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书评:
冯骥才:在《中国人丑陋吗》认为“这是本令人深省的书”,并且将作者与鲁迅相提并论: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
应该说,他们的方式皆非学者的方式,不是严谨而逻辑的理性剖析,而是凭着作家的敏感与尖锐,随感式却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他在写这些文字时,没有遮拦,实话实说,痛快犀利,不加任何修饰,像把一张亮光光的镜子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哪儿脏哪儿丑,想想该怎么办。
应该说,揭示劣根,剪除劣根,正是要保存自己民族特有的优良的根性。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贫富不是文明的标准。
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
谢玺璋:强调对作者的认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沟通——所谓壮怀激烈的情感,他认为:柏杨是一个斗士型人物,语言带有挑战性和攻击性。但很难摆脱那个时代,那个反对独裁大体制下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他过度夸张了文化的作用,而且看文化的角度过于绝对。
李敖:著《丑陋的中国人研究》一书,多篇文章中,对柏杨及其《丑陋的中国人》进行严厉批判。李敖认为,所谓丑陋的中国人只是一种刻板印象而已,柏杨将一部分中国人的丑陋加诸于所有中国人之上,是懦夫的行为;
李敖并称,作为国民党“文学侍从之臣”的柏杨才真正是丑陋的中国人(具有偏见色彩,不够理性评价)。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丑陋的中国人》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书,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受欢迎的。柏杨在1984年9月24日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的子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
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自言:“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自斗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
因此作者要写《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反省中国人的“丑陋”,就是要中国人活得有尊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丑陋的中国人
中国人要客观认识传统文化,不能老吹牛
主要还是说中国人太聪明了 聪明的人往往都不团结
《丑陋的中国人》,作者中国台湾作家柏杨。该书1985年出版于中国台湾,当年即评为台湾年度畅销书,大陆方面亦有数个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以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较为常见。
该书结集作者的数十篇杂文,主要内容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作者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将传统文化种种弊端喻之为“酱缸文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子孙后辈永远受感染,且持续不断。
该书影响很大,一版再版,还有日文、德文、英文等译本行世,但其观点颇具争议:既有如潮好评,也有论者认为存在偏见和倾向性,有不顾基本史实的低级错误。
- 上一篇: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 下一篇:与秣马厉兵 再接再厉意思相近的成语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