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是谁富有谁穷困的问题,而是投资理念的问题;
2,美国的拉斯维加斯赌城也是投资理念的产物;
3,沙漠上能出现赌城,创造价值区域;那么海边的沙滩也就能创造出高消费的利益区域。
4,迪拜的其他地区还是同其他贫困的沙漠地区没有太多的区别。
不是
中东产油国贫富差距很大
关于两极分化与贫富悬殊的加剧
石油繁荣的到来,令一些阿拉伯富油国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海湾各国城市建设成绩斐然,高层建筑像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各国大地上,商店里货物充足,走进超级市场,能买到各国的产品,美国的罐头、西德和日本的家用电器、意大利的时装、法国的香水和化妆品……应有尽有;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是豪华的美国“雪佛莱”、西德“奔驰”汽车;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以及每一个家庭的住宅建筑和陈设都很讲究,冷气机十分普通,使这片被热带沙漠气候覆盖的中东大地在炎炎夏季丝毫不觉酷热难挨。
然而,同样在这片土地上,另一个角落的人民生活却十分困苦,生产力水平低下,失业人数增加,通货膨胀,社会经济文化落后。也门的大街上没有一辆接一辆的外国高级豪华小轿车驶过,商店里商品匾乏,人们购物常常要排长队,高楼大厦极少,依然可见的是被称作“阿布布”的土房子屋,更谈不上家用电器和冷气机。多么截然不同的对比!
中东地区,石油开发只是加剧了这里的两极分化,使贫富之间的差距更大。当然一方面是绝对贫困,一方面是相对贫困。中东地区存在着产油国与非产油国之间的贫富分化,也存在富油国与贫油国、少油国之间的贫富分化,同时,在一国之内还存在着上层统治者与一般老百姓之间的贫富差距。
中东的富商大厦几乎都是在石油价格空前上升的年代里发迹的,沙漠中的阿拉伯王公贵族也是因石油而富甲一方的。的确,石油——安拉赐予的“黑金”造就了一代富豪大款。产油国的豪门巨富基本上是由二种类型的人组成的。
(一)阿拉伯王室统治家族
现代沙特阿拉伯王国第一任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先后娶过300多个妻子,所生子女不计其数,仅遗下得到正式承认的儿子43人,孙子100多人,重孙500多人,连同三个旁系叔伯的子孙,王室现有男性成员即亲王约5000人,整个家族在17000人以上,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王室。
沙特的巨额石油收人,大部分落人王族成员手中。根据官方资料,国家每年从预算中拨出3亿美元给沙特家族开支,实际拔给的款项要比这个数字大几十倍。5000个亲王每人每月从石油收入中领取6万美元生活津贴,还有数十亿美元每年要补贴17000名王室成员。亲王们做各种投机生意聚敛财富,他们在了解到国家发展计划后,预先以低价购买土地,再以高价卖给政府或公司,牟取暴利。一位亲王出售朱拜勒工业企业地皮,赚收20亿美元;另一亲王出售利雅得机场上地,赚取80亿美元。有些亲王在私营企业、银行中握有股份,在阿拉伯国民银行中有三位亲王充当创业股东,每人各有7500股(每股100里亚尔,合29.8美元)。还有一些亲王充当中间人或外国公司的代理人,坐收佣金和回扣。一个承包军火的亲王个人财产达40亿美元。同时,国家对亲王们经营的企业给予各种各样的优惠,从提供无息贷款、赠款到免除税收,使他们发财致富,飞黄腾达。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沙特王室财产已达800多亿美元,有800多名亲下成了百万富翁。
巴林的统治者是哈利法家族,现在的埃米尔伊萨·本·苏莱曼·哈利法是哈利法家族第18位统治者,该家族人数估计有400人,全国国民收入的1/ 3归他们所有。卡塔尔的统治者是阿勒萨尼家族(属伯努·塔米姆部族),其家族有2000人以上,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归他们所有。
