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孩子消瘦或过胖、脸色发青或黄、易流口水或口水过多、舌苔白厚或黄厚(黄为有热)、口唇干或裂(多为脾虚有热)、易出现湿疹(湿疹的病根在于脾胃虚弱、生湿化热)、厌食或饮食过多(无节制)、腹部胀大或腹胀有气、排气多或放屁有味、腹泻(包括大便次数多,大便质地不好如蛋花样便或便水或水便分离)、便秘(包括大便干如球状、大便几天一次、大便头干后正常、排便困难,多为有热,也有单纯脾虚的)、尿床频繁或小便偏多等。以及孩子主诉的腹痛等。
脾胃虚弱的治疗 脾胃虚弱包括单纯的脾胃虚弱和脾虚有热两种情况,单纯的脾胃虚弱按顺序治疗是这样的:首先是用助消化药(如妈咪爱、胖得生、利倍壮等),效果不显再用健脾药,如小儿健脾冲剂、醒脾养胃冲剂、保和散、婴儿素等;如用药后再不理想则要到医生处就诊。
脾虚有热的治疗,症状中多见舌苔黄、便干或极硬(落地有声)、腹泻便中水多以及感冒后热未清造成的有眼屎或咽干伴有单纯性脾虚症状的、伤食后导致的饮食减少(多见口中有酸味或有热气)、口腔常出现溃疡等,这时可用王氏保赤丸、小儿健脾散、小儿清解液等,因这类药有清热作用,故不能久服,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否则易伤脾胃。在护理上要多给孩子水,以达到清热的目的。
脾胃虚弱的孩子不要喂太多,孩子不吃时不要追着喂,能吃多少算多少,避免伤食,同时要重视给孩子多喂水。脾胃虚弱的患儿更应少吃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
中气下陷:清阳之气不升,则自觉气短气坠头晕眼花;气陷而机体失却营精的充养,则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下趋,则见大便稀溏、小便混浊。
气陷无力升举,不能维持脏器正常位置,故见脘腹坠胀,甚至出现内脏下垂。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剂:补中益气汤。方药: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试一下补中益气丸。饮食上少吃辛辣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