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淮南象牙塔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宋河南府是源于什么时代称呼洛阳的?

宋河南府是源于什么时代称呼洛阳的?

作者:淮南象牙塔
日期:2022-08-26 19:31:19
阅读:

内容导航:
  • 宋朝时期洛阳城叫什么名字
  • 河南古代叫什么?
  • 河南省 在宋朝时期叫中州吗
  • 在北宋,河南府和西河南府是独立的两个行政区域还是存在隶属关系...
  • 一、宋朝时期洛阳城叫什么名字

    洛阳在那个时候叫河南府,治所叫河南县。
    出处:《元丰九域志》:
    ○西京
    西京,河南府,河南郡。(治河南县。)
    地里。(东京三百八十二里。东至本京界二百里,自界首至郑州六十里。西
    至本京界一百八十六里,自界首至陕州一百里。南至本京界八十二里,自界首至
    汝州七十八里。北至本京界六十五里,自界首至孟州五十五里。东南至本京界一
    百九十里,自界首至颍昌府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本京界三百二十五里,自界首至
    虢州一百二十五里。东北至本京界六十里,自界首至孟州二十五里。西北至本京
    界二百三十六里,自界首至绛州二百里。) 户。(主七万八千五百五十,客三万七千一百二十五。)

    二、河南古代叫什么?

    独立的,这就跟今天的北京市和天津市一样,虽然因为首都的驻在而导致河南府实际上比西河南府高级一点点,但在法理上二者应该相等。
    至于洛阳的权利……很小,像洛阳,应天府等陪都,更多是用来流放官员和给老人家养老用的(像司马光就是被放逐到洛阳然后开始编《资治通鉴》)。当然,作为集散,交通,文化,经济的中心,洛阳的地位仍然在,只不过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不如汴京,行政范围也仅限于西河南府一带

    三、河南省 在宋朝时期叫中州吗

    宋朝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继承了唐朝的羁縻制度,也可以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同时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至道三年(997年),共分十五路(名称上道改为路),后析为十八路,又析为二十三路。
    你说的应该是西京河南府。洛阳是北宋的西京,指的就是洛阳。

    四、在北宋,河南府和西河南府是独立的两个行政区域还是存在隶属关系...

