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典型的“特征”具有两种属性: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例如:
鲁迅通过人血馒头治痨病这件事,揭示了中华民族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悲剧命运的根源。
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这种“总特征”。他自己一贫如洗,他就想“我儿子会阔得多啦”,骂了别人,觉得自己胜利了。阿q的许多行为都与他的“精神胜利法”息息相关。
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宝钗的“世故圆滑”,这些典型特征使人物形象成为一个鲜·活的富有魅力的生命。
作家在创造典型时,只要能准确地捕捉到这个“凝聚点”,加以强化、扩大和生发,就可以成功地塑造出典型来。
扩展资料:
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之间为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因为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
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和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强调的是环境所应当具有的更为本质的联系,而不在于像上述非马克思主义者那样仅关注环境的表面的东西。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之间具有互动性。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
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它的人物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典型
在写林冲时,借情节的波澜起伏,展示其性格的前后变化,曲折有致,摇曳生姿,最有韵味。在《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成功的将典型的山神庙与草料场有关环境的描写,将林冲的一系列经典展现出来。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出林冲的细致个性与快意恩仇的性格。
而反过来又通过林冲反衬出环境的气氛,可谓是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完美展现。
1、关于文中典型环境草料场与山神庙的分析:
首先,风雪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林冲夜宿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烘托出高潮的来临。“风雪”渲染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了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同时,暗示陆谦之流的阴谋已经开始实施,象征高俅之流构成的社会环境如刀风剑雪,极其恶劣。 其次,“风雪”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草屋“四下里崩坏”,“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去沽酒。
也因此得遇山神庙。林冲去打酒,一路上“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打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而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了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
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草屋被风雪压塌,林冲才到山神庙夜宿,因此才和陆谦等人相遇,洞悉高俅对自己的迫害,最终奋起反抗。风雪可以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风雪全过程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逐步将故事推向高潮。
再次,“风雪”完成了人物性格的转变。林冲有正义感,有扶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但他的优厚地位与温暖家庭也决定了他安于现状、委曲求全的性格。他忍辱求生、逆来顺受,山神庙的亲耳所闻,使他的幻想破灭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终于愤然杀仇投奔梁山。
这种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悲情的落魄英雄,他克服软弱走向刚强,独自一人奔向梁山,不能不说“风雪”对此起了助推的强大作用。
总之,课文中的风雪,不是纯客观的自然复制,而是因人设景、囚情布景,使景物成为衬托人物心境、推动故事情节、象征社会本质、构成性格外延的“积极背景”,耐人寻味 。
2、关于文中典型人物林冲的分析
林冲恐火盆内火炭延烧草厅而探手去摸、出门前仔细将门拉好、外出不忘带武器细节动作凸显其性格特点细心谨慎。他一开始碰到故人(李小二)时说是自己得罪了高俅,其实他知道是高俅等人设计陷害他。但他还心存幻想,想要刑满释放,回家与妻子团聚这说明他安于现状。
他经常给李小二钱财,之前在东京,为李小二做主,帮他说话,说明他心地善良侠义济困。他在接管草料场之后因为感觉到很冷,就出去买酒,在临走前,锁门等描写说明他做事细心、为人谨慎。
他在因为草料场坍塌之后去山神庙夜宿之后在门后听到陆虞侯、富安、差拨三人议论林冲必死时,他怒杀三贼人。说明他刚烈性急、妒恶如仇。一系列的描写塑造出了林冲这一典型人物。
扩展资料
典型环境是作家以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深刻地概括出来的现实生活中某些影响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并使人物必然如此行动的,各种社会关系和自然条件的总和。典型环境既能体现出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独特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又能体现出人物生活的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与特征,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等。
在文学作品中,即使是同一历史时期、同一社会环境、同一题材类型,其所描写的典型环境也各不相同,就是在同一部作品当中,每一个典型人物也都处在各自不同的、具体独特的典型环境之中。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得以最深刻、最充分的揭示。
而环境的典型性也只有通过人物典型性格的发展变化才能最完美地表现出来。这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又是通过典型情节的展开而表现出来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典型环境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1专横跋扈,看风使舵的走狗形象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小说的内容富有喜剧性。一只小狗咬了金银匠的手指,巡官走来断案。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猾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2 寡廉鲜耻的典型形象
在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契诃夫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寡廉鲜耻、欺下媚上的“变色龙”的典型形象,对沙皇政权的爪牙们的专横霸道、欺压人民、阿谀权贵、看风使舵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同时也对小市民们的逆来顺受、安份守己、“顺应”现实的庸俗生活态度加以批判。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沙皇俄国,在反动势力猖獗横行,社会上一片消沉死寂的恐怖气氛下,过去那些自诩进步的资产阶级自由派,都急于去“适应”现实,拼命宣扬“规规矩矩”的生活哲学,而民粹派也已抛弃了过去的革命传统,他们实际上是妥协了。至于广大的小市民,更是软弱消极、猥琐鄙陋,满足于“和平恬静”、“奉公守法”的庸俗生活。当时社会上见风使舵、迎合现实、背叛变节之风盛行,这种痼疾是反动的社会政治条件的产物。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变色龙》里,通过奥楚洛夫这个典型人物,有力地批判了这种丑恶的行为。
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具有广泛的概括性。他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犬,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作为一个沙皇政权的走狗,他具有专制、蛮横、欺凌百姓等特点。但这只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他同时还具有趋炎附势、对弱者耀武扬威、欺下媚上、随风转舵等特点。因此他也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这两方面的特点构成了他的完整的性格——“变色龙”。不过,这个形象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奥楚蔑洛夫这一类沙皇警犬这一特定的范围。在当时,这一形象塑造,无疑也揭露和批判了在反动政治条件下迎合现实、转向变节的妥协派和投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