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多年学史心得归纳总结的精华,本想自己写一本《中华文明史》但无奈还抽不出时间,现在先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中的上部分是两年前读大三时写的,后面的“补”是现在花几个小时作的一点补充,全都是呕心沥血之作。当然,里面有些观点你可能不赞同,但还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另外~~如果大家觉得好,楼主是否考虑追加点悬赏分呢?呵呵~~~~
-------------------
中国历史分期与性质
上古代 夏商周 文明萌芽
古代
前古 秦汉魏晋南北朝 文明初步定型 思想文化大发展期
古典 隋唐宋 文明高度繁荣 社会经济大发展期
后古 元明清 文明僵化停滞 多民族大发展期
近现代 1840后 文明转型
思想文化史:传统文化与文明模式在两汉基本定型
社会经济史:科技经济在唐宋时期高度繁荣 同时中国的社会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民族疆域史:中华民族的多民族格局与中国版图于清朝基本定型
中国历史三大重要事件:秦统一六国、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历史四大变革时期:西周初年、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
§古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轴。这得益于肥沃的黄河流域,使之能早早的发展起原始农业,并繁衍了大量的人口,然后不断的吸取融和周围族群及其文化,最终成为东亚大陆的优势文明。
§周初封建制是周人的族群与文化殖民和有力的政治控制手段,它使得黄河流域华北地区的民族融合大大加快,华夏族的民族认同感和正统观念自此形成。
§宋朝,中国历史出现了新的局面。一是社会经济的重心大转移,从商至北宋是中国的黄河轴心时代,是小麦经济时期,中国的文明模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发展阶段,到南宋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长江流域,以稻米为中心的经济为中国养育了数量更庞大的人口。二是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宋朝已经是一个文人治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科技的高度发展,这似乎有能力创造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甚至走出新的文明模式。然而,中华文明的特质却限定了它的发展,而且潺弱的宋王朝也无力维持,也作为政治重心与人口经济重心脱离的结果,中原汉族政权无力有效地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最终元朝中断了这个进程,明朝建立后中华文明走向了封闭疆化的一端。
---------------------------------------
一、夏商时期
夏王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至商王朝中华文明出现了最早的繁荣,中华文明的最初基因也渐渐出现。夏商朝都是夏、商族以优势的文明,是一种通过军事(宗教)的力量迫使周围方国称臣进贡的王朝形态。商族因垄断冶制青铜技术及军事上的优势,同时保持宗教上的向心力,而成为凌驾其他民族之上的盟主。周前先民为部落社会,处于英雄时代,尚力不尚德,精神世界神人相通,信奉的是自然宗教。
此时已经形成了作为后来中华文明基础的重要因素:天人合一观念{殷人的神人共处、神人合一与神人交应的天人观}、祖先崇拜乃至阴阳观念,以及甲骨文的发明。
二、周朝(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周朝800年的历史进程,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历史中是罕见的。它以封建方式制定了一个合乎时势的农业扩张的统治形态,又以宗法制度使封建统治更加稳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初为中华文明发生了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变化,是真正意义的文化大革命。春秋战国时期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变革时期,这也是人类社会的“轴心时代”,这时代所出现的理念、范畴以及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对后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甚或今天仍生活在“轴心时代”所发明的思想文化形态之中。这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取得全面的进步,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更激荡出今后两千多年几乎所有的思想精髓。
