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淮南象牙塔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唯物主义的观点及方法论有哪些?

唯物主义的观点及方法论有哪些?

作者:淮南象牙塔
日期:2022-10-16 16:32:07
阅读:

内容导航:
  •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 历史唯物主义有哪些原理方法论?
  •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些和它们的原理,方法论
  • 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是什么?
  •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一)历史观(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价值观、人生观
    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与人生观):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要求我们(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地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需要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冲击.
    二 : 历史唯物主义解析论文
    摘要:由于目前高三使用的《中国古代史(选修)》是在初中统编教材基础上的“急就篇”,无论是课本还是教参都存在着“失之过简”的弊端,这就给高中历史教学造成了教师难以讲解清楚,学生难以掌握的不少教学难点。加之,近年来历史高考加大了对高中难点内容的考核,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突破难点,就成了高三历史教学的当务之急。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始终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对推动历史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对高三历史中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比较全面、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教学难点也就能化难变易了。本文仅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原理对《中国古代史(选修)》的一些难点进行解析,供参考。
    一、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剖析历史现象的根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因而一切历史现象产生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就在于社会经济发展及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如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这种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其“贤与能”的标准以什么来定位?在已经出现私有财产的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到底谁最“贤能”呢?这是学习“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后,学生产生的一个难以解开的历史“扣结”。
    如果从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前夜着手,贫富开始分化、阶级逐渐产生,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能是谁最有威慑性的实力,谁就能迫使大家把他说成是最贤能者了。“尧的比较富有,舜有储粮仓库,禹的父亲曾筑城保护自己的财产”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这样一来,似乎民主公正的禅让制,其背后就存在着以经济实力夺位的真相。用《韩非子·说疑》的话来说,就是“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正是在这种凭借实力参与争位的禅让制下,也就必然会出现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舜逐共工夺尧位,禹放虞舜继其位,启杀伯益夺其位,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而王位世袭制则把这个参与争位的范围限制到王家子孙这一圈子内,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因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这是历史的一个进步。而造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历史唯物主义又认为社会意识不仅仅以如实地反映社会存在为己任,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创新功能,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超越社会现实的局限而创造出新的观念,进而又表现为在新观念指导下实际地改变社会现实,创造新的社会状态,这是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最高表现,特别是经过人民群众的实践之后,社会意识就能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如东汉末年张角利用“太平道”的宗教意识,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号召,有准备、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地发动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基本瓦解了东汉王朝,使其名存实亡。
    利用宗教意识进行斗争,是农民政治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为后世农民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宗教毕竟是麻醉人的鸦片,又有着其消极的腐蚀作用。它会束缚人民思想,削弱人民战斗力,使农民分不清敌我。如青州黄巾军由于曹操摧毁过寺庙,便错误地认为他是自己的同盟者,结果被曹操瓦解和镇压。
    二、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观点,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概念。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而政治结构即政治法律制度等则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各阶级经济地位及其利益的体现而已。如对周灭商后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它和井田制的关系怎样?学生对此感到很难理解。如从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相互依存的唯物史观来观察,疑难就会化解。周灭商后,为了有效地统治地域广袤的领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以周族的血缘关系为依据,逐次分封,建立起以逐级臣属和纳贡为条件的家族系统,而周天子就是这个以天下为家的家族系统的总族长。
