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淮南象牙塔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生平

作者:淮南象牙塔
日期:2022-08-27 10:01:24
阅读:

内容导航:
  •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 孔子的生平故事
  • 孔子生平
  • 一、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一、早年教育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地告诉孔子。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其抚养成人。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的母亲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为了打听父亲葬处,他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听。后孔母的邻居曼父之母,告诉孔子叔梁纥的墓处,孔子这才将父母合葬于防山。第二年,孔子在为母亲守丧时,季孙氏宴请士一级的人(飨士)。孔子前往,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训斥并拒绝。但后世学者多怀疑此事有伪。

    19岁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23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学生有颜由(颜回之父)、曾点(曾参之父)、冉耕等。鲁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鲁[15]。郯子博学多才,27岁的孔子慕名拜见。韩愈《师说》有语:“孔子师郯子。”孔子先后“问礼于老聃,学鼓琴于师襄子,访乐于苌弘。”

    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二、适齐

    三十五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逃到齐国,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孔子曾与齐太师谈说音乐,闻习韶乐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说:“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他日又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政在节财。”景公想封孔子为尼溪田大夫,遭齐相国晏婴进言劝阻,晏婴认为孔子会干扰齐国的文化。后来得知齐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没有办法,只好辞退孔子,孔子则重回鲁国,聚徒讲学。

    三、初仕鲁国

    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一年后做司空,再升为大司寇,期间亦行摄相事。

    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在此事件中“文功武备”,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

    鲁定公十三年,孔子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策划实施“隳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的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季孙氏之费,但围攻郕邑的攻势功败垂成。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诛杀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但有看法认为少正卯事件是受到法家思想影响的后世学者所杜撰。

    由于孔子治下鲁国颇有起色,引起齐人警惧,齐大夫黎鉏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使鲁定公不问朝政,并让孔子与鲁定公、季桓子等人之间在道德与政策上的分歧难以弥合,最终孔子去鲁适卫。

    四、周游列国

    离开鲁国以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险。

    五、留卫期间

    孔子到了卫国,在前往陈地时,途经匡城,颜刻举策指著郭外缺口说:“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因孔子身材高大,被匡人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而遭围捕。子路感到愤怒,夺戟准备交战,但被孔子阻止。过程中孔子曾与颜回失散,一度以为颜回已死。

    卫灵公提供孔子与仕鲁时同等的俸禄。居住一段时间后,遭人诬谄而离开。

    孔子在蒲城滞留几个月后返回卫国。拜见卫灵公夫人南子时,孔子朝着北面,低头俯地,不正视;夫人南子亦于帷幕中再拜孔子。子路得知后,为此事甚感不满,表面上不说,但孔子心里明白,孔子便对着子路向天发誓说:“我如果不对的话,就让老天厌弃我吧!”数月后,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孔子为次,其余官员在后,招摇游市而过。孔子对此事引以为耻,颜刻问有何耻辱,孔子感叹:“我从未见过像爱好美色那样爱好道德的人啊!”便离开卫国。

    六、过宋之危

    孔子到了宋国以后,在大树下和弟子习礼。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将大树拔除。弟子打算尽速离去,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七、相失于郑

    孔子在郑国时,与弟子失散,孔子独自站立在郭东门。有人告知子贡,东门有人仪表像丧家之犬。弟子终把孔子寻回,并将此话告诉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八、受困陈蔡

    吴伐陈、楚伐蔡之际,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随即出发。陈、蔡大夫惧怕孔子为楚国所用,便将孔子围困在陈、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绝粮七日,许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旧讲诵不绝。后来派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接孔子。

    九、晚年

    颠沛流离凡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尊为国老,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前483年,独子孔鲤先孔子而死。前481年,颜回先他而去世。孔子有所感慨:“昔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后孔子向季康子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前479年3月9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儒略历3月9日,格里历3月4日,夏历二月十一),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扩展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二、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孔子(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孔丘,字仲尼。鲁国人。
    生平 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父叔梁纥,母颜氏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 551)生于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至春秋末,礼乐仍保持完好。鲁国根深蒂固的礼乐传统对孔子有深刻的影响。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30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鲁昭公二十六年( 前516),鲁国内乱,孔子不满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 ,一度离鲁至齐 ,不久返回。开始整理诗、书、礼、乐,招收弟子日多,影响愈大。鲁定公九年(前501),出任中都宰,颇有政绩 。后升为司空和大司寇。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鲁国兵礼并用,收回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定公十三年,孔子为维护公室,建议毁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等三家都邑,季孙氏、叔孙氏的邱、费被毁后,孟孙氏以武力对抗,孔子计划失败。以后鲁国政局有变,孔子见理想难以实现,遂带领弟子离开鲁国 ,开始了周游列国的飘泊生涯 ,时孔子55岁。孔子14年中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向各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均不见用 。鲁哀公十一年( 前484),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时年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虽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画像

