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淮南象牙塔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孟子·公孙丑下》的翻译_1

《孟子·公孙丑下》的翻译_1

作者:淮南象牙塔
日期:2021-06-12 06:48:30
阅读:

一、原文

第一章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第二章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 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 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矣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 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其尊德乐道, 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故汤之于依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 故不劳而霸。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 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第三章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赠七十镒而受; 于薜,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 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薜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第四章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 则反诸其入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第五章

孟子谓蚳蛙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 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 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第六章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 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 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第七章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赢,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 然后尽于人心。

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 吾何为独不然? 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 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第八章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 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齐人伐燕。

或问曰:“劝其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

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第九章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 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 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 又从为之辞。”

第十章

孟子致为臣而归。 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 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 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

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 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 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第十一章

孟子去齐,宿于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穆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 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 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第十二章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 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

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 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第十三章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吾何为不豫哉!”

第十四章

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二、译文

第一章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所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但是不能取胜的原因,是有利作战的天气时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守城一方弃城而逃的原因,是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会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够胜利。”

第二章

孟子准备去朝见齐王,恰巧齐王派了个人来转达说:“我本应该来看您,但是感冒了,吹不得风。明早我将上朝处理政务,不知您能否来朝廷上,让我见到您?”

孟子回答说:“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上朝廷去。”

第二天,孟子要到东郭大夫家里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您托辞生病谢绝了齐王的召见,今天却又去东郭大夫家里吊丧,这或许不太好吧?”

孟子说:“昨天生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去吊丧呢?”

齐王打发人来问候孟子的病,并且带来了医生。孟仲子应付说:“昨天大王命令来时,他正生着病,不能上朝廷去。今天病刚好了一点,已经上朝廷去了,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到达。”

孟仲子又立即派人到路上去拦孟子,转告孟子说:“请您无论如何不要回家,而赶快上朝廷去!”

孟子不得已而到景丑的家里去住宿。景丑说:“在家庭里有父子,在家庭外有君臣,这是人与人出 问最重要的伦理关系。父子之间以慈恩为主,君臣之间以恭敬为主。我只看见齐王尊敬您,却没看见您尊敬齐王。”

孟子说:“哎!这是什么话!在齐国人中,没有一个与齐王谈论仁义的。难道是他们觉得仁义不好吗?不是。他们心里想的是: ‘这样的王哪里配和他谈论仁义呢?,这才是他们对齐王最大的不恭敬。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就不敢拿来向齐王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谁比我更对齐王恭敬了。”

景丑说:“不,我不是说的这个方面。礼经上说过,父亲召唤, 不等到应‘诺’,‘唯’一声就起身;君王召唤,不等到车马备好就起身,可您呢,本来就谁备朝见齐王,听到齐王的召见却反而不去了,这似乎和礼经上所说的不大相合吧。”

孟子说:“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曾子说过:‘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没有人赶得上。不过,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义。我有什么不如他的呢?’曾子说这些话难道没有道理吗?应该是有道理的罢。

天下有三样最尊贵的东西:一样是爵位,一样是年龄,一样是德行。在朝廷上最尊贵的是爵位; 在乡里最尊贵的是年龄;至于辅助君王治理百姓,最尊贵的是德行。他怎么能够凭爵位就来怠慢我的年龄和德行呢?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大臣,如果他有什么事情需要出谋划策,就亲自去拜访他们。

这就叫尊重德行喜爱仁道,不这样,就不能够做到大有作为。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称霸于诸侯。

现在,天下各国的土地都差不多,君主的德行也都不相上下,相互之间谁也不能高出一筹,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君王们只喜欢用听他们的话的人为臣,而不喜欢用能够教导他们的人为臣。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唤。管仲尚且不可以被召唤,更何况连管仲都不屑于做的人呢?”

