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找到150字,你可以从下面截段然后组成一篇文章。
1。看过很多小说,此时印象深的还是读过多遍的《乱世佳人》,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在小说中最令我感慨的是斯佳丽面对困境时,勇于舍弃自己沿袭已久的道德、传统的勇气。
斯佳丽是美国南部一位富有的农场主的女儿,美丽、任性,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在南北战争爆发前,她的世界里只有参加不完的野宴和舞会,只有追求者们的奉承取悦。她的体内流淌着父亲勇敢的爱尔兰人血液和母亲高贵的法兰西纯正血统,有上百个黑奴供她差遣,无忧地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岁月。
可是战争爆发了,改变了这一切。母亲患病而死,父亲从此沉默,农场近乎荒芜,连温饱都成了问题……一切的重担落在了十九岁的斯佳丽肩上,这对于原本锦衣玉食的她来说落差多么巨大!换别人,似乎难于做到,譬如斯佳丽妹妹,譬如斯佳丽暗恋对象希礼,当困境来临时,他们都选择了逃避或怨天尤人。而斯佳丽,没有倒下,没有把时间花在哭泣与哀悼过去的美好,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蜕变成一个顽强坚韧的女人。她在面对生活巨变时的那种勇于改变自己的勇气怎不令人钦佩、感动?
成熟的小麦一遇风就被吹倒,因为小麦干燥的,不会随着风势而折;而荞麦则不然,因为荞麦成熟时,杆儿里仍有水分,风一来,它就随势低头了。风去了,它又抬头了……我们遇到风暴,难关来了,我们认为不可避免了,一点也不怨天尤人,只是工作着,微笑着,等待着我们的好日子。”看过《乱世佳人》的人一定对这段话记忆深刻,这是饱经磨难的方老太太对斯佳丽的赞赏。
生活就好像一座大山,山路不可能完全平坦。当苦难挫折来临时,最重要的是怎样去解决和弥补,过去的一切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终究只是过去,重要的是现在和将来。困难挫折固然可怕,但对我们而言最可怕的是苦难之后的一蹶不振。除了生命,一切都可以重来。一切外来的责罚都改变不了人生的轨迹,丧失信心和勇气才是最大的损失。
《乱世佳人》真的是一本好书,即使跨越了那么长时间,也依旧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面对转变而敢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价值观,甚至改变自己的思想的勇气是无论什么时代都需要的,而斯佳丽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2。
《乱世佳人》(飘)无疑是一部名著。
它又是一部有点奇怪的名著。
它的名气远大于它的读者。人们都知道它,却没多少人看过它;看过它的人,也没几个真看懂了。我没做过调查,但我知道就是这么回事。其实,以前我也没看过。
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了这本书,一看却放不下。花了一周的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这本书。到我这个年纪,能让我放不下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但这部伟大的著作是个例外,它完全值得一读。在我认识的人中,却极少有人谈论过它。这有点奇怪。于是,我得出了上面那个结论——我知道他们也没看过。或者,也许看过,但没看懂。
它不是一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作品。
伟大的作品往往具有复杂而深刻的特性,它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去欣赏和解读。仁者见仁,淫者见淫。
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可以把它当成19世纪中后期美国南方社会的历史教科书;南方种植园的农场主和他们的后代,可以把它当成回忆录。在书中去缅怀那些逝去的辉煌与荣耀,舔着伤口去品味南北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痛;投机分子可以把它当成投机指南;不谙世事的年青人,看到了人们对爱情的忠贞与背叛;卫道士看到了女人的放荡和自私;而我,看到的是主人公那痛彻心扉的孤独。
书中的人物无一不是性格复杂而真实,他(她)们永远面临坚持还是放弃、固守还是顺变、理想还是现实的冲突与选择的困境。
女主人公斯卡利特(旧译郝思嘉)极度自我、自私、冷漠无情,除了她自己和那虚幻的爱情,她不
