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群伦”不是成语。指同样都是官吏的这些人。
冠盖群伦
读音:[ guān gài qún lún ]
释义:旧时称同在一个官署任职的官吏。
出处:
1、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绝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白话译文:我因为一些事而谢绝了这些官吏,他虽然是个小官员,但我也懒得和他见面。
2、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使天下群伦,为闻声而摇荡。”
白话译文:让天下所有和我同等的人,听到我的声音而产生共鸣。
扩展资料
近义词: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
读音:[ zhì tóng dào hé ]
释义: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
白话译文:于是他被推举成和汤武、文王志向相同,道路一致的人。
例句:他们本非志同道合的人,现在却在同一条道上,只因为利益驱使。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人伦剧变不是成语,主要的意思是:形容人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后,变化巨大而彻底。
不孝子,大逆不道、六亲不认。
不孝敬父母。古代罪名之一。2,[your son]∶旧时父母丧事中用于自称。《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庄公曰:‘寡人筹之熟矣。段虽不道,尚未显然叛逆,我若加诛,姜氏必从中阻挠,徒惹外人议论,不惟说我不友,又说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为,彼恃宠得志,肆无忌惮。待其造逆,那时明正其罪,则国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无辞矣!’”
形成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罪名是《北齐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即“重罪十条”。具体是指:反逆(造反的行为)、大逆(毁坏皇帝宗庙、山陵和宫殿的行为)、叛(叛变的行为)、降(投降敌国的行为)、恶逆(殴打、谋杀尊亲属的行为)、不道(凶残杀人的行为)、不敬(盗用皇帝器物及对皇帝不尊重的行为)、不孝(不侍奉父母、不按礼制服丧的行为)、不义(杀本府长官和授业老师的行为)、内乱(亲属间的乱伦行为)。隋朝《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十恶”是: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五不孝】《孟子·离娄下》:“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离孝人伦”不是个成语,含“人伦”的成语只有一个:
纪纲人伦
jì gāng rén lún
【解释】纪纲:法制,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关系及行为准则。指封建社会中人应遵守的法度纲常和行为准则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道德规范
- 上一篇:五匹马一个人拽猜成语
- 下一篇:亲自操刀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