周人实为中国初期各种制度的创造者,周创造了封建制,借之推行农业,并与宗法相连,保持全局的稳定性。西周初年,周公旦制礼作乐,英雄时代宣告结束,政治伦理化神秘化,自然宗教转变为伦理宗教,尔后三千年文明模式于此确立。(626年唐太宗取消了周公先圣的名号,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因为老子与孔子可说是同辈,甚至是师生关系,但周公显然是老子的前辈。)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发展、人口激增,诸侯国国力大增,原国与国之间的无人地带也不存在,于是冲突时起、礼崩乐坏、社会的流动性极大提高最后连贵族与平民的界限也被冲破。因此,生产增加,商业繁荣,教育普及,以至出现“百家争鸣”。周公礼乐文化试图提供一种新的秩序和伦理,但过于严格和拘谨,也不能提供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故整个社会再次陷于价值无根和尚力不尚德的时代。但其原则性主张虽已植根于国人思想深处,其伦理宗教不够健全故而需对之修正或另立新说,于是中国的思想领域有了第二次也是最重要的大变革。
整个春秋战国不存在官方意识形态的存在先入为主的思想引导,思想家都是直面社会人生各抒己见,完全自由没有教条也没有谁说了算,更没有政治上的迫害,是中国知识分子最自由美好的时代,也是唯一能自由思想和言论的时光。此前,学在官府控制在礼乐的规范中,此后儒学被奉为正统,思想钳制和政治专制双方互动,知识分子动辄得咎。
三、秦汉时期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使得中国有了世界性的视野和影响。秦始皇统一六国,这是随青铜时代终止就展开的政治统一。中国经由几百年的分裂割据之后走向统一,而且是政治经济与文化各方面的高度统一。其确立的各种中央集权制度,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度量衡制大体得以延续,为中华民族的的制度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在此后千百年间树起了中央集权的传统。
汉王朝400余年,以教化自律(上表下率的操守)和小农(税收)为基本的立国原则。汉被恭维是因汉乃有史以来首次由平民所创造的功业。业主刘邦原为位卑的地巡,丞相萧、曹均为县级小吏,樊桧为屠夫,韩信一度乞食,黥布、彭越曾为盗。这也说明贵族的统治力量已被摧毁,既不能追其踪迹也无须凭其大张旗鼓,而他们也承袭了秦遗下的宽阔而均匀的基层,并以灵活的手腕辟前代的过于极端。新朝代首遇的难题是帝国过于广阔而不能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往后逐渐减削,到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策达到顶峰。
相比之下东汉则是学者所建立的王朝。西汉时中国开始以国家为主提倡教育,太学就为武帝所创,同时私人讲学的学风也很盛。光武的帝国是为自卫和保持自己人身与财产才举兵从造反的农民及各地军阀的手中夺取的,他与将领当然不忘本身的利益,但他也知道社稷的稳定有赖于大多数农民的要求得到满足,由此他鼓吹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等观念,调和这一思想体系,他与儿子刘庄(明帝)都竭力提倡。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帝国崩溃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期。豪强兼并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反而在一连串的政治斗争激化下,以致战争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于是,地方豪强组织的“坞堡”一个个相继建了起来,中国俨然进入了另一新形态的战国时代。政治上,门阀贵族一统天下,中央集权削弱;经济上,庄园经济取代小农经济成为主要形态;思想文化上,儒学独尊坍塌,代之为老庄玄学,及儒释道三家并长。
刘邦开创平民社会,至汉末又回复贵族社会,而隋唐以后,历史仍为周期动荡,仍在统分中呈波浪发展,但分裂却不再是贵族社会,社会形态没统一王朝汉什么两样。这原因就在儒学德治主义的取士制度,汉的察举制起了关键作用,其必然导致了豪门的坐大,直到隋唐的科举制才杜绝了家族势力膨胀的可能。
五、隋唐时期
经过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后,中国在隋朝重新统一。隋唐帝国,融胡汉于一炉,三教并容,同时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创立科举制度,中国历史出现了举世瞩目的盛唐气象。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以唐朝前期百余年特别是安史之乱前,最为辉煌。不仅政治上的统一,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繁荣,更因为它具有一空前绝后的文化精神,人们的精神面貌既不同于以往又不同于往后,此时的中国人最为风光、体面和豪气,是农业社会任何民族都不可比拟的。
六、两宋时期
在两宋时期,经济与政治军事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同时经济文化中心明显转到南方。
