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包括灯会、猜灯谜、赏月、祭月、登高、赏菊、守岁、划龙舟、耍龙灯、踩高跷、贴春联、贴年画、拜七姐、乞巧等,具体介绍以下几种:
1、灯会
灯会,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并常常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
2、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中国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3、赏月
中秋节是我国最古老最著名的节日,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赏月活动更具规模。还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
4、划龙舟
划龙舟是端午节一项重要习俗活动,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扒桨竞赛。扒龙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划龙船,叫做“趁景”。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轮流在各乡举行,从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几乎天天有“景”(龙船景);另一种形式是斗龙船,比赛夺标,又叫“斗标”。
5、踩高跷
踩高跷,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灯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猜灯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赏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划龙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踩高跷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
传统文化讲究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等,学习和研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拓展资料: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所宣扬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慎言敏行、严于律己、改过迁善等道德规范。
几千年来就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正、刻苦耐劳和精忠爱国的优良素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是与传统文化的长期孕育分不开的。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时代内容,容纳新的时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对的。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指山水画中测量物象比例关系的方法。测量的准则,就是按照远近法中的“竖画”和“横笔”来确定景物在透视关系中的比例。竖画是标高基准线,横笔是水平基准线。山和树以竖向关系衡量,马和人按横向宽窄来比较。
例如:“一丈高的山,搭配一尺高的树、一寸高的马、豆大的人”;制作人物雕塑要遵循“立七坐五盘三”人体比例——人像若是站立,头部便占人全身的七分之一;若是端坐,头部占五分之一;若是盘腿,头部占三分之一。
扩展资料
因中国画自古就不讲求焦点透视法,但也有自己的一整套的比例衡量标准,“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就是其中对山水画比例的一个经典描述,也符合西方焦点透视中的近大远小的基本法则。
中国绘画基本都是采用“散点透视法”,近现代也有画家尝试融合西方的焦点透视进去,但是仅仅局限于固定的尺幅,无法完成长卷。所以只有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才可以创作长卷。
- 上一篇: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 下一篇:中国古代十大战神分别是谁?请大家列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