伊朗前国王巴列维是亿万富翁。据估计他的财产有200多亿美元。在伊朗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包括王室成员、高级官吏和将军、大资本家和大地主在内的豪门巨富,号称“伊朗二千家”,他们依仗权势,巧取豪夺,利用各种手段,聚敛了大量财富。
(二)与王室有某种关系或依靠个人奋斗成为巨富
这部分巨富主要由承包商、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商、房地产投机商、大批发商和零售商、银钱兑换商、股东和企业家等组成,有的人同时经营各种工商业及银行业。他们构成了各产油国的资本家阶层,其人数不太多,工商业经营的历史也不长,但发展迅速,有不少属于暴发户,不仅在国内开办各种企业,而且大量投资于国外,成为拥有百万资产的富翁。
他们中的一些人发财致富是由于家庭社会地位高,本人又受过西方教育,有比较好的条件。盖特·法拉昂的父亲是费萨尔国王的首席顾问,本人毕业于哈佛大学,30多岁就成了企业家,拥有自己的一份资产。阿德南·卡绍基可谓传奇人物,他是土耳其血统的沙特阿拉伯人,父亲是沙特第一任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的御臣,因此他与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曾在亚历山大维多利亚学院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回国后,他得到了制造灰尼板的特许权,开设了国民灰尼板公司,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商业帝同”——三合一控股公司,1978年该公司已拥有4亿美元的资产。70年代中期,卡绍基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经营房地产业务。同时他成功地利用他同王室的关系,挤进了庞大的军火贸易市场,29岁时成为把沙特看作未来武器大市场的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的代理人,之后,他为世界各种军火厂家和阿拉伯国家要人牵线搭桥做武器生意,报酬巨额,短短几年里卡绍基一跃成为沙特王国首富之一,40岁左右时资产便高达40亿美元,过上了天方夜谭式的生活。
苏莱曼·奥拉扬是沙特王国最负盛名的多种经营巨商,拥有相当规模的商业船队和大约12亿美元的资产。同时在对美证券投资方面享有盛名;1989年被选为他年轻时工作过的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最高董事会成员。奥拉扬商业集团是沙特许多进口商品的代理商,从事汽车、建筑设备的销售与维修等,还开展运输、保险、房地产、车船出租等业务,与国际上大公司的合作项目也较多,有金属加工,钻机维修等。此外,该集团在沙特和海外拥有大量房地产,在国外的投资,包括在美国和西欧的房地产及其他有价证券,总计超过5亿美元。
阿卜杜·拉迪夫·贾米尔汽车批发集团,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是沙特第二大商业集团,苦心经营20年,建立起雄厚家业,1980年该集团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利润约1亿美元。同时贾米尔还开辟其它财源,例如房地产,海外投资。他在摩纳哥兰特卡洛建立了一家海外投资公司,由其儿子优素福负责管理,贾米尔的财产估计至少有5亿美元。
在今天的海湾各国,注意保持商业信誉的著名财阀有巴林的卡努家族、沙特的苏莱曼家族、儒法利家族和盖赛伊比家族等等。苏等曼家族的头目阿卜杜勒·阿齐兹·苏莱曼担任吉达工商会议所的副会长,是沙特财界的头面人物。曾经是沙特最大兑换商的拉兹希家族开设了银行,作为民间最大的农业经营者,支撑着作为小麦出口国的沙特农业。
