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注译】面对财物不要随便获取;而对危难,该赴难的不可随便逃避。 【解读】“临财勿苟得”,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临财不要贪。贪是一种恶欲、一种恶德,必然带来恶果。要做到“临财勿苟得”,必须有严格的自律,必须戒贪、去贪。这就要有道义和人格的支撑。这正如孟子所说的“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不合道义的即使是一箪饭也不能接受
我们的祖先曾留下许多做人的格言,其中有一句便是“临财毋苟得”。意思是,面对钱财不要动心,更不要信手而得。可时下,许多人为了金钱,抛开良知道德,损人利己,甚至做出危害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的事,其结果往往是弄得身败名裂。同样在金钱面前,为什么会有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一句话,就是能否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我们需要的是要有比金子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高尚纯洁的心灵。即面对金钱,要常以此为镜,照一照自己的灵魂,像福州这位市民那样,路不拾遗。少一点惟利是图,许多事情就会好办得多了。面临财物不要随便获取,面临危难不要随便逃避。辩论是非不要斗气必求胜人,分配东西不要妄求多占。
本句出自秦简《为吏之道》(1975年12月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葬于秦始皇30年的墓葬)。原文摘录如下:
临材(财)见利,不取苟富;临难见死,不取苟免。《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论语·宪问》:子路问成人……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述而》: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面对财富而看到有发财的机会,不要占有而贪图富贵;大祸临头而面临死刑,不要回避而贪图赦免。
【注释】
临:面对
材(财):财富
见:看见
利:利益
不(勿):不要
取:拿
苟:贪图
富;财产多,富裕
难:灾难;祸害
死:死刑
免:免除,避免
意思是:面对钱财,不要想着违背道义随意求取,面对困难,不要想着如何逃避推脱不愿承担。
出自:戴圣[西汉]《礼记·曲礼上》。
原句: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释义:面对钱财,不要想着违背道义随意求取,面对困难,不要想着如何逃避推脱不愿承担。在争吵时,不要存取胜于人的心理;在分财产时,不要存多分的想法。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礼记·曲礼》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