宋朝虽离唐不远,但却有极其明显的特色。皇权更为集中,削减了州郡地方长官的权力,兵、财、司法权都收归朝延。文官执掌地方政权且不临时的指派性质,分割宰相权力,改革禁军,不设最高统帅,“三衙”鼎立,大力完善科举制,严格考试程序,扩大取士名额,军事布局“守内虚外”防止以下犯上。于是宋朝没有妇人干政,少宦官外戚擅权,从未有过军阀割,没有禁军废立皇帝。但积贫积弱也自开国始:一、外患不断,并断送王朝。二、战斗力下降,在外族面前不堪一击。三、功臣不掌权而是优待,却造成腐化堕落成为社会不安定之因素。四、授官惊人,官僚机构庞大。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
从传说五帝至今,华夏文明如一根红线贯穿下来,虽有曲折但主潮流始终源源不断。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特殊的地理位置最为重要,这里少受外族的大举入侵,且早早具有大国规模,形成大一统的王朝政治。大国不会轻易被征服,反而越滚越大,有容乃大的大一统思想形态,使之具有汲取外域文化之能力,少数民族不能不被同化,所以不能长期统治之。于是中华文明能在周期性的兴亡分合中,在外族入侵的挑战中,发展延续。
隋唐之前,春秋战国与魏晋南北朝是外族文化对中国文化充实的重要时期,并带来了汉唐的强盛,而唐代从开国至开元本身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盛唐凭其声势,同周边各族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联系,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西北、东北、青藏、西南等与内地的联系大加强,并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是民族融合和交流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多民族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此时已初成规模。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始终以中原为圆心,但占据圆心的并非始终昌汉民族,少数民族的贡献特为显赫,愈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中国的民族融合程度就越高。清朝是最典型的一例,并且特别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这时民族融合的历史大体结束,大家庭于此时正式形成,台湾、西南、东北、新疆、西藏,都不同程度发正式加入中国版图。
--------------------------------
以上是两年前的不完全的资料,融合了我所接解的很多历史观点,主要参考了启良的《中国文明史》。
补:
两宋时期:其实两宋是非常精彩的历史时期,社会相当的开放,商业极其繁荣,对外贸易非常活跃,但由于中华农耕文明的特质,以及抵御不了游牧文明的冲击等因素,或者也因为没有其它文明提供相当的养分,而不能像四五百年后西欧文明那样取得文明形态的进步,甚至是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向工商文明发展的大突破,反而渐渐走上了疆化停滞的道路。
元朝:可以说是对中华文明影响不小的插曲,它沟通了世界,促进了中西方的大交往,但中国似乎并未受益,相反相隔紧紧八十多年的宋明两代有了巨大的差异!有人说,它唯一的好处是贡献了一个北京——农耕与游牧文明结合的象征。
明朝:其实中华文明在两宋时就开始尝试寻找出路,寻找突破口,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实际上宣告了这种努力的失败,明朝退了回来退回到纯粹的农耕社会的中华文明,社会的流动性更小,商业受限制了,对外贸易被朝贡贸易取代了,郑和下西洋就像是告别式的演出!不过,这时的世界慢慢变了,西方文明开始从海洋取得突破,海洋正式成为人类的舞台,明朝时期因此有了西方主导下的全球互动的大背景,中国也不能避免地参与到全球的交流贸易中去,中国的瓷器茶叶等出口到西方,美洲的白银与农作物输入到中国。这一切都影响到要寻找出路的中华文明的发展,在中央政权代表的中心文明不参与甚至阻挠的情况下,闽粤边沿文明悄然成了代表中华文明向海洋寻找出路的主角,从倭寇头王直为代表的海商海盗到民族英雄郑成功,他们中华文明边沿的不可忽视的势力,他们代表中华民族向外开拓、与世界交流,但这却不是中央政权所愿意看到的。于是,明朝不仅仅要应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后期在东北的满州人,还要防范东南地区来自海洋势力的骚扰,不过那时的主要骚扰还不是来于西方而是日本人、沿海商盗,同时农耕社会固有矛盾依然是不可避免的引起一次又一次农民起义,最终大明皇朝被埋葬了。
清朝:明朝的灭亡对中华文明意味着什么,众说纷纭,但大清帝国建立所代表的意义,我认为是明确(并非单纯的煲贬)。它将大陆性质的中华文明长处进行到底也疆化到底,中央集权大一统的优势与范围扩展到了极点,也前所未有的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组合在一起,彻底的解除了来自蒙古高原的威胁,奠定了今天民族与疆域的版图;康乾盛世在闭关锁国的国策下,也上演了中华农耕文明最后的疯狂!然而,这时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清朝统一了台湾,同时也意味着由边沿文明寻找出路的努力也宣告失败,那些为了谋生而被迫下海被迫下南洋的子民成了天朝的弃民甚至是叛徒,这与西方的殖民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中华农耕文明只会在没落中被西方工商文明打败,只有在屈辱中转型了!