爱任何人,包括她的丈夫和孩子;她极度虚荣、虚伪,在居丧期间不顾社会舆-论,一心只想在舞会上出风头;她任性、不择手段,为了报复阿什利(旧译卫希礼),她宁愿嫁给不爱的查理,她的第二任丈夫是抢了她妹妹的未婚夫,她为了钱嫁给了第三任丈夫巴特勒(旧译白瑞德);但她坚韧、执著、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凭一己之力,重建了塔拉庄园,把全家人从贫穷、饥饿、朝不保夕的困境中拯救出来,重新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她忠于自己的爱情,勇于牺牲,为了信守爱情的诺言,她付出了一切,甚至几乎付出生命。
塔拉庄园很幸运,有斯卡利特这样的女主人,使它免于被战火毁灭,而且在战后重现昔日的风采;斯卡利特很幸运,有塔拉这样的家,这样的心灵憩园,这个安全岛。每当她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即使她被全世界抛弃,塔拉照样永远接纳她。就像大力神安泰回到大地母亲怀抱就可以重获无穷力量一样,斯卡利特总在最艰难的关头,躲进塔拉温暖的怀抱,治疗身体和心灵的创伤。
同样,巴特勒(白瑞德)也是一个由各种极度矛盾性格组成的混合体。他是本书中最大的投机商,他玩世不恭、放荡不羁、尖刻世故、手腕高超,但他豪放大方,出手豪阔,幽默风趣,内心高尚。他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他的情敌阿什利和他的同党;他对斯卡利特一往情深、痴心不改、矢志不移;他得不到斯卡利特的爱而把所有感情都倾注在他们的女儿埃拉身上,只因为他把女儿当成斯卡利特的缩影,并能得到女儿百分之百的爱。而当女儿的意外死亡将这个铮铮铁汉彻底击垮时,观者无不动容。
高尚的阿什利(卫希礼)和他圣女般的妻子梅拉尼(旧译媚兰),也是书中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他们的尊严和荣誉高于生命,他们出身高贵、格调高雅、品德高尚、正直有气节、不妥协、因循守旧、不切实际,守着旧时代的荣耀与骄傲,卑微而有尊严的活着…
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些人,说不清对他们是喜欢还是厌恶。作者把人性的光辉与丑恶,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每个人都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无论是美丽还是丑陋。作品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人性某些侧面的具体缩影和展现。他(她)们渴望的欢乐,也是我们的渴望;他(她)们的悲伤,我们感同身受。
书里有斯卡利特、巴特勒、阿什利、梅拉尼。。。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书里也有你,也有我。
《飘》的主人公Scarlette(斯佳丽)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给人的印象很好:勤劳、直率、有责任感;而她的风一般的善变性格,正如本书题目“随风而行”一样。她之所以有3次坎坷的婚姻,只因她复杂多变的性格。因而,在我读到这部小说的时候,我不仅没有因所谓斯佳丽的“叛逆精神,自强不息”所感动,反而为她漂泊不定的生活,失去所有而仍不知真爱在何方的性格悲剧感到遗憾。毕竟,书的结尾这样写道:
她具有她的家族那种不承认失败的精神,即使失败就摆在眼前。如今就凭这种精神,她把下巴高高翘起。她能够让瑞德回来。她知道她能够。世界上没有哪个男人她无法得到,只要她下定决心就是了。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作者的这句话给了一代又一代人精神的洗礼,给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在我看来,“没有哪个男人无法得”并不能表明她的成功,反而是揭露了她的不择手段。为了金钱,她可以出卖自己的幸福;而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可以出卖自己妹妹的幸福,出卖他人的幸福,制造出一切她所能制造的假象。可最终,她也不会再获得什么真正的爱情。可是斯佳丽,她认为她控制住了那个男人,她认为她没有失败,仍然期待着明天——不是充满自信,而是茫然的期待。这种自私、虚伪的性格,决定了斯佳丽到了故事的最后都没有一个圆满的归宿。
我认为这是一部由于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引发的一个过程坎坷而结局悲凄的故事。然而字里行间也能体现出斯佳丽是一个善良的人,有着“三大精神”。那时她顶多也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本应是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小姑娘。可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挑起家里的重担,与命运抗争。这好像成为了她让自己的妹妹终身失去幸福,让自己可以去欺骗和隐瞒他人,以至于让自己的幸福之路多次夭折的“借口”?面对这样的家庭窘境,事情难道真的就没有更好的解决的办法么?