第三章

陈臻问道:“以前在齐国的时候,齐王送给您好金一百镒,您不接受;到宋国的时候,家王送给您七十镒,您却接受了;在薛地,薛君送给您五十镒,您也接受了。如果以前的不接受是正确的,那后来的接受便是错误的;如果后来的接受是正确的,那以前的不接受便是错误的。老师您总有一次做错了吧。”

孟子说:“都是正确的。当在宋国的时候,我准备远行,对远行的人理应送些盘缠。所以宋王说:‘送上一些盘缠。’我怎么不接受呢?当在薛地的时候,我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戒备。

薛君说:‘听说您需要戒备,所以送上一点买兵器的钱。’我怎么能不接受呢?至于在齐国,则没有任何理由。没有理由却要送给我一些钱,这等于是用钱来收买我。哪里有君子可以拿钱收买的呢?”

第四章

孟子到了平陆,对那里的长官(孔距心)说:“如果你的卫士一天三次擅离职守,开除不开除他呢?”

孔距心说:“不必等三次。”

(孟子说:)“那么您失职的地方也够多的了。荒年饥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抛尸露骨在山沟的,年轻力壮逃荒到四方的,将近一千人了。”

孔距心说:“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够解决的。”

孟子说:“假如现在有个人,接受了别人的牛羊而替他放牧,那么必定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了。如果找不到牧场和草料,那么是把牛羊还给那个人呢,还是就站在哪儿眼看着牛羊饿死呢?”

孔距心说:“这是我的罪过。”

往后的某一天,孟子朝见齐王说:“大王的地方长官我认识五个,能认识自己罪过的,只有孔距心。”

齐王说:“这是我的罪过啊。”

第五章

孟于对蚳蛙说:“您辞去灵丘县长而请求做法官,这似乎有道理,因为可以向齐王进言。可是现在你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法官了,还不能向齐王进言吗?”

蚳蛙向齐王进谏,齐王不听。蚳蛙因此辞职而去。齐国人说: “孟子为蚳蛙的考虑倒是有道理,但是他怎样替自己考虑呢?我们就不知道了。”

公都子把齐国人的议论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第六章

孟子在齐国担任国卿,受命到滕国吊丧,齐王派盖地的长官王驩为孟子的副使。王驩早晚同孟子相见,一起往返于齐国至滕国的路上,孟子却从来没有与他商量过怎样办理公事。

公孙丑说:“王驩作为齐国国卿的职位不算小了,从齐国到滕国的路程也不算近了,但往返途中未曾与他谈过公事,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他既然已经独断专行,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第七章

孟子从齐国到鲁国安葬母亲后返回齐国,住在嬴县。

学生充虞请教说:“前些日子承蒙老师您不嫌弃我,让我管理做棺椁的事。当时大家都很忙碌,我不敢来请教。现在我想把心里的疑问提出来请教老师:棺木似乎太好了一点吧!”

孟子回答说:“上古对于棺律用木的尺寸没有规定;中古时规定棺木厚七寸,椁木以与棺木的厚度相称为准。从天子到老百姓,讲究棺木的质量并非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因为要这样才能尽到孝心。

为礼制所限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不能够称心;没有钱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也不能够称心。既为礼制所允许,又有财力,古人都会这么做,我又怎么不可以呢?

况且,这样做不过是为了不让泥土沾上死者的尸体,难道孝子之心就不可以有这样一点满足吗?我听说过:君子不因为天下大事而俭省应该用在父母身上的钱财。”

第八章

沈同以个人名义问道:“燕国可以讨伐吗?”

孟子说:“可以。子哙不得把燕国让给别人,子之不得从子哙那里接受燕国。比方说,这里有个士人,您喜欢他,就不禀告君王而私自把自己的俸禄、爵位让给他,那个士人也不经君王同意,私自从您那里接受俸禄和爵位,这样行吗?(子哙)让君位的事,同这有什么两样?”

