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颜悦色是指态度温和,带着笑容。
贻笑大方是指由于做了太出格的事,被大家耻笑。
念念不忘是指时时刻刻在心里,无法忘记。
一笔抹杀是指完全地将某件事终止。
休戚相关是指联系特别紧密,密不可分。
一笔抹杀
[拼音]
yī bǐ mǒ shā
[释义]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例句]
只要他胸中还潜藏着丝毫没丧尽的天良,丝毫羞恶之心,丝毫宽容忍让的精神——不管到底是哪种德性——也许会透露出一点朦胧的微光,就别把他一笔抹杀,纯粹当个大奸大恶的人。狄更斯
嘉靖是第一个“一笔抹杀”大臣的皇帝,据明朝沈德福《万历野获编·嘉靖大狱张本》记载:“是时席元山虽狠愎,亦未敢遽执其事,尚请覆核,而世宗独断,直谓议礼新贵所昭雪,即跖蹻亦必曾史。遂将前后爰书,一笔抹杀。”
这里提及了两件事,一是“张寅”案,另一件是“大礼仪”事件。因为这两件事触及了嘉靖皇帝的隐私,最终酿成了“一笔抹杀”。
嘉靖皇帝“一笔抹杀”的导火索是所谓的“张寅”事件。张寅真名李福达,山西代州崞县人,明朝正德初年因参加弥勒教王良、李钺的起事被判处在山丹卫充军。后来他从山丹卫逃了出来,改名为李牛,又被官府发现,再次发往山丹卫充军。
李福达不甘心,又逃到陕西洛川,和邵进禄等人发动了弥勒教起义,事败后携带重资来到山西徐沟,改名为“张寅”。其后,在嘉靖初年,张寅输粟捐官,竟然得到了山西太原卫指挥的官职,不但摆脱了逃犯的身份,还当了官,并结实了武定侯郭勋,明朝开国元勋郭英的后代,在“大礼仪”之争中,因支持嘉靖皇帝而得宠。
嘉靖五年七月,张寅被仇人薛良告发到山西巡按御史马録那里,马録调取李福达乡中父老辨认得实。马録向嘉靖皇帝上奏,指出张寅所犯之罪为谋反大罪,奏章也提及了武定侯郭勋,依据大明法律,谋反或与谋反罪犯有牵连就要遭到灭门之灾。其中刑部主事唐枢的奏折事实最清楚、分析最清晰。郭勋得知此事后,首先写信给马録,希望自己可以免受牵连,然而马録不但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还联合巡抚江潮一起上奏弹劾武定侯郭勋包庇奸人,扰乱法纪。之后,又有十数名朝臣上书弹劾武定侯,并毫不留情地提出武定侯应该连坐。于是,郭勋利用嘉靖皇帝猜疑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心理,让老朋友张璁进言嘉靖皇帝,备言诸臣攻击郭勋是因为三法司官员借机打击在“大礼仪”之争中支持皇帝的一派官员,从而转移了矛盾。
“大礼仪”之争是指明武宗正德皇帝驾崩后,因无子嗣,由堂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承皇位,即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想为其生父朱祐杬上皇帝尊号,以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朝臣不同意嘉靖皇帝给生父上皇帝尊号,依礼最多只能尊朱祐杬为皇叔父;观政进士张璁、南京刑部主事桂萼等迎合嘉靖皇帝意思,议尊朱祐杬为皇考。此事因系朝廷礼法,故名“大礼仪”之争。对“大礼仪”事件心有余悸的嘉靖皇帝果然起了怀疑,命令将张寅提至京城复审。但三法司的复审结果让皇帝很是不满。
嘉靖六年四月,皇帝派出锦衣卫逮捕马録入京,关进镇抚司监狱。同时被捕的还有江潮、前审案官布政使李璋、按察使李钰、佥事章伦等。皇帝的意思在这时已经显露无疑了。四个月后,嘉靖皇帝彻底改组了三法司,任命在“大礼仪”事件中获取宠信的官员分别署理三法司,“张寅”案复审结果变成了马録等因为和郭勋有嫌隙,以致构成“冤狱”;原告薛良被判处死刑;证人戍边;官员中谪戍极边遇赦不宥的有五人;谪戍边卫者四人;为民者十一人;革职闲住者十七人;其他下巡按逮问者五人;至于马録,嘉靖皇帝的原意是处死,被大臣劝免,改为发配到不毛之地,子子孙孙永不赦免。直到嘉靖皇帝死后,此案最终昭雪。
- 上一篇:一蹴而就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