    洛阳市县区的地名
    洛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历史非常悠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在古汉语中,山之南水之北谓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古人最初多依山傍水而居,许多城市是在水边山边建立起来的,所以,作为历史悠久的洛阳市,在县区地名中,大多数与山水有关。如瀍河区、涧西区、洛龙区、宜阳、洛宁、汝阳、伊川、嵩县、孟津、栾川。
    西工区、老城区、新安、偃师、吉利等地名或反映了一段重要历史,或反映了该地的独特地情,或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宜阳
    是因治所与河流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的县。宜阳,因其故城(今宜阳韩城)在宜水之北,故名宜阳。
    宜阳之名,首见于《战国策》。战国周威烈王二年(前424年),韩国国君韩武子营建宜阳城,并从平阳迁都宜阳(县治今宜阳县韩城),宜阳遂为当时一代名都。
    关于宜阳为韩国都城,历史文献有明确记载。《吕氏春秋.开春篇》高诱注:“韩氏本都弘农宜阳,其后都颖川阳翟。”《任数篇》高诱注:“康子与赵襄子共灭智伯分其地,生武子,都宜阳。”《后汉书.光武帝纪一》季贤注:“宜阳:县名,属弘农郡,韩国都也。”《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阳翟县条:“韩自宜阳移都于此。”
    韩武子名启章,韩康子之子,前425年继位,次年迁都于宜阳。位于今韩城的宜阳故城呈长方形,由宫城、郭城两部分组成,宫城在郭城之西北部,郭城外有护城河。宜阳故城北为秦岭,其南麓有大冢,俗称韩王冢,清《宜阳县志》称为韩昭侯墓。实际此冢为韩武子陵。宜阳故城的规模,文献上有诸多记载。《战国策》说:“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可见宜阳故城规模宏伟,人口众多,贮积丰富。所谓“材士”,指能控弦持剑的青壮年人,加上老人小孩,人口应有30万之众。城方八里,即64平方里。所谓“粟支数年”,是指此城为韩国仓廪重地。按照《史记·甘茂传》的记载,韩国上党、南阳(太行山南)之地的财赋均归藏于宜阳。
    韩武子建都宜阳,贝有重要战略意义。控制宜阳,即可控制中原。韩武子与魏文侯共塞秦国东进之途,使秦国“僻在雍州,不得于中国诸侯之会盟”(《史记.秦本纪》)。又“中挟洛邑,提携周室,天子成为附庸;东越成皋,略取郑土,伐郑杀其君幽公”(《史记.韩世家》)。
    至韩景侯时,从宜阳迁都阳翟(县治今禹州),宜阳降为县。因其管辖范围广大,包括洛阳以西、卢氏以东熊耳山、崤山之间的广大山区,故在战国时期享有“宜阳大县”之名。
    周显王三十四年(公元前335年)秦军攻韩,力图取韩国重镇宜阳。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秦武王遣左丞相甘茂率军攻韩重镇宜阳。当时宜阳有守兵十万,韩军凭借崤函险关,伊洛、黄河天险阻隔,顽强地抗击秦军,展开多次激烈战斗,一直坚持了五个多月的时间,秦军仍没能占领宜阳。这时,秦国也派来了援兵,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才攻下了宜阳。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贲一班勇士到宜阳巡视,然后直入洛阳,以窥周室。他知道九鼎在太庙(今盛世唐庄附近)之中,遂往观看。秦武王围着九鼎观览一番,赞叹不已。九鼎名称各不同,鼎腹有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即古九州名)九字相别。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叹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于是,秦王举鼎,失手砸断其腿,当晚去世。
    宜阳归秦,仍置县。西魏时,于今县城置甘棠县(此处有甘棠树,为召公听政处),隋仁寿四年(604年),改甘棠为寿安。金大定元年(1161年),改寿安县为宜阳县,元明清、民国至今因之。
    孟津县
    “津”,渡口也。孟津县因孟津渡口而得名。孟津渡口的“孟”字来源有三说。一,上古这里为孟涂氏之国;二、此处有孟河(今负图寺附近),有 “龙马出于孟河”之说;三、孟,即盟,因武王会盟于此而得名。孟津为黄河中下游之分界。
