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答案,请勿复制!
楼主要么是看错了,要么是打错字了。要么就是这个题出错了。
是“末作文巧”,出自《管子?治国》。
所谓“末作”,就是工商之类。古代认为这些都是末业,不是生产者,不利于国家。“文巧”,就是文饰奇巧,也就是做漂亮、精巧的东西。古人认为应当崇尚俭朴的生活,器物能用就可以了,不应该有太多的花哨。人人都去做花哨东西,那么就没有精力从事劳动生产,是对国家有害的。“末作文巧”,都是需要禁止的事情。
《管子?治国》载:“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5]
黎翔凤《管子校注》,第924-925页。
其他答案其实是错误的,是不懂得训诂学造成的,因文断意,原文有错就将就着错下去,当然得不到正确答案。其实看整篇的原文“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就知道肯定是“末作、文之巧”,而不是“未,作文,之巧”了。“末作、文巧”,是并列的两个事情,而不是一个事情。
我选A
材料中,以管仲的语言来说明农业推动国富兵强的重要性。俗话说,两军作战,粮草先行。粮食是国家兴亡的根本,专制国家通过推行严谨的农业政策,促进农业更新,进而使农业精耕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C
本题仅提供一个材料,孤证不立;而且也是管仲对农商发展的论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说“材料不充分”;精耕农业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确实与专制国家的重农政策相关,所以理解是准确的,结论是合理的。
参考:http:///q/36944
- 上一篇:乐曲《十面埋伏》的作者是谁?
- 下一篇:主角成为阴天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