    这样,政权族权合一,各个在血缘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家族,同时就是国家政治结构中的不同环节,西周的国家结构就是姬姓家族的扩大。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结的家长家庭公社关系的国家化,是西周社会的重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整套宗法制度。与这套宗法制度相适应的就是当时的井田制这一经济制度。用生产关系三要素来分析,井田制的“土地国有”(即为周天子所有)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奴隶主(诸侯臣下)强迫奴隶集体从事劳动是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而奴隶主(贵族阶层)完全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则是产品的分配方式。这三点就是井田制的本质。至于“耕地阡陌纵横,像井字形状”只不过是其外在的表现而已。由于分封制的政治结构适应了井田制的经济结构,西周的农作物品种增多,手工业门类更细(号称“百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成为地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使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又如宋与汉唐相比,统一没有完成,社会矛盾从建立初期就甚为尖锐,统治者也较为腐朽,为什么商品经济却得以繁荣?如果从生产力发展迫使生产关系作了一定的调整来解析,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其一是北宋虽未统一全国,但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其二,“杯酒释兵权”的交换条件是“多择良田美宅”,使北宋土地兼并甚于前代,造成政府财政困难,因此大力鼓励发展工商业,城镇出现,都市繁华,交子使用,使商品经济得以繁荣,这样工商业增加的税收就弥补了财政收入的不足。而南宋统治者虽占半壁河山,但随着经济中心南移局面的最后完成,临安商业的发展又大大超过了北宋的东京,其对工商业收入的依赖程度更大;其三,城镇商品市场的扩大和作为流通手段货币的发展,加之造船技术的进步,又为海外贸易的兴盛提供了条件,使得宋代统治者从海外贸易的收入中获得了巨利;其四,汉唐以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两宋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矗再如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稀疏地出现,与此同时中国明朝的中后期也有相同情况发生。
    这就是说,当时中国的发展水平绝不低于西欧国家。但在此以后,为什么中国没有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呢?固步自封,闭关自守,放弃海外活动良机,固守传统的农业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腐朽的封建制度对新生的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扼杀了资本主义向前发展。由此,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对农业经济国家的决定性优势。这一对比优势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也反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仗着这种优势进行扩张,采用“舰炮政策”打开经济落后国家的门户,使其日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就在世界历史上出现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其中的历史教训不仅极其深刻,而且又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观点,阐述重大的历史事变。
    唯物史观揭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而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才能对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起决定作用。一句话,一切历史事变的结局只有遵循了这一基本规律才会成效显著。
    如商秧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废井田开阡陌”,动摇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县制”摧毁了奴隶制的上层建筑,建立起了适应封建生产关系发展需要的封建制的上层建筑。商秧变法顺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调互动的力量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又如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等方面“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为什么“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呢?如果能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来剖析,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秦始皇北击匈奴是在刚刚统一六国之后进行,连年征战使本已遭受严重破坏的生产力又雪上加霜,役使百姓,民不堪命,埋下了秦朝覆亡的种子;而汉武帝是在休养生息60多年后国力强盛的情况下反击匈奴,有利于北部边疆的安定和生产力的发展。公务员之家
    秦始皇役使百姓主要是为一己之私利修宫室和建陵墓,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田地荒芜,社会生产力又受到很大摧残;而汉武帝征发农民服役是用以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对发展社会经济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至于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劝焚书坑儒”的残暴手段,对知识分子进行野蛮的镇压,造成了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的恶果;而汉武帝则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简言之,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兴才勃也;否则,其亡也忽焉!这一点表现在元清两朝的统治上,也甚为分明。
    二者同为边疆民族入主中原,元朝仅存在了90年,清朝统治却长达268年,何以会形成如此差异?从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来解析,一是元朝君位继承不稳定,在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成宗铁穆耳之后,争夺皇位和权利的斗争持续不断,仅从1308年到1333年的25年间就先后更换了八位皇帝,这种夺权斗争往往把整个统治集团的成员都裹胁进去,造成政治和社会的动荡不安;而清朝之初就以“父传子,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奠定了稳固的统治基础;二是元代的黑暗统治,使汉族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特别低下。相传元代社会把人分为十等,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说。沦为平民的文人学士因废科举而缺乏正常的入仕之途,只有写作杂剧、小说以维生了;而清于入关第二年的1645年就开科取士,为汉族知识分子广开仕进之门,吸引他们加入维护清朝统治的营垒。
    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写道:“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虽然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编写的,但如何结合各种历史问题用历史唯物主义给以解析,这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就要靠我们自己来掌握了。否则,抱着唯物史观编写的历史教材,重复着费尔巴哈的失误,不能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答好高考历史试题。这难道还不发人深省吗?当然,正如列宁所说:“历史唯物主义也从来没有企求说明一切,而只企求指出‘唯一科学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的话)说明历史的方法。”
    作为教师来说,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方法论,面对现实历史的具体教学,不断地由唯物史观的科学抽象上升到对具体历史问题的思维,高中历史教学才能呈现出活生生的局面。因为,运用历史唯物观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是对社会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的逻辑展开,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唯物辩证本性的揭示,乃是最能体现出历史学科特色的能力的。所以,这也应是高中历史课能力培养的核心。