康乾盛世与人口大爆炸: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盛世但最后都避免不了被乱世取代,康乾盛世当然不能例外;历史上中国的人口大部分时间是在一亿以内消长,宋明两朝最高的人口记录也不过一亿多点,为何康乾盛世会出现人口大爆炸呢?这还不能仅仅归结于康乾时期的稳定,最大的原因是,美洲作物的引进,如玉米红薯等(这是在明代中后期开始的),让中国这片土地有可能养育更多的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中国历史的发展一直是乱治更替的延续着,再伟大的盛世也会没落,这并非是人事政治所能控制的;盛世滋丁,一片土地所承载的人口毕竟是有限的,而且长期开发后土地的肥力也需要恢复,因此除了人口(殖民)扩张,就只有人口消灭了,于是天灾人祸成了必然的结局。如果说因为秦汉隋唐时期还有南方有待殖民开垦,中华文明也因此不断的进步的话,两宋之后似乎就没有这种条件了。于是中华民族一定要寻找出路,这条出路就是向海洋扩张并逐渐实现文明的转型。然而,这条出路最终没能走出来。美洲作物在康乾盛世时让中国养活出庞大的人口,让中华大地的每一寸都被开发利用,但这也是彻底的生态灾难,从此中国历史上的乱治更替也将难以再现,即使是没有鸦片战争,中华文明也必然会衰落。这就是农业文明发展历史的规律?
中国由盛转衰原因:
1、政治上:中国的封建专制到达顶峰,重农抑商政策,社会腐败落后。
2、经济上:小农经济为主导,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发达。
3、军事上:依然处于冷兵器时代,大炮枪支并未在军队中普及。
4、思想上:缺乏创新意识,现代科学素养几乎没有,文明精神,大大落后于西方 。
西方崛起原因:
1、政治上:资本主义逐渐确立并普遍适用于西方各国,大大提高生产力。
2、经济上:广泛的殖民使其掠夺了大量财富,奠定了雄厚经济基础。
3、思想上:文艺复兴以后,解放了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崛起。
4、军事上:枪支弹药普及,并迅速升级,军队作战能力提升。
扩展资料:
中国近现代,封建专制主义强化,封建国家走向衰落,统治阶层政治上腐败无能,经济上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产品冲击,中国主权领土逐渐沦丧,半殖民地化加深,落后于世界剧变的总趋势。
中国近代史起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 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止,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而17~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
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经过艰苦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有理论付诸于实践。
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支柱,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稳定了统治秩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现代史
工业革命后西方崛起,中国仍然处于农耕文明,以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在这种背景之下,相对的衰落了。关于近代历史上中国的沉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首先,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主权,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其次,列强通过战争和条约取得大量的特权,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再次,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长期的社会动荡和战乱,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加剧了贫困落后的状态。
中国历史分期与性质
上古代 夏商周 文明萌芽
古代
前古 秦汉魏晋南北朝 文明初步定型 思想文化大发展期
古典 隋唐宋 文明高度繁荣 社会经济大发展期
后古 元明清 文明僵化停滞 多民族大发展期
近现代 1840后 文明转型
思想文化史:传统文化与文明模式在两汉基本定型
社会经济史:科技经济在唐宋时期高度繁荣 同时中国的社会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民族疆域史:中华民族的多民族格局与中国版图于清朝基本定型
中国历史三大重要事件:秦统一六国、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历史四大变革时期:西周初年、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
