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淮南象牙塔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中国古代的官员等级制度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的官员等级制度是怎样的

作者:淮南象牙塔
日期:2021-08-14 17:37:37
阅读:

中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武职官员等级制度。秦汉时期,官员的等级称“石”。魏晋以后,官员的等级称“品”,多数朝代的武职官员等级设9品18级(每品分正、从两级)。唐宋时期,武职官员等级设9品32级。隋唐以后,在品之外还设有“武阶”。阶数多少各朝不等,多者45阶,少则18阶,每阶均有等级称号,如骠骑大将军、昭武校尉、陪戎副尉等。以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冠服佩饰标志官员的品阶,是中国古代武阶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它表明中国封建社会武职官员的等级制度已趋完善。清朝末年,清政府参仿西方军事制度,实行营制改革。
  以下大概是清朝的军/官衔
  1。正一品
  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相当于政治局常委)
  文京外官:无
  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
  2、从一品
  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
  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
  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
  d:副将。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
  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
  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c: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d: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
  b: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c:步军副尉、步军校。
  d: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10、从五品
  a: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洗马。
  b:各州知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
  c: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下五旗包衣参领。
  d:副千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守御所千总。
1、正六品
  a: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b: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
  c: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d: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
  a: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
  b:土州同、州同、运判、理同。
  c: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
  d:盛京游牧副尉。
  13、正七品
  a:内阁典籍、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
  b: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州教授、训导、土知县、县视学。
  c:城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
14、从七品
  a:五官灵台郎、光禄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
  b:土州判、州判。
  c:七品典仪。
  d:卫千总、安抚使司佥事。
  d: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各部院九品笔帖式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从九品以下统称未入流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古代官位等级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 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

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五代有史弘肇为郑王、 南宋史浩为越 王 史弥远封为卫王,元朝史天泽为镇阳王。再如南北朝史文忻封英国公、唐朝史 懿 封沣国公、宋代史嵩之为鲁国公、西汉有史恭为杜陵侯、史高封乐陵侯、史玄封平台侯、史丹封武阳侯、东汉史崇为溧阳侯、晋朝有史楚封安吉伯 ;唐朝史宪忠封北海县子、唐朝史务滋封溧阳县男。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明代史可法曾任右佥都御史。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如史天泽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全国诸路军马。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

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2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史佚任太史令。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三公九卿】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2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史佚任太史令。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三公九卿】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相关推荐

    聚合标签
    颇能组什么词 (每)加偏旁组成新字组词语? 形容一动不动的词有哪些 飞鸥不下by回南雀百度云? 鲁迅逝世前后的资料 带有山的词语有哪些 婉转的意思是什么 我自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什么意思 什么外什么中的成语 完美世界等级是怎么样划分的 描写山和水的成语,5个以上 藤组词有哪些 推心什么什么成语 铜钱在现在有什么作用啊 娆的拼音是什么 什么是"红道、黑道、白道"? 用灯火通明造句(写出元宵节晚上的热闹景象) 什么死什么活是“成语“ 词语:()()不动 请问各位前辈,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禽里还人 我处了男朋友,他死气白咧的追的我,我们好了半年多,现在渐渐在... 郭德纲的偷斧子里有这么一段唱,这段叫什么啊? 寓言故事都有哪些 成语什么的纱布 各位大神,我跟我女朋友相处一年了,她脾气很暴躁,我也是很暴躁... 真的好难受!痛彻心扉! 曾国藩的一些对联 顺天应人 ()风()雨的成语 水宿山行的介绍 岿然不动是什么意思? 形容颜色的成语成语 “倜傥 ” 这个词怎么读的,发拼音 历史上有哪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推奶是什么意思 人生的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每走 "宠辱不惊 做老板坐着收钱怎么用成语形容? 请问“宠辱不惊 来势迅猛的风雨 古代铜钱用的是什么铜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续遗诗对联 比较出名的婉约词人有哪些? 婉转悠扬 哪个字错了? 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到底是什... 郭德纲相声八扇屏的所有台词 成语怎样形容? 海海蛎子开锅煮了十几分钟还不开口为什么? 成语大全什么丝不动 形容一个不懂尊敬人,没礼貌的成语是什么? 请高人帮忙取名 谢谢 团字开头的成语 请高人帮忙取名 说长不长 李渊退位后的记载 带汤字的四字成语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怎么样的人生才称得上“ 教学和科研的成语昰什么? 类似“一动不动”的词语有哪些? 重重处罚 岂容他人安睡"是什么意思,出自哪?、 什么山什么水的成语写6个 描写一个人亲切的成语 从玄学上讲,人不服众命运的安排(逆天而行)会有什么后果? 形容亲切的四字词语 关于“修”的成语有哪些? 佛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