这样说来,斯佳丽在庄园里辛苦劳作和遭受的一切不幸,只是斯佳丽爱情悲剧的陪衬而已;斯佳丽的人物性格必然成为这部伟大的爱情故事的核心。
所以,最终,还是这故事自始至终的悲惨引发了人们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其性格的深深思考。她的性格多么真实,仿佛这个人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其实,善变、自私、虚伪,这些性格的弱点也是人人都有,仿佛一个栅栏,阻挡我们奔向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飘》借爱情的题材,写了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性格弱点而遇到的窘境。“新的一天”固然是好,然而总是期盼“新的一天”,总期待有别的爱情能够收获,而不想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抱着所谓的希望和信心就去寻找渺茫的机会,斯佳丽怎能获得她的幸福?也许她只能活在所谓的庄园的梦中了。
所以,我们不妨站在斯佳丽这位主人公的视角,遍历整个故事,你会对“一个人如何挑战自己的人性的弱点而最终成功”的话题有自己的思考。如果站在白瑞得等主要人物的角度上看,你会感觉到: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这本书也激励着我,也激励着大家,改变自己的性格,尽力克服性格上的弱点,而不要怀揣着实为“茫然”和“试一试心理”的“自信”,在老路上重蹈覆辙。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性格缺陷,努力实现新的自我,明天才真正是“新的一天”!
《乱世佳人》又名《飘》是我最喜爱的书,是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动乱的社会现实为背景的爱情小说。小说以亚特兰大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背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以“乱世佳人”斯佳丽为主线,描写了几对青年的爱情纠葛。
初读《乱世佳人》时,对小说的女主人公的感觉是矛盾的——既有些讨厌,但又不得不敬佩她。讨厌的是为了功利,为了钱等不择手段,而选择婚姻。甚至是不惜损害自己的妹妹,抢走了她的未婚夫;讨厌她面对白瑞特的爱时,那愚蠢的固执。但她的勇敢与坚强和那份艰苦创业的精神又不得不让我敬佩。
再读时,突然间感觉:斯佳丽那种对金钱和土地的狂热追求是可以理解的。在那种战争爆发的动乱的社会,她一个女子却要独自承担起养活包括自己情人和情敌在内的一大家人的重担,那是多么繁重的担子啊!况且,在亚特兰大,作为一个妇女,平时出门就也许会遭到别人的非议。可她,为了担负起此重担,不得不与黑人做生意。
斯佳丽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斯佳丽认为自己爱的是阿希礼,可是阿希礼却不爱她,就像白瑞特说的那样,阿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只会撞得一鼻子灰。可是斯佳丽却不明白,越是得不到,难以实现的,就越追求不舍。可是,到最后才发现,她最爱的人一直就在自己身边却不曾意识到,等到明白时,却为时已晚。但斯佳丽就是斯佳丽,她没有绝望,她只是告诉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斯佳丽,始终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
小说中的另一个人,也是我最喜爱的人——白瑞特。白瑞特有着良好的家世,却并不以此为荣。他有着锐利的眼睛,有着聪明的头脑,他能很快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的勇敢、执着,他的机智果断,都成为让人喜欢的因素,还有他放荡的外表下那颗专一的心也使人喜欢。他爱斯佳丽、保护斯佳丽、宠爱斯佳丽、照顾斯佳丽,他希望让她事事称心,可这些却被斯佳丽拒绝了,于是他一直耐心地等待,等待他爱的斯佳丽也能同样爱上他,可是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就这样,当他的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死了,再也回不来了。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读《乱世佳人》时,对斯佳丽面对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佩服;对她有时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而反感;对她对阿希礼迟迟不肯放手的愚蠢固执而气愤;对白瑞特对斯佳丽的默默付出而倍感愉悦;对白瑞特最后的离开表示惋惜……