    二、历史唯物主义有哪些原理方法论?

    1,唯物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2,辩证唯物论有两个基本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方法论:(1)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并为人类造福。

    三、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些和它们的原理,方法论

    1.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

    2.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

    3.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物质决定意识。

    扩展资料

    唯物主义历史上的代表人物:

    1.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代表作:《荀子》

    2.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字仲任,汉族。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代表作:《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3.范缜(约450年—515年),字子真,其哲学著作《神灭论》,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唯物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作品。

    代表作:《神灭论》

    4.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代表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5.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代表作:《正蒙》、《横渠易说》等。

    6.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代表作:《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唯物主义



    四、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是什么?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发展的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4、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肯定事物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
    6、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7、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10、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观点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1、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2、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13、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原理内容: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四、人生观、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要求我们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③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5、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6、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中,不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
    7、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促进作用。
    ①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②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③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8、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应做到①相信群众②依靠群众③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9.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①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关推荐

    • 唯物主义的观点及方法论有哪些?

      内容导航: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历史唯物主义有哪些原理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些和它们的原理,方法论 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是什么? 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

      成语解释
    • 含有 积 的成语

      内容导航: 带积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积字的成语 含有积什么是的成语 含有积、发的成语 一、 带积的成语有哪些 带积的成语有——积少成多、积土成山、堆积如山、囤积居奇、日积月累、铢积

      成语造句
    • 昔人有睹燕翔者,将援弓射之选自哪篇古文,写出全文并翻译

      内容导航: 古文《争雁》翻译 翻译: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 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帮忙解释一下这首古文的意思 一、 古文《争雁》翻译 原文: 昔人有

      成语故事
    • 荡气回肠荡气和回肠指什么?

      内容导航: 回肠荡气的意思是什么 回肠荡气是什么意思? 回肠荡气荡气什么意思? 荡气回肠什么意思 一、 回肠荡气的意思是什么 回肠荡气的意思是: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

      成语大全
    • 西厢记的故事梗概是什么?

      内容导航: 西厢记的故事梗概 西厢记故事梗概300字左右 西厢记故事梗概 《西厢记》的大概剧情都是什么? 一、 西厢记的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

      成语造句
    • 黄维德歌曲汇总

      内容导航: 求歌曲《才子佳人》,黄维德唱的那首 《单身女王》中所有的歌曲 大声唱着歌 黄维德 的歌词 黄维德唱的 有口难开 那个电视剧插曲求解? 一、 求歌曲《才子佳人》,黄维德唱的

      成语故事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思是

      内容导航: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什么意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什么意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思是什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什么意思? 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什么意思 译文: 即

      成语大全
    • 什么反侧的成语

      内容导航: 成语 什么什么反侧 带侧的成语有哪些 辗转反侧是什么类型的成语 辗转反侧的成语 一、 成语 什么什么反侧 辗转反侧 【拼音】:zhǎn zhuǎn fǎn cè 【解释】:辗转:翻来复去;反侧

      成语解释
    • 养牛场杀牛对养牛好不好,以风水说

      内容导航: 对尾养牛不好吗? 养牛驴不得利,是不是和圈风水有关? 经济学里说养牛杀牛最后卖牛是什么意思 主房养牛对房主的风水有影响吗 一、 对尾养牛不好吗? 对尾式的牛舍缺陷是要有两个

      成语造句
    • 忠、孝、雅、诚几个字出自于哪?是什么意思

      内容导航: 承是什么意思,血脉相乘,上孝下慈,上孝下贤什么意思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什么意思? 忠,勇,孝,义请问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什么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忠,孝,诚,信

      成语故事
    聚合标签
    网易旗下人数最多的网络游戏 网易什么游戏好玩 一动不动的近义词是什么? 形容男人风流倜傥的成语 两股战战”和“袒胸露乳 概括冯骥才通过文学和绘画做到了什么 岿然不动中的岿是什么意思 描写逃跑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修成语有哪些 “太行山”的“行”的读音是什么? 敩泩怎么读,什么意思 完美世界境界划分 风在前面的成语 AAcc的成语 人生的路,说长也很长,说短也很短人生如置身迷雾之中,每走一... 用“凝聚”造一个关于母爱的句子 什么是“谢家之宝树”?? 天能组什么四字成语 吻字组四字词语 徙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成语小惩大诫是什么意思 苗族有多少分支? 形容态度亲切的成语 以《我是学校的主人公》为主题的关于爱国,爱校和团结,爱集体的... 婉转悠扬是什么意思 以“歹”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卧榻之侧 恬淡悠然的意思 什么什么手臂成语大全 是什么意思? 《亲兄热弟》片尾曲的歌词 飞黄腾达的生肖是什么? 山东的山是指哪一座山 功亏一篑什么意思? 蚬子不张嘴,是不是死了? 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的生活如何?他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 柳永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最著名的词是什么? 四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 什么是"红道、黑道、白道"? 三国演义中句句经典名言,你最喜欢哪一句 历史上;卧在床下 岂容他人酣睡,是谁说的? 花甲用开水烫过没开壳是什么原因 找了个女朋友她说话很尖酸刻薄.而且很顾娘家的人.脾气暴躁这样... “口里淡出鸟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文学欣赏的角度 形容“很华丽”的成语有哪些? 修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 成语大全什么不动 朱粲率领的"可达寒贼"是什么意思 个人私设公堂,殴打偷我东西的人,会有什么后果,在刑法上怎么讲... 人体内阴阳不平衡会引发疾病、衰老、死亡怎么保持体内阴阳的平... "佛说 形容“没有感觉”的成语有哪些? 请教初中语文问题,会的同学帮忙 成语 小惩大诫 的出处? 说短不短 成语里有死和生的成语 水什么山什么 组个成语,要三个 (每)加偏旁组成新字组词语? 工作时,手关节被砸碎寒气来,痛彻骨髓想做门卫不一样用手... 惊弓之鸟的“惊”“弓”“之”“鸟”分别是什么意思? 忐忑什么什么成语 中国的苗族一共有多少个分支? 形容里里外外成语 形容灯光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刎颈之交 坍怎么读音是什么 带有象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