    商代,孟津就是繁华之地。《古史考》;“吕望尝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 吕望,即姜尚,字子牙,又叫姜子牙。他因家贫,为维持生计,年轻时曾在朝歌城里宰牛卖肉,当过屠夫,也曾在孟津开过饭店。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他已年过60,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他听到“西伯”(周文王)正在广求贤良,于是便在岐山西南渭水的一条叫兹泉水的源头凡谷钓鱼,等待文王。有一次西伯出猎路遇吕尚,谈得十分投机。文王大喜,说:“我先君太公早就盼望有贤人来辅佐,您大概就是我先君太公盼望已久的贤人吧!”因此便称他为太公望,并且拜他为军师。太公望替文王谋划了许多军国大计,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公元前1046年,商纣王昏乱暴虐,淫乱不止,诸侯都叛离殷商。而归顺西伯姬昌(周文王)。周文王卒,武王即位,以姜子牙、周公旦等人为辅佐,师修文王之业。武王二年,东观兵于孟津(今洛阳孟津县东北,时为黄河重要渡口),“诸侯不期而会盟津(孟津)者八百”,诸侯都说可以伐纣,武王则认为灭商时机还不成熟,于是退兵。不久武王灭商。
    东周敬王元年(前 519年)于此设平阴邑(今白鹤)。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灭东周,改为平阴县。两汉沿秦制。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改为河阴县。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析河南、洛阳、新安、王屋、济源、河阴六县各一部复建大基县,县城在黄河北。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改大基县为河清县。北宋沿袭河清县,太祖开宝元年(968年)移县治于白波镇(今孟津县白鹤村)。金朝废河清县,改河清县为孟津县,县治东徙孟津渡(今老城乡花园村东北)1948年4月,孟津县解放,县政府驻庙护村。6月迁入保障村,10月迁长华镇(即今县城所在地)。
    偃师市
    据《读史方舆纪要》:“周武伐纣,回师息戎,因我偃师”。周武王伐纣之后,回师西亳,息偃戎师,马放南山,牛放桃林,表示不再用兵,偃师因此而得名。因此,西亳从周代时始称“偃师”。
    西亳为商汤之都,即今偃师商城。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商本是黄河下游的一个古老的部落,为东夷族的一支。夏朝时属于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商部族经常迁徙。从契至汤十四世,共迁徙八次。商部族活动的主要地区是河南的北部、河北的南部和山东的西南部。商经过五百年而强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最后经鸣条之战灭掉了夏。商汤攻克夏都斟(鄩)之后,决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后,商汤从南亳迁此,史称西亳。
    商都西亳在何处?这是数千年来历史上的一个疑案。我们根据有关史料和新的考古发现,加以探索,找出西亳的位置。《史记·殷本纪》正义云:“亳,偃师城也。汤即位居南亳,后徙西亳也。”《汉书·地理志》云:“汤即位居南亳,后徙西亳。在偃师西十四里。”又云 :“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这西亳在洛阳偃师尸乡。
    1983年,中国社科院在洛阳偃师尸乡沟、大槐树、塔庄一带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这座商城遗址。从此揭开了西亳的秘密,结束了数千年来关于西亳的历史疑案,这是国内外史学界的一件重大发现。商城总面积为190万平方米。城内南中部有宫殿遗址。宫城呈正方形。大殿之后,有几座宫殿建筑,东西对峙,系王宫所在地。城内道路纵横,井然有条。城外有环城道路。这座规模宏大的商城遗址,显然是按照都城的规格建造的。据碳14测定的绝对年代,属商朝早期的城池。洛阳偃师尸乡的商文化遗址,就是商都西亳的所在地。
    《竹书纪年》载:“汤居西亳,仲丁元年辛丑即王位,自亳迁于嚣。”《史记·殷本纪》又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又云:“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由此可以看出,商朝曾两次都西亳。第一次商都西亳,约在公元前1711年至前1482年,计230年,历经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10帝。第二次商都西亳,约在公元前1310年至公元前1140年,计170年,经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九帝王。商代两次都西亳,共 19帝,400余年。
    至秦灭周,置偃师县。同时,在偃师县之南建有缑氏(因缑山得名)县。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废偃师县,留缑氏县。四年(1044年)复置。熙宁五年(1072年)降偃师县为镇,再入缑氏县。八年(1075年)恢复偃师县,降缑氏县为镇,归属偃师县。至金统治洛阳,建金昌府,再复缑氏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缑氏县,其地并入偃师县,此后,缑氏一直为偃师县下属乡镇,不再独置。