斯佳丽是个矛盾体,可又有谁不是矛盾体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是,起初,她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已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不会绝望。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便会告诉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米切尔把小说的结尾处理的太高明了,以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作结,伤感而充满希望,让习惯了童话式结尾的我们措手不及,引得无数读者牵肠挂肚,无限遐想。
小说结尾:斯佳丽终于在玫兰妮死后意识到,原来自以为深爱的阿希礼只不过是自己虚构出来的一个美好幻影,而她的丈夫瑞特才是她真正的归宿。她 爱瑞特,这么多年来一直爱他,只是自己太傻,没有发觉,当她激动的把这一切告诉瑞特的时候,爱的精疲力竭的瑞特却对她说,他的心死了,他不想再爱了,他要 走了。面对瑞特的决然离去,斯佳丽痛心疾首,她想到了塔拉庄园,那个让她重新获得力量的避风港:回塔拉,我一定能想出办法留住他,毕竟明天是另外一天了。
“明天”,她会重新点燃他的爱吗?他会和她在一起吗?会,我固执的认为,我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我的朋友看完后,我问她,她说可能不会,“ 随风而逝”嘛,到头来一场空,亲情友情爱情一去不返,应该是个悲剧。我觉得不对,但有时也难免陷入“悲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美”的思维定式之中去。研究了很 多遍原著后越发觉的朋友的理解有误,我认为斯佳丽与瑞特和阿希礼的爱情发展不过是贯穿全书的线索,而“随风而逝”,逝去的是那个随南北战争的炮火化为灰烬 的南方奴隶主庄园世界,逝去的是一种文明一个传说。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得是:当一种文明被另一种文明取代,一切价值标准发生变化的时候,有些人不愿改变自己 去顺应环境,终被环境所淘汰,有些人能够适应生活,用自己刚强的意志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坎坷,奋斗时果敢顽强决不认输,于是自己掌控命运。
好了,不说什么深刻内涵了,只讨论斯佳丽和瑞特之间还有没有戏,会不会有美好的明天,恩,我觉得有,而且太有了。不同的人对他们的结局会有 不同的看法,悲观的人,喜欢悲剧的人,会认为他们之间没有可能了,理由种种;乐观的人喜欢大团圆的人,则会认为他们会在一起,这就是米切尔的高明之处了, 如果不是她这样写,而是让王子公主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我想我是绝对不会为寻找一个答案而一遍遍的回味那个结尾以至整本书。关于阿希礼和玫兰妮,他们的 结局的确是个悲剧,可是关于斯佳丽和瑞特的结局,我看并非如此吧!小说结尾,斯佳丽一直以来在梦中寻找的依靠,在最后终于找到了,不是阿希礼不是钱,而是 瑞特,尽管瑞特要离开她,,让人不免伤感和遗憾,但作者在结尾对斯佳丽的描述可谓震撼人心,斯佳丽不会沉沦,她会为了再次得到瑞特而不懈奋斗。瑞特一直以 来最想得到的是斯佳丽的爱,在彻底绝望,准备放弃之时,斯佳丽告诉瑞特:我爱你。自尊高傲倔强的瑞特当然会拒绝,但天知道他心里还想不想与她有瓜葛
(一)关于离开
小说结尾瑞特离开斯佳丽并不奇怪,我认为是顺理成章。他的性格决定了即使再爱也会在那一刻选择离开。关注瑞特与斯佳丽的每一次对话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不管斯佳丽多么厉害,可在瑞特面前,她永远单纯的像个孩子。他爱她,但决不会被她摆布。
她和他相处很有意思。“她跟他交谈,总像是一场决斗,结果总是她败下阵来”“他总是不请自到,不辞而别”“她每次跟他斗气都难得占上风”“她从 来不能杀杀他的威风”。不仅如此,他还似乎很喜欢与她唱反调,并以此为乐。她越是假装淑女,他偏就拆穿她;她越是勾引他求婚,他偏让她做情妇;她越是需要 他,他偏偏离开;她越是回避某个问题;他总能饶进来;她越是不想结婚,他却要娶她。她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厉害而可怕的对手,她向来欺负别人,却不但欺负不 了他,还反被他欺负;她向来主导别人,却主导不了他,还反被他主导。所以结尾,她越是想听他说“我也爱你”,他却说“我不在乎”,她越是不让他走,他却一 定要走。其实这一点儿也不奇怪,这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
听过这样一句话:爱情是场战争,没有公平,只有输赢。在瑞特与斯佳丽的关系中,瑞特向来强势,如果在那一刻他接受她的道歉然后和她在一起,那 么他会认为他将和追求她的其他男人一样软弱,在爱情里永远处于弱势,他怎么会接受她的“同情和施舍”呢?再说,既然伤的那么深,一句道歉就想消释前嫌重归 于好,未免太幼稚了,要谁都不会心甘情愿,何况是瑞特,如此自尊而自负的一个人,他怎么会轻易原谅她呢?怎么说也要看她今后的表现啊!
