须先拿下朝鲜。第三个是成本问题,那时没有火车,没有电报,假如占领这些国家,不但会受到本土人的激烈反抗,而且运送士兵的物资就需要花费亿巨,所以朝臣都主张策土司而封之,使其永镇我华夏四方。这个想法开始是对的,但是到了清朝后期就不适用了,清朝后期不扩张不开放的原因还是在于自认为天朝上国的思想,不愿意去开拓蛮夷之地。
有滴 1280、1281、1299、1300、1301那几年时间,由中央直接派官治理,时间太短,所以神马地图啊什么的还是把它做藩属国处理
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在高丽首都派遣“达鲁花赤”控制高丽国政,高丽国王只能住在江华岛上。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复设征东行省,并以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故与其他行省性质不同。
高丽置征东行省,全称征东等处行中书省,由元朝直接统治。在王京(今朝鲜开城)设达鲁花赤管理征东事务及监管高丽国政;保留高丽原有政府体系,“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此外,迁于辽阳行省沈州的“高丽军民总管府”主要负责高丽侨民事务;设于黑龙江下游奴儿干的“征东诏讨司”负责骨嵬*、吉里迷等族事务;设于耽罗岛上的“耽罗军民总管府”负责防倭和高丽海外侨民事务。元朝直接统治的“高丽军民总管府”“征东诏讨司”“耽罗军民总管府”设有参知政事管理。
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铁穆耳大帝命阔里吉思为高丽征东行省平章事,因阔里吉思对高丽内政横加干预,引起高丽人民的极大愤慨。
1301年,成宗被迫撤销行省建置。然而,直至元末,高丽的内政与外交均受到元朝的控制。
东北的繁荣是治理朝鲜的关键,秦汉的时间东北经营的不错,所以就能统治朝鲜,到了三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自己内乱,五胡乱华,一直到唐朝,中国中央政府在东北的实力非常薄弱,没有办法控制朝鲜了。唐朝好些,并了半个朝鲜。但是也不容易。宋朝就不提了,连北京都丢了。元朝是统治了朝鲜,但是元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度,有好多王朝,中央的权力好小。实际上元朝不能算中央集权的国家,应该是邦联和联邦的中间体。明朝前期还有机会,但是东北的主要势力逐渐是满族的了。清朝本来最有机会,但是清朝自己把东北掏空了,不准汉人住,自己又不住,差点丢掉整个满人的老巢。江东和黑龙江以北整个都丢了,也跟汉人太少有关的。
附:高丽传
中国征伐朝鲜渊源浅探
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下篇云:
李唐一代为吾国与外族接触繁多,而甚有光荣之时期。(略)兹所欲论者只二端:一曰外族盛衰之连环性,二曰:外患与内政关系。(略)
所谓外族盛衰连环性者,即某甲外族不独与唐室统治之中国接触,同时亦与其他外族有关,其他外族盛衰之连环性者,即某甲外族之崛起或强大可致某甲外族之灭亡与衰弱。(略)而唐室统治之中国遂受其兴亡强弱之影响,及利用机缘,或坐成其敝害。故观察唐代中国与某甲外族之关系,其范围不可限于某甲外族,必通览诸外族相互之关系,然后三百年间中国与四夷更叠盛衰之故始得明了,时当唐室对外之措施亦可略知其意。
按陈寅恪先生所论,非仅言唐与外族关系,实为探察古代中国与四境外族关系迷津之指要。今循此卓识洞见,试就中国征伐朝鲜之渊源作一粗浅之探察。
中国与朝鲜诸朝关系,交流与攻战相杂,中朝世代友好之证据,论文皆不乏。唯对中国征伐朝鲜之原因殊少探讨。本文即作一莽撞之尝试,然征伐与友好交流为双方关系之两面,请阅者切不可以为有所偏颇。另隋唐之前,中国与朝鲜屡起大战,隋唐之后,中国朝鲜关系趋于平静和好,故所取论者只及于隋唐以前,隋唐以后暂少论及。今拙文虽就,然学识资料皆乏,欢迎朋友指误并补正之。
一, 古代朝鲜与中国之渊源
朝鲜之族本属东夷
唐?;;杜佑?;;通典?;;边防一?;;东夷?;;序略
东夷有九种,率皆土著,喜饮酒歌舞,或冠弁,衣锦,器用俎豆。所谓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者。(其后注引〈白虎通〉云:夷者蹲也,言无礼仪。或云,夷者,抵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抵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
