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都是小人当道…刘备,跟现代流氓无区别,真小人,奸诈狡猾,无赖泼辣,内心自私…假仁假义,很会欺骗老百姓,一般人看不出他的缺点…所以遇到现代聪明的老百姓,都不喜欢他哦…
三国演义中,刘备有许多仁义表现,如刘表让荆州,刘备再三推让。入蜀时,手下主张取而代之,刘备念在汉室宗亲,也再三拒绝。徐州让吕布,长半坡摔阿斗等等。
但也有人认为这些都是假仁假义,荆州时,刘备再三推让,是因为曹操正要对荆州开战。益州,刘备虽然拒绝,但最后还是夺了益州。徐州虽然说要让给吕布,但曹操擒获吕布时,却主张杀死吕布。也有戏说,如摔阿斗,刘备手长,又是沙土地,摔孩子等于把孩子直接放到地上,根本没想摔。不过这属于玩笑调侃而已。
不过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伪君子,还要看每个人自己的解读。说他仁德,他确实有许多仁义表现,说他虚伪,他也做过许多不地道的事。
如果刘备只是个仁义道德的傻白甜,他不可能在乱世之中白手起家,得三分天下,但如果他只是个伪君子,那么他身边又怎么可能聚集那么多能人异士,为其肝脑涂地。
《志》中,刘备并没有试图给自己塑造过仁义的形象。罗贯中所加的刘备所谓的仁义之心,大概是经过刘备所说的“以人为本”而来的,但“以人为本”中“本”指的是“资本”,而不是现在的“根本”; 如果从仁义角度讲,刘备既不仁义,也不会残暴不仁;对于蜀汉百姓来讲,他们更崇拜的不是昭烈皇帝,而是我们的武侯诸葛孔明——是诸葛亮给百姓带来了安定、祥和的生活,他也在蜀地享受了数千年的香火;相比之下刘备的人气就低很多; 而刘备也有他较阴暗的一面:他比较小气。对于诸葛亮,他是又爱又怕;爱的是他的才能能够帮助他平定天下;怕的也是他的才能完全压过庞统、法正、马良等人,是他刘备所无法驾驭的; 刘备临终的托孤之辞,被无数后人所唾弃;“君可自取”这句话,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如果他真的信任诸葛亮,为什么不听他的劝谏,而且之死都没有给诸葛亮相等于丞相地位的权力?(见《蜀书·后主传》,是刘禅为诸葛亮开府治事的)。康熙皇帝就评论道,刘备的心思实在是可以鄙视的:他难道不知道诸葛亮的忠臣吗? 刘备只不过是一个较平庸的君主,他没有出众的才能,心胸也不可能有曹、孙那样宽阔。我们姑且下结论,刘备不过是乱世中的一个君主,为了利益而在奋斗;指望他有仁义道德,在那时是不现实的事。总结如一开始所说:刘备并没有试图给自己塑造过仁义的形象,自然也就没有“假仁假义”的说法。充其量就只能算作“气量不佳”而已。 ——望采纳——
刘备假意摔孩子,然后用此来收买人心,从此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假仁假义。
- 上一篇:为什么总是老实人遭遇不幸
- 下一篇:为什么说家丑不可外扬,这句话又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