所以无论她怎样恳求或是怎样说服都无法改变他冷静头脑作出的决定,爱与不爱他都会走,决不回头。但是在那一刻的决然离去,并不代表永远分开,两人今生注定纠缠不休。
(二)关于瑞特
如果斯佳丽为爱向前冲,而瑞特始终不给她任何希望,那岂不是很不幸,瑞特这边到底有希望么?他还会再次爱她么?我认为:当然。
第一,从爱的本质分析:瑞特依然爱斯佳丽。
想想看,一份绵延十几年,穿越战火硝烟,千帆过尽的爱,说放心里真就能放下么?能放就不是真爱。瑞特说“我的爱已经被消磨光了”“你对阿希礼的 爱不就消磨光了么”。实际上这两种爱是不同的。斯佳丽因为不了解才深爱阿希礼,她爱的是一个被她虚构出来的幻影;而瑞特因为太了解才深爱斯加丽,他爱的是 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既爱她的肉体更爱她的灵魂。幻影总有消失的一天,因为不真实。而瑞特对斯佳丽的爱,即使不再,也应该说是激情消退,被斯佳丽的固执消磨 怠尽。其实任何爱情都会被消磨光,即使斯佳丽与瑞特从一开始就彼此深深爱恋也一样。说句实在话,如果不是斯佳丽无意中总拿阿希礼刺激他,他的激情或许不能 燃烧的这么久吧。据说一般爱情的寿命只有三年,甚至更短。维系天长地久的不是爱情,斯佳丽和瑞特之间维系的也不仅仅是爱情啊!两个人曾经有过那样深厚的感 情基础,一起走过那么多的风风雨雨,那些在岁月的沉淀里才有的默契与温馨,是两人一辈子都无法割舍的。情感的伤痛不是斯佳丽一人的错,瑞特不就承认过他掉 进了自己的陷阱里了么?时间会让认认清一切,我敢肯定,当灾难祸害来临的时候,他第一个想起的,想要用生命去保护的,依然是那个他曾深爱的结发之妻——斯 佳丽。
第二,从行为细节分析:瑞特内心依然在意斯佳丽。
瑞特顽固高傲的自尊心使他即使在爱的最浓烈时也依然摆出一副无所谓不在乎她的样子,这种玩世不恭贯穿小说始终,只有在醉酒时才大胆的吐露真心, 而酒醒后依然如故。倘若不是玫兰妮临死时的提醒,恐怕感觉迟钝的斯佳丽最后也很难发现瑞特已爱她到痴狂地步,还以为瑞特并不爱她吧。小说结尾,瑞特表现给 斯佳丽的依然是无所谓不在乎,即使说爱她也是以一种过去似的口吻。那么瑞特内心真的对斯加丽以不在乎,对她的爱已无所谓了么?恐怕不是吧!以下五点疑问与 分析:
1)既然不在乎,那么在决定说分手前何必那么痛苦?
美兰死后,瑞特一天天垮下去,他酗酒和放荡,糟蹋自己身体,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女儿死么?别忘了,瑞特把美兰当成了童年的斯佳丽,他实际上 是想变相的从女儿那里获得斯佳丽的爱。而美兰一死,一切都结束了,冒险再次失败,他付出的爱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他需要斯佳丽的爱却永远无法得到,他不愿 面对现实,所以用酒麻醉自己,他想忘掉她,可惜借酒消愁愁更愁,但是理智让他必须面对现实,他太疲惫了。在他决定放弃她之前想必是做了漫长而痛苦的思想斗 争,他那优美整洁的外形遭到破坏就是最好证明。
2)既然不在乎,干嘛不敢面对她?
