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心中好对象。至死不会变心肠。
一、原文:
周 孔子编订《国风·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二、译文:
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中央。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心中好对象。至死不会变心肠。我的天啊我的娘,为何对我不体谅?
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岸旁。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倾慕的对象。至死不会变主张。我的天啊我的娘,为何对我不体谅?
扩展资料
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一位少女自己选中了意中人,却受到家长的反对,因此发出呼天呼母的悲叹。旧说多将这首诗与《邶风·柏舟》混为一谈,认为是共姜自誓之作。或以为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节,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作此诗;或认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
二、整体赏析
此诗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个待嫁的姑娘,她选中的对象是一个不到二十的少年郎。姑娘的选择未能得到母亲的同意,所以她满腔怨恨,发誓要和母亲对抗到底。
三、《国风·邶风·柏舟》简介
《国风·邶风·柏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五章,每章六句。此诗以“隐忧”为诗眼、主线,逐层深入地抒写作者的爱国忧己之情,倾诉个人受群小倾陷,而主上不明,无法施展抱负的忧愤。
全诗直诉胸臆,径陈感受,风格质朴,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善用比喻,而富于变化,另外其语言亦复凝重而委婉,激亢而幽抑,侃侃申诉,娓娓动听,在《诗经》中别具一格。
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你别说还真有: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秦风-黄鸟》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偶尔回答一下这种问题也是相当有趣的,想想还是匿名算了)(偷笑)
只:助词。
翻译:
我的妈呀,我的天哪!不体谅人家的心哪。原指少女因爱情得不到支持而发出的概叹。后泛指得不到尊长的体谅。
出处
《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事例
觉~,得毋有反唇而相稽者乎?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五首
- 上一篇:“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读音是什么?
- 下一篇:“六亲不认”指的是哪六亲?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