这些人的资产都在数亿美元以上,他们不像王室成员,每年有数千万美元的俸禄。他们依靠自己精明灵活的经商头脑,懂得利用石油带来的有利经商条件和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而建立自己的家业,扩大自己的财富。当然不能否认,他们的财富中也包含着无数带动者付出的血汗。
王公贵族、富商大贾、上层统治者骄奢淫逸,挥金如土,浪费惊人。他们买飞机、买游艇、建别墅,吃喝嫖赌玩乐,极尽享受之能事。
一位曾在沙特亲王专机上当过空姐的美国小姐叙述:当她第一次参观亲王的专机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驾驶舱内机长座椅是皮制的,包括安全带扣子,所有金属部件都是黄金制成的;客舱里放着花丝绒长睡椅,卧室里床上罩着红色狐皮床罩,貂皮枕头和镶着貂皮边的毛毯;盥洗室里面有金制的淋浴器和一个金制坐池;游戏室里一面墙上挂着艺术壁毯,另一面墙上是一整块大镜子,整个飞机上到处显示着富丽豪华。
在机场上到处停放着亲王们成群结队的私人喷气客机,供他们随时出国观赏取乐。沙特前国王哈里德私人拥有一架波音747座机,机上备有施行心脏外科手术的设备,他的私人游艇长达200英尺,价值1260万美元。阿德南·卡绍基拥有飞机5架、海上游艇3艘,其中一艘叫“那比拉”号的游船,是一艘86米长的海上宫殿,有直升飞机升降台、夜总会、最现代的操作室。为了表明自己富有,阿德南还有把自己的一艘游艇上原用黄金浇铸成的船名,全部用白金重铸。
石油王子们不仅在本国国内修建星罗棋布、富丽堂皇的宫殿,而且到国外去购买、修建宏大的别墅。沿着地中海西北部的芒东、摩纳哥、昂蒂布、戛纳直到土伦,是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巨富云集的蓝色海岸,在此购买房子已成为国际巨富的一种身份标志。卡塔尔酋长、阿布扎比酋长、沙特国王、黎巴嫩富商安东尼·塔努里、约旦元帅等都在蓝色海岸拥有豪华寓所,军火商阿德南在世界12个地方有豪华别墅,仅蓝色海岸就有好几幢住宅属于他。有些石油富豪在此建房甚至出于心血来潮。例如,沙特有两兄弟、在一块一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盖起了两幢居住面积1000平方米的别墅,房前是一览无遗的戛纳海海湾和昂蒂布角。房子建成后,两兄弟突然发现自己是不会去住的,于是决定出售,毫不费力地找到主顾,对方愿意出价1亿法朗,并且一次付清。
昂蒂布角建有专供国际大亨使用的港口,隶属国际游船俱乐部管理,只停泊19艘船,1984年阿德南第一个参加投资,为此还获得昂蒂布市颁发的荣誉市民勋章。卡塔尔酋长的“阿尔漫沃”号一年四季停在港口内,沙特国王法赫德的游艇是世界上最大的,长度为146米,它在码头上有专用的泊位。有这样一则故事,几年前沙特国王来海港度假,作为贵宾,他受到俱乐部的殷勤接待,国王同意穿上便服与俱乐部主任嘉米叶·莱翁合影。回去后不久,国王给俱乐部寄了1张100万法朗的支票,以示感谢,但是支票错寄到昂蒂布市政府。市府赶快用这笔钱给一处古迹方堡装上了彩灯。主任莱翁知道后很不高兴,要讨回这笔礼钱,可市长却回答他:“你保留照片,我保留支票,咱们两清了”。因这100万法朗,俱乐部和市府搞得不愉快,自此三年多过去了,法赫德国王都没再去自己在昂蒂布的游船上。
除了蓝色海岸外,石油大亨们还在巴黎、日内瓦购建寓所。1982年,当时还是王储的法赫德在日内瓦修建了豪华寓所,风格是新文艺复兴式的,大理石的直柱、铁制品都经过镀金,窗门全部可以防弹,拥有27个睡房,价值2110万美元,是王室在瑞士最豪华的寓所。
日内瓦区还有若干处王室寓所,其中包括一幢14世纪时的堡垒式建筑物“贝列夫保”,它的永久主人是持伊朗护照,曾两次角逐联合国秘书长职位的沙鲁丁·阿迦·汗。还有一所属于沙特苏丹亲王的宅邸,1970年购置,据说花了1110万美元进行装修。沙特王储阿卜杜勒亲王1988年放弃他在巴黎一座面积450平方米的寓所,原因是嫌它太小了,同时,将住所中的家俱分100摊,以800万法朗(130万美元)的拍卖价出售。
