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论战》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翻译:
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是不可赦免的罪啊[2] 。”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翻译:
楚国攻打宋国来救郑国。宋襄公将要应战,大司马公孙固劝谏说:“上天抛弃我商国已经很久了,主公想要复兴,这是得不到宽恕的。”宋襄公不听。
宋军与楚军战于泓水。宋军已经摆好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河。司马子鱼说:“敌众我寡,趁他们没有完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当楚军已经全部渡河,但尚未摆好阵势,司马子鱼又请求攻击。宋襄公说:“不。”等楚军摆好了阵势,然后才开始攻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卫队也被歼灭了。
宋国人都埋怨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人。古人作战,不在隘口处阻击敌人。”
我虽然是已然亡国的商朝的后代,但也不会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并不懂得战争。强大的敌人,因为地形的狭窄而摆不开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这时候对其加以拦截然后攻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算是这样还怕不能取胜。
况且今天这些强悍的楚兵,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碰到老人,捉住了就把他抓回来,何况只是头发花白的人!对士兵讲明耻辱,教导作战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了伤但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次攻击使其毙命?
如果是因为怜悯那些受伤的人而不想再次加以伤害,那还不如开始就不要击伤他。同情年长的敌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用兵讲求抓住有利的条件和时机,那么即使是在险阻隘口的地方打击敌人,也是应该的;锣鼓响亮是为了振作士气,那么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此文重点记叙了子鱼对战争的看法,他的英明远见与宋襄公的迂腐固执形成了鲜明对比。全文篇幅不长,但完整地记叙了宋、楚争霸过程中最关键的泓水之战,成功刻画了宋襄公的形象:死抱假仁假义的政治军事教条。
如“不鼓不成列”“不以阻隘”“不重伤,不禽二毛”等;高度肯定子鱼的军事见解: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及时抓住战机,灵活利用自然环境,及时彻底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等。文中描写的宋襄公已成为一种典型,被称之为“宋襄之仁”。
对之,清代韩慕庐《批点春秋左传纲目句解》卷二引胡氏传评说:“宋襄公用人于社,不仁甚矣!而乃爱重伤与二毛,亦何异盗跖之分均,出后为仁义,陈仲子辟兄离母为廉乎?”
此文叙事有层次,用笔有轻重。可分三段:第一段写战前准备,第二段写交战场面,第三段写战后总结。故事有头有尾,有起有落。
记叙的重点一是宋襄公“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毛泽东《论持久战》),二是正面肯定子鱼的军事思想。至于交战的另一方楚,只是侧面描写,激战场面也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记叙的重点都是理论,理论的形式较抽象,难以判断其正确与否。
可贵的是作者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自始至终结合实战来议论,理论的利弊就昭然若揭,贤愚共晓了本文精彩之处是在夹叙夹议中,又有意识地将子鱼的言行与宋襄公的言行互相对照,写来很像今天的正方反方对抗的辩论赛,对照中益见宋襄公之愚蠢、子鱼之正确。
此文是一篇精彩的驳论,也是《左传》第一篇驳论。作者运用了反诘的句式,增强了反驳的气势,而且要言不烦,辞理皆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子鱼论战
作者: 子鱼论战(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①。”弗听。 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②。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③。 国人皆咎公④。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⑤。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⑥。”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⑦。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⑧?明耻教战,求杀敌也⑨。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⑩。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11}。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12}。” 【注释】 ①商:商族。宋是商的后代,商朝亡于公元前11世纪,距宋襄公已有四百年之久,故文中曰:“天之弃商久矣”。 ②既成列:已经排好了行列,即摆开了阵势。未既济: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③陈:同“阵”。败绩:军队大败。股:大腿。门官:门子,由卿大夫的子弟充任,实为国君的亲军侍卫。 ④咎公:归罪于宋襄公不用大司马之言。 ⑤重(chóng)伤:不杀伤已经受伤的人。禽:同“擒”。二毛:有两种颜色的毛发,在这指头发花白的敌人。 ⑥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因宋为商人后裔,商为周所灭,故宋襄公自称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不击鼓进攻未摆开阵势的军队。 ⑦勍(qíng):强劲,强有力。隘而不列:受阻于险隘之地而未摆开阵势。赞:帮助,佐助。 ⑧胡耇(gǒu):老寿的人。取:割取耳朵。何有于二毛:对头发花白的敌人有什么怜惜的? ⑨明耻:讲明战败即为国耻。教战:教给他们战术。 ⑩爱:怜悯。重伤:受伤而未死的敌人。则如:那就不如。 {11}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意为军队应凭借有利时机进行作战,金鼓是用来壮大军队声势和鼓舞士气的。 {12}声盛致志:声势雄壮激励起士兵的斗志。鼓儳(chán):击鼓进攻未摆开阵势的敌人。儳:阵列不整、参错不齐之貌。 【鉴赏】 齐桓公去世后,楚、宋两国争夺霸权。公元前638年,两国发生了泓水之战。当时楚国强大而宋国弱小,双方力量悬殊,宋国大司马子鱼对这一形势看得很明晰,力阻宋襄公出战。而此时的宋襄公却醉心于称霸,根本无心听劝。临阵时,他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认识不足,而且为换取人心、表现自己的王者风范,在对敌作战时还满口仁义道德、墨守成规,一再拒绝子鱼的建议,不肯在楚军还没有摆好阵势以前抓住有利时机发动进攻,指挥不当,结果遭到惨败。 战后,宋襄公不仅未能吸取这一血的教训,反而执迷不悟,强词夺理,以“古之为军”之道,强自辩解。 子鱼针对他的“不重伤”“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等泥古不化的军事谬论,一一结合具体形势逐层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并从战争克敌制胜的要求出发,阐明了及时抓住战机、务求一举歼灭敌人的取胜之道。这些早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来的军事见解,于今仍有其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在行文中,作者对宋襄公的愚昧迂腐抱着讥嘲的态度,所以把重点放在子鱼对他的批判上,以冷峻的笔墨对其进行讽刺。 这是一篇精彩的驳论,也是左氏第一篇驳论。作者灵活运用反诘的句式,增强了驳斥的气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要言不烦,辞理俱胜。这种短小精悍的文风,很值得我们借鉴。 ■妙评 子鱼此论,从不阻不鼓,倒说到不重不禽;复从不重不禽,顺说到不阻不鼓。一句一驳,总见其未知战,所以深惜其愚心。文之精练斩截,如短兵接战,转斗无前。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一 按:宋公语有三层,只是申明所以“不可”“未可”之故,由表说到里,其意以“不鼓不成列”为主。予鱼语却有四层,先亦申明所以请击之故一层;又破他重伤二毛一层;随提醒他不重不禽一层;然后推明“知战”一层,其意总以阻隘为主。故作倒煞归重之笔,而行文平侧变换,宾主顺逆,极尽纵横跌宕之妙,章法绝佳。 ——清·李骏岩《左传快读》卷六
- 上一篇:《她是一个废物》阅读答案
- 下一篇:《冯婉贞》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