    1995年,撤销偃师县,建立偃师市。
    新安县
    秦国所置的县,因此地原属韩国,秦攻韩,先出函谷攻取关外渑池一带,故秦赵有渑池会盟之事,为秦新的平韩安定之地,故称新安。秦赵会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真实故事,司马迁的《史记》把当年的“渑池会盟”描写得有声有色,戏曲《将相和》把秦赵会盟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新安县(今渑池县),古秦赵会盟台位于渑水和羊河之间,高约18米,顶部有一锥形碑亭,碑上刻有隶书“古秦赵会盟台”字样,几经修葺、重建。该遗址为渑池县新十六景之一。
    秦的新安县城在今渑池县东部。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新安县治东迁函谷关西侧(今新安县城区)。此后,各代均置此县。
    “新安”之名首见于《史记.项羽本记》。该书详细记载了项羽在新安坑杀降卒的事情。秦始皇在十年内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主要是有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有一批运筹帷幄、勇冠三军的善战之将。秦帝国建立后,始皇选拔大批将领充任全国各级官吏,建立由边防军、京师军和地方军构成的军事体系。他希望依靠强大的武力威镇天下,以使江山永固,帝位恒传。
    始皇死后,秦二世迫令蒙恬、蒙毅父子自杀,王翦、王贲父子也相继病卒。秦之名将惟剩王贲之子王离和李由、杨熊等数人。当时,王离率军二十万正与匈奴对峙。
    章邯本非军事将领,而是一个税官。当陈胜部下周章进攻至戏时,章邯临危受命,率七十万骊山刑徒东击义军。章邯斩周章于渑池,逐陈胜于陈县。
    秦将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六国贵族纷纷起兵复国。项梁、项羽叔侄起兵于吴,闻陈胜死,复立楚怀王孙心为楚王,仍称怀王。项梁派兵与章邯大战于雍丘,大破秦军。至此,由骊山刑徒组成的秦军基本消失。秦二世命各地秦军支援章邯,章邯率此劲旅大败楚军于定陶,项梁败死。
    章邯见楚地已平,于是率近三十万秦军渡过黄河以攻赵、燕。同时,王离率二十万边防军南下。两支秦军大破赵军于邯郸,围赵王歇于巨鹿。
    赵王歇告急于楚怀王。怀王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率五万楚军救赵。宋义率军滞留于漳水之南,无意进取。时已冬初,大雨竟日,士卒饥寒。项羽斩杀宋义,率军渡过漳水,破釜沉舟,与秦军大战于巨鹿。楚军猛攻王离,以一当十,喊声震天。当时,来救赵的义军十几支,均作壁上观,见楚军之威,无不惊惧。项羽大破王离,斩秦军二十余万。章邯率秦军残部退往洹水。诸侯皆归附项羽,项羽号称诸侯上将军。时在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初。
    王离败亡后,秦二世多次派人责备章邯,章邯恐惧,派长史欣去咸阳陈述军情,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让其见驾,并准备杀长史欣。长史欣逃回后,章邯深感绝望。
    项羽命赵将申阳率军攻克荥阳、洛阳,阻断章邯西退之路。然后于是年七月,大败章邯,章邯遂降楚。项羽立章邯为雍王,长史欣为上将军,使率秦军为前导,向西进军。次年十一月,项羽的大军过洛阳,驻扎于新安城南。
    秦军向来傲慢,不少人身经百战,曾参加过秦统一六国的战争,对征服的地区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诸侯吏卒多受其害。秦军既降,诸侯吏卒乘胜侮辱之,秦军将士多怨,窃窃私语道:“章邯欺骗我们投降,今能入关破秦尚可,如果失利,他们必挟我们东走,秦必尽诛我们父母妻子。”项羽及其部将闻此,以为秦降卒入关必然哗变。于是,项羽除留章邯、长史欣、都尉翳三人外,将二十万秦军将士尽数坑杀。
    至此,强大的秦国军队不复存在,新安城南的荒野埋有秦军将士的累累白骨。
    伊川县
    由于伊河贯穿县境而称“伊川”。东周春秋时期,为晋国势力范围;韩国迁都宜阳,于伊川盆地建新城县(县治今伊川县城西南古城村)。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置新成县(新城易名新成),东汉改新成曰“新城”。曹魏、西晋沿袭不变。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城县为伊阙县,唐代因之。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降伊阙县为伊阙镇(此镇比县低半级)。金朝废伊阙镇,地入鸣皋镇,元、明、清三代沿袭不变。民国16年(1927年),冯玉祥治洛,为治匪患,析洛阳、登封、伊阳(今汝阳)、临汝四县各一部于伊河东建立自由县,县政府驻白沙;又析洛阳、嵩县、伊阳、宜阳四县各一部于伊河西建平等县,县政府驻大辛店。民国21年(1932年)二县合并为伊川县,县政府驻府店。解放后,仍置伊川县。