巨富们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他们喜欢的城市开罗和伦敦大肆挥覆,纵色恣情。据埃及旅游部的统计材料表明,到埃及旅游的沙特人最多。每周一、四,很多沙特人邀请数百名客人乘坐大型客机从利雅得飞往开罗,举行各种各样的家庭活动,譬如,在高级宾馆为儿子或女儿举行非常奢华的婚礼,有疯狂的肚皮舞和阿拉伯通俗歌曲助兴。伦敦到处都有阿拉伯人,他们大量采购物品,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寻欢作乐的聚会。以前,阿拉伯人比较喜欢去西方国家观光游览,近年来,对东南亚也大感兴趣,来度假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人数不断增长。
与豪门巨富相比,一般百姓的生活就差远了,但是同中东其它国家相比,海湾诸国平民的生活也是较富裕的。他们家家雇用外籍劳动力做家务,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和盛行,并且以多雇人为荣、科威特人的家庭一般都雇有一至数名东南亚籍或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佣工。从厨房烹调、会客室接待、看管孩子到开车等事务全由雇工担任,雇主什么都不用做,不少科威特家庭的确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在中东地区表现得十分鲜明。阿拉伯产油国里干粗活、脏活、重活,比如清洁工、搬动工等都是外籍劳工,他们同其它一些低收入者构成了产油国里的贫者。贫穷者不仅生活上清贫,而且精神上、肉体上还遭受歧视和折磨,在今天阿拉伯世界,客籍劳工代替了从前的奴隶,各种雇佣合同和假婚姻掩盖了“奴隶制”真相。石油大亨们从欧洲、非洲、亚洲进口奴隶。一名叫施瓦尔的女佣从住在伦敦的两个科威特姐妹家逃了出来,身上有93处伤疤,类似于这样的人在英国还存1000人之多。
伊朗工资差别十分巨大,国家石油公司总经理月薪为15万里亚尔,大约相当于工人最低工资的的100倍,国会议员月收入11.5万里亚尔,省长月薪4~9万里亚尔,都高出工人最低工资的好几十倍。众多工人住在贫民窟,他们微薄的工资收入,难以养家糊口,农民收入则更低。
埃及穷人成千上万,住在棚户区,拥挤、脏乱、不堪形容,许多人没有工作,没有希望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月薪才80埃镑,还有一些毕业生甚至处于失业状态。穷人的生活水准很低。
沙特阿拉伯的人均收入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沙特农民,占人口总数1/ 4的农民的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1%。
由上述可见,石油繁荣使中东地区贫富分化日趋严重,一方面是王公贵族、豪门巨富、上层人物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侈、荒淫无耻的生活;一方面是穷苦者为填饱肚子而奔忙,为艰难生活而烦恼。这就是当今中东地区的社会现实。
阿联酋是全世界国民所得最高的国家之一,再加上由输出石油和天然气,带来可观的贸易收入。以现阶段而言,原油产量还可维持至少100年
阿联酋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低失业率的国家之一,根据官方统计,由于政府支持鼓励下的非石油领域经济飞速发展,为本国国民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2001年末其失业率仅为2.4%。
阿内政部2002年度报告中指出,去年阿联酋总的劳动力总数约为207.9万,而其中的202.9万劳动力处于雇佣状态。也就是说约5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占劳动力总数的2.4%,占348万总人口的1.4%。
专家预计,阿劳工市场将面临剧烈的变化,在新的劳工法出台以后成千上万劳工将不得不离开阿联酋,同时阿本国公民一旦达到法定工作年龄也将占据大量的工作机会。
