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高氏最初的发源地基本认定在今河南省境内。但自春秋后,大都出自齐鲁之地。春秋时期,高氏主要活动在华北地区,其中一支在战国后期楚国灭越后,经吴越进入楚国,最终到达海南。东汉时,渤海太守高洪定居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成为高姓望族。汉末,又有一支高氏由陇西(今属甘肃)南迁至滇中(今属云南),后成为云贵白蛮大姓。南北朝时,渤海郡人高欢及其子孙建立的北齐帝国,形成了庞大的北方高氏皇族集团。与北齐同祖的京兆高氏,初居文安(今属河北),后迁徙到京兆(今西安一带)。吴丹阳太守高瑞,初居广陵(今扬州),后迁至秣陵(今属江苏)。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导致了高氏的大批南迁。唐初,有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高钢(河南高氏)因避”黄巢之乱”南迁入闽,为高姓入闽后的始祖。?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高姓大约有8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5%,排在第十五位。安徽为高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高姓总人口的15.6%,占安徽总人口的3.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北、陕西、河南、四川五省,这五省高姓人占高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山西、湖北、浙江三省,又集聚了约20%的高姓人。全国以皖豫陕冀为中心,向东北、西北、东南呈放射形的高姓分布带。?
明朝时期(1368-1644),高姓大约有9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排明朝姓氏第十九位。其间高姓人口纯增加率为4%,净增约4万人。当时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约占高姓总人口的18.8%。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12.5%)、浙江(12.2%)三省,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西、甘肃、河北四省,约占高姓总人口的29%。若以宋、元、明600年间看,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高姓人口基本没有增长,远远低于当时全国人口的增速。此期间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北迁移,特别是向江浙赣地区移民。全国重新形成了山东、江浙、赣、陕、晋五个高姓人口聚集地区。至清末的近1000年间,高姓人口增加率呈”V”形态势。全国的分布,大体上山东、安徽、江苏三省约集聚了高姓总人口的30%;湖北、河北、河南、四川、广东五省集聚了31%。其中山东集中了高姓总人口的14.6%,为高姓人口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2.3%。形成了从渤海湾到东部沿海地区高比率的高姓人聚集区域。??
高姓当代人口分布示意图
自明朝至今,中国总人口由9300万发展到13亿,约增长了13倍。高姓人口则由93万到近1600万,达17倍多,显然高于全国的增速。明清以来,高姓人口流动率和流动方向,与宋、元时代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向东的迁徙。同时,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移动流。
高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北部、湖北东部、甘肃西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每平方公里达2.7人以上,尤其山东中部高达6.4人,形成了渤海湾和东部沿海地区两大密集地带。
高姓人分布密度状况表明:密度最高的(2.7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8.1%,大约有641万人;密度为0.9-2.7人/平方公里的占国土面积的42.2%,约719万人;不足0.9人/平方公里的占国土面积的39.7%,约92万人。这说明,高姓人口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如从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看,高姓人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最高达1.2%以上。尤其在甘肃河西走廊、山东中部、陕、晋北部、黑龙江东北,一般在1.8%以上,有的高达到3.6%。这部分高比例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9.2%。在四川、湖北大部、湖南北部、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东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高姓频率一般为0.6%-1.2%,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的30.5%;其他广大地区,高姓频率不足0.6%,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的40.3%。
根据09年中国姓氏排名,高姓有1566万人,排名15位,占中国人口1.21%,希望能帮助你。
《百家姓》中排名第153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氏在中国各大姓氏中排第十五位,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068%。
多以渔阳、辽东、广陵、河南、辽东为郡望。高氏主流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在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分布居多。
第一批姓高的人:高元、高奔戎、高渠弥 高元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高姓人。