齐国攻打燕国。有人问道:“(您)鼓励齐国攻打燕国,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 “没有。沈同问‘燕国可以征伐吗?’我答复他说‘可以’,他们认为这个说法对,便去征伐燕国。他如果问‘谁能去征伐燕国?’那我将答复他说:‘奉了上天使命的人才可以去征伐。’

就好比这里有个杀人犯,如果有人问我:‘这个人该杀吗?’我就回答说:‘可以。’他如果再问:‘谁可以去杀这个杀人犯?’那我就会回答他:‘做法官的才可以杀他。’现在,让一个跟燕国一样无道的国家去征伐燕国,我为什么要鼓励它呢?”

第九章

燕国人反抗(齐国的占领)。齐王说:“对孟子我感到很惭愧。” 陈贾说:“大王不必犯愁。大王如果在仁和智方面同周公相比较,自己觉得谁强一些?”齐王说:“咳!这是什么话!”陈贾说:“周公派管叔去监察殷人,管叔却带着殷人叛乱。

(如果周公)知道他会反叛还派他去,这是不仁;如果不知道他会反叛而派他去,这是不智。仁和智,周公还未能完全具备,何况您大王呢?请允许我见到孟子时向他作些解释。” 陈贾见到孟子,问道:“周公是怎样一个人?”孟子说:“古代的圣人。”

陈贾说:“他派管叔监察殷人,管叔却带着殷人叛乱,有这回事吗?”孟子说:“是这样。”陈贾说:“周公是知道他会反叛而派他去的吗?”孟子说:“(周公)不知道。” “既然这样,那么(岂不是)圣人也会有过错吗?”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谁能料到哥哥会背叛呢?)周公的过错,不也是情有可原的吗?

况且,古代的君子,犯了过错就改正;现在的君子,犯了过错却照样犯下去。古代的君子,他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民都能看到;等他改正后,人民都仰望着他。现在的君子,岂只是坚持错误,竟还为错误作辩解。”

第十章

孟子辞去齐国的官职准备回乡。齐王专门去看孟子,说:‘从前希望见到您而不可能;后来终于得以在一起共事,我感到很高兴;现在您又将抛弃我而归去了,不知我们以后还能不能够相见?”

孟子回答说:“我不敢请求罢了,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

过了几天,齐王对臣下时子说:‘我想在都城中拨一所房子给孟子,再用万钟粮食供养他的学生,使我们的官吏和人民都有所效法。您何不替我向孟子谈谈呢?”

时子便托陈子把这话转告给孟子。陈子也就把时子的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嗯,那时子哪里知道这事做不得呢?如果我是贪图 财富的人,辞去十万钟俸禄的官不做却去接受一万钟的赏赐,这是想更富吗?季孙曾经说过:‘子叔疑真奇怪!自己要做官, 别人不重用,也就算了嘛,却又让自己的子弟去做卿大夫。

谁不想做官发财呢?可他却想在这做官发财中搞垄断。’这正如古代的市场交易,本来不过是以有换无,有关的部门进行管理。

但却有那么一个卑鄙的汉子,一定要找一个独立的高地登上去,左边望望,右边望望,恨不得把全市场的赚头都由他一人捞劳去。别人都觉得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税。征收商业税也就从这个卑鄙的汉子开始了。”

第十一章

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有个想替齐王挽留孟子的人来看孟子,严肃地端坐着与孟子谈话,孟子不理睬他,靠着几案睡觉。

客人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先一天斋戒沭浴后才敢跟您说话,先生睡卧而不听,今后再也不敢请求见您了。”

孟子说:“坐下来!我明白地告诉你,从前鲁缪公要是没有人在子思身边侍候,就不能让子思安心。泄柳、申详要是没有人在鲁缪公身边侍候,就不能使自己安身。请你为年长的人考虑,远远是比不上子思的,是你拒绝长者呢?还是长者拒绝你?”