殷商最早也起于东夷,故东夷接受礼仪教化即起于关陇之周朝文化感染较诸外族为早,亦为周朝所致力于融合者。
同书?;;朝鲜
朝鲜,周封殷太师之国,大师教以礼仪田蚕,作八条之教,无门户之闭,而人不为盗,其后四十余代至战国时,朝鲜侯准擅称王。
同书?;;序略
周初封殷太师国于朝鲜,时管蔡畔周乃招诱淮夷作乱。周公征定之。其后徐夷擅号,穆王命楚灭之。至楚灵王会申,亦来同盟。后越迁琅邪郡,遂陵暴中国。
东夷与周朝不断交流攻战,逐渐吸纳周文明或与之融合,其发展程度较高者,竟然能与中国抗衡。经过一系列残酷的诸侯战争,在中国的大部分东夷被征服或融合,其余落遂向东北与东南方向迁徙。
同书?;;序略
诸夏侵灭小国,秦并天下,其淮泗夷皆散的人户。其朝鲜历千余年,致汉高帝时灭,武帝元狩中,开其地置乐浪等郡。高丽本朝鲜地,汉武置县属乐浪郡,时甚微弱,后汉以后累代皆受中国封爵,所都平壤城则故王险城。
二、中国征伐朝鲜之表现
朝鲜与高丽同兴盛于相似之地域,然皆为中国所破灭。为何古代中国孜孜以求击据辽东地,原因颇令人迷惑。今总历代事迹,察其外在表现大概有二种:
其一为统一后之王朝致力开拓地区。其二为某分割势力扩充实力之需要。
关于统一后之王朝致力开拓地区。
通典?;;边防一?;;东夷?;;序略
周初封殷太师国于朝鲜,时管蔡畔周乃招诱淮夷作乱。周公征定之。其后徐夷擅号,穆王命楚灭之。至楚灵王会申,亦来同盟。后越迁琅邪郡,遂陵暴中国。
同书?;;朝鲜
武帝元封三年,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之。
朝鲜人相与王右渠来降。遂以朝鲜为真蕃,临屯,乐浪,元菟四郡。自内属以后,风俗稍薄,法禁亦多,至于六十余条。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王莽初发高句丽兵以伐胡,不欲行,强迫遣之,皆亡出塞。
〈〈三国志〉〉王母丘诸葛邓钟传
正始中,俭以高句丽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炀帝承隋文帝统一富盛后,唐太宗籍内安外攘之威,倾中夏全国之力,以攻高丽,终于溃败。
每当统一王朝全盛时期,北方强敌既以溃灭,则该朝代必转向东北方向,致力经营辽东,此为中国历史一大独特现象,学识有限,殊难推论其深层次原因。周、汉、隋、唐都是以关陇为政治中心的朝代,故必待北方与西北之近邻强敌败亡不足为患时,方能着手征伐朝鲜、高丽。然待北方又有外族兴起,则该朝代只能退保根本,而不能巩固经营辽东,以至放弃之。又东夷受华夏文化影响极深,颇为“柔顺”,似乎亦为好大喜功之中国皇帝最佳功业目标之一。
关于某分裂势力扩充之需要。分裂势力有二别,其一为东北兴起之异族,其二为地方军阀与部分流亡者。
东北兴起之异族:
今序列慕容氏与契丹两民族之兴起即可明:
同书?;;边防十二?;;北狄三?;;慕容氏
慕容氏亦东胡之后,别部鲜卑也,魏初渠帅有莫护跋率诸部入居辽西。后从司马宣王讨公孙渊有功,拜为义王,始建国棘城之国。
〈〈晋书〉〉列传第六十七?;;四夷?;;夫余
夫余国在玄菟北千余里,南接鲜卑。至太康六年,为慕容隗所袭破,其王依虑自杀,子弟保走沃沮。
〈〈晋书〉〉载记第九?;;慕容遑
咸康七年,遑迁都龙城。率劲卒四万,入自南陕,以伐宇文、高句丽。
〈〈晋书〉〉载记第二十三?;;慕容垂
高句丽寇辽东,垂平北慕容佐遣司马郝景率众救之,为高句丽所败,辽东,玄菟遂没。
〈〈晋书〉〉载记第二十四?;;慕容熙
熙伐高勾丽,以符氏从,会大雨雪,士卒多死,乃引归。
慕容隗胜高丽而兴,慕容熙败于高丽而亡国。可谓与征伐高丽相始终。
通典?;;边防十一?;;北狄七?;;契丹
契丹之先与库莫奚异种而同类并为慕容氏所破。其后为突厥所逼,又以万家寄于高丽。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东夷?;;高丽
永徽五年,(高丽王)藏以貊褐兵攻契丹,战新城,大风,失皆还激,为契丹所乘,大败,契丹火野复战,人死相籍,积尸冢之。遣使者告捷,高宗露布于朝。
鲜卑慕容皆因高丽之资,而兴起为中夏之患。此后之蒙古与女真皆破得朝鲜而入中原。故朝鲜之地为东北方民族南下之资源保障及战略侧背,东北诸外族不征讨之必不能安。如不能战胜朝鲜或高丽,则必不能强大,甚或趋于衰亡。故余臆测古中国征讨辽东亦有根除东北边患之意识。
关于地方军阀与流亡者
通典?;;边防一?;;东夷?;;朝鲜