当斯佳丽说玫兰妮最后提起他时,瑞特的反映很强烈他朝她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一股真情,“她说了什么?”“告诉我”,声音平静,可那只手却抓的她 手腕生疼。其实表明他内心很紧张,紧张什么?别忘了瑞特深爱斯佳丽的秘密只有玫兰妮最清楚。(在斯佳丽流产卧床期间,她亲眼看到一大男人憔悴万分,哭着忏 悔的模样。除此之外,应该还有。有时我在想,美兰死后,瑞特执意不让埋葬,玫兰妮是如何说服瑞特的呢/会不会提到斯佳丽?一定不会忘记。会说斯佳丽什么 呢?黑妈妈求玫荔时提到开枪之事,我想有可能这样说:家里亲戚和街坊邻居都在议论纷纷,如果明天斯佳丽执意举行葬礼,到时候你就会不得不顾全自家尊严开枪 打死她,那时你不但失去了美兰,也失去了斯佳丽,我知道你非常爱他,不愿她死,你一定要冷静和理智些啊,巴勒特船长。”)当斯佳丽回答说:对巴特勒船长好 些,他非常爱你。”时,瑞特的反映更是:“垂下眼睑,脸上一片茫然。突然他站了起来,走到窗前,拉开窗帘,盯着外面。”接着转换话题。一系列动作表明他在 掩饰自己的内心,回避问题。这些可不是无所谓的表现,恐怕他仍怕她知道真相,抓住他的爱想鞭子一样在他头上挥舞吧!
3)既然无所谓,对于那句我爱你的反映何必那么认真?
当斯佳丽说:“你大错特错了!我不想离婚,我(爱你)”他一只手端起她的下巴,静静的抬起她的脸冲着光,然后仔细打量着她的眼睛。回到椅子后, 他依然是下巴顶着胸口,扬起黑黑的眉毛用一种冷淡思考的目光望着她。而当斯佳丽急切的说:我非常爱你,我肯定这么多年来一直爱你,只是我太傻,以前没有发 现。瑞特,你要相信我”时,瑞特的反映是盯着她盯了好长时间,一直盯到斯佳丽的内心深处。这些表现可不是无所谓啊!可以感觉到他其实很在意斯佳丽是否会真 的爱他。一直都在意,所以他的态度是那么认真。
4)既然不在乎无所谓,何必不痛快点离婚?
小说结尾,斯佳丽告诉瑞特,玫荔让她照顾阿希礼,他说“得到前妻的许可,就放便多了啊”“你当然要和我离婚, 带着玫荔小姐的祝福,你和啊希礼 的美梦就要成真了。”当瑞特对斯佳丽说他要走了,斯佳丽问“你要抛弃我了?”他说:“别像演戏一样做出一副被抛弃妻子的模样,斯佳丽。你可不适合这个角 色。那么我明白了,你不想离婚或分居是吧?好吧,那我会不时回来,次数多的正好不让别人说闲话。”他从来不说自己想要离婚,而是说斯佳丽想要离婚。瑞特一 向很强硬,而且对什么都显得不在乎,如果他坚持离婚完全可以,他不就曾因为不愿娶一位“傻姑娘”而在决斗中开枪打死他的哥哥么?然而为什么对离婚却这样一 边似乎不在乎,一边又小心翼翼留有余地呢?显然他内心依然愿与他继续下去。
5)既然不在乎无所谓,何必浪费口舌?