    哲学思想 孔子所处春秋时代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孔子思想中充满新与旧的矛盾,反映了大变动时代的精神风貌。
    天命鬼神观 孔子继承了传统的天命鬼神观,视天为万有的主宰和人格神,认为天命主宰着人的生死,也决定着社会的治乱。他主张“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但同时他又否定周时盛行的占卜活动,提出“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五谷生焉”,认为天命就蕴含在自然事物的运行之中。所以他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记载孔子“不语怪 、力、乱、神”,并且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回避了关于人死后是否变鬼的问题。

    《孔子杏坛讲学图》

    仁与礼的学说 礼原为中国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春秋时“礼崩乐坏” ,礼已名存实亡 。孔子注重社会伦理问题,把礼看成是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区别华、夷的标志。他谴责破坏周礼的行为,对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极为愤慨,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孔子主张“正名”,试图用周礼的形式去匡正已经产生变化的社会现实,要求人们“克己复礼”。但是,在不违背周礼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孔子同意结合时代的变化对周礼的具体内容有所损益。仁这一概念在春秋时已广泛使用,孔子赋予了它以新的涵义,使其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论语》记载:“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孔子又对子贡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认为仁就是推己达人的忠恕之道。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成为“圣人”和“仁人”的道德理想,认为“仁”具有最高的道德价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他重视道德修养,强调自身的努力,即“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要求人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提出了一系列修养方法,如反求诸己;一日三省等 。孔子的仁还包含着爱惜劳动者的思想 ,如仲弓问仁,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子张问仁,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此“五者”即“ 恭、宽、信、敏、惠”。孔子的“宽”、“惠”表现在统治方法上就是要行“ 德政 ”。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在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宽刑罚而重教化。经济上惠民就是要使民“足食” ,《论语》记载孔子“所重 :民、食、丧、祭”,主张“因民所利而利之”。政治上宽民就是要反对“不教而杀”的苛政,孔子主张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理”,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促使人民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为了行德政,孔子还提出了“举贤才”的政治主张 。《论语》记载仲弓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他认为还必须考虑到民意,“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他主张处理事务时,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认为“过犹不及”。孔子主张恪守“中道”,如《 论语 》记载,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主张“ 德刑并用 ”,“ 宽猛相济 ”;对学生,性格过于进取的加以遏制,对于谦退的加以鼓励。孔子反对过激的言行,但同时也反对不讲原则,“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的“乡愿”行为,称“乡愿,德之贼也”。
    知识论 孔子就知识的来源和对知识的态度把人分为四等:“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他虽承认有“生而知之”的圣人,但他所强调的是后天学习,着眼于“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的中等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多闻阙疑”、“多见阙殆”。他还讨论了学与思的关系,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倡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孔子主张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 ,授之以政 ,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他反对知而不行或“言而过其行”的人。

    《孔子周游列国图》

    逻辑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启蒙者,他提出了“正名”主张,虽然主要是为了实现政治和伦理方面的名分等级制度,但包含了逻辑证明的初步意识。孔子认为言有赖于名,名不正则言不顺。从正名的需要出发,孔子还强调推理在认识中的作用,提出同类可以相推的原则。
    美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奠基人,孔子的美学思想也建立在他的仁学基础上,他认为要使“仁”的原则得到实现,就要唤起人们自觉行仁的要求。他力图发挥文艺的特殊社会作用,陶冶人们的伦理道德感情,把文艺作为唤起人们自觉行仁 ,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的重 要 手段 ,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力求使人们对行仁不但“知之”、“好之”而且“乐之”。在美与善的关系上,他主张“尽善”、“尽美”,认为最高的道德境界和审美 境界是同一的 。孔子还要求“ 美 ”和文艺必须绝对服从“礼”,为维护礼服务。
    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他主张“有教无类”,学生中不少人出身低贱,许多过去无权受教育的平民子弟得以受教育。孔子把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作为教育的目的,认为“学而优则仕”,“学也,禄在其中矣”,故而以“文行忠信”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他注重道德培养,主张治学要先立人,提出了一整套以道德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提倡“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注重言传身教,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要求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学中他讲究教育方法,注重启发 、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注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他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第一位教育家。

    孔子墓(山东曲阜孔林)

    历史地位 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虽具有一些传统的保守的思想因素,但其主流在当时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所以在战国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先秦显学之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汉以前并未受到统治者的特别重视。汉代以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孔子的思想适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受到重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式确立了孔子及其学说在中国思想界的统治。以后,历代统治者进一步采取了神化孔子,提倡儒学的措施,巩固了孔子的至尊地位。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这种影响波及到东亚乃至全世界 。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统治阶级出于自身的需要,片面发展了孔子思想中的保守方面,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五四运动以后 ,孔子 思想 的保守性受到了进步思想家的批判。中国的一些学者,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学工作者,对孔子及其思想作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取得了很大成就。孔子思想学说主要汇集在孔子弟子撰写的《论语》中,《左传》和《史记·孔子世家》亦有有关孔子言行的记载。