第十二章

孟子离开齐国,有个叫尹士的人就对别人说:“不能识别齐王是不可以成为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不明白世事;如果能识别其不可以,但是又来了,那就是想要求取国君的恩惠。行走了千里路来见齐王,得不到赏识所以又走了,在昼地住宿了三天才走,是何等的想长期滞留在齐国,我最不高兴的就是这种人。”

高子把这个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那个尹士怎么能知道我呢?不远千里来见齐王,是我的愿望!不得赏识而离开,怎么能是我希望的呢?我是无可奈何呀。我住了三天才离开昼地,在我心里仍觉得快了,就是希望齐王能改变。齐王如果改变,那就会反过来找我。

而我离开昼地,齐王没有来追赶我,我这才产生了很多回家的感想。我虽然这样做,怎么是舍去齐王呢?这是齐王遵照足用为善的原则,齐王如果使用我,我怎么会只是让齐国的人民能安居乐业?

全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居乐业了。就是希望齐王能改变,我才每天盼望着。我难道象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小人吗?向国君进谏言而不被接受,就发怒,怨恨失意的神色露在脸上,离开时就要拚命尽力后才住宿吗?”

尹士听说孟子这番话后,说:“我才是一个小人呀!”

第十三章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老师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可是以前我曾听老师您讲过:‘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责怪别人。”’

孟子说:“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从历史上来看, 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以来,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

从年数来看,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从时势来考察,也正应该是时候了。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第十四章

孟子离开齐国,住在休地。公孙丑问他:“做官而不接受俸禄,是古时候的道理吗?”

孟子说:“不是,在崇地的时候我见到齐王,退下来我就有离开的想法,我不想改变这种想法,所以就不接受俸禄。后来发生了战争,不能够申请离开。长期留在齐国,不是我的想法。”

扩展资料

公孙丑下一般指《孟子·公孙丑下》,作品《孟子》中的一篇,共分为十四章,作于战国时期。

作品名称:《孟子·公孙丑下》。创作年代:战国时期

作品出处:《孟子》。作者:孟子



孟子之平陆①。谓其大夫②曰:“子之持戟之士③,一日而三失伍④,则去⑤之否乎”
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⑥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⑦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⑧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⑨之。”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释字义]
①平陆:齐边邑名,在今山东以北。
②大夫:此指邑长官,朱熹《集注》云:“邑宰也。”周柄中《孟子辨正》谓:“《左传》凡大夫加邑号者,皆治邑之大夫。”
③持戟之士:士兵。戟是当时的主要武器之一,所以时人常以“持戟”称战士。
④失伍:伍是当时步兵的基本编制单位和战斗队形的基础,一伍由五人组成,每人都有一定的战斗位置。与失职的涵义相似。孟子以此比喻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人。
⑤去:赵注、朱熹均训为杀,也有人训为罢免。
⑥此非距心之所得为:朱熹《集注》云:“言此乃王之失政使然,非我所得专为也。”孔距心在此推卸自己的责任,受到孟子的教导和批评。仁政爱民,是上至帝王,下至长官都应自觉履行的基本德行。
⑦牧与刍:牧地和草料。比喻老百姓的给养。
⑧都:指城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云:“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其实时都、邑互称,如《左传·隐公元年》云:“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⑨诵:《说文》:“讽也。”段注:“临文为诵,诵从也,以口从其文也。”赵注云:“言也。”
[释经义]
孟子来到平陆,对那个地方的长官孔距心说:“你手下的士兵,如果一天三次失职,是否会被除名呢”
孔距心说:“等不到三次就会除名。”
孟子说:“你失职的地方也很多啊!灾荒歉收的年成,你的民众,年老体弱的在山沟荒野奄奄一息,年轻力壮的四散逃难,有近千人。”
孔距心说:“这不是我个人所能挽回的。”
孟子说:“如今有个人,领受了他人的牛羊而为其放牧,就一定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要是找不到牧场和草料,是把牛羊还给它们的主人呢,还是站在一边看着它们死去呢”
孔距心说:“这是我的过错。”
另一天,孟子被齐王召见,说:“大王的地方长官,我认识了五位,知道自己过错的只有孔距心。”于是,就向齐王复述了与孔距心的?
齐王说:“这是我的过错。”