((西汉)属燕王卢绾反入匈奴,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度贝水,击破朝鲜王准,居秦故空地上下障,后稍微役属真番朝鲜诸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在贝水东)。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蕃,临屯皆来服,属地方千里,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
同书?;;辰韩
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逼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地东界与之,有城栅。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高丽传
武德初,再遣使入朝,高祖下书修好,约高丽在中国者护送,中国在高丽悉数遣还。
每逢战乱,北方流民往往逃入朝鲜,其强横者竟驱逐原住民而居其地。观汉唐诸朝皆患人口流失,古代中国本为农业立国,须组织人口,治水力田。人口流失,对劳动力有损,编户缺乱,犹不利于当时社会秩序之有续运转。此或中国征伐朝鲜经济上原因。地方军阀亦数攻击朝鲜诸族,从中渔利。
《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公孙度
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度到官,东伐高句丽,西击乌丸,威行海外。
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载中领军夏侯献之表曰:“公孙渊昔年敢违王命。又高句丽与貊与渊为寇仇。
《晋书》载记第二十五?;;冯跋
冯跋至元嘉七年死,帝杀跋子翼自立,后为魏所伐,东本高句丽。舍二年,高句丽杀之。
地方军阀靠征伐朝鲜而能扩充实力,亦因朝鲜抵抗而失败灭亡。
三 总论
总而言之,凡起于关陇之朝代必先定西北与北方后,方向东北开拓。凡起于中原地区之王朝,必先定北方之敌后,即压迫朝鲜,防止东北异族南下。
中国与朝鲜之间的战争,有极深渊源。最早有华夏族压抑东夷,发展华夏王朝之行动。又有为确保中国边境安定,避免流亡,消除隐患之意图。其后则有东北或其他入主中国之民族籍获朝鲜之资源南下中国的企图。也包括流亡者与地方军阀侵渔辽东地而获苟安的行为。这四者相合,或许可视作中国征伐朝鲜的原因。
你认为的年年进贡,少数民族都是拿一些民族特产,皮子、罐子、木头条子,到中原来换值钱的东西,瓷器、丝绸、茶叶、香料什么的,其实是年年赔钱。
中国古代除了元、清两个少数民族王朝,其余实际上汉人控制的地区大概就是秦朝时候的版图,大概今天的三分一。至于中国中学历史书上那些培养爱国热情的,什么汉朝的版图的到俄罗斯境内,唐朝的版图到阿富汗,都是瞎编的。古代没有国境线,都是大致的控制区域范围。唐朝军队的确到过今天的阿富汗境内,可是盛唐只维持了14年,然后首都都让少数民族占了。你的历史知识只维持在中学水准,所以意淫的范围就比较大了。
唐太宗曾经打过一次东北,号称三十万大军,结果让人家两万人,老弱妇孺都算上,打的最后唐朝军队就剩3000人。首先汉人不会打仗,自己吹什么阵,也就写写小说,在少数民族快马弯刀面前,都是个趟。其次从南往北大,越打越冷,所以古代几乎没有北伐少数民族的胜利。汉朝的什么定边和朔,以前都认为是外蒙古,其实古代的朔方在今天河北境内。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人历史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不知道古代一直是在打仗的。国家自己边关、内乱一直不断,根本就无法想吞拼之事。汉朝的文景之治35年,唐朝贞观之治14年,明朝的洪武之治28年。其他就没有没被人打的时候了。三国小说写的好,人口减少了75%。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康雍乾盛世168年,比以前的所有王朝和平时期加起来都要长,当然清朝也打仗,但是都是满清打别人。中国人看热闹、吹牛还顶呱呱,谈历史一般就是扯淡了。
古代人用走路的,扩张版图哪那么容易,今天吹吹牛还行,古代那也是中国的这也是中国的,还特么有地图。古代哪有边界,中俄界1905年才立的,都是大致的控制范围。罗马人有地图还好说,毕竟人家军队驻扎在那了。唐朝边关在甘肃玉门,今天非要吹在阿富汗。说的好像唐朝军队比今天美国中央陆军机动能力还强一样,结果你们还信了!
- 上一篇:两人身处异地 想用两个字表达 有什么好的词呀
- 下一篇:中国古代十大才女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