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这五种情志分属五脏,太过就伤相应的脏。临床也能见到一些这样的案例,例如人被吓得尿裤子,就可以解释为恐伤肾,因为中医的肾管泌尿生殖系统。还有心里太纠结吃不下饭,是思伤脾,因为中医的脾管消化系统。临床有一些身心疾病,就是说心理、情绪影响身体而致病的,具体机理还不是很明白,例如糖尿病就是身心疾病。所以用生理性、心理学想把这些情绪和身体机能的关系解释清楚可能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中医可能也是在长期实践中发现这类的情绪和这类的功能问题有关系,所以就这么归类了。所以,不必非要知道它们的机理,先记着吧。
这是古代中医很有意思的一个说法,也是可能有所发现的领域。 总体上,在中医中,认为人的一些疾病状态和情绪有密切关系。这五条对应关系不绝对,也不是通过科学而是在实践中观察发现的。因为脏器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些功能的指代,所以有必要解释一下。 典型的“恐伤肾”是我们常说的“吓得尿裤子了”,现代的说法应该是“由于惊吓而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失常”。 “思伤脾”的脾,在中医中已经成了食欲、消化吸收功能的代名词,典型的思伤脾是“急得吃不下饭”。 “怒伤肝”的肝,指的是中医中说的肝梳理气机的功能,指的是暴怒情况下造成的胁肋部分的疼痛,或者有人说“气的肚子都疼了”,这种疼痛一般没有器质型的问题。 “悲伤肺”和“喜伤心”我没有找到特别典型的疾病状态,悲伤肺可能是对人在哭泣时抽泣过度通气的描述(因为中医中肺部疾病的病机大多是肺气上逆),有时候可以导致晕厥。 实际上中医现在理解这些也不是像这样一一对应的。因为忧也可以致气机不畅的症状,大怒也可以出现“气得不想吃饭”的状况,总体是关注情绪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此外,中医中情绪对身体的影响还有另一套说法“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也是类似的意思。 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和表述形式很明显受到了阴阳家思想和文学修辞的影响,且其内容的来源是临床现象的观察,表述本身不用特别拘泥。而在科学领域,人的情绪及其对生理病理的影响的研究还是很值得关注的。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而人的各种精神刺激只有通过有关内脏机能,才能反映出情志的变化
情志致病,主要是引起脏腑气机紊乱、气血不和。阴阳失调等复杂的病变。一般说来,某一种情志发生变化,则与其相应的脏器同时出现病变反应
喜为心之志。在正常情况下,适度喜乐能使心气舒畅,营卫和调,表现出健康的状态。但是喜乐无极,超过正常限度,就可导致;心的病变。
怒为肝之志。凡遇事愤懑,或事不遂意而产生一时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倘因事非,或某些病理性易怒过盛,则可引起怒发冲冠,嗔目眦裂,在这种盛怒而又持续的情况下,则可导致肝气上逆,横逆等病变。
忧为肺之志。忧,即忧愁,也就是颓丧懊侬,沉闷不乐的表现。人当忧愁不解引起情志郁闷,精神不振,必然导致肺气不利而发生病变。
思为脾之志。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倘若思虑太过,甚至空怀妄想,谋虑怫逆,皆可导致气结不行,积聚于中,所谓“思伤脾”
悲亦为肺之志。悲,是伤感而哀痛的一种情志表现,当人有隐忧或痛苦非常之悲,往往通过暗耗肺气而涉及到心、肝以及心包络等多脏的病变。如悲哀太甚,引起肺气耗损,可见吁叹饮泣,意志消沉,萎糜不振等症状;悲尤伤肝,肝伤则精神错乱,处事无为,筋脉挛急,胁叻不舒等证。
恐为肾之志。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作用。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所谓“恐伤肾” 。
(1)以情志刺激过度为主因七情内伤与外感六淫不同,六淫致病是六淫外邪从皮肤或口鼻而入,由表入里,发病初期常有表证。七情内伤是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异常为主因,作用于内脏导致内脏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病。如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或名誉受到侵犯,产生过怒致病;或个人欲望和需要得到极大或意外的收获和满足,喜笑若狂而致病;或因家庭变故、亲人意外而忧悲致病;或因工作和家庭遇到难于解决的困难,思虑过度而致病;或因遇险临危,惊恐万分而致病等。所有七情内伤的病证,均以情志异常为主因。
(2)直接伤及内脏《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说:“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於肢体。”《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说:“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即神、魂、魄、意、志)不宁而为病,故曰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所以说情志伤是直接伤及内脏,且不同的情志刺激所伤的脏器也有所不同。
怒伤肝,是指过度恚怒,引起肝气上逆,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耗伤肝的阴血。《素问·本病论》说:“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医医偶录》说:“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怒者血之贼也。”
喜伤心,是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医碥·气》说:“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心藏神,心神散荡,喜笑不休则伤心。
思伤脾,是指思虑过度,脾失健运,气机郁结。《望诊遵经·变色望法相参》说:“思则气结于脾。”《医述·卷七》说:“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资生汤》说:“心为神明之府,有时心有隐曲,思想不得自遂,则心神拂郁,心血亦遂不能濡润脾土,以成过思伤脾之病。”《琉球百问·琉球原问》说:“思虑过多,脾血必耗。”