>文言翻译” src=“/uploads/tu/554。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67px;” >

“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意思是:齐王如果使用我,我怎么会只是让齐国的人民能安居乐业?全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居乐业了。

“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意思是:一定要找一个独立的高地登上去,左边望望,右边望望,恨不得把全市场的赚头都由他一人捞劳去。

《孟子·公孙丑下》第十二章节选原文:

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译文:我虽然这样做,怎么是舍去齐王呢?这是齐王遵照足用为善的原则,齐王如果使用我,我怎么会只是让齐国的人民能安居乐业?全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居乐业了。就是希望齐王能改变,我才每天盼望着。

《孟子·公孙丑下》第十章节选原文:

古之为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 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译文:这正如古代的市场交易,本来不过是以有换无,有关的部门进行管理。但却有那么一个卑鄙的汉子,一定要找一个独立的高地登上去,左边望望,右边望望,恨不得把全市场的赚头都由他一人捞劳去。别人都觉得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税。征收商业税也就从这个卑鄙的汉子开始了。

《孟子·公孙丑下》,选自战国孟轲的《孟子》。

扩展资料

《公孙丑下篇》共分有十四章,是一篇气势充沛的短论。

孟子生活的时代,诸侯兼并,战争频繁,人民境遇非常悲惨。孟子同情人民,反对掠夺性战争,主张君主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以“王道”和“仁政”治国并进而统一天下。本文正是针对此而写的一次对君主好战的讲话,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孙丑下

    相关推荐

    聚合标签
    关于“乌鸦”成语有哪些? 五劳七伤指啥动物 是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无( )无( )的四字词语都有哪些 死蚬子没吐沙怎么办 柳永 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作 锦字结尾的成语有哪些 二手研磨机如何进口回国? 形容死的成语 关于“灯”的故事名 请你简单概括《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越少越好 车猫连证是成语吗 顺天应人 山、金、恩组成语 人体内阴阳不平衡会引发疾病、衰老、死亡怎么保持体内阴阳的平... 柳永最美十首词,你最爱哪一首 《我的童年》语文八年级下字词翻译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志裸宁静无以致远,什么意... 带乌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则"能组什么词? 成语什么心什么死 描写亲热的成语有哪些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和五帝各指的是什么 尔自主张是何意? 成语大全 无什么无什么 完美国际5.0武侠打架厉害吗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及解释一动不动 为什么基督徒可以杀生? 狗长犄角装佯打一生肖 摸组词一声 两股战战”和“袒胸露乳 什么什么手臂 团花簇锦的意思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十大妖仙,都是哪十大? 关于里外的词语 一什么什么活成语 中带有而的成语有哪些 幼教演讲稿三年大变样 描写不动的成语 怎么能灵魂出窍,出窍后能跟刚死不久的人见面说话把死人从阴间... 水穿成语有哪些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成语什么不动 “铁”字的偏旁怎么读? 带有象字的成语有哪些 今年20岁 没文化 没技术但是会做人 干什么工作比较有前途 表达一直飞黄腾达的成语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中国古代传说的十大妖女分别是什么 关于坚持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比较优美的长篇古诗词有哪些? 成语乌灯黑火的意思,成语乌灯黑火是什么意思 花甲用开水烫过没开壳是什么原因 至少5个哟 什么什么人什么的成语 成语接龙 山东和山西的山指的是同一座山吗? 1000个四字成语 找一部小说 成语中有人是什么成语 词语:()()不动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什么意思? 形容脸上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是什么成语 形容人说话没礼貌的成语 谢谢! 恬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