§古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轴。这得益于肥沃的黄河流域,使之能早早的发展起原始农业,并繁衍了大量的人口,然后不断的吸取融和周围族群及其文化,最终成为东亚大陆的优势文明。
§周初封建制是周人的族群与文化殖民和有力的政治控制手段,它使得黄河流域华北地区的民族融合大大加快,华夏族的民族认同感和正统观念自此形成。
§宋朝,中国历史出现了新的局面。一是社会经济的重心大转移,从商至北宋是中国的黄河轴心时代,是小麦经济时期,中国的文明模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发展阶段,到南宋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长江流域,以稻米为中心的经济为中国养育了数量更庞大的人口。二是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宋朝已经是一个文人治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科技的高度发展,这似乎有能力创造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甚至走出新的文明模式。然而,中华文明的特质却限定了它的发展,而且潺弱的宋王朝也无力维持,也作为政治重心与人口经济重心脱离的结果,中原汉族政权无力有效地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最终元朝中断了这个进程,明朝建立后中华文明走向了封闭疆化的一端。
---------------------------------------
一、夏商时期
夏王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至商王朝中华文明出现了最早的繁荣,中华文明的最初基因也渐渐出现。夏商朝都是夏、商族以优势的文明,是一种通过军事(宗教)的力量迫使周围方国称臣进贡的王朝形态。商族因垄断冶制青铜技术及军事上的优势,同时保持宗教上的向心力,而成为凌驾其他民族之上的盟主。周前先民为部落社会,处于英雄时代,尚力不尚德,精神世界神人相通,信奉的是自然宗教。
此时已经形成了作为后来中华文明基础的重要因素:天人合一观念{殷人的神人共处、神人合一与神人交应的天人观}、祖先崇拜乃至阴阳观念,以及甲骨文的发明。
二、周朝(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周朝800年的历史进程,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历史中是罕见的。它以封建方式制定了一个合乎时势的农业扩张的统治形态,又以宗法制度使封建统治更加稳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初为中华文明发生了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变化,是真正意义的文化大革命。春秋战国时期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变革时期,这也是人类社会的“轴心时代”,这时代所出现的理念、范畴以及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对后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甚或今天仍生活在“轴心时代”所发明的思想文化形态之中。这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取得全面的进步,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更激荡出今后两千多年几乎所有的思想精髓。
周人实为中国初期各种制度的创造者,周创造了封建制,借之推行农业,并与宗法相连,保持全局的稳定性。西周初年,周公旦制礼作乐,英雄时代宣告结束,政治伦理化神秘化,自然宗教转变为伦理宗教,尔后三千年文明模式于此确立。(626年唐太宗取消了周公先圣的名号,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因为老子与孔子可说是同辈,甚至是师生关系,但周公显然是老子的前辈。)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发展、人口激增,诸侯国国力大增,原国与国之间的无人地带也不存在,于是冲突时起、礼崩乐坏、社会的流动性极大提高最后连贵族与平民的界限也被冲破。因此,生产增加,商业繁荣,教育普及,以至出现“百家争鸣”。周公礼乐文化试图提供一种新的秩序和伦理,但过于严格和拘谨,也不能提供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故整个社会再次陷于价值无根和尚力不尚德的时代。但其原则性主张虽已植根于国人思想深处,其伦理宗教不够健全故而需对之修正或另立新说,于是中国的思想领域有了第二次也是最重要的大变革。
整个春秋战国不存在官方意识形态的存在先入为主的思想引导,思想家都是直面社会人生各抒己见,完全自由没有教条也没有谁说了算,更没有政治上的迫害,是中国知识分子最自由美好的时代,也是唯一能自由思想和言论的时光。此前,学在官府控制在礼乐的规范中,此后儒学被奉为正统,思想钳制和政治专制双方互动,知识分子动辄得咎。
