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前,各朝各代的王所用的印章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历史上记载也不多。天子印信是周王印章的一种称呼,但也没有深么特别意义。
秦始皇称帝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这些都无所谓,皇帝自己高兴了随便刻就是了。此外还有一方就是“传国玉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这个意义就重大了,楼主所说的玉玺应该专指这一方。
“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璧。和氏璧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里就不说了,后来还有“完璧归赵”也和和氏璧有关。
秦统一六国后,又得到了和氏璧,于是秦始皇命用它镌为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为国之重器。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秦王政28年(公元前219),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 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这个玉玺就有点靠不住了。
后来刘邦攻入咸阳,得到玉玺。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向太后索玺,太后掷玺于地,摔破一角,后来用黄金补上,就是所谓”金镶玉”。到东汉末年,宫中变乱,玉玺失踪。后来诸侯讨伐董卓时,孙坚攻入洛阳。从井中捞出传国玉玺,这个玉玺真伪也不太可靠。后袁术夺玺,袁术死,徐璆携玺至许昌献与献帝。后来你篡我,我篡你,到西晋末,传国玺又在北方五胡各国转来转去,直到冉魏向东晋求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建康,由此,传国玺来到南方又转来转去。陈亡时,传国玺如隋。相传隋军攻入建康,那个全无心肝的后主陈树宝藏到井里时带了两个妃子下井,传国玺却没有带,真是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好皇帝。
隋末,萧后携传国玺遁入突厥。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讨伐突厥,萧后与元德太子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末,朱温夺传国玺,建后梁。后来李存勗又灭后梁,建后唐。又后来,石敬塘引契丹军攻打洛阳,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自 焚,传国玺也同时被焚。应该说,传国玺的故事到此就应该结束了,可是偏偏结束不了,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恐怕实实在在就是假的。
北宋末年,金兵破汴梁,掠走徽钦二帝,所谓“传国玺”也被金国掠走,不知所之,直到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相传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恐怕也在其中,不过本来就是假的,磨平就磨平吧。
元末明初,蒙元弃中原而走漠北。徐达也跟着穷追猛打,可那也有索取传国玉玺的目的,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当然都是赝品。明末,皇太极追死林丹汗,得到蒙元传国玺,但被乾隆认定其为赝品,乾隆也还是很有眼光的。
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仍盘踞紫禁城而称孤道寡。直至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至今仍无下文。
宋朝时对”传国玺”很重视,所以伪造了一个。元朝就那么回事了。等到明清两朝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就已经与以往时代有所不同了。据《明史
http://baike。baidu。com/view/28914。htm
那里有详细解说
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玉玺 又称“传国玉玺”“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令人扼腕叹息。
1。文曰皇帝行玺 2。皇帝之玺 3。皇帝信玺 4。天子行玺 5。天子之玺 6。天子信玺
皇后玉玺螭虎钮、诸侯王印:黄金印,龟钮,文曰印;皇太子、丞相、大将军:黄金印,龟钮,文曰章;御史大夫、匈奴单于:黄金印,橐驼钮,文曰章;御史两千石,银印,龟钮,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钮,文曰印
- 上一篇:中国股市让我倾家荡产了,怎么办
- 下一篇:中国有个成语叫什么行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