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个问题颇多的王朝,实行高薪养廉,却养出一堆的贪污犯;崇尚科举取士,却弄得全国都是剩男剩女;搞了几次变法,却让原本一团和气的朝廷分裂成生死对立的两派。总之是搞啥啥失败,弄啥啥出问题,就连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都很差劲。在部分地区,男人们普遍流行吃软饭,每天躺在家里像朝鲜男人一样啥都不干,等着老婆出卖身体赚钱养家,真可称得上当今吃软饭男人的历史榜样。
关于宋朝男人吃软饭的事情记载在南宋时期的《鸡肋编》里,原文是:“两浙妇人,皆事服饰、口腹而耻为营生。故小民之家,不能供其费者,皆纵其私通,谓之贴夫,公然出入,不以为怪。如近寺居人,其所贴者皆僧行者,多至有四五焉。”
这本书的作者是庄绰。他出生在今天的太原地区,早年曾摄尉襄阳。靖康之难发生之后,他随着宋高宗一路南迁到了临安。南渡后历建昌军通判、东南安抚制置司参谋,视事南雄州,守鄂州、筠州。在江南生活的期间,庄绰有幸发现了江浙一代的这一大风俗。当地的女人有种很变态的思想,认为靠正当的做生意、跑买卖赚钱是种很丢人的事,比作妓女还下作。反倒把赚来大笔“黑色收入”当成光宗耀祖的事,就差放两串鞭炮了。这些女人们平日里聚在一起,不是讨论时下什么衣服最流行,就是探讨哪家酒楼出了什么新菜肴。想要吃得好,又不想去做正当营生,那钱从哪里来呢?反正他们老公是没钱,而且有什么样的老婆,就有什么样的老公,两口子一起偷懒,日子自然是没法富裕的。于是,他们就把目光转向了一火相当有钱的人——和尚。在老公们的怂恿下,很多女人与有钱的僧人私通,这种事在当地叫做“贴夫”。大概是当地这类事情太多了,女人们贴夫时不是偷偷摸摸的,都是光明正大的在做,当地人没有感到这是见不得人的。因为当时寺庙里的僧人都很富有,所以,住在寺庙周围的妇人大都以这些僧人为“贴夫”。有的僧人中的大款,多的可以找到四、五个妇人,少的也可以找一、两个。这种被北方人视为下流的行为,在两浙却是一种时尚,很是让庄绰过足了眼瘾。
其实,宋朝的礼法制度相当严格,当权者曾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和尚、道士们不得有性行为!这一点以宋太祖和宋太宗最为严格。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宋太祖诏:“道士不得畜养妻孥,已有家者,遣出外居止。” 雍熙二年(985)九月,宋太宗要求岭南地区的地方官员,将“僧置妻孥”之禁在当地逐渐加以推广。宋代法令规定:“诸僧道辄娶妻,并嫁之者,各以奸论,加一等,僧道送五百里编管。” 然而宋朝的法律虽然严,但是执行不严,这条法令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据记载,宋朝道士“皆有妻孥,虽居宫观,而嫁娶生子与俗人不异”的状况长期一直没有改变,而和尚有老婆的人就更不在少数。如陶谷《清异录·释族·梵嫂》载,相国寺僧人澄晖“以艳倡为妻”,自以为“快活风流,光前绝后”,并以“没头发浪子,有房室如来”自况。所谓“梵嫂”,即是当时人对僧人之妻的专称。特别是岭南地区,僧人“例有室家”。《鸡肋编》卷中载,“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以致“妇女多嫁于僧,欲落发则行定,既剃度乃成礼。”此间“制僧帽,止一圈而无屋”,以便僧人新婚时,“簪花其上”。当时还有道士与尼姑结为夫妇的。如进士杨何“父本黄冠,母尝为尼”,好事者传为笑谈:“牝驴牡马生骡子,道士师姑养秀才。” 某些僧道还是妓院娼馆的光顾者,甚至因此酿成事端。如“钱塘道士洪丹谷,与一妓通,因娶为室。” 又如杭州灵隐寺僧人了然“常宿于娼妓李秀奴家”,在财钱用尽后,“秀奴绝之”。了然“迷恋不已,乘醉往秀奴家,不纳,因击秀奴,随手而毙。”官府将了然擒获,发现其臂上刺字:“但愿同生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知州苏轼下令处以极刑,其判词曰:“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宋孝宗时,临安附近有一寺,拐骗、监禁“妇女三十三人,皆有姿色。至夜,有僧行二十余人至此”,置宴欢饮之后,“杂然群通”,集体对妇女实行性侵害。知临安府查明此情,“即部百卒,捕杀僧众,焚其寺,以群妇召主收领。” 僧道娶妻之风延续至元代,朝廷力图扭转,明文规定:“诸僧道悖教娶妻者,杖六十七,离之,僧道还俗为民,聘财没官。”由此可见,当时的和尚透腥现象是多么的猖狂。