    三、孔子的生平故事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离开卫国西行。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26]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

    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



    四、孔子生平

    1岁: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今依《史记 孔子世家》说。
      2岁:公元前550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3岁: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颜徵在携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4岁:公元前548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孔子在鲁。
      5岁:公元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6岁:公元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弟子曾点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7岁:公元前545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弟子颜繇生,繇又名无繇,字季路,颜渊之父。
      8岁:公元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弟子冉耕生,字伯牛,鲁国人。
      9岁:公元前543年(鲁襄公三十年)孔子在鲁。这一年,郑国子产执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大治。后来孔子对子产的政绩评价很高。
      10岁:公元前542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弟子仲由生,字子路,卞人。 是年鲁襄公死,其子躌继位,是为昭公。
      11岁:公元前541年(鲁昭公元年)孔子在鲁。
      12岁: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弟子漆雕开生,字子若,蔡人。
      13岁:公元前539年(鲁昭公三年)孔子在鲁。
      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16岁,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郑铸刑鼎。弟子闽损生,字子骞,鲁国人。
      17岁:公元前535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此“鄙事”当包括“委吏”、“乘田”。
      27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30岁: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论语 为政》)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31岁: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弟子巫马施、高柴、宓不齐生。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32岁: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弟子端木赐生,赐字子贡,卫国人。
      34岁: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5岁: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史记 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了齐国。
      36岁,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鲁。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弟子樊须、原宪生。须字子迟,鲁国人;宪字子思,宋国人。
      38岁:公元前514年(鲁昭公二十八年)晋魏献子(名舒)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39岁,公元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是年冬天晋铸刑鼎,孔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40岁: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故自云“四十而不惑”。弟子澹台灭明生。灭明字子羽,鲁国人。
      41岁:公元前511年(鲁昭公三十一年)弟子陈亢生。亢字子禽,陈国人。
      42岁:公元前510年(鲁昭公三十二年)昭公卒,定公立。
      43岁:公元前509年(鲁定公元年)弟子公西赤生。赤字华,鲁国人。
      45岁: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弟子卜商生。商字子夏,卫国人。
      46岁: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47岁: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弟子曾参、颜幸生。参字子舆,鲁国人。幸字子柳,鲁国人。
      48岁: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
      49岁: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弟子颛孙师生。师字子张,陈国人。
      50岁: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八年)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阳货》)“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
      51岁: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弟子冉鲁、曹坅、伯虔、颜高,叔仲会生。鲁字子鲁,鲁国人:坅字子循,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52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
      53岁:公元前499年(鲁定公十一年)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
      54岁: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弟子公孙龙生。龙字子石,楚国人。
      55岁: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十月,孔子受谗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孔子与弟子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56岁,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郑国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58岁: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元年〕孔子居鲁,吴国使人聘鲁,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59岁: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孔子由鲁至卫。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去卫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60岁: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岁: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孔子离陈往蔡。
      62岁: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孔子自蔡到叶。叶公问政于孔子,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在去叶返蔡的途中,孔子遇隐者。
      63岁: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与弟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64岁:公元前488年(鲁哀公七年)孔子在卫。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65岁:公元前487年(鲁哀公八年)孔子在卫。是年吴伐鲁,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66岁: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孔子在卫。
      67岁: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孔子在卫。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是年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孔子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季康子欲行“田赋”,孔子反对。孔子对冉有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丘亦足矣”。
      69岁: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孔子仍有心从政,然不被用。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孔子的儿子孔鲤卒。
      70岁: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孔子自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回卒,孔子十分悲伤。
      71岁: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是年春,狩猎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见鲁哀公及三桓,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桓,没有得到支持。
      72岁: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闻卫国政变,预感到子路有生命危险。子路果然被害。孔子十分难过。
      73岁: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鲁哀公诔之曰:“天不吊,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为之守墓六年。弟子及鲁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野史记载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韦伯入,舞乎韦伯。夫诸子皆瞎!子识礼乐,俟君子。莫之能御也,曰:“汝何由可止也?”韦伯曰:“汝行窗,吾由此可止也!”子为之,韦伯触使坠之,子殁。

    相关推荐

    • 孔子的生平

      内容导航: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孔子的生平故事 孔子生平 一、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一、早年教育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三岁时

      成语解释
    • 一年级的矢怎么组词

      内容导航: 矢组词有哪些的 “矢”组词有哪些? 矢怎么念怎么组词? 一年级多音字组词 急求!! 一、 矢组词有哪些的 矢 [shǐ] 部首:矢 五笔:TDU [解释]1.箭:流~。弓~。有的(dì)放~。

      成语造句
    • 真田幸村号称日本第一强兵,那么谁是三国第一强兵

      内容导航: 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 到底有多强? 德川家康称真田幸村为“日本第一强兵”是在侮辱真田吗 为什么真田幸村被称为战国第一兵 为什么真田幸村会被称作日本第一兵 一、 日本第一兵

      成语故事
    • “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作何解释?