    伊川作为县名虽然不足八十年,但作为地名历史您久。唐·李德裕《伊川晚眺》云:“桑叶初黄梨叶红,伊川落日尽无风。汉储何假终南客,甪里先生在谷中。” 唐·宋之问《七古·寒食还陆浑别业》云:“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北宋理学家程颐,其故居在伊水之演,故字伊川,世人称其伊川先生。
    汝阳县
    在北汝河之北(阳)而得名。北汝河属淮河流域颍河水系,发源于嵩县车村龙池漫山西北麓摞摞沟,东北流经车村、木植街、黄庄乡,至靳村乡河口村入汝阳县境,再向东流经汝阳县城,至小店乡王庄出境入汝州市,境内河长102公里,流域面积2055.9平方公里。
    汝阳县原名“伊阳县”。唐贞元八年(792年)析陆浑县西南部于伊水上游北岸置伊阳县(今嵩县旧县村)。该县因在伊水之阳而得名。五代时,陆浑县省入伊阳县,伊阳县治所沿伊河向下迁到前陆浑县城,开始管辖汝阳县地域西部。元朝至正三年(1343年),省伊阳县,其地入嵩州。明朝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今汝阳地域人口增殖,因无县治管理不便,于是析汝州、嵩县、鲁山县各一部单独置县,在汝阳盆地汝河北岸原故县镇基础上扩建为县城(即今汝阳县城),取名伊阳县。1959年,因伊阳县之名与其伊水方位不符,且与“宜阳”谐音,易名为“汝阳县”。
    嵩县
    来源于嵩州之名。唐武德四年 ,以阳城(登封)、嵩阳(登封)、阳翟(县治今禹州)、康城(今汝州)设州,因辖嵩山,取名嵩州。北宋废此州。宋朝廌《登嵩顶》一诗云:“朅来古嵩州,携手登太室。”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升伊阳为顺州,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顺州为嵩州(州治在今嵩县城),嵩州辖区较大,一部分为原嵩州故地,故称嵩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嵩州为嵩县。此后因之。
    栾川县 古名鸾川。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元代以后“鸾”演变为栾,鸾川变称为“栾川”。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从伊阳县中析出鸾川地,单置栾川镇;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鸾川镇升为县;金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降鸾川县为镇。元、明、清三代设镇。1947年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豫陕鄂军区野战纵队首次解放栾川镇。9月30日,析嵩县的狮子庙、秋扒、潭头,卢氏县的三川、陶湾、栾川、庙子、合峪、刘坪、东沟、砚堂、康庄、庙湾、重渡、汤下、平凉河、大清沟与栾川镇合并为栾川县。
    洛宁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唐军在李世民率领下在熊耳县(今洛宁)大败王世充的军队,在这里筑城,取名永固城,改熊耳县为永宁县,徙县治于永固城(今县城所在地)。永宁即永远安宁之意。据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县曰永宁,示罢兵鞍井里之意。”后世因之。民国3年(1914年),永宁县改名洛宁县。改名的原因是,永宁把近洛河,洛河连年泛滥,改名“洛宁”是希望洛河安宁之意。
    老城区
    老城区是洛阳古都现存风格最老的城区。因以宋河南府城为主体,故称“老城区”。老城自北宋建河南府城,历经金元明清四代连续修筑,城址基本不变。
    北宋重建河南府城,是为现代老城之前身。西京留守府、河南府、洛阳县衙均建其中。金以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为金昌府,京、府、县三级机构也在其内。明朝老城内除府县两级机构外,还有伊王府和福王府,二府遗址在清嘉庆时称迎恩寺,建国后称青年宫。清河南府、洛阳县两级机构沿驻老城东北隅。民国时期,河洛道尹公署、河南省长公署及行都国民政府、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均驻于此。
    西工区
    “西工”之意源于西工兵营。西工兵营位于今洛阳市西工区中州中路两侧,由袁世凯组织于1914年兴建,在洛阳,甚至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许多重大的军事、政治事件与之密切相关。现存的吴佩孚司令部旧址是西工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宣统(溥仪)宣告自行“逊位”,清代结束。清代共历10帝、267年。不久,孙中山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3月,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实现其篡权称帝的真正目的,袁世凯选定洛阳作为屯兵之地,在此修建新式兵营,训练新式陆军。他委派官员到洛阳勘察地形,规划选址,决定在东起五门屯、西至灵官庙、南抵下池、北到金谷园的区域内修建兵营。从1914年开始,建窑烧砖,并招集石家庄等地的建筑商齐集洛阳,进行大规模的建设。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西工兵营初具规模,共耗资170万两。营房全部为砖木结构,木料则是从东北运来的红松。由于该工程位于当时洛阳城的西关外,当地人多来此打工,所以称这里为“西工地”,后简称“西工”,这便是今天“西工”这一地名的由来。