三、秦汉时期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使得中国有了世界性的视野和影响。秦始皇统一六国,这是随青铜时代终止就展开的政治统一。中国经由几百年的分裂割据之后走向统一,而且是政治经济与文化各方面的高度统一。其确立的各种中央集权制度,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度量衡制大体得以延续,为中华民族的的制度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在此后千百年间树起了中央集权的传统。
汉王朝400余年,以教化自律(上表下率的操守)和小农(税收)为基本的立国原则。汉被恭维是因汉乃有史以来首次由平民所创造的功业。业主刘邦原为位卑的地巡,丞相萧、曹均为县级小吏,樊桧为屠夫,韩信一度乞食,黥布、彭越曾为盗。这也说明贵族的统治力量已被摧毁,既不能追其踪迹也无须凭其大张旗鼓,而他们也承袭了秦遗下的宽阔而均匀的基层,并以灵活的手腕辟前代的过于极端。新朝代首遇的难题是帝国过于广阔而不能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往后逐渐减削,到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策达到顶峰。
相比之下东汉则是学者所建立的王朝。西汉时中国开始以国家为主提倡教育,太学就为武帝所创,同时私人讲学的学风也很盛。光武的帝国是为自卫和保持自己人身与财产才举兵从造反的农民及各地军阀的手中夺取的,他与将领当然不忘本身的利益,但他也知道社稷的稳定有赖于大多数农民的要求得到满足,由此他鼓吹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等观念,调和这一思想体系,他与儿子刘庄(明帝)都竭力提倡。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帝国崩溃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期。豪强兼并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反而在一连串的政治斗争激化下,以致战争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于是,地方豪强组织的“坞堡”一个个相继建了起来,中国俨然进入了另一新形态的战国时代。政治上,门阀贵族一统天下,中央集权削弱;经济上,庄园经济取代小农经济成为主要形态;思想文化上,儒学独尊坍塌,代之为老庄玄学,及儒释道三家并长。
刘邦开创平民社会,至汉末又回复贵族社会,而隋唐以后,历史仍为周期动荡,仍在统分中呈波浪发展,但分裂却不再是贵族社会,社会形态没统一王朝汉什么两样。这原因就在儒学德治主义的取士制度,汉的察举制起了关键作用,其必然导致了豪门的坐大,直到隋唐的科举制才杜绝了家族势力膨胀的可能。
五、隋唐时期
经过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后,中国在隋朝重新统一。隋唐帝国,融胡汉于一炉,三教并容,同时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创立科举制度,中国历史出现了举世瞩目的盛唐气象。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以唐朝前期百余年特别是安史之乱前,最为辉煌。不仅政治上的统一,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繁荣,更因为它具有一空前绝后的文化精神,人们的精神面貌既不同于以往又不同于往后,此时的中国人最为风光、体面和豪气,是农业社会任何民族都不可比拟的。
六、两宋时期
在两宋时期,经济与政治军事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同时经济文化中心明显转到南方。
宋朝虽离唐不远,但却有极其明显的特色。皇权更为集中,削减了州郡地方长官的权力,兵、财、司法权都收归朝延。文官执掌地方政权且不临时的指派性质,分割宰相权力,改革禁军,不设最高统帅,“三衙”鼎立,大力完善科举制,严格考试程序,扩大取士名额,军事布局“守内虚外”防止以下犯上。于是宋朝没有妇人干政,少宦官外戚擅权,从未有过军阀割,没有禁军废立皇帝。但积贫积弱也自开国始:一、外患不断,并断送王朝。二、战斗力下降,在外族面前不堪一击。三、功臣不掌权而是优待,却造成腐化堕落成为社会不安定之因素。四、授官惊人,官僚机构庞大。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
从传说五帝至今,华夏文明如一根红线贯穿下来,虽有曲折但主潮流始终源源不断。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特殊的地理位置最为重要,这里少受外族的大举入侵,且早早具有大国规模,形成大一统的王朝政治。大国不会轻易被征服,反而越滚越大,有容乃大的大一统思想形态,使之具有汲取外域文化之能力,少数民族不能不被同化,所以不能长期统治之。于是中华文明能在周期性的兴亡分合中,在外族入侵的挑战中,发展延续。
