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的地方有一个人,想做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皮袍子,便与狐狸商议要它的皮,想准备珍美的猪羊祭品,便与羊磋商要它的好肉。话没说完,狐狸便成群地逃到深山里,羊互相呼唤藏到深林中。
2原文
周人①有爱裘②而好③珍馐④,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⑤其皮;欲具⑥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⑦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⑧。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
3注释
(1)周人:周地的人。相当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及巩县一带地方。
(2)裘(qiú):皮袍,皮衣。
(3)好(hào):爱好,喜好。
(4)珍馐:珍奇贵重的食品。
(5)谋:谋划;商量。
(6)具:准备。
(7)牢:作祭品用的牛羊猪。三牲具备叫“太牢”,只用猪、羊叫“少牢”。“一牢”指用一只羊做成的美食。
(8)卒:终;完毕;结束。
(9)相率:互相跟着。
(10)重(chóng)丘:重复起迭的山丘。
(11)一牢:指一只羊。
(12)带领,跟。
(13) 何者,为什么呢。
(14 )失,不恰当。
(15)爱:喜爱。
4提示
要剥狐狸的皮,要吃山羊的肉,却去跟狐狸、山羊商量,希望征得它们的同意。这种做法既可笑又愚蠢。当所办的事情涉及对方的根本利害的时候,对方是绝对不会同意的。比如,希望反动阶级会自动退出历史,希望帝国主义会自己改变本性,这都是“与狐谋皮”,是不可能实现的。“与狐谋皮”这句成语后来写成“与虎谋皮”。它比喻跟恶人商量商量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跟别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根本利益,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
与狐谋皮全文翻译:
周国有个人喜好皮衣、讲究美食,想做价值千金的皮衣,就跟狐狸商量要它的皮;想做像祭祀的羊肉一样的美味佳肴,就跟羊商量要它的肉。
话没说完,狐狸就一个接一个地逃进了重丘的山脚下,羊前呼后拥地躲进了深林之中。因此这个周人十年做不成一件皮衣,五年做不成一次宴席。为什么呢?周人的计谋错了!
原文: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馐。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
此文《太平御览》,这则寓言故事说明,如果所谋求的东西直接危害对方的利益,对方是不可能答应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有利己之心,都以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为根本目的。但人们不能忽视一个基本前提,利己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扩展资料
一、与狐谋皮
读音:yǔ hú móu pí
释义:指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后也作“与虎谋皮”。
出处: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
译文:周国有个人喜欢皮衣、讲究美食,想做价值千金的皮衣,就跟狐狸商量要它的皮。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幻想。
例句:你和他合作,简直就是与虎谋皮,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
二、《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编得最早。它是一部综合性类书,门类繁多,征引赅博,在类书中堪称“空前”,被视为“类书之冠”。与同时编纂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文学类书《文苑英华》和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合称为“宋四大书”。
由翰林学世李昉奉诏主纂,扈蒙、王克贞、宋白等13人参与修撰。它采以群书类集之,共分55部、550门而编为千卷,故名《太平总类》。 宋太宗赵炅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
- 上一篇:与品字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 下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