    袁世凯同时还决定,在巩县(今巩义市)建造兵工厂,制造武器,积极加强军事实力。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整个工程竣工不久,他便倒台身死。于是,第一次进驻西工兵营的不是袁世凯,而是皖系军阀、北洋陆军第七师张敬尧部。后至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以直、鲁、豫巡阅副使的身份,带领第三师进驻西工兵营达4年之久。吴佩孚驻洛,扩大西工兵营到1万多亩,成为洛阳老城以西又一新城区。
    西工兵营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占地200万平方米,建营房5000余间。整个营房完全是按照北洋陆军师的建制而兴建的,即步兵四个团,骑兵、炮兵各一个团,工兵、辎重各一个营。兵营北侧的四座营房住步兵团,南侧西面的四座营房住炮兵团,骑兵集中在南侧东面的一座大营房内。工兵营、辎重营住在西侧两座较小的营房内。营区中央为司令部和大操场。司令部平面呈“目”字形,前后共三进院落,有南北并列的三座大瓦房,两侧为厢房,建筑布局与传统的四合院相近。
    西工兵营以司令部为中心,营房分布其周围。司令部门前有东西大道,道南有阅兵台,道北有地下会议室(即广寒宫),阅兵场以南还有六处院落。司令部东为花园,另有高级住室一处,室内有地下室,经地下室暗道可通往飞机场和火车站。
    西工兵营西半部的北、西、南三面修建有壕沟,兵营西北部(今西小屯村)有电厂;兵营西南壕沟外的七里河涧水东有兵器物资库;兵营北有飞机场和金谷园火车站;兵营东有营市街(今西工区小街附近)和公馆街(今洛阳市政府家属院一带),两处共建有房屋1300余间,主要功能是为兵营服务。
    1956年3月,正式成立西工区。
    瀍河区
    1953年,瀍东回族自治区(乡级)成立,1957年11月15日,易名为瀍河回族区,升为县级区。瀍河区之名源于穿越该区的瀍河。
    瀍河是一条历史文化名河。《尚书》中的“洛诰”篇云:“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记载周公营建洛邑曾在瀍水两岸考察占卜。
    《水经.瀍水注》云:“瀍水出河南谷城县北山,县北有朁亭,瀍水出其北梓泽中,梓泽,地名也。……《周书》曰:我卜瀍水西。谓斯水也。”经考察,瀍水发源于孟津横水乡东部的潜亭山,向东南流经麻屯、朝阳等乡,在前李村进入洛阳市区,穿城区而过,至工农村汇入洛河,全长30公里,集水面积20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段长3.45公里,汇流面积40.73平方公里。
    涧西区
    1954年,国家选定涧西为工业区,次年7月18日,涧西工业区基本建成,洛阳市设 “涧西区”。 涧西区因在涧河之西而得名。
    涧河是一条历史文化名河。《尚书》之《禹贡》、《洛诰》中,伊、洛、瀍、涧四河并列,为大禹治水、周公卜宅之核心区域。涧河为洛河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三门峡市陕县观音堂北马头山,向东流经渑池、义马,至新安县铁门镇入洛阳市境,再向东经磁涧后,穿市区至瞿家屯入洛河,全长105公里,集水面积1349平方公里。
    洛龙区
    2000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将洛阳市郊区更名为洛龙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西工区凯旋东路迁至关林镇,现洛河南新城区开元大道中段。洛龙区北界洛河,南括龙门山,故区名取名于洛水、龙门山。洛龙区的前身是洛阳市郊区、洛阳县等。
    吉利区
    1982年8月13日洛阳市吉利区成立。吉利区之名来源于“吉利村”。 1958年,于吉利村建孟县吉利人民公社。1978年1月6日,为建设石化工业基地,将孟县吉利公社、济源县坡头公社的马洞等7个大队划归吉利石化工程指挥部,隶属洛阳市。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历朝历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祈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吉祥”。有时人们为了祝福吉祥降临某地,会把祝福融入地名。吉利村的村名和现在的吉利区的区名都是取吉祥如意之意。

