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应该还有修内丹的,但是外丹以不符合时代了。
炼丹,为炼制外丹与内丹的统称。外丹术源于黄老道,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其后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炼精气神,称为内丹术。外丹术指道家通过各种秘法烧炼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陈师道注:“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
丹鼎派又称“金丹道教”,丹鼎派是后世对道教中以炼金丹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丹鼎派最早由古代的黄老道家发展而来。丹鼎派流传至今的早期理论著作是《周易参同契》,该派奉为万古丹经王,对後世炼丹家影响极大。魏晋时,葛洪进一步发展了金丹派神仙道教,对其作了理论上的总结。南北朝隋唐,丹鼎派以炼外丹为主要特徵。宋元以後,由外丹转向内丹。全真道南北宗都属修炼内丹。丹鼎派从追求长生不死的目的出发,推动了我国古代化学冶炼、气功养生学的发展。
内丹是指在身体里凝聚气的修炼方法,而外丹是指炼药,用药来凝聚身体里气的方法。
并没有这个说法。
在武当传行的正一,全真诸派,虽名有经法相传,但均奉真武大帝。白云观所藏《诸真宗派总簿》中列有与武当道教有关系的道派有:真武玄武派(《全真须知》作真武派)、榔梅派(即孙碧云所传武当派)和三丰先生所传三丰诸派。今在武当传行的有龙门派、武当玄武派、正一清微派。
另外,在元二十二年(1285),峡州宜都人张守清开始在武当山学道,后来他以清微道法为主,博采各派之长,内丹外法并重,二十余年中,授徒近四千人,被称为武当清徽派。分属全真、正一两大道派的全真派、上清五龙派、正一派、清徽派等,长期在武当山传道授徒。武当山五龙宫是江南全真派的最大的活动据点。这些道派虽教义有别、但在尊崇真武这一点上是认同的,不同程度的融合是它们的主流。
扩展资料
北宋以前,武当山道教并无明显的宗派区分。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致可以归属于早期的丹鼎派和符箓派。武当山道教真正各立门户的宗派活动,当是从公元十二世纪初的南宋和金元对峙之时开始。属于正一道传上清法箓的茅山家宗(上清派),是元初武当山道教的主要宗派。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 1141),茅山道士孙寂然在武当山兴复五龙观,传上清五雷诸法,形成上清别派的五龙派。金大定七年( 1167),道士王重阳创立主张三教合一的全真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当道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当山三丰派道教
“炉鼎”指借用炼外丹的炉与盛药物的容器鼎来比喻炼内丹的过程。就是说练气功的部分(或精或气或神)是炉,或者说练功要转化的东西,即意念所在之处,使此处气机发生变化,此处即炉;变化以后的收处叫做鼎,或者说意念再集中,把它提高一步的叫做鼎。这是北派清修的功法。具体又分:
1。小炉鼎。指下丹田(脐、命门以下)为炉,从脐到建里(脐上二寸)为鼎。亦有以会阴为炉,气海为鼎者。在炉内烧火,元神、意念注守之即火。炉一热即为炼精化气,气炼出后提上来到鼎,叫做采药归鼎(或曰采药归壶)。中一说法为丹田气足后循督而上,自任而下至鼎,气再足即去运周天。
2。大炉鼎。大炉鼎指炼气化神之部位,以腹为炉,以头为鼎,即炼精化气之后,精没有了,都是气,此时中、下二田合一,项下为炉,炼气化神(结胎),再上升至上田至鼎。
3。天地炉鼎。天地炉鼎是以天地大自然为炉,以练外气,以人为鼎,将气收入人体。过去练人天混化的静功即以天地为炉鼎。现在练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也属于此种类型,目的是与大自然之气更好地结合。练此种功法,初期可以治病,到高级阶段要引天之真阳来点化体内之阴气。
4。身心炉鼎。以身为炉,以心(神)为鼎,心身结合,不一不二,丹乃成,身心炉实际上就是神与形合,形神庄功法即属此层次。练功时形体产生气,使之与神结合,以神御气即神与形合。一般在丹道门派炼到结胎,出阳神,胎儿出生后再收回丹田养育,使丹田充斥周身各部以至毛孔毛窍,此时全身可放金光。这是高级层次的情况。我们虽然一入手即按高级层次来练,但功夫并未到高级层次。我们形体锻炼的目的,是为营养神的。神要把周身练出的气提起来,掌握住,不让它跑掉。所以练功时一定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心神宁静。
5。太虚炉鼎。以无形无象、无涯无际的虚空为炉,以心性(无形象的祖性)为鼎,以外在的无限充实身体的主体的无限,最后人与虚空等体。对此须待祖性玄关窍门开后才能理解。
- 上一篇:临大节而不可夺中的临怎么翻译
- 下一篇:临沂公交车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