忧(悲)伤肺,是指过度忧伤悲哀,可以耗伤肺气。《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医醇剩义·劳伤》说:“悲则气逆,膹郁不舒,积久伤肺。”
恐伤肾,是指恐惧过度,耗伤肾的精气。肾藏精,《素问·举痛论》说:“恐则精却。”《灵枢·本神》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惊伤心胆,是指大惊可以伤心神及胆。《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说:“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心气安逸,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矣。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说:“惊伤胆者,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说物不竟而迫,故经曰:惊则气乱。”《杂病源流犀烛·卷六》说:“惊者,心与肝胃病也。然则因所触,发为惊者,虽属肝胃,受其惊而辄动者,心也。故惊之为病,仍不离乎心。”所以说惊伤心胆。
必须指出,虽然情志伤对脏腑有一定的选择性,但不能机械地认为怒只能伤肝,喜只能伤心,等等。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情志活动又复杂多变,而总统于心,故《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里就明确指出了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脏有关,心神受损又可涉及其他脏腑。又如郁怒伤肝,肝气横逆,又常犯脾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肝郁化火,气火上逆,还可导致木侮金,即肝火犯肺等。
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因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与外界各种信息刺激的接受反应和调节有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主思,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情志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为多见。而七情内伤,又首先影响脏腑气机,使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机逆乱。必然影响到血的正常运行。所以,情志伤又以气血失调为多见。如思虑劳神过度,常损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两虚,出现神志异常和脾失健运的症状。郁怒伤肝,肝经气郁,可出现两胁胀痛、善太息等症。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可出现胁痛,妇女痛经、闭经,或症瘕等症。肝郁还可以化火,气火上逆,则常见心烦易怒、口苦干渴等症。情志伤影响气机,还可导致湿、食、痰诸郁为病。
(3)首先影响脏腑气机《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气叙论》说:“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出;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胞,其气急;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虽七诊自殊,无逾于气。”
怒则气上,是指盛怒则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怒则气上,还可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另外,怒伤肝还可表现为肝失疏泄的肝气郁结,出现胸胁胀痛、善太息等症。
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适度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医醇剩义·劳伤》说:“喜则伤心,此为本脏之病,过喜则阳气太浮,而百脉开解,故心脏受伤也。”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忧悲,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气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灵枢·本神》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医醇剩义·劳伤》说:“悲则气逆,膹郁不舒,积久伤肺。”临床见心情沉重、闷闷不乐、精神不振、胸闷、气短等。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气趋于下,同时血亦下行,临床见面色苍白、头昏,甚则昏厥。恐又可使肾气下陷不固,出现二便失禁,或男子遗精,孕妇流产等。恐伤肾精还可见骨酸痿厥等。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心悸心慌等。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导致气机郁结,伤神损脾。临床上见纳呆、脘腹胀满、便溏、心悸、失眠、健忘等。
(4)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在患者有剧烈情志波动时,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若遇恼怒,可使阳升无制,血气上逆,发生突然昏仆,或半身不遂,口眼 斜等。心脏病患者,也可因突然剧烈情志波动,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病情迅速恶化,甚至猝然死亡。有神经官能症易失眠的患者,情志波动时则失眠加重等。
- 上一篇:为什么往往丑女比美女攻击性更加强烈
- 下一篇:为什么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