虽然并没有历史文献记载在回教时代之前的阿联酋,但学者们确信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这个地区就有人居住。早在希腊罗马帝国之前,往返于地中海、埃塞俄比亚、西南阿拉伯和印度之间的主要贸易路线就必须通过波斯湾,也使这个区域受到多种国家文化的影响。
阿联酋一直是由各个种族、部落形成分割的社会组织。18世纪海盗猖狂,Qawasim族和英国签订合约,藉由英国武力驱逐海盗,英国的势力也因此进入波湾地区。第二次大战后,大英帝国逐渐式微。1952年,Trucial States Council成立,统合了各个领导者讨论共同困境和利益。1971年英国退出波湾,六个Trucial States会员结成联邦,成为现在的阿联酋。拉斯阿尔卡麦(Ras al-Khaimah)1972年也加入联邦。
今日,这个国家包含了7个大公国:阿布达比(Abu Dhabi,面积最大也是首都)、杜拜(Dubai)、沙加(Sharjah)、阿曼(Ajman)、富加瑞(Fujairah)、乌阿尔奎汪(Umm al-Qaiwain)和拉斯阿尔卡麦(Ras al-Khaimah)。松散的联邦制度在外交、国防和发展上采取联合策略,各个会员国又保有独立政府和领导者。
不是
中东产油国贫富差距很大
关于两极分化与贫富悬殊的加剧
石油繁荣的到来,令一些阿拉伯富油国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海湾各国城市建设成绩斐然,高层建筑像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各国大地上,商店里货物充足,走进超级市场,能买到各国的产品,美国的罐头、西德和日本的家用电器、意大利的时装、法国的香水和化妆品……应有尽有;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是豪华的美国“雪佛莱”、西德“奔驰”汽车;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以及每一个家庭的住宅建筑和陈设都很讲究,冷气机十分普通,使这片被热带沙漠气候覆盖的中东大地在炎炎夏季丝毫不觉酷热难挨。
然而,同样在这片土地上,另一个角落的人民生活却十分困苦,生产力水平低下,失业人数增加,通货膨胀,社会经济文化落后。也门的大街上没有一辆接一辆的外国高级豪华小轿车驶过,商店里商品匾乏,人们购物常常要排长队,高楼大厦极少,依然可见的是被称作“阿布布”的土房子屋,更谈不上家用电器和冷气机。多么截然不同的对比!
中东地区,石油开发只是加剧了这里的两极分化,使贫富之间的差距更大。当然一方面是绝对贫困,一方面是相对贫困。中东地区存在着产油国与非产油国之间的贫富分化,也存在富油国与贫油国、少油国之间的贫富分化,同时,在一国之内还存在着上层统治者与一般老百姓之间的贫富差距。
中东的富商大厦几乎都是在石油价格空前上升的年代里发迹的,沙漠中的阿拉伯王公贵族也是因石油而富甲一方的。的确,石油——安拉赐予的“黑金”造就了一代富豪大款。产油国的豪门巨富基本上是由二种类型的人组成的。
(一)阿拉伯王室统治家族
现代沙特阿拉伯王国第一任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先后娶过300多个妻子,所生子女不计其数,仅遗下得到正式承认的儿子43人,孙子100多人,重孙500多人,连同三个旁系叔伯的子孙,王室现有男性成员即亲王约5000人,整个家族在17000人以上,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王室。
沙特的巨额石油收人,大部分落人王族成员手中。根据官方资料,国家每年从预算中拨出3亿美元给沙特家族开支,实际拔给的款项要比这个数字大几十倍。5000个亲王每人每月从石油收入中领取6万美元生活津贴,还有数十亿美元每年要补贴17000名王室成员。亲王们做各种投机生意聚敛财富,他们在了解到国家发展计划后,预先以低价购买土地,再以高价卖给政府或公司,牟取暴利。一位亲王出售朱拜勒工业企业地皮,赚收20亿美元;另一亲王出售利雅得机场上地,赚取80亿美元。有些亲王在私营企业、银行中握有股份,在阿拉伯国民银行中有三位亲王充当创业股东,每人各有7500股(每股100里亚尔,合29.8美元)。还有一些亲王充当中间人或外国公司的代理人,坐收佣金和回扣。一个承包军火的亲王个人财产达40亿美元。同时,国家对亲王们经营的企业给予各种各样的优惠,从提供无息贷款、赠款到免除税收,使他们发财致富,飞黄腾达。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沙特王室财产已达800多亿美元,有800多名亲下成了百万富翁。
