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概念相对复杂,如:
“日”为阳,“月”为阴;
“男”为阳,“女”为阴;
“上”为阳,“下”为阴;
“乾”为阳,“坤”为阴;
“天”为阳,“地”为阴;“
乾(干)”为阳,“湿”为阴;
“刚”为阳,“柔”为阴;
“山”为阳,“水”为阴等。
古语云:“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我国位于北半球,山水一般逞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主要和中原地区地理及太阳照射有关。概念形成时的中原地区,指的是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会从南面照射,山的南面可以被太阳照射到而北面则受不到阳光照射,所以山南为阳,俗称“阳坡”;山北为阴,俗称“阴坡”。水(河流)的方面,由于地形是西北高向东南渐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东流的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下淘,南岸相对高差大,是地形凹下的地方,水的南面岸下阳光反而照射不到,地势低湿,谓之阴;北岸则反之。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这一说法后来推广到整个中国。人们延用这一说法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山阳”“衡阳”等。
管孩子,不能过度。
管太多,管太细,都很容易适得其反。
一、管得越多,孩子越慢
“早上催了你多少遍?”
“已经迟到了,一会看老师怎么罚你!”
“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什么事都要人操心。”
上面这些话是不是特别熟悉?生活中我们就是这样不停地催促、数落孩子。快点起床、快点写作业、快点睡,我们表现得比孩子着急多了。
结果却不如人意,催促得越多,孩子并没有“快”起来,反而越来越不自觉,不催他一下,他绝不主动。
你不叫孩子起床,他能赖床到9、10点;你不叫他吃饭,他不会坐在饭桌前;你不催作业,孩子不会主动做。。。。。。
渐渐地,孩子习惯了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催促声中生活和学习,变得越来越不自觉。
太着急,实际上是在破坏孩子的主动性。
二、管得越多,孩子越懒散
你家的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吗?
在家不做家务,能做的事不做,该做的事也不做,在学校也是如此。
认识一对夫妻,有个很可爱的女儿,夫妻俩十分宠爱孩子,从小到大都舍不得孩子干活。
如今女儿大三了,在家碗从来不洗,外套鞋子脱了就一丢,啥都不干,回到学校,内务也做得特别差。
夫妻总是一边抱怨一边就代替孩子收拾。
像这样的情况,源头还是在于父母做得太多。很多父母习惯帮孩子整理书包、收拾房间、为孩子忙前忙后,助长了孩子的惰性。
不少家长都有个认识误区,总觉得小时候多替孩子做一点,孩子长大自然就会自己做了。
可是事实是,不是孩子成长的所有问题,都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变好。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在幼年时期一旦选定了某种行为模式,即使是成年后也不能改变。
小时候,家长管得多,替孩子做得多,就是在助长孩子的懒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
三、管得越多,孩子自律性越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曾经接待过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每当我父母不在身边时,我发现,我不可能让自己离开电视前面的椅子,我已经习惯了他们逼我去做功课,当他们不在家时,我自己内心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让我去做功课。”
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太多了,他们从小到大被父母密不透风的管束惯了,自始至终依靠父母每天的严格要求生活和学习,表面上看没什么太大问题,但是哪天一旦没人管他了,生活就开始变得很糟糕。
拿学习来说,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管得比较严,看着孩子做作业, 给孩子检查,但是父母一出门,孩子就该干嘛干嘛,绝对不会坐在书桌前看书、学习。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指出,在中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正在假装学习,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的孩子。
这些孩子上了大学,没人管束,便开始自由放纵,上课睡觉玩手机,拿着父母的辛苦钱玩游戏,混日子,混学分,连一节课都不肯好好听。。。。。。
没有了父母的他律,孩子也失去了自律。
在孩子形成自律之前,父母的管教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他律过多,而且这些规则没有渗透孩子的内心,孩子自我约束力就很难形成。
四、管得越多,孩子自主性越差
所有的父母都明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道理,但是控制欲常常他们停不下来去替孩子做很多决定,他们不相信孩子的感受和选择,无不参与、无不干预,最终抹杀孩子学习的过程。
有一位家长送孩子参加夏令营,孩子表现得特别好,不仅独立能力超强,而且还会帮带队老师做参谋,提建议。
很多人都问她怎么养出这么独立的孩子,妈妈的答案是两个字:不管。
这位妈妈解释道:“想让孩子独立,在安全的大前提下,家长只需要放手,多让孩子做选择就行了。”
我很佩服这位妈妈的教育方法,毕竟很多时候,放手比事无巨细的管教难多了。
小时候你替孩子做了太多主,孩子未来在很多事情面前,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真人秀《幻乐之城》中,伊能静的儿子想去上剪辑课,可伊能静想让他去上编剧课,儿子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用你知道的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来你没有去过。”
是啊,父母无法预料孩子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唯一可以做的未雨绸缪,应该是执着地培养一个孩子的自主自信。
五、管得越多,孩子越叛逆
孩子的叛逆,本质上是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迫切地想要自己的空间,父母管得越多,叛逆来得就越凶猛。
很久以前听一位朋友说,儿子读初三那段时间,成绩一直没有气色,夫妻两特别着急,于是对孩子管得更严了,轮流陪读。
有一天朋友发现孩子跑到学校外面的网吧上网,朋友气得摔杯子,甚至想冲孩子动手。
儿子看到爸爸扬起的手,却也丝毫不畏惧:“你打啊,打死我啊!”
这一切让朋友手足无措。
大人的权威不是每个阶段都对孩子有效的。
青春期的孩子,想用权威控制住他几乎不可能。
这个阶段也是父母最无奈的时候,因为你会发现,孩子小时候,你可以骗骗他、骂骂他,甚至打他,达到管教的目的。
但是孩子大了,你越严厉,孩子可能就反抗得越激烈。
管得太多,控制得太多,会引来更多的矛盾,耐心、理解和尊重才应该是亲子之间的沟通基调
君子之间的交往是体面上的事,常常是貌合神离,谦谦有礼中难免失去了朋友交往之中的那种贴合
“贫贱立交不可忘”。
贫贱之交,对方不以你的身份出身而仍与你交往,不出于任何目的,仅仅是想要与你交好,这种朋友值得信赖。
知己、知音、新知、君子之交、士为知己者死。
孔子的《论语》中关于交友的论点就不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 ,损矣。”
庄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西汉思想家扬雄劝告人们:“上不交诌,下不交骄,则可以有为矣。”
明代的陆世仪也说:“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
《史记》中说:“以权利合者,权利尽则交疏。”
富贵则无暴集之徒,贫贱则无弃旧之宾
死生贫富转换之际而始终不渝者,知已也
东汉大学问家郑玄曰:“同师为朋,同道曰友”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告诫侄儿说:“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言。”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提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上一篇:中国古代友好往来的史实
- 下一篇:中国历史上的罪大恶极的卖国贼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