自从斯佳丽流产,瑞特明白自己不过是个大傻瓜后,两人的关系变的相敬如宾,当美兰死后,瑞特与斯佳丽的关系更是变的形同陌路,在一起从不真正交 流思想感情。而小说结尾,他们却再次敞开心扉,这多亏了玫荔的临终一语啊。难怪瑞特说她是一位十全十美的好人。其实玫荔心里什么都清楚,她太爱阿希礼,也 太爱斯佳丽,是爱让她选择缄默和维护。“巴特勒船长,对他好些,他非常爱你”,如果不是这句话,恐怕斯佳丽很难正视她与瑞特之间的感情,即使爱他也很难说 出口,就像病中明明要他却不敢喊他一样。如果不是斯佳丽最后表明有多爱他,恐怕骄傲的瑞特到死也不会向她解释。如果是这样,那一切就太可怕了,注定了悲 剧。幸亏不是这样。瑞特在确信斯佳丽的爱后,向她敞开心扉,与其说是解释,我看不如说是倾诉和剖析。既然已经不在乎无所谓,就让那个傻瓜永远也想不开嘛, 干吗浪费那么多口舌?他们之间重新敞开心扉,交流感情,其实已经暗示着他们的感情重新开始。
第三,从瑞特心理分析:他依然渴望得到斯佳丽的爱
其实,瑞特一直清楚斯佳丽是他的幸福,他能感觉到她喜欢他,而且有时还不仅仅是喜欢,所以他很自信的等待她有一天正视自己,然后得到并享受她的 爱,然而这种自信在无尽的等待中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因为斯佳丽实在是太固执太笨了。他爱得太疲惫了。十三年的爱就像赌博,瑞特把所有爱都压了进来,输 的几乎一干二净,但结局却出乎意料的被宣布他赢了,他不享受胜利果实,而将其丢弃然后“潇洒走掉”,那可真是个大傻瓜,这决不是瑞特的风格。他不可能不要 她的爱,别忘了,他的任何付出都是要回报的,加倍让她偿还才是他的作风。试想,即使他已经不爱她了难道就不想得到她的追求和爱吗?被人追的感觉超好,他那 受伤的虚荣心会得到最大的安慰与满足。斯佳丽已经深爱上他了,她的爱会成为抚平他心灵创伤的最佳药剂。既然如此,干吗非要默默的独自舔伤口呢?小说结尾的 离开,并不代表永远分开,我相信他的后半生还会与她纠缠下去,因为斯佳丽这个女人很有意思。所以他会说:“好吧,那我会不时回来,次数多的正好不让别人说 闲话。”当她强作镇定问道:“你要去哪儿?”时,他眼中微微露出一丝赞赏,并告诉她去向:“可能去英国,也或者去巴黎,也说不定回查尔斯顿向家里人求得和 解。”当然即使他仍然爱她,此刻他也必须离开,只有离开她,才能获得她的追求,才能检验她的爱,才能对她的固执和迟钝作惩罚,想想她到狱中向他借钱时的情 景吧,他发现她在愚弄他时,他是怎么回敬她的,能把她气昏过去。哈哈,他从来都不会输。
第四,从他们的的关系分析:瑞特依然愿与她在一起
就算爱情已经燃烧怠尽了又能怎样,他与她其实非常合适。他们在一起那么轻松愉快,因为他们俩是天生的一对,同样强壮,寡廉鲜耻,充满激情,具体 实在,和她在一起,除了爱她外,几乎不需要任何掩饰,他对她可以无话不谈,可以嘲弄,可以放肆,因为他们是同类。其实他也喜欢玫兰妮,他对玫是那种像对圣 母玛利亚般的崇敬,而他无论是自得其乐还是放声大笑却往往是因为斯佳丽。他们是棋逢对手,高手过招总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但最糟糕的就是两败俱伤。任何人经 历过这种爱情的伤痛后,都很难再动真情了,无论是对斯佳丽还是对别的女人。
小说结尾,瑞特没有喝酒,那一刻他是那么的冷静与理智,他依然喜欢她,所以他对她说出那么多心里话;他依然关心她,所以他给她手绢擦眼泪;他 依然在意她,所以当她提到阿希礼时,他的光芒从眼中消失,“总是阿希礼”说完沉默。但是他不会轻易去爱她,因为“我不会拿自己的心冒第三次险。”“我现在 太老了,再也无法相信什么消逝前嫌从头开始的感性说法了。再也无法承受为了生活在文雅的幻灭中,一直编织谎言。”同时他也担心自己会再次爱上她,“我看你 是打算把对阿希礼那种暴风骤雨式的爱移到我身上来了,我可为自己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担心了。”所以他要走,必须得走。他抛弃斯佳丽他尚能接受,重新开始后 倘若斯佳丽抛弃他,他可能会杀了她。想想阿希礼吧,他从来没有真正爱过斯佳丽,都差点因为她的魅力与热情凌辱了那个家对他得盛情,更何况是瑞特,爱情若能 被理智控制的滴水不漏,又哪来那么多刻骨铭心的悲喜煎熬。听过这样一句话:家——才是男人心甘情愿被俘虏的集中营,那个在家里等他回家的女人才是他一生逃 不出的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