巴林的统治者是哈利法家族,现在的埃米尔伊萨·本·苏莱曼·哈利法是哈利法家族第18位统治者,该家族人数估计有400人,全国国民收入的1/ 3归他们所有。卡塔尔的统治者是阿勒萨尼家族(属伯努·塔米姆部族),其家族有2000人以上,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归他们所有。
伊朗前国王巴列维是亿万富翁。据估计他的财产有200多亿美元。在伊朗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包括王室成员、高级官吏和将军、大资本家和大地主在内的豪门巨富,号称“伊朗二千家”,他们依仗权势,巧取豪夺,利用各种手段,聚敛了大量财富。
(二)与王室有某种关系或依靠个人奋斗成为巨富
这部分巨富主要由承包商、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商、房地产投机商、大批发商和零售商、银钱兑换商、股东和企业家等组成,有的人同时经营各种工商业及银行业。他们构成了各产油国的资本家阶层,其人数不太多,工商业经营的历史也不长,但发展迅速,有不少属于暴发户,不仅在国内开办各种企业,而且大量投资于国外,成为拥有百万资产的富翁。
他们中的一些人发财致富是由于家庭社会地位高,本人又受过西方教育,有比较好的条件。盖特·法拉昂的父亲是费萨尔国王的首席顾问,本人毕业于哈佛大学,30多岁就成了企业家,拥有自己的一份资产。阿德南·卡绍基可谓传奇人物,他是土耳其血统的沙特阿拉伯人,父亲是沙特第一任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的御臣,因此他与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曾在亚历山大维多利亚学院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回国后,他得到了制造灰尼板的特许权,开设了国民灰尼板公司,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商业帝同”——三合一控股公司,1978年该公司已拥有4亿美元的资产。70年代中期,卡绍基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经营房地产业务。同时他成功地利用他同王室的关系,挤进了庞大的军火贸易市场,29岁时成为把沙特看作未来武器大市场的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的代理人,之后,他为世界各种军火厂家和阿拉伯国家要人牵线搭桥做武器生意,报酬巨额,短短几年里卡绍基一跃成为沙特王国首富之一,40岁左右时资产便高达40亿美元,过上了天方夜谭式的生活。
苏莱曼·奥拉扬是沙特王国最负盛名的多种经营巨商,拥有相当规模的商业船队和大约12亿美元的资产。同时在对美证券投资方面享有盛名;1989年被选为他年轻时工作过的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最高董事会成员。奥拉扬商业集团是沙特许多进口商品的代理商,从事汽车、建筑设备的销售与维修等,还开展运输、保险、房地产、车船出租等业务,与国际上大公司的合作项目也较多,有金属加工,钻机维修等。此外,该集团在沙特和海外拥有大量房地产,在国外的投资,包括在美国和西欧的房地产及其他有价证券,总计超过5亿美元。