    相关推荐

    • 宋河南府是源于什么时代称呼洛阳的?

      内容导航: 宋朝时期洛阳城叫什么名字 河南古代叫什么? 河南省 在宋朝时期叫中州吗 在北宋,河南府和西河南府是独立的两个行政区域还是存在隶属关系... 一、 宋朝时期洛阳城叫什么名字

      成语解释
    • 关于食字部成语

      内容导航: 关于食字的成语 关于食物的四字成语 带食字的成语 带有食字的成语有哪些 一、 关于食字的成语 食字的成语 : 弱肉强食、 节衣缩食、 废寝忘食、 钟鸣鼎食、 发愤忘食、 食不果

      成语造句
    • 大刀小刀的成语大全

      内容导航: 一人 小刀伤了胳膊丢了大刀猜成语 疯狂猜成语答案大全一个人拿小刀 小刀的刀字两边加两撇是什么成语 小刀电动车的标识猜个成语 一、 一人 小刀伤了胳膊丢了大刀猜成语 因小

      成语故事
    • 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是同一种意思吗?

      内容导航: 多米诺骨牌效应和蝴蝶效应有什么区别吗? 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有什么区别 蝴蝶效应与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区别 “多米诺骨牌效应”与“蝴蝶效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成语大全
    • 侍郎府两个人击剑敲东西还有东西坐标是什么成语

      内容导航: 一个人击剑旁边有锣有鼓有锤还有坐标猜一成语 一个指示东西南北的指南针,一个人击剑,一个人敲锣猜成语 疯狂猜成语2两个人击剑有个指南针 疯狂猜成语2侍郎府答案大全 一、

      成语解释
    • 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内容导航: 木匠戴枷(歇后语) 木匠带枷,自作自受指什么生肖’ 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歇后语:木匠带枷锁——自作自受。 解释分析:自作自受这个词语是形容自己干的事却把自己害了

      成语故事
    • 香缘·普陀山散文李海平请问李海平撰写的散文《香缘·普陀山》,怎么在百度网上查不到呢?(注:文章类别

      内容导航: 小说-文学-散文有什么区别?! 张爱玲散文《爱》的原文,要全部 鲁迅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中篇小说《... 文学使人大胆全文 一、 小说-文学-散文有什么

      成语解释
    • 成语博闻强识中的识是什么意思

      内容导航: 博闻强识什么意思 成语“博闻强识”中的“识”是什么意思? 博闻强识的成语意思 “博闻强识”的“识”的读音是什么? 一、 博闻强识什么意思 博闻强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

      成语故事
    • “梓”在字典里怎么解释?谢谢

      内容导航: 梓在字典里是什么意思 梓 在字典里怎么查找 梓这个字在新华字典里的l解释 “梓”在字典中是什么意思 一、 梓在字典里是什么意思 梓 zǐ 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

      成语解释
    • 历史的史的组词

      内容导航: 历史的史字的组词 历史的史组词都有哪些 历史的史怎样组词 史组词有哪些?? 一、 历史的史字的组词 史书、史前、历史、修史、史学、讲史、病史、史策、别史、史馆、野史、

      成语造句
    聚合标签
    “气”加什么偏旁可以组成字? 形容态度亲切的成语 徙宅忘妻是何意·出自于哪? 我自狂歌空渡日,飞扬把扈为谁雄?的大意是什么? 我处了男朋友,他死气白咧的追的我,我们好了半年多,现在渐渐在... 描写山和水的成语,5个以上 什么劳什么的成语 【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是什么意思呀? 痰饮水湿,和水气病有什么区别? 什么无什么有的成语 四字成语大全集 天母是顺天圣母吗? 原谅我不曾怀疑 李卫当官里的李卫真有其人吗? 加上符号,弄个QQ昵称! 诚信是什么?? 形容不动的词语 这张图谜底是什么? 写出aabb式的词语有哪些 1000个四字成语 纹丝不动和岿然不动区别 从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代表死亡的四字成语 飞扬跋扈为谁雄"出自那里?什么意思? “好”的繁体字怎么写? 猜字谜左边不出头 纱窗的纱能组什么词 形容提前做好准备的成语有哪些?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 用······像那……一样……造句 从玄学上讲,为什么有的好人没好报,有的坏人却活得很好? 无A无B式词语有哪些 花蛤放水里不开口是活着还是死了 黑道白道有什么区别? 风流倜傥,什么意思啊? 人在低谷得&...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恬淡的意思与恬静的意思的区别 头胀重失寐.浊久重着... 蛇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坍的读音是什么 生牡蛎壳开口了,是不是死了,还能吃吗 以羊易牛是何意?出自于哪? 毛遂自荐的主要内容 谢谢 三国杀所有武将的经典台词是什么? 求回南雀的(陈伤)全文加番外txt百度云 "卧榻之侧 “太行山”的“行”的读音是什么? “天父杀天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 经典咏流传 有哪些好听 关于灯的神话故事 带否的成语有哪些 平静不下来的歇后语 和悦之象此卦的意思如何解释? “无商不富”是不是成语? 为什么抹茶起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发扬光大 什么以什么对的成语 兰敩 怎么读 AABB式的成语有那些呢! 人活在世上有很多烦恼,不是感情,就是家庭关系! 写出AABB式词? 形容老师学识渊博的词语都有哪些 “歪”字的偏旁是什么? 岿然不动的岿是什么意思 形容某个学校教学质量好的成语有哪些? 否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