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上的一首四句偈颂,目的在于破除众生在相上的执着。佛祖于菩提树下证道时,说了一句话道破天机:怪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只要放下妄想执着,背尘合觉,就能回归本来面貌,本来就是佛啊。所以说在六识的范畴寻求成就佛道,执着于外相,心外求法,是不能成就的。学佛就是修心,佛法需向心内求。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的含义是妄想执著想要看到佛的样子、听到佛的声音,这是世人错误的法门,执著于外相,心外求法,是不能真正见到佛的。只有放下妄想执著,向内心求佛法,才能明心见性,终成正果。
这段经文看似有些深奥,实则包含了简单的修佛修心的法门,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1)本心空灵,放下妄想执著、放下贪欲,一心向善,自然就能明心见性,成就佛业精华。每一个世人苦苦追求的佛法,不应该是寺庙里那尊佛像,而是自己内心深处的那颗佛心。心若顿悟,佛法功成。
(2)佛法的力量不是让你的金钱有多富有,也不是让你长命万岁,心的乐土,才是佛国家园。一切外相不必妄想执著,更不要强求奢求,还原自己原来空性的心灵,随缘看待世间万物万事,平静心、慈悲心,才是快乐的心。
扩展资料: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出自《金刚经》,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它的重心有以下几个:
(1)佛和法的并重
早期佛教视舍利塔为佛,从下品到上品般若却宁取般若经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
(2)着重“利他”的菩萨行
般若的原义,菩萨行重於自行,意思是有利于别人,与舍己为人有些许相像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若以色量我,以音声寻我,欲贪所执持,彼不能知我。若于内了知,于外不能见,由内果观察,彼音声所引。若于内无知,于外而能见,由外果观察,亦音声所引。若于内无知,于外不能见,彼普障愚夫,亦音声所引。这是「知见如来」,这个「知见如来」,你能知见如来吗?按这个意思看来观察,分两科,第一科是「举颂言」。分两科,第一科是「不知」。「若以色量我,以音声寻我,欲贪所执持,彼不能知我。若于内了知,于外不能见,由内果观察,彼音声所引。若于内无知,于外而能见,由外果观察,亦音声所引。若于内无知,于外不能见,彼普障愚夫,亦音声所引。」这四个颂是不知,不能知见如来。
阿弥陀佛!
楼主能问此问题,定是努力钻研佛学之人,与佛结缘,甚是难得!随喜功德!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此举是出自大乘经典《金刚经》中的一句话。
佛门经典,每一句乃至一个单字,意义都是无量无边,后学知识浅薄,不敢解其深趣义理,单就一些粗浅文义尚且与楼主分享一二。
-------------------------------------------------------------------
■■■
■ 1■
■■■ 佛门讲“度人”,很多,“度”是一个很形象的词,一般而言,佛门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两种,大乘佛教主张以普渡众生为修行的路线,而小乘佛教则以修身养性,解脱自我为路线。
▲小乘的最高成就是阿罗汉,断除了“我执”,超出六道,可以不再搞轮回了,我们小时候看的《济公游记》里面的济公就是紫金罗汉下凡。
▲大乘的修行在要深远的多得多,最终的目标也是成佛成祖。果位远超阿罗汉。
▲大乘、小乘的“乘”字,就好比是乘船救人,是取这个意思,大乘就是用大船救人到彼岸去,自己修行,好比自己划船度自己,在度自己的同时,还不忘为别人服务,还用自己所学,去利益众生,即用大船去度别人,好让大家一起过河。
小乘就是自己弄一条小船,自己救自己,自己得救了。
-------------------------------------------------------------------
■■■
■2 ■
■■■
【世间一切都是假的,佛法也是虚幻的】
但是我们不得不知道,佛门中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介入虚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意思?就是一切都是假的嘛,都是虚幻,不能执着。连佛法都是为了帮助众生而不得已说出来的,实在讲,世界上本来没有佛法,是不得已,如果不说出一些道理,众生就无法理解佛陀的智慧,所以不得已,只能说出来,写出来,让别人看。但是这个过程都是恢复本心的过程,千万不能执着佛法,那就着魔了。
举个例子,我们的心好比是虚空一样,本来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但是现在染上了一些灰尘漂浮其中,怎么办?对了,用工具,无论你是用扫把也好,抹布也好,把灰尘赶走了,这就好了,心地就恢复本来的清净了,但是如果灰尘打扫完了,这个扫把还是留在我们心里,留在虚空里,那么虚空中不就等于又多了一份尘埃吗?刚把灰尘弄走,结果又多了一把扫帚,真是极没智慧的做法!
上例中,
虚空 : 比喻我们的本心,自性。
扫帚: 比喻我们现在学习的佛法。拜的佛像、读的佛经。
灰尘: 贪嗔痴慢疑邪见、妄想分别执着、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
-----------------------------------------------------------------
■■■
■3 ■
■■■综上,佛教给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一切都不要执着,“有”也不要执着,“无”也不要执着,应该是“既有既无,既无既有”的,所以金刚经中才会有那句很著名的开示: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是当年世尊苦口婆心,不得已,只能用大白话,直接把谜底说穿,告诉我们,千万不能执着,就连佛都不能执着,执着的后果就是你见不到真正的如来佛性。这都是我们智慧不开,世尊当年对我们不得已而说的谜底。
-------------------------------------------------------------------
■■■
■ 4■
■■■ 【正确的学佛过程】
现在有些人明白这个道理,懂得学佛的过程是:
▲先破【我执】,再破【法执】,就是先把这个虚假的肉身放下,断除了“我执”,继续再丢下【法执】,就又能上升一个台阶,最后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原来一切都是假的,佛法也是假的,佛法就是怪拐杖,就是船,我们既然已经过了河,就应该把佛法丢下,不能再执着,再执着那就又着魔了。
▲所以说我们今天拜佛念佛,聪明的人会念、会拜,他拜佛心里想着那是老师,是提醒我每天要努力精进,要好好修行,读经典是提醒我们,经典就好比手指,那么手指指向的明月又在何方,那都是提醒,是这个作用。有些人喜欢读经这一句是什么意思,那一句是什么意思,最后好不容易弄得好像都懂了。
▲其实我们讲,这都是邪知邪见,莲池大师曾经讲过这个问题,都是邪知邪见。为什么这样说?我都弄明白了啊,每一句我都懂了啊。你为什么说我是邪知邪见????会不会太过分?
▲倘若你真的都懂了,你为什么不成佛?你还是凡夫?还要和我吵架“讨论自己有没有真懂这部经”,你还在和我争吵,你就不是佛,你就没有开悟,真的开悟的是谁?我们看当年六祖慧能大师,听五祖讲《金刚经》听了四分之一,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顿时开悟了,慧能大师不识字,人家没有说一天到晚去研究这句话什么意思,那句话什么意思,人家没有,人家能开悟,为什么?因为佛法是悟出来的,佛法只是工具,帮助你成佛的工具,佛经本身并不是我们的自性啊。
这个地方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
阿弥陀佛!
- 上一篇:“窥一斑而见全豹”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聪慧过人”前一句是什么,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