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齐喑[wàn mǎ qí yīn]
万马齐喑,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
如上描述比较牵强,这样的描述只是直接把马换成了人,无法体现此成语的语境。
万马齐喑,描写的场面是:马是个不安静的动物,一万匹马在一起,不可以不出现嘈杂的现象。而使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件让所有人想不到,或者非常惊讶的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而使万马齐喑。
成语故事: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华成语故事集
万马齐喑
[ wàn mǎ qí yīn ]
基本解释
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详细解释
【解释】: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出自】: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示例】:他的发言把会场上~的沉闷空气打破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万马齐喑(yīn)”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凤膺,虎脊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皆瘖,父老纵观,以为未始见也。” 宋代哲宗登基时,西域进贡一匹马,身高八尺,头长得像龙一样,而胸脯则像凤,背脊如老虎一般强壮,身上的花纹跟豹子如出一辙。这匹好马到了养马房里,振动颈毛一声长啸,其他的马都沉寂无声了。人们见过这匹马都觉得十分惊奇,因为大家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马。 清代龚自珍写了一首《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意思是说:要使国家有生气,必须依靠疾风迅雷的推动。整个社会都无声无息,死气沉沉,这种现象毕竟是可悲的,我还是奉劝老天爷重新振作起精神来,把各种各样的人材都降生到人间。 后来,人们用“万马齐喑”比喻谁都不敢说话的沉闷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