隋唐之前,春秋战国与魏晋南北朝是外族文化对中国文化充实的重要时期,并带来了汉唐的强盛,而唐代从开国至开元本身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盛唐凭其声势,同周边各族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联系,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西北、东北、青藏、西南等与内地的联系大加强,并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是民族融合和交流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多民族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此时已初成规模。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始终以中原为圆心,但占据圆心的并非始终昌汉民族,少数民族的贡献特为显赫,愈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中国的民族融合程度就越高。清朝是最典型的一例,并且特别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这时民族融合的历史大体结束,大家庭于此时正式形成,台湾、西南、东北、新疆、西藏,都不同程度发正式加入中国版图。
--------------------------------
以上是两年前的不完全的资料,融合了我所接解的很多历史观点,主要参考了启良的《中国文明史》。
补:
两宋时期:其实两宋是非常精彩的历史时期,社会相当的开放,商业极其繁荣,对外贸易非常活跃,但由于中华农耕文明的特质,以及抵御不了游牧文明的冲击等因素,或者也因为没有其它文明提供相当的养分,而不能像四五百年后西欧文明那样取得文明形态的进步,甚至是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向工商文明发展的大突破,反而渐渐走上了疆化停滞的道路。
元朝:可以说是对中华文明影响不小的插曲,它沟通了世界,促进了中西方的大交往,但中国似乎并未受益,相反相隔紧紧八十多年的宋明两代有了巨大的差异!有人说,它唯一的好处是贡献了一个北京——农耕与游牧文明结合的象征。
明朝:其实中华文明在两宋时就开始尝试寻找出路,寻找突破口,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实际上宣告了这种努力的失败,明朝退了回来退回到纯粹的农耕社会的中华文明,社会的流动性更小,商业受限制了,对外贸易被朝贡贸易取代了,郑和下西洋就像是告别式的演出!不过,这时的世界慢慢变了,西方文明开始从海洋取得突破,海洋正式成为人类的舞台,明朝时期因此有了西方主导下的全球互动的大背景,中国也不能避免地参与到全球的交流贸易中去,中国的瓷器茶叶等出口到西方,美洲的白银与农作物输入到中国。这一切都影响到要寻找出路的中华文明的发展,在中央政权代表的中心文明不参与甚至阻挠的情况下,闽粤边沿文明悄然成了代表中华文明向海洋寻找出路的主角,从倭寇头王直为代表的海商海盗到民族英雄郑成功,他们中华文明边沿的不可忽视的势力,他们代表中华民族向外开拓、与世界交流,但这却不是中央政权所愿意看到的。于是,明朝不仅仅要应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后期在东北的满州人,还要防范东南地区来自海洋势力的骚扰,不过那时的主要骚扰还不是来于西方而是日本人、沿海商盗,同时农耕社会固有矛盾依然是不可避免的引起一次又一次农民起义,最终大明皇朝被埋葬了。
清朝:明朝的灭亡对中华文明意味着什么,众说纷纭,但大清帝国建立所代表的意义,我认为是明确(并非单纯的煲贬)。它将大陆性质的中华文明长处进行到底也疆化到底,中央集权大一统的优势与范围扩展到了极点,也前所未有的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组合在一起,彻底的解除了来自蒙古高原的威胁,奠定了今天民族与疆域的版图;康乾盛世在闭关锁国的国策下,也上演了中华农耕文明最后的疯狂!然而,这时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清朝统一了台湾,同时也意味着由边沿文明寻找出路的努力也宣告失败,那些为了谋生而被迫下海被迫下南洋的子民成了天朝的弃民甚至是叛徒,这与西方的殖民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中华农耕文明只会在没落中被西方工商文明打败,只有在屈辱中转型了!
康乾盛世与人口大爆炸: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盛世但最后都避免不了被乱世取代,康乾盛世当然不能例外;历史上中国的人口大部分时间是在一亿以内消长,宋明两朝最高的人口记录也不过一亿多点,为何康乾盛世会出现人口大爆炸呢?这还不能仅仅归结于康乾时期的稳定,最大的原因是,美洲作物的引进,如玉米红薯等(这是在明代中后期开始的),让中国这片土地有可能养育更多的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中国历史的发展一直是乱治更替的延续着,再伟大的盛世也会没落,这并非是人事政治所能控制的;盛世滋丁,一片土地所承载的人口毕竟是有限的,而且长期开发后土地的肥力也需要恢复,因此除了人口(殖民)扩张,就只有人口消灭了,于是天灾人祸成了必然的结局。如果说因为秦汉隋唐时期还有南方有待殖民开垦,中华文明也因此不断的进步的话,两宋之后似乎就没有这种条件了。于是中华民族一定要寻找出路,这条出路就是向海洋扩张并逐渐实现文明的转型。然而,这条出路最终没能走出来。美洲作物在康乾盛世时让中国养活出庞大的人口,让中华大地的每一寸都被开发利用,但这也是彻底的生态灾难,从此中国历史上的乱治更替也将难以再现,即使是没有鸦片战争,中华文明也必然会衰落。这就是农业文明发展历史的规律?
- 上一篇:临危不顾是何意-出自于哪?
- 下一篇:丰字开头肥字结尾的成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