阿卜杜·拉迪夫·贾米尔汽车批发集团,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是沙特第二大商业集团,苦心经营20年,建立起雄厚家业,1980年该集团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利润约1亿美元。同时贾米尔还开辟其它财源,例如房地产,海外投资。他在摩纳哥兰特卡洛建立了一家海外投资公司,由其儿子优素福负责管理,贾米尔的财产估计至少有5亿美元。
在今天的海湾各国,注意保持商业信誉的著名财阀有巴林的卡努家族、沙特的苏莱曼家族、儒法利家族和盖赛伊比家族等等。苏等曼家族的头目阿卜杜勒·阿齐兹·苏莱曼担任吉达工商会议所的副会长,是沙特财界的头面人物。曾经是沙特最大兑换商的拉兹希家族开设了银行,作为民间最大的农业经营者,支撑着作为小麦出口国的沙特农业。
这些人的资产都在数亿美元以上,他们不像王室成员,每年有数千万美元的俸禄。他们依靠自己精明灵活的经商头脑,懂得利用石油带来的有利经商条件和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而建立自己的家业,扩大自己的财富。当然不能否认,他们的财富中也包含着无数带动者付出的血汗。
王公贵族、富商大贾、上层统治者骄奢淫逸,挥金如土,浪费惊人。他们买飞机、买游艇、建别墅,吃喝嫖赌玩乐,极尽享受之能事。
一位曾在沙特亲王专机上当过空姐的美国小姐叙述:当她第一次参观亲王的专机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驾驶舱内机长座椅是皮制的,包括安全带扣子,所有金属部件都是黄金制成的;客舱里放着花丝绒长睡椅,卧室里床上罩着红色狐皮床罩,貂皮枕头和镶着貂皮边的毛毯;盥洗室里面有金制的淋浴器和一个金制坐池;游戏室里一面墙上挂着艺术壁毯,另一面墙上是一整块大镜子,整个飞机上到处显示着富丽豪华。
在机场上到处停放着亲王们成群结队的私人喷气客机,供他们随时出国观赏取乐。沙特前国王哈里德私人拥有一架波音747座机,机上备有施行心脏外科手术的设备,他的私人游艇长达200英尺,价值1260万美元。阿德南·卡绍基拥有飞机5架、海上游艇3艘,其中一艘叫“那比拉”号的游船,是一艘86米长的海上宫殿,有直升飞机升降台、夜总会、最现代的操作室。为了表明自己富有,阿德南还有把自己的一艘游艇上原用黄金浇铸成的船名,全部用白金重铸。
石油王子们不仅在本国国内修建星罗棋布、富丽堂皇的宫殿,而且到国外去购买、修建宏大的别墅。沿着地中海西北部的芒东、摩纳哥、昂蒂布、戛纳直到土伦,是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巨富云集的蓝色海岸,在此购买房子已成为国际巨富的一种身份标志。卡塔尔酋长、阿布扎比酋长、沙特国王、黎巴嫩富商安东尼·塔努里、约旦元帅等都在蓝色海岸拥有豪华寓所,军火商阿德南在世界12个地方有豪华别墅,仅蓝色海岸就有好几幢住宅属于他。有些石油富豪在此建房甚至出于心血来潮。例如,沙特有两兄弟、在一块一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盖起了两幢居住面积1000平方米的别墅,房前是一览无遗的戛纳海海湾和昂蒂布角。房子建成后,两兄弟突然发现自己是不会去住的,于是决定出售,毫不费力地找到主顾,对方愿意出价1亿法朗,并且一次付清。
昂蒂布角建有专供国际大亨使用的港口,隶属国际游船俱乐部管理,只停泊19艘船,1984年阿德南第一个参加投资,为此还获得昂蒂布市颁发的荣誉市民勋章。卡塔尔酋长的“阿尔漫沃”号一年四季停在港口内,沙特国王法赫德的游艇是世界上最大的,长度为146米,它在码头上有专用的泊位。有这样一则故事,几年前沙特国王来海港度假,作为贵宾,他受到俱乐部的殷勤接待,国王同意穿上便服与俱乐部主任嘉米叶·莱翁合影。回去后不久,国王给俱乐部寄了1张100万法朗的支票,以示感谢,但是支票错寄到昂蒂布市政府。市府赶快用这笔钱给一处古迹方堡装上了彩灯。主任莱翁知道后很不高兴,要讨回这笔礼钱,可市长却回答他:“你保留照片,我保留支票,咱们两清了”。因这100万法朗,俱乐部和市府搞得不愉快,自此三年多过去了,法赫德国王都没再去自己在昂蒂布的游船上。