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中,宋朝时期江浙一带的女人们成群结队地去“榜和尚”,赚来的钱不仅满足了自己的衣食需要,也让老公们坐在家里,舒舒服服地吃起了软饭。这似乎也可以解释宋高宗南迁之后没了男人秉性,几十年如一日的向金国低头认耸,原来是受了这一带软男人的影响(大家别当真,全当笑谈而已)。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晋阳公主(约633年-644年),其名于史无载,字明达,乳名兕子。是唐太宗最为喜爱的女儿,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后,被唐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晋阳公主为人聪慧善良,性情温和。每次李世民因故发怒,她都能明晓父亲心理,慢慢劝解,对大臣等起到了很好的庇护作用。
由于自幼由李世民亲自带大,晋阳公主学了一手好书法,尤其是飞白。她所写的飞白书和她父亲的相比,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晋阳公主十二岁时因病去世,唐太宗十分悲痛。晋阳公主入葬后,下令在公主墓旁营建佛寺为女儿追福。
名字含义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明达一词,是佛教常用词汇,明指三明,达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象征智慧,对世事了悟通达。太宗为公主取字“明达”许是公主聪慧伶俐,另一方面也是父亲对女儿的寄望。
“兕”在古文中被认为是与犀牛并列的另一种动物。《山海经》曰:“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具体说来,兕就是小独角犀,十分凶猛壮硕。唐太宗夫妇为女儿取“兕”为小名,必是出自父母爱女之心,希冀爱女能够远离一切不测和疾病,象兕一样顽强,健康成长。
封号晋阳
晋阳对初唐而言有着特殊意义,《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北京太原府……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可知晋阳乃是李唐龙兴之地,高祖李渊亦言:”朕起义晋阳,遂登皇极。“唐太宗亲历隋乱,起兵太原,晋阳对于他而言自然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将女儿封号晋阳,可见对爱女的重视。
慈父亲养
晋阳公主李明达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夫妻恩爱,伉俪情深,对于皇后所出子女唐太宗自然也是爱屋及乌,各类偏爱事迹不胜枚举。
贞观十年(636年)晋阳公主”始孩“之时,长孙皇后离世了,痛失爱妻的唐太宗悲恸之下决定亲自抚养妻子留下的一双幼小儿女。正因为唐太宗这一空前之举,史书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抹温情:”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晋阳公主也是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
游地思母
长孙皇后去世之时,晋阳公主还在始孩,因年幼还不明白母亲去世是怎么回事,虽然有父亲和兄长的朝夕相伴,但时间长了,晋阳还是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与众不同,父亲固然疼爱她,但也无法代替母亲的爱,年仅五岁的晋阳开始思念起了母亲。唐太宗外出巡幸都会带上晋阳,每次经过皇后生前所游之地,便会告诉女儿,公主闻之,总是不胜哀泣。
临摹父书
晋阳公主从小长在唐太宗跟前,父女感情非常深厚,互动也十分温情。太宗是书法爱好者,自己也写得一手好字。耳濡目染之下,晋阳公主对书法也很爱好,尤其是父亲最擅长地飞白。晋阳宫中常常临摹父亲的飞白体,久而久之写字时便有了太宗的风格。将太宗和晋阳公主的字出示大臣,大家都无法辨别。
文德之影
晋阳公主性情温婉机智,聪慧伶俐,因此即便还是个孩子,就已能做到”未尝见喜愠色“。唐太宗脾气刚烈,一直在他身边长大的晋阳公主对父亲极为了解,大臣有时会触怒太宗,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晋阳公主便和她母亲一样,总是慢慢地消掉父亲的怒气,再为挨训的人徐徐辩解。在女儿的劝慰之下,太宗的怒气也消弥无踪。因此,”省中“大臣们多蒙公主的恩惠,十分喜爱她。
长孙皇后去世时晋阳公主”尚不识“,保护大臣,劝解父亲的方式却如出一辙,或许也是上天对太宗痛失爱妻的一种补偿。
舐犊之爱