      内容导航: 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是什么意思? 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什么意思.? 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是什么意思? 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 一、 性深阻若城府

      成语解释
    • 翻译文言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内容导航: 文言文阅读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 速求《晏子春秋》翻译!!!!!!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成语造句
    • 第四个字是歌的成语

      内容导航: 四个字的歌名,,,,越多越好,,, 关于歌曲的四字成语 第四个字是里的成语有哪些 最近好听的歌 四个字 好象是成语歌名 一、 四个字的歌名,,,,越多越好,,, 光辉岁

      成语故事
    • 马三立相声台词什么东西圆又圆什么东西缺半边什么东西静悄悄

      内容导航: 马三立相声台词短些 马三立经典相声台词(双人的) 马三立扒马褂相声台词 求马三立相声剧本 一、 马三立相声台词短些 最经典的 相声《逗你玩》 表演:马三立 咱们啊每天的生活

      成语解释
    • 基督教名词解释:世俗的言语

      内容导航: 基督教的起源 东正教和基督教有什么区别啊? 基督教的主要禁忌 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基督教? 一、 基督教的起源 基督教的诞生 二、 东正教和基督教有什么区别啊? 信什么不如

      成语造句
    • 千x万x的成语

      内容导航: 千x万x的成语大全 用,千x万x来形容成语 万x千x的成语 千X万x的成语 一、 千x万x的成语大全 千变万化 形容变化极多。 千变万状 变化繁多,呈现出各种情状。 千仓万箱 形容因年成

      成语故事
    • 要一个全面的清朝的官职表和皇亲国戚的称呼!!!

      内容导航: 有关清朝皇亲国戚排序 清朝所有皇亲国戚的名称一集地位,详细点 清朝所有官职名称 清朝官阶与现代官阶对应? 一、 有关清朝皇亲国戚排序 一、六部介绍: 所谓六部,是指中央

      成语大全
    聚合标签
    以《我是学校的主人公》为主题的关于爱国,爱校和团结,爱集体的... 有句农谚说“早晨立了秋,球后凉飕飕;晚上立了秋,秋后热死老犍... 岿然不动是什么意思? 成语随什么隐什么 西瓜榨汁之前,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容易把西瓜籽去掉? 形容景物绚丽灿烂的成语有哪些? 四字词语大全1000个 纱窗的纱能组什么词 梦见亲人头部受伤流血了是好是坏? 寓意飞黄腾达的词语有哪些 有一首歌的歌词【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是什么... 历史上李鸿章是好人还是坏人 蹄闲三寻是什么生肖? 形容飞黄腾达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文攻武备”的出处 日月如梭的梭怎怎么写? 激动的心情的成语有什么? 成语接龙大全第一个成语是万众一心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关于学习的文章 北展郭德纲于谦偷斧子打台球那段 于谦奶奶骂的什么啊 歹字开头四字成语 私设公堂 三皇五帝分别指哪些? 痛饮狂歌的行踪怎么缩句? 描写人x的成语 成语什么心什么死 寻一篇假如我是一名幼儿教师 天意下联:群内红包发个不休 词语:()()不动 网易什么游戏好玩 什么的说道,在前面加个形容词 带外字的成语有哪些 求古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四字词语不需要成语,只要是 经典咏流传 有哪些好听 带疼字的四个字成语 臂组词,能组几个 带有灯字的成语有哪些 梦见地陷涌水是吉是凶 忐忑不安的近义词有哪些 三大阿僧祗劫是多少年? 两个人摞起来加个“且”念什么? 常听说的“秋后一伏热死人”具体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 类似于惊弓之鸟的成语 鲁迅逝世前后的资料 自去自来梁上燕 对李白痛饮狂歌的看法 形容男子俊朗的词语有哪些? “一动也不动”可以用什么成语表示? 中国的苗族一共有多少个分支? “歹”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被吓到的成语 可以谈谈对李白"痛饮狂歌"的看法吗? 流水的流还可以组什么词 表示死的词语 漫、水、厚、义、高、 "隰有苌楚,猗滩其枝,乐子之无知,乐子之无家,乐子之无室"... 婉转悠扬 哪个字错了? “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的区别 锂离子电池跟蓄电池有什么区别? 求OL三国杀上一将成名2015每个武将的台词 以羊易牛是何意?出自于哪? 带“水”字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形容幼儿博学的成语 什么叫三皇五帝?是什么意思? 卧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