除了蓝色海岸外,石油大亨们还在巴黎、日内瓦购建寓所。1982年,当时还是王储的法赫德在日内瓦修建了豪华寓所,风格是新文艺复兴式的,大理石的直柱、铁制品都经过镀金,窗门全部可以防弹,拥有27个睡房,价值2110万美元,是王室在瑞士最豪华的寓所。
日内瓦区还有若干处王室寓所,其中包括一幢14世纪时的堡垒式建筑物“贝列夫保”,它的永久主人是持伊朗护照,曾两次角逐联合国秘书长职位的沙鲁丁·阿迦·汗。还有一所属于沙特苏丹亲王的宅邸,1970年购置,据说花了1110万美元进行装修。沙特王储阿卜杜勒亲王1988年放弃他在巴黎一座面积450平方米的寓所,原因是嫌它太小了,同时,将住所中的家俱分100摊,以800万法朗(130万美元)的拍卖价出售。
巨富们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他们喜欢的城市开罗和伦敦大肆挥覆,纵色恣情。据埃及旅游部的统计材料表明,到埃及旅游的沙特人最多。每周一、四,很多沙特人邀请数百名客人乘坐大型客机从利雅得飞往开罗,举行各种各样的家庭活动,譬如,在高级宾馆为儿子或女儿举行非常奢华的婚礼,有疯狂的肚皮舞和阿拉伯通俗歌曲助兴。伦敦到处都有阿拉伯人,他们大量采购物品,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寻欢作乐的聚会。以前,阿拉伯人比较喜欢去西方国家观光游览,近年来,对东南亚也大感兴趣,来度假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人数不断增长。
与豪门巨富相比,一般百姓的生活就差远了,但是同中东其它国家相比,海湾诸国平民的生活也是较富裕的。他们家家雇用外籍劳动力做家务,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和盛行,并且以多雇人为荣、科威特人的家庭一般都雇有一至数名东南亚籍或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佣工。从厨房烹调、会客室接待、看管孩子到开车等事务全由雇工担任,雇主什么都不用做,不少科威特家庭的确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在中东地区表现得十分鲜明。阿拉伯产油国里干粗活、脏活、重活,比如清洁工、搬动工等都是外籍劳工,他们同其它一些低收入者构成了产油国里的贫者。贫穷者不仅生活上清贫,而且精神上、肉体上还遭受歧视和折磨,在今天阿拉伯世界,客籍劳工代替了从前的奴隶,各种雇佣合同和假婚姻掩盖了“奴隶制”真相。石油大亨们从欧洲、非洲、亚洲进口奴隶。一名叫施瓦尔的女佣从住在伦敦的两个科威特姐妹家逃了出来,身上有93处伤疤,类似于这样的人在英国还存1000人之多。
伊朗工资差别十分巨大,国家石油公司总经理月薪为15万里亚尔,大约相当于工人最低工资的的100倍,国会议员月收入11.5万里亚尔,省长月薪4~9万里亚尔,都高出工人最低工资的好几十倍。众多工人住在贫民窟,他们微薄的工资收入,难以养家糊口,农民收入则更低。
埃及穷人成千上万,住在棚户区,拥挤、脏乱、不堪形容,许多人没有工作,没有希望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月薪才80埃镑,还有一些毕业生甚至处于失业状态。穷人的生活水准很低。
沙特阿拉伯的人均收入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沙特农民,占人口总数1/ 4的农民的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1%。
由上述可见,石油繁荣使中东地区贫富分化日趋严重,一方面是王公贵族、豪门巨富、上层人物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侈、荒淫无耻的生活;一方面是穷苦者为填饱肚子而奔忙,为艰难生活而烦恼。这就是当今中东地区的社会现实。
- 上一篇: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用三线表怎么呈现?
- 下一篇: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