晋阳公主与晋王李治自幼被唐太宗带在身边抚养,朝夕相处,兄妹俩感情自然深厚。随着年岁渐长,李治慢慢长大,有时要出宫办事,每次晋阳都要送到虔化门,然后依依不舍的哭泣道别。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李治十四岁已是成人之年,尽管因为太宗的溺爱,一直不曾出宫居住,但也要开始上朝参政了,而眼看着穿上朝服的哥哥要离开自己,晋阳公主舍不得放开哥哥的衣角,哽咽着对父亲说道:”哥哥现在也要和大臣们一样站班,不能再留在我们身边了吗?“唐太宗看到一双儿女如此惜别,顿时忍不住涕泪满面。
未笄而逝
如无意外,公主的一生,原本应是这般,在父亲的疼爱兄长的呵护下成长,待到婷婷玉立再成就一段良缘。然而世事无常,身在富贵宠爱之中的晋阳公主,却在金钗年华,未及良人到来便病殁了。或许这就是诗歌所言:”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文皇思女
日数十哀
失去了最心爱的女儿,唐太宗悲痛异常,连续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进食,每日要哭上几十回,哀伤无法抑制,身体急速消瘦,文武大臣见状非常担忧,纷纷进谏劝慰皇帝节哀。唐太宗对来劝勉的人叹道:”你们说的那些道理,其实我都明白。我也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再怎样的悲伤都与事无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悲伤啊。“如此失态的举止和言语,太宗深切念女之情昭然可见。
北宋的庄绰在《鸡肋编》评价说,太宗见长孙顺德因丧女而生病,认为他无刚气,因而嘲笑他,而到了自己身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完全忘了当初的”无刚气“之语!”岂不以儿女牵爱乎“一语道破,道理一直都懂,却永远学不会,此时的唐太宗不是那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千古一帝,而是痛失心爱女儿的普通父亲而已。
建寺祈福
为了纪念夭折的爱女,唐太宗下诏给有关官员,命令他们用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公主的往生祈祷。据史书记载,初唐公主封邑上的实封只能在出嫁时才能得到,但从此处可知晋阳公主一早就有了实封。白居易云”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赐汤沐者,亦如公主之号,以宠重之",说的就是晋阳这样的公主。
人物评价纵观晋阳公主一生,虽然幼年丧母,但却有父亲的抚养,兄长的爱护,成长之路受尽尊宠。而晋阳公主自身又是温柔伶俐的性格,不曾因皇帝父亲的骄宠而任性妄为,观其思念亡母,临摹飞白,解围大臣,可知其才行智慧。公主如若长成,必会是一耀眼的皇室明珠。虽然天不假年,但晋阳公主如此顺遂幸运的人生,出众的品行智慧,也可稍稍弥补了早逝的遗憾。
书卷下有云“则天临朝,太平公主引其弟张昌宗入侍;昌宗荐张易之“器用过臣”,即令召见,俱承辟阳之宠。” “陛下内宠,已有薛怀义、张昌宗、张易之,固应多矣,近闻……左监门卫长史候祥云阳道壮伟,过于薛怀义,争欲自进,堪充奉宸内供奉。” 这两段就是讲武则天和太平公主选男宠的故事,我也八卦一下,参照《唐史》,基本可以这样理解: 太平公主将她的“二手货内侍”张昌宗推荐给武则天(如果是通天二年的话,这位女皇已是74 岁的老太婆了),仍然乐行性事毫无膺足。张昌宗在枕席间吹风:“臣兄易之器用过臣,兼工合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哥哥张易之的家伙至大无比,又兼懂得道家房中术,故而更胜一筹。武则天立即将张易之召人宫中。 大臣朱敬则看不下去了(我是很奇怪,大臣们为什么都能很快知道这些闺房中的事),马上进谏说您老人家已经有这么多内宠了,应该够了。现在就因为张易之那个玩意大,就可以立即受封享福,使得像左监门卫长史侯祥这样的人恬不知耻地公然宣称自已“阳道壮伟”(和“器用过臣”意思差不多),就要到您身边侍奉,以求像薛怀义和张氏兄弟一样飞黄腾达。简直是太不象话了(是啊!人家大臣都是十年寒窗,三年科举,再加N年宦海沉浮才熬到这一步的,容易吗?!那些男宠就因为比了比看谁家伙大就可以少奋斗那么多年么)! “男人征服了世界从而也征服了女人,女人征服了男人从而也征服了世界”。这话有时候也可以反过来说。
-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分析的7大原则有哪些
- 下一篇: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