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军
秦军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以及统一后秦朝的军队。秦军是当时强大的铁军,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攻蛮族,一统江山。为中国的统一做出巨大贡献。
秦军时期著名将领有:白起,王翦,蒙恬等为秦国统一和保卫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2、北府兵
中国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的军队。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强大,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
朝廷拜谢玄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召募劲勇,徐(治京口)、兖(治广陵)流民帅军队纷纷应募入伍。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
太元四年,谢玄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
3、白袍军
白袍军,也称为陈庆之兵团,是以南朝陈庆之为将帅的军队。当年7000白袍军孤军深入北魏境内,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
4、岳家军
岳家军是南宋初年由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
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世居汉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很多就是岳家军子孙。
5、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是中世纪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13世纪由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一支骑兵部队,蒙古骑兵没有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建立了宏伟的帝国-蒙古帝国。
他们体格强壮,能适应战斗的需要;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其后的敌人;能够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
不容忽视的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那种严格的纪律制度,使他们个个都服从命令,严谨不怠,这在中世纪的其它军队中是闻所未闻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十大最强军队
战车是古代的流行兵种,从古埃及到古中国都有流行。
战车从春秋末年开始衰落,并最终在汉朝消亡。
原因其实很简单:不再适应战争的需求。
战车盛行的时代,还是贵族时代。因为只有战车的成本很高,制作困难,维护也难,只有贵族才玩得起。战车也不是单独作战的,而是有随行的步兵协同作战,如果没记错的话,春秋时期一辆战车的标配是72人。
当时是青铜器时代,青铜兵器普遍短小,战车对于步兵有很强的杀伤力。既有更高的机动能力,又有更高的冲击能力。挥舞不到半米长的青铜剑的步兵,几乎是无法对战车造成伤害的。想象一下,一战时期步兵面对坦克装甲车时的无力感。为了对付战车,只有战车,只有比敌方更多的战车。这样,战车的数量就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最直观的标准。比如史书上写的“千乘之国”“百乘之国”等等。
到了春秋末年,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升级,战争已经不再是在城邦之间进行,对象也不仅仅是敌方的战车。比如以往被动防御的山戎之类,也纳入了讨伐的范畴。战车对战场挑剔的缺陷也越发明显。
最终,魏武子还是谁,讨伐山戎的时候,直接抛弃了战车,让车兵也下车步战,从此步兵的优势发挥出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骑兵兼顾了机动性和远程攻击能力,也开始独立作为兵种出现在中原的战场上。
随着分封制度的瓦解,贵族也纷纷破产,战车的兵力也后继乏力。
战车越发显得过时,其原先不可替代的优势都有了很好的替补,而固有的劣势又被放大,最终导致了战车的衰落。
战车在历史上并没有彻底退出舞台,总在一些时候为了应付特定的战争形态而被重新拾起来。比如明朝的兵书里还有战车的记载。这里战车是作为移动的堡垒而使用,为了抵御敌方的骑兵而存在。
轻车在汉代也叫车兵 就目前发掘出的